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茈碧白族婚礼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2011-08-15 00:51
大理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司仪白族新郎

罗 红

(广州体育学院社会学教研室,广州 510500)

大理茈碧白族婚礼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罗 红

(广州体育学院社会学教研室,广州 510500)

婚姻是文化的交流与反映。大理茈碧白族村落的婚礼体现着社会秩序与人伦、礼俗文化的传授与社会角色转换的引导、社会责任感教育以及肢体语言符号等文化人类学内涵。

婚礼;文化人类学;白族

费孝通先生说:“婚姻并不止是生物的交配,它还是文化的交流。”〔1〕笔者在大理茈碧地区的白族村落作田野调查期间参加过数百场婚礼。现选取2010年2月一次普通婚礼中的几个方面进行文化人类学解析。

一、研究对象简介

(一)新娘家XXX村

XXX是洱源县茈碧湖边的一个自然村。地区海拔2 050m,气候温和。主产水稻,也发展经济果木,种植木瓜,并辅以养殖奶牛和淡水鱼等补贴家庭经济收入。全村共有121户513人,是一个以白族为主兼有汉族、纳西族的民族杂居村。

(二)新娘家

位于XXX村东。一个普通的白族农村家庭。

堂屋:位于新娘家院落的东北。是坐北朝南向二层土木结构旧房,青瓦屋面。二楼用作晾晒谷物堆放粮食,一楼是堂屋。屋内北墙上是两幅寿星图,图的两侧分别为祖母和外祖母的遗像。图的正下方是一个木案几,上面有一尊玉观音像、一对红蜡烛。一块草席置于正中稍靠前的地上,作新人跪拜时用。

院内西北角是厨房,西边是畜圈,东南角是厕所,大门开在东边。院子中间略靠西的地方临时垒起一个大灶上有一口大锅,用来为婚礼煮饭、烧水。院正中间摆放了8套木方桌和长条木凳子,供客人吃饭用。

(三)新郎家YYY村

距离新娘家20 km的一个自然村,村民以白族为主,经济状况比XXX村好。

(四)新郎家

位于村东头,整个院落的大小与新娘家差不多。正房是坐西朝东的二层土木结构房,青瓦屋面。二楼用作晾晒谷物堆放粮食。一楼分成三间,堂屋居中,南北两侧分别为新房和新郎父母卧房。院南边是畜圈,东南角是厕所。

堂屋:屋正中墙上挂着手工刺绣的大红喜字,两边是对联,其横批是“同心永结”,上联为“喜结鸳盟相永爱”,下联为“壮怀鹏志共双飞”。下方沿着墙边是矮柜,正中供放两对点燃的红烛。

新房:只有一张新双人床,尚未铺上床单的床垫上有两套新被褥。

院落摆满了许多和新娘家一样的小方桌和长条凳供待客吃饭用。

(五)主要人物

新娘:XXX村20岁白族女青年,农民。

新郎:YYY村22岁白族男青年,农民。

女方司仪:40岁左右的XXX村男人,是新娘的阿叔(白族语:这里指与父亲同辈的男子)。

男方司仪:45岁左右的YYY村女人,是新郎的阿娘(白族语:这里指与母亲同辈的女子)。

伴娘:XXX村的6个小姑娘,是新娘的朋友。年龄在15~18岁之间。

伴郎:YYY村的6个小伙子,是新郎的朋友。年龄在17~20岁之间。

新郎和新娘的父母都是当地村里的白族农民。

二、婚礼主要过程

2月7日是个暖和的晴天,早上9点笔者应邀到新娘家做客。新娘家院子西头的厨房里,本村的几个妇女在忙着洗菜、切菜。厨房外靠西边的地方临时垒起了一个大土灶,上面有一口大铁锅正在煮饭。人们在院里和厨房谈笑并忙碌着。

约莫10点左右,随着一阵很响的鞭炮声,接亲的新郎到了。新郎是YYY村的白族小伙子,平时在家务农。女方司仪在门口大声喊:“新姑爷来喽,贴喜字喽。”新郎身后的六七个小伙子把一个用大红纸剪成的喜字递给新郎。新郎拿着这个喜字,小伙子们开始往大门左边的墙上刷上面糊,新郎亲手将喜字贴在上面。

