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嵇永仁研究存疑考述

2011-08-15 00:50
长春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东皋舍人南渡

胡 萍

(山西师范大学 戏曲文物研究所,山西 临汾 041004)

有关嵇永仁研究存疑考述

胡 萍

(山西师范大学 戏曲文物研究所,山西 临汾 041004)

近年学界对清初嵇永仁戏曲作品的研究颇为重视,但在某些相关的论述中尚存在一些问题。经钩沉相关资料并进行探讨,对嵇永仁生卒年作了补正,并对嵇永仁先世、嵇永仁交游及嵇永仁行状的一些文献叙述作了考证,纠正了这些文献资料的讹误,这对嵇永仁本人及其文学创作的进一步研究都是有意义的。

嵇永仁;生卒年;交游;行状

嵇永仁(1637-1676),字匡侯,又字留山,号抱犊山农,无锡人,清初文学家、戏曲家。嵇永仁曾为苏郡长洲县学廪生,后随父亲中书公嵇廷用从金陵迁往无锡。康熙甲寅(1674年),永仁在福建总督范承谟幕府做书记时,刚好遇上逆藩耿忠精叛清,范被逆藩密谋禁锢于密室中,永仁亦受到牵连,被拘系3年,直至十五年丙辰(1676年)九月十七日,永仁随范殉于难,死时年40岁。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嵇永仁作为清初戏曲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对他的戏曲研究特别是对他的杂剧研究着力较多。2004年9月出版的、复旦大学教授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已把嵇永仁列入《清代文学》第三章《清代前期至中期的戏剧》内,与吴伟业、尤侗共占了一节,说明嵇永仁在文学史上已经占有了一定的地位。但是研究者在关于嵇永仁研究的相关论述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故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1 嵇永仁的生卒年有误

韦明烨《“扬州梦”》一文把嵇永仁看作明代人,把嵇永仁写的传奇《扬州梦》看作明代作品都不正确。因为嵇永仁进入成年时期已经明清易代,入清后生活了30年,其间曾先后参加康熙朝多次科举考试,积极仕进,但均以失败告终,所以他的所有戏曲作品都是写于康熙年间。而朱继云《嵇永仁和扬州梦》一文却把嵇永仁的生卒年误为1627—1676。李修生《古本戏曲剧目提要》及徐朔方《金圣叹年谱》[1]皆沿用旧说,误载:“嵇永仁(1627 -1676)。”鉴于此,邓长风对嵇永仁的生卒年曾做过考证,其《明清戏曲家考略续编》云:“丙辰(1676)九月十七日,嵇永仁闻范公被害,‘遂自经死,年甫四十(吴陈琰文)。’这与秦松龄所说的‘死时年四十’,王龙光所说的‘先生年甫强壮’,完全相合。故嵇永仁的生卒年应为1637-1676。一说其生于1627年,实非是。嵇永仁既生于1637年,则甲申那年他仅八岁,瞿式耜就义那年(1650)亦仅十四岁,故其绝不可能‘与瞿式耜、张同敞等为友’,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徐培民、范民声主编的《中国古典名剧鉴赏辞典》,皆误信旧说;且著录其卒于1678年,亦误。”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嵇氏宗谱》的出现证明了邓氏的考证是正确的。嵇尔霖《嵇氏宗谱》记载:“永仁,字匡侯,号留山,又号东田,别号抱犊山农,生于崇祯十年(1637)丁丑二月二十七日,苏郡长洲县学廪生,奉中书公(按:指嵇廷用)偕兄弟由金陵迁无锡。康熙甲寅(1674),客福建总督范公承谟幕,值逆藩耿精忠叛,被系三年,迫胁不从,至十五年丙辰(1676)九月十七日殉难。”[2]

2 关于嵇永仁先世的叙述有误

《嵇氏宗谱》记载:“……(嵇颖)为南渡始迁祖。家归安练市,葬本镇磕咾浜。”[2]王龙光《次和泪谱》亦云:“宋州公讳颖,以学士扈从南渡。”[3]“扈从”是指皇帝出巡时的护卫侍从人员。经史料考证,此两处文献都认为嵇颖为无锡嵇氏“南渡始迁祖”,皆误。一些研究者可能据此而误信其说,如王永宽主编的《中国戏曲通鉴》阐述:“嵇适之子嵇颖,字公实,曾官翰林学士,扈从南渡,为南宋初名臣。”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李梅的硕士论文《嵇永仁及其戏曲创作研究》也有同样的阐述。

