温州人哲学初探*

2011-08-15 00:53黄朝忠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事功温州人永嘉

黄朝忠

(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温州人哲学初探*

黄朝忠

(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温州人在实践中不断地对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进行系统的反思,继承永嘉学派事功哲学,弘扬温州人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温州实践,逐步形成了温州人哲学。温州实践的观点是温州人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温州人的本质是温州人哲学的重要内容,温州人的商业哲学、经营哲学和经商哲学是温州人哲学的核心内容。

温州人哲学;温州人经验;温州人精神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是一切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它决定了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性质。温州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哲学;温州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同样离不开哲学。温州人在实践中不断地对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进行系统的反思,继承永嘉学派事功哲学,弘扬温州人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温州实践,逐步形成了温州人哲学。

一、温州人哲学相关研究综述

温州实践的观点是温州人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温州人的存在方式就在于温州实践,温州实践是温州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化活动,是温州人特有的生存与发展方式。著名社会学家、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费孝通最早提出了“温州实践”的概念,费孝通指出,“温州实践再次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并不都是捡来的、搬来的,也有中国土生土长的,它开始时可能有点四不象,但毕竟是草根经济,有很强的生命力。它既吸取传统的营养,又逢社会变革为它提供适宜的土壤和气候,一旦生长起来,就会有芳草越天涯的情景。”[1]从此之后,温州实践被众多学者引用,英国经济学家诺伦·彼特在《中国的市场力量:竞争与小企业及有关温州的争论》一书中指出温州人具有“温州实践”精神;郑达炯论述了市场经济与温州实践之间的关系;祝宝江和蒋景东指出:“温州人在创业创新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品格”;[2]徐奇指出了信用建设的温州实践等概念;[3]2008年4月7日扬州日报发表了《30年温州实践:敢为人先》一文指出:“温州人在温州实践中成就了一个以民间力量为主体的温州模式”;[4]胡晓翔在《温州新实践》一书中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温州发展总部经济、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5]

商业实践是温州实践的主要形式,温州人在商业实践中形成了商业哲学、经营哲学和经商哲学。李凤伟提出了“温州人的商业哲学”等概念,“温州人的商业哲学是:‘唯利是图’不可取,‘微利是图’却能积少成多,是生财之道,挣钱之本,温州人就靠‘微利是图’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自己的第二次、第三次创业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基础。”[6]祝宝江和蒋景东提出了“温州人的经营哲学”等概念,“温州人的经营哲学是‘新木桶理论’,一改传统的‘加板’思维方式,企业不再圈于自身内部来修补和加长木板,而是拿出自己最长的那块木板和其他企业的长木板进行拼装,形成一只容积更大的木桶。”洪振宁指出:“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整体水平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温州人总是追求共生共荣,合作双赢。”[7]胡飞航在《温州人的经营之道》一文中分析了温州人的“逆向思维”,“哪些地方人家最不愿意去做,温州人往往就要一定到哪里去做。”杨洪建提出了“温州人的经商哲学”等概念,“为什么温州人的眼光、胆识和你不一样,因为他们有与众不同的经商哲学。”[8]温州人的本质是温州人哲学的重要内容。温州人的本质就在于温州人的社会关系网或温州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性是温州人的本质属性。张苗荧从社会资本和社会关系网络两个方面研究了温州人,张苗荧认为:“社会资本是温州人必不可少的社会生产要素;社会关系网路温州人之间的关系构成的复杂系统。”[9]陈安金和王宇认为:“由于温州人对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成功运作、转换,才实现了南宋永嘉学派的强势崛起,在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初期,强势的社会资本成为了温州经济发展的动力。”[10]王春光研究了温州人的社会关系网,对北京的“浙江村”和巴黎的“温州城”做了比较调查和研究。王春光认为:“社会网络是温州人在他乡或别国生存、发展和融入的重要法宝和社会资本。”[11]李凤伟认为:“温州人的人脉是一种潜在的财富,温州人善用他人的社会关系,用活现在的社会资本,巧用未来的社会资源,借助人脉成功攀上了巅峰。”温州人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逐渐形成了温州社会的认同感和信用体系,使物质、能量和信息能够在跨区域的温州人之间快速传递,实现了资源共享。

永嘉学派是温州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事功哲学是永嘉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温州人哲学的历史渊源。王开组是永嘉学派的先驱者,薛季宜和陈傅良是永嘉学派的重要成员,叶适是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永嘉学派事功哲学认为充盈宇宙者是“物”,坚持唯物主义观点,而道存在于事物本身之中 (物之所在,道则在焉);提倡功利之学,反对虚谈性理,讲究实效,义利并举,“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主张提高商人地位,重视商业,倡导“通商惠工,用国家的力量扶持商贾,流通货币”;主张经世致用,知之则必用,用之则必尽;倡导辩证思维,提出“一物为两”、“一而不同”的关于事物对立统一的命题,认为事物对立面处于依存、转化之中,而“止于中庸”;认识论上主张“以物用不以己用”,提倡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这种讲究实效,注重事功,强调个人、个性、能力的思想及其价值取向和商品经济意识是融合的,经过温州人的历史实践,塑造和强化了温州这一地方的地域文化传统,构成了温州人哲学形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遗传因子。