司仪阿叔招呼着新郎和伴郎进了新娘的闺房,半小时后他出来,站在厨房门口对着院里所有的人大声喊:“各位远客近客,都来请饭(白族语:吃饭)喽。”

上午10点半,去县城温州人开的发廊梳头的新娘在伴娘簇拥下回到XXX村娘家。早饭后司仪阿叔站在院中喊:“给嫁妆,新姑爷认亲。”新娘的父母拿着一个镶玻璃的大镜框走到院子中间,新郎新娘给父母跪下。新娘接住母亲递过来的镜框,新郎新娘向父母磕三个头。镜框里是用40张100元人民币拼成的4个扇形,再有1张50元和1张10元的放在4个扇形中央。整个镜框里共有人民币4 060元。司仪对新郎说:“这是你岳父岳母给你们的,以后要好好过日子早点生儿子,来,快叫阿爹阿妈。”新郎起身叫了阿爹阿妈,接着,司仪对着外边喊:“阿叔阿娘、阿婶阿大(白族语:婶婶、伯父)、三亲六戚,只要是长辈的人都过来认姑爷。”于是亲戚们应声而来,分男左女右站在新郎两边。一个伴郎端着盘子,盘子里是一个酒壶两只小酒杯。另一个伴郎倒酒。司仪从最里边的男性亲戚开始介绍,每介绍一位,新郎敬对方一杯酒,双方喝干后,新郎按辈分称谓叫对方一声,对方答应一声。喝过酒的亲戚拿出10~100元不等的钱(给钱的多少取决于亲戚关系的远近亲疏)放在伴郎端着的盘子里,新郎说:“多谢!”半个小时后新郎认亲结束。送亲的队伍出了村,新郎新娘乘坐的微型车走在最前面。装载嫁妆的拖拉机尾随其后,向YYY村进发。

中午1点,送亲的队伍到了YYY村的新郎家。门口站着新郎家的司仪阿娘。司仪笑着说:“来喽来喽,新媳妇讨回来喽。”说着去牵一对新人的手,把他们牵进院里。然后她把新人领进了堂屋,让他们双手合十对着屋子正中挂的喜字,她大声念:“白头到老,福佑子孙。”随后她让新郎暂时站到一边,准备让新娘认亲。她让新郎家的亲戚都到堂屋去分男女两边站好,待亲戚们都站好后,把新娘带到每位亲戚面前教新娘怎样称呼眼前的长辈。新娘每认完一位亲戚,伴娘就会端来一个盘子,新娘把盘子里的黑色布鞋送给这位亲戚。亲戚在盘子里放上10~100元不等的钱,新娘说:“多谢!”对方答:“不消(白族语:不客气)。”新娘认完所有亲戚后和新郎进入新房,新房里除了床还没有摆上任何家具,要等吃过饭后才布置。按照新人的要求笔者为他俩拍了新婚照片:他们端坐在床上,新郎的手怯生生地搭在新娘的肩上,俩人身体之间却留着一个大大的空隙,为彼此保留着一段明显的距离。

下午2点,司仪阿娘端了一盘茶水进来,一共6杯。她让新人先每人喝一杯第一道茶——苦茶(一般的绿茶),再喝第二道茶——甜茶(由红糖、芝麻、桂圆调制而成的糖水),最后喝第三道茶——回味茶(由蜂蜜、草果、花椒、生姜、茶叶调制而成的茶水)。

下午4点,司仪站到堂屋前大喊:“各位远客近客,来请饭喽。”