据史料记载,“嵇颖字公实,应天宋城人。父适,曾为石首主簿……天圣中,(颖)进士及第,授蔡州团练判官”[4]。天圣年间(1023年)正是宋仁宗统治时期,应天宋城即是今河南商丘,而归安为今浙江省湖州市,所以宋仁宗时嵇颖已经把家从河南往南迁至浙江了。据史料,北宋末期,金兵南下,宋高宗南渡,建都于临安(今浙江杭州),北方士大夫家族不甘为亡国奴,纷纷渡江南下,而宋仁宗年号(1023-1056)中隔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五帝,约一百余年,方是高宗(1127-1131)南渡。嵇颖乃宋仁宗时期人,不可能有追随高宗南渡一事。显而易见这里说的嵇颖为南渡始迁祖的“南渡”,并非是宋高宗时期意义上的“南渡”,应该单纯地理解为嵇颖把自己的全家往南迁。嵇有庆《宗谱例言》也提出过这样的疑问:“颖字公实,应天宋城人,天圣中进士及第,至翰林学士,见《宋史列传》,传无扈从南渡之文,盖南渡去天圣百有余年矣。谱载家归安练市,葬本镇磕咾浜。在建炎以前自移家而南乎?”[2]嵇颖死后葬在练市镇,说明嵇颖在建炎(宋高宗年号)之前就已经举家南迁了。宋代洪遵《翰苑遗事》(四库全书本)记载:“皇祐二年(1050年)九月十六日,新除翰林学士嵇颖未及谢卒。诏赐告敕、袭衣金鞍勒马于其家。”《全宋文·第十一册》卷四七七亦记载嵇颖的生卒年为996-1050。即是说嵇颖在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已辞世,离宋高宗南渡(1127年)已相隔约八十年,事实已不言而喻。据《宋史》,嵇颖进士及第之后,授蔡州团练判官。蔡州即今河南汝南县,是古代中原军事重地。至于是什么原因让嵇颖把家从河南商丘迁至浙江湖州的,则无从考究,笔者推测,嵇颖极有可能是受了朝廷的调遣。

3 关于嵇永仁的交游述之有误

陆萼庭《清代戏曲家丛考》云:“考嵇氏《上严灏亭先生书》中说:‘某少碌碌四方……栎公(周亮工号栎园)觐长安,相遇白云观中,亦有“黄尘犹在面,辛苦赋留山”之句'这是两人订交之初。再考《赖古堂集》所附《年谱》,周亮工‘朝觐京师'在顺治七年(1650),这既证明周氏与交二十年的记载确凿可信,也反映出嵇永仁当时仅十四五岁即与周亮工订交的不合理性。”据此可知,陆鄂庭先生把嵇周“相遇白云观中”看作是二人初次相遇订交,而且发生的时间在顺治七年。而笔者发现周亮工《赖古堂集》卷六有诗《甲辰岁暮再至都门,襆被未解,嵇匡侯索留山堂诗,倚娄东诸同人韵辄得一诗,悲感交集,似不独咏留山矣,反欲留山和我》,诗云:“黄尘犹在面,辛苦赋留山。思熟知官热,情多借酒闲。好怀新老去,恶梦旧生还。未信林中客,昏昏不可攀。”据此可知嵇周“相遇白云观中”的时间是康熙甲辰年,即康熙三年(1664),而非陆氏所说的顺治七年。再考《赖古堂集》所附《年谱》,康熙甲辰年周亮工“觐入京师”。至此更加可以确定嵇周“相遇白云观中”且周写下“黄尘犹在面,辛苦赋留山”之句的时间是康熙三年,地点在北京。考嵇永仁《罗舍人入直西清序》有两句话,其一“癸卯冬余从友人入燕,舍馆之”[3];其二“甲辰岁秋,舍人遂得官。余乙巳春复至都门,以酒贺之”[3]。很明显嵇永仁是在癸卯冬即康熙二年(1663)冬游京的,延至康熙三年甲辰(1664)离京,康熙四年乙巳(1665)再次进京。如果认为此次相遇是二人初交,则又与周亮工在给嵇永仁《扬州梦》的序文中说的“余与留山交二十年”[5]相矛盾。周亮工《扬州梦序》写于康熙十年,而康熙十五年嵇永仁殉难,死时四十岁,则康熙十年嵇周已交二十年,即是说嵇永仁十五岁时,就与周亮工订交。再考嵇永仁《罗舍人入直西清序》,序云:“余与舍人垂髫同学,始读书公路浦,舍人年十四已补弟子员,余年十五尚寄篱下。”[3]据此可知嵇永仁十五岁即顺治七年还在淮安求学,其在这一年如何与在闽从政的周亮工相识订交的,还有待考究。

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载:“嵇永仁(1637-1678),字留山……与瞿式耜、张同敞等为友。”邓长风先生在其《明清戏曲家考略续编》中对嵇永仁“与瞿式耜、张同敞等为友”曾提出过质疑,文云:“嵇永仁既生于1637年,则甲申那年他仅八岁,瞿式耜就义那年(1650)亦仅十四岁,故其绝不可能‘与瞿式耜、张同敞等为友’。”又云:“从里籍及年辈来推测,与瞿式耜(1590—1650)为友的,很可能是嵇廷用。”但是邓先生并没从文献的角度提出过佐证。鉴于此,笔者试图通过相关史料和文献考证嵇永仁是否“与瞿式耜、张同敞等为友”之结论。