学术界对永嘉学派进行了广泛研究,一是作为理学对立面的永嘉学派的研究,例如,潘富恩和刘华对浙东学派的事功之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道不离器”的理论依据、“实德与实政双修”的政治教育观、“义利双行”的伦理观、“据往知今”的历史观;[12]二是把永嘉学派整合到儒家道统的努力,例如,杨太辛认为:“值得注意的是永嘉诸儒发轫于伊洛理学,致力于《周礼》制度,由虚返实,通经致用,而非事功之学”;[13]三是叶适与理学关系的研究,例如,杨译波认为:“虽然叶适与朱子在事功问题上尖锐对立,但在为学之方的问题上却明显偏向朱子”;[14]四是对永嘉学派外部条件的研究,例如,蔡瑞霞研究了永嘉学派与湖湘学派的关系;[15]陈安金和王宇分析了永嘉学派的崇实思想、重商思想、创新变通思想对温州人观念的影响。张仁寿认为,温州人深受瓯越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讲究实利、务实进取和敢于冒险的思想观念,这种文化传统与商品经济所需要的观念和精神是相吻合的。[16]朱康对认为,要充分把握温州乡村经济的发展脉络,就必须深入剖析家文化在乡村工业化过程中的作用。李庆鹏认为:“永嘉学派对温州人的经济意识的变革方面的贡献主要三个方面,第一大贡献是提出了新的义利观,第二大贡献是提出了工商皆本论,第三大贡献是肯定了雇佣价值观。”[17]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永嘉学派事功哲学的融合

永嘉学派是温州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本质上是具有永久魅力和生命力的温州瑰宝、温州智慧和温州财富,事功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早在西方产生和传播,却在中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在温州取得收获,绝非完全出于偶然。温州智慧的闪光点,正是永嘉学派事功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契合点、温州传统文化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温州化的契合点。在温州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即温州人哲学,绝不能忽视它的温州风格、温州气派和温州特色。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永嘉学派事功哲学有机融合起来,创造性地形成温州人哲学。温州人哲学就是当代温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永嘉学派事功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永嘉学派事功哲学相融合的产物。

永嘉学派事“讲实事、究实理、求实效、谋实功”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实事求是是一致的、融合的。永嘉学派不做空洞的玄学讨论,不发迂阔的议论,这种崇实思想映摄在当代温州人的身上就是埋头苦干、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而不太关切外界的看法和评论,体现了实事求是精神;永嘉学派的重商思想主张“农商并重、通商惠工”,给工商业一定的自由发展机会,重利而取之有道,这种重商思想孕育了温州人的商品经济意识,善于发现商机、抓住商机、创造商机,体现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永嘉学派创新变通思想集中体现在“通世变”之中,要根据客观世界的变化发展,不断改变自己的路径选择,顺势应时、与时俱进,从而求得“真功”、“实效”。这种求真务实的思想,具备了实践精神和现实精神,与改革开放以来要求勇于实践、善于试验、实事求是精神是一脉相承。温州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唯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永嘉学派事功哲学在温州人身上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三、温州人经验的哲学总结

温州人哲学是温州人经验的哲学总结,温州人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温州人全面进行创业创新实践,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率先改革、率先探索、率先发展,赢得了市场经济的先发优势。温州实践证明:思想解放一步,温州的发展就前进一步,解放思想成为了温州人的第一大法宝。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温州人看来,凡事不能从教条出发,要从实际出发;凡事不能因循守旧,要敢闯敢冒;凡事不能唯书、唯上,要唯实、唯试。“温州人干某件事情,既不看伟人讲了没有,也不看别人做过没有,只是看实践中需要不需要做,实践中能不能做得通,只要实践中需要的而且又能够做得通的,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地去做。”温州人就是靠实事求是成功地“无中生有”、“小题大做”、“以弱变强”,实事求是是温州人的第二大法宝。三是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温州人正是凭着首创精神,创造了温州模式,发动全民创业,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温州发展的根本所在。温州人在推进温州跨越式发展和持久繁荣进程中,形成了温州人精神,温州人精神是温州人的第三大法宝。

温州模式是温州人经验的主要标志和集中体现。温州模式在三个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温州模式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形成了温州辩证法。温州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在温州的当代形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温州辩证法集中体现在温州人的社会关系网之中。温州人利用各种联系为自己的发展服务,通过温州商会和行业协会等中介联系,总是“合指为拳”,进行新的更高形态的“经济结义”,力求合作双赢。其次,温州模式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形成了民有、民营、民办、民享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提高温州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核心内容。温州发展为了温州人民,依靠温州人民,集中了温州人民的智慧。民有、民营、民办、民享是温州发展的动力之源、活力之源和力量之源。最后,温州人精神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注入了新“元素”,增添了新“色彩”。温州人精神集中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是温州人精神的集中体现。温州人在实践中强烈地感到没有自己的哲学就不能前进,随着时代的发展,温州人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哲学。对温州人经验进行哲学概括,形成系统的理论表述,体现了当代温州实践的变化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新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温州人哲学是温州人经验的哲学总结。