下午5点左右,司仪和一对新人站在大门口送客。

三、婚礼的文化人类学解读与讨论

(一)家居中的社会秩序与人伦

白族民居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2〕为典型代表。在XXX村和YYY村的新人家却没有看到这种典型性,这两个村的民居体现得更多的是功能性。农家院子里既要住人又要饲养家禽家畜,还要晾晒粮食、栽种经济果木,在遇到婚丧嫁娶等事时院子里的空地要摆设宴席招待宾朋。房间的布局也体现着功能的最大化,一栋住房一般分成三间,中间是堂屋,两边分别是长辈和晚辈的卧室。堂屋类似于城里人的客厅,在长辈与晚辈之间起到一个分隔作用。同时这样的分隔是很实用的,一来可以区别长幼,二来也避免两个卧室之间相互影响和干扰。两代人虽在一个大家庭里生活,但两对夫妻也好,长幼之间也罢,总会有些自己的秘密,也需要有个说私房话的时候和地方。堂屋在两个卧室中间,就不用担心隔墙有耳,避免了许多尴尬。这一带白族的堂屋一般不供奉祖宗牌位,牌位都放在二楼墙上的神龛里。遇到结婚这样的喜事,堂屋中间的墙上就挂上了大红喜字。喜字下方木案几上的一对红蜡烛是表示祝福新人将来的日子红红火火、成双成对。

新房:房里除了床暂时还没有任何家具。按城里人的习惯,卧室就是睡觉的地方;客厅是平时休息和会客的地方;书房主要是用来看书和学习;洗脸间用于洗漱等等。这里农村的新房一般只有一间,它的功能却是多元化的,兼有卧室、客厅、书房和洗脸间的作用。等新娘嫁妆里的木沙发、洗脸架、饮水机一件一件搬进来后,它的作用就完全发挥出来。在这间小屋里,新人要营造一个小家。将来的生活中,在与新郎的父母分家之前,这里就是新夫妇自己的小天地。在这里他们可以会见自己的朋友、说私房话,商量将来生活生产中的大事小事;他们还要在这间小屋里生儿育女。按政策,村里每对白族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

家居的分布与格局一来很巧妙、很实在地实现了真正的长幼有序〔3〕;二来也体现着亲情与爱情的和谐与美好。

(二)司仪的作用——礼俗文化的传授与社会角色转换的引导

整个婚礼过程中,司仪的功勋是不可磨灭的。男女司仪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把新人从婚礼以外的社会空间引入到婚礼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从新郎到达新娘家开始接亲时起,男司仪的工作便开始了,他要负责带领并教导新郎做好仪式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让一个年轻男人在公众面前完成从一个未婚小伙向新郎这一特殊角色的转变〔4〕。他忙里忙外,还要善于察言观色,以便适时为新人和公众提供需要的服务。一般情况下主人家会请一个结过婚的村里人或亲戚来担任这一职务,因为结过婚的人被叫做“过来人”,“过来人”自然有着单身人没有体验过的经历,他熟谙结婚的整个过程。他/她必须是开朗、随和与机智的,婚礼中也可能遇到预想不到的情况。司仪要具备应付意外的能力。如果没有他/她,很难想象整个婚礼会不会是个无序的场面,而秩序在公共场合是开展仪式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5〕。生活在有序的社会是人类从野蛮迈向文明的一个标志〔6〕,婚礼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7〕,司仪是这个活动的主持者也是秩序的引导者。他/她把婚姻的礼俗文化传授给新人,其实是带领新人解读婚姻文化的一个部分;同时也向众人展示着这个礼俗文明。司仪在客人、主人和新人间穿梭,让每一个参加者在婚礼中强化着对自己的社会角色的认同。男女司仪的工作是承上启下的,司仪必须清楚新人的亲属关系,在认亲过程中把谱系的概念通过教导新人认亲戚传达给众人。当司仪陪着新人送走最后一个客人后,他/她的使命就算完成了,他/她作为中间人的角色才能终止。

(三)“三道茶”与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喝“三道茶”既是白族饮食文化的一个独特方面,又是婚姻礼俗的一个组成部分。给新婚人喝“三道茶”自有一番特殊的含义。其一是要提醒沉浸在祝福声中的新人:生活并不总是甜美如意的,要经历劳动的苦才能更懂得珍惜生活的甜。其二是向新人启示人生的过程:青年与中年总是在甘与苦之间交替的,到老年方能在回首往事时感悟人生百味〔8〕。所以这三道茶的顺序是一苦、二甜、三回味。白族人通常将其理解为苦似生命、甜如爱情、淡若清风。在结婚时给新人喝“三道茶”是对新人的一种责任感教育,让新人从此挑起生活的重担,承担起家庭与人生的义务和责任〔9〕。“三道茶”是用朴素的饮食符号来传达深厚的人生意义的一个象征载体〔10〕。