据史料,瞿式耜,字起田,号稼轩、耘野,又号伯略,江苏常熟五渠里人,明末诗人,著名的南明抗清领袖。早在1628年底,罢官回乡的瞿式耜就已在常熟虞山下筑室“东皋”,时人称瞿式耜为东皋主人。明崇祯十一年戊寅(1638)年,受诬陷出狱的瞿式耜从京城回到常熟家中闲居,常在东皋别墅浇花种草,会朋友,直到1644年甲申才重新从政,为南明王朝奔走于广西桂林一带。考陈作霖的《金陵通传》卷二七嵇永仁条云:“父廷用,字觐南,明福王时中书舍人。”再考嵇尓霖《嵇氏宗谱》,有“廷用,字觐南,又号晋楠,向官南京中书,遂居江宁,晚年迁至无锡,实为无锡始迁祖”[2]、“(嵇本)向居常熟东塘墅之芙蓉庄,以贡士官广文。配许氏,生有三子:週官、观荪、廷用”[2]。再考秦松龄《嵇留山先生墓表》云:“先生先世常熟人,父讳廷用,字觐南,弘光时官中书舍人,因居金陵。”从这些文献的记载可知,嵇永仁之父嵇廷用曾居常熟,与瞿式耜为乡党,1644年甲申南明弘光王朝建立,瞿式耜远赴广西,而嵇廷用一家则迁居江宁(现南京),各自为南明弘光王朝奔走效命。而1644年甲申嵇永仁才八岁,八岁的嵇永仁随父迁居江宁之后,不可能再有机会与远赴广西的瞿式耜再见面,可以断定与瞿式耜为友的肯定是其父嵇廷用而非嵇永仁本人。而嵇廷用和瞿式耜来往密切的时间当在1638年至1644年瞿式耜在常熟东皋别业闲居的这一段时间内。考嵇永仁《抱犊山房集》卷四有诗《东皋主人留塌》,诗云:“草堂悬木榻,灯照不眠人。独树听残雨,寒塘断比邻。静知交道薄,转觉酒徒真。明日江东路,波涛愁问津。”[3]据瞿式耜1644年遣使广西的文献可断定这首诗只能是作于嵇永仁八岁之前,因为1644年之后瞿式耜奔广西,嵇永仁父子移居南京,都在同一年离开常熟。按理这么小的小童是不会独自作客瞿式耜的东皋别业的,推测应是跟随其父嵇廷用一起作客东皋别业。这么小的年纪就能赋诗,可见嵇永仁的天资绝顶聪睿。从当中的诗句“明日江东路”还可以推测这首诗当作于1644年,即嵇廷用一家移居江宁时在瞿式耜的东皋别业相聚告别时作。

4 关于嵇永仁的行状有张冠李戴之误

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抱犊山房集》六卷条云:“永仁生于崇祯十年(1637),卒于康熙十五年(1676)。字匡侯,改字留山,号抱犊山农,江苏无锡人。弘光时官中书舍人。耿精忠叛清被禁,自杀于福州狱中。”据《嵇氏宗谱》记载,弘光时官中书舍人的是嵇永仁之父嵇廷用,《宗谱》云:“廷用,字觐南,又号晋楠,向官南京中书,遂居江宁,晚年迁至无锡,实为无锡始迁祖。”[2]秦松龄《嵇留山先生墓表》亦云:“先生(嵇永仁)先世常熟人,父讳廷用,字觐南,弘光时官中书舍人,因居金陵。”可见柯氏把嵇永仁父嵇廷用为弘光时官中书舍人的行状误作嵇永仁的了。

[1]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第二卷[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699.

[2]嵇尔霖.嵇氏宗谱[M].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1907(清光绪三十三年).

[3] 嵇永仁.抱犊山房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出版项不详].

[4]脱脱.宋史:卷二百九十八[M]∥二十五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6285.

[5]吴梅.奢摩他室曲丛:第一集[M].铅印本.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民国十七年).

A discussion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Ji Yong-ren research

HU Ping

(Opera Institute,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 041004,China)

In recent years,great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study of Ji Yong-ren's opera works in academic circles,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related discourses.Based on investigating some related datum and analysis on them,this paper gives the correct explanations on Ji Yong-ren's years of birth and death.It corrects the errors in the literature data through textual research on his ancestors,companionship and life,which is meaningful to Ji Yong-ren himself and further research on his literary creation.

Ji Yong-ren;birth and death year;companionship;life

I206.2

A

1009-3907(2011)01-0055-03

2010-11-04

胡萍(1971-),女,广东信宜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古典文献学研究。

责任编辑:柳 克

猜你喜欢
东皋舍人南渡
明朝立国前后的军中舍人与演武余丁
举 荐
举荐
他睡在九月的昙花里
《东皋琴谱》研究成果及音乐特征①
美育史料·余绍宋与宣南画社、东皋雅集
论唐代中书舍人的职权
感恩图报
一字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