四、温州人精神的精华

温州人哲学是温州人精神的精华。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温州人精神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聚焦体现。江泽民指出:“全世界都知道温州人会做生意,沿海靠山赋予他们冒险的精神,开放的精神,最重要的是温州人能吃苦。”朱钅容基指出:“温州人艰苦创业的精神是应对W TO的一大良策。”原温州市委书记蒋巨峰把温州人精神表述为“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20世纪90年代,温州人精神被概括为“四自”精神,后来又表述为“四敢”精神,时任温州市市长的钱兴中把温州人精神表述为“恋土不守乡、敢冒知进退、双赢重诚信、共生且共荣。”经济学家钟朋荣把温州人精神概括为四句话:“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祝宝江和蒋景东认为:“温州人的精神特质,即温州人精神,从表现的群体上看,可以分别落实的官方政府部门和基层老百姓当中。”

温州人精神是处于温州实践过程中的温州人的理想、信念、价值、情感、意志等因素组合而成的动态的观念和意识体系,总括了温州人的一切意识要素、观念形态和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是温州人意识的主要标志和集中体现。温州人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温州的生动写照,是温州文明的基本内涵和重要特征,对外代表温州形象,对内能够凝聚人心。温州人精神的精髓是敢为人先、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和实事求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敢为人先是实事求是中的敢为人先,实事求是是敢为人先中的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和实事求是统一于温州实践之中。温州人精神的基本要素包括冒险、自主、扩张、敢为人先、实事求是、崇实求效、艰苦创业、改革创新、求同存异、共生共荣和民本和谐等方面。在温州人精神的鼓舞下,温州人抢占了市场经济的先发优势,成为了市场经济舞台的主角,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温州人精神是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是温州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提升了温州文明,丰富了温州文化的内涵,促进了温州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温州人哲学是温州人精神的精华,是温州文明的活的灵魂。

[1]费孝通.乡土中国 [M].北京:三联书店,1985:78.

[2]祝宝江,蒋景东.温州人精神简明读本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2.

[3]徐 奇.信用建设的温州实践 [N].浙江日报,2006-03-04(03).

[4]倪 硕.30年温州模式:敢为人先 [N].扬州日报,2008年-04-07(02).

[5]胡晓翔.温州新实践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43-198.

[6]李凤伟.向温商学习——犹太式中国人的经商与做人法则[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48.

[7]洪振宁.温州模式与温州人的经营理念 [N].温州日报2006-07-28(01).

[8]杨洪建.温州人想的和你不一样:温州人为什么会成为富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0:132.

[9]张苗荧.文化、企业制度与交易成本——温州模式研究的新视角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32.

[10]陈安金,王 宇.永嘉学派和温州区域文化崛起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25.

[11]王春光.流动中的社会网络:温州人在巴黎和北京的行动方式[J].社会学研究,2000(03):22-23.

[12]潘富恩,刘 华.论浙东学派的事功之学[J].复旦学报,1994(05):46.

[13]杨太辛.浙东学派的涵义及浙东学求精神[J].浙江社会科学,1996(01):57-58.

[14]杨译波.古之圣贤无独指心着——从叶适看孔孟心性之学的分歧[M].载叶适与永嘉学派论丛,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162.

[15]蔡瑞霞.陈傅良与湖湘学派 [J].求索,2002(04):41.

[16]张仁寿.温州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26-27.

[17]李庆鹏.中国犹太人——神秘的温州人[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91-92.

A Study on Wenzhouness Philosophy

HUAN G Chao-zhong
(College of L aw and economic,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Wulumuqi 830054,China)

people in W enzhou constantly reflect their ow 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inherit Yongjia School’s Utilitarian philosophy,promote Wenzhouness spirit andenhance the popularity of Marxist philosophy,gradually Wenzhouness philosophy came into being.The idea of practice is its the essence;W enzhou’s business philosophy is the core of Wenzhouness philosophy.

wenzhouness philosophy;wenzhouness experience;wenzhouness spirit

刘志新)

B-49

A

2095-042X(2011)03-0013-04

2011-04-28

黄朝忠 (1982—),男,浙江温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技哲学和温州模式研究。

猜你喜欢
事功温州人永嘉
父辈们
原玉奉和声高先生
我们一定会胜利
儒学世家、抗金名帅张浚的事功思想
在欧洲邂逅温州人
沈亚:温州人电商巨头之路
“温州人都进来看看”——温州都市报微信公众号运营探索
“深入浅出”,以题载法
鹿城温州
儒家事功伦理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