(四)合影——肢体语言传达出的文化符号

如果用符号学的观点去分析人的肢体语言,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符号学专家陈宗明〔11〕认为,符号是人或人类社会的本真存在方式的体现。卡尔卡西说,人是符号化的动物,符号是人的本质。是自然宇宙与符号宇宙的一个中介。按照陈宗明的观点:“体态符号是由人体姿态发出讯息的一种复杂的表情符号系统,包括面部表情符号、身态符号、体动符号和体距符号。体态符号以自己独特的表情达意方式,区别于其他符号”,“体态符号可以为先天所具有,也可以是后天的习得”,“由于交际场合不同,体态所传达的讯息内容和讯息量也有所区别。”而王路〔12〕认为:“人的肢体动作是种无声的语言,只要一个人有想法,有企图,有动机,在其眼神、动作中都会有相应的反映。”

笔者为新人拍的照片成了婚礼中唯一的一幅新婚夫妇的合影:新郎的手生硬地搭在新娘的肩上,两个人身体之间保留着一段很明显的距离。如果换了城市情侣,男性多半会搂着女性的腰而不是肩。搂肩是朋友间或长幼间采用得较多的一种表示友好的行为,它传达的是“亲切”而非“亲爱”,而搂腰者多为情侣,是“亲爱”的关系。通常农村情侣比城市情侣在公众场合要更显得羞涩些,而现代城市中公开接吻、公然搂腰摸臀的种种亲密举动在当下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XXX村和YYY村是内地封闭的小村,村里的年轻人谈恋爱鲜有敢在公众面前手拉手的,更不会搂抱和亲吻。这一对年轻人在镜头前,或是出于害羞或是紧张,动作生硬多于亲密。照片上的姿势传达出的是介于“亲切”与“亲密”之间的十分模糊的感情。与城市相比,这里的农村青年还不习惯用明确的肢体语言在众目睽睽下表达爱情。一个人在某种场合采取的姿势是与他平时生活的环境分不开的〔13〕,新人合影中的肢体语言的表述说明他们与村庄普通情侣的行为规范相符。

〔1〕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44.

〔2〕杨政业.白族本主文化〔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

〔3〕罗红.茈碧三村的族际通婚与族群认同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8:60.

〔4〕罗红.人类学语境下的族际通婚与族群认同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08,19(3):1-5.

〔5〕罗红.白族社会性别结社与族群认同〔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6):33-36.

〔6〕〔英〕马凌诺斯基.文化论〔M〕.费孝通,译.北京: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1987.

〔7〕陈万桃.从传统婚姻看诺邓白族社会生活对儒家礼教的认同〔J〕.大理文化,2008(5):52-54.

〔8〕兰元富.罗城仫佬族婚姻习惯法民族志〔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99-102.

〔9〕王云.青海藏族阿柔部落婚姻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47(3):101-105.

〔10〕乌丙安.民俗学原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11〕陈宗明.符号世界〔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12〕王路.肢体语言〔M〕.广州:海潮出版社,2005.

〔13〕David B.Grusky.Social Stratification:Class,Race,and Gender in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M〕.3nd edition.New York:Westview Press,2008.

(责任编辑 杨朝霞)

Cultural A nthropological I nterpretation of Bai P eople's N uptials around Dali Cibi Lake

LUO Hong
(Department of Sociology,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00,China)

Marriage is the intercourse and reflection of different cultures.Bai people's nuptials around Cibi Lake reflect such anthropological connotations as social order,ethics,etiquette and custom,the change of social role,the education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and the sign of body language.

nuptials;cultural anthropology;Baipeople

K892.22

A

1672-2345(2011)03-0010-04

2010-10-26

2010-12-25

罗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社会人类学、社会性别与婚姻、体育社会学研究.

猜你喜欢
司仪白族新郎
新郎与新狼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农家妹子娶新郎
不按套路
财政大权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眼镜新郎”透过镜片看到你的心
大理白族扎染研究综述
什么花?
我是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