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理论对培养高校学生网球学习兴趣的促进性研究

2011-08-15 00:43张明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1期
关键词:网球理论情境

张明明

(黑河学院 体育系,黑龙江 黑河 164300)

唤醒理论对培养高校学生网球学习兴趣的促进性研究

张明明

(黑河学院 体育系,黑龙江 黑河 164300)

学生的学习兴趣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会产生相应的变化.高校网球教学在诸多方面还存有较为严重的偏失,对学生网球学习兴趣的培养产生较为严重的制约与阻碍.因此,本文从唤醒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培养学生网球学习兴趣的途径与策略进行研究与分析,旨在于提高学生网球学习兴趣,促进高校网球教学的健康发展.

唤醒理论;网球学习兴趣;促进

伴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以“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思想为理论导向的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与教学宗旨随之而产生,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第一要旨.学习兴趣作为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行为的重要内驱,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球教学是我国普通高校新兴的体育教学科目,以其特有的时尚性、健身性、娱乐性以及休闲性而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但是,在网球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与束缚,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对学习效果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制约性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唤醒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其自身所具备的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促进作用与激发作用进行分析,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与途径进行研究,以便充分发挥理论的导向作用,积极探讨提高学生网球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网球技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唤醒理论的基本内涵

唤醒理论(arousal theory)又称为激发论,是英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贝里尼提出的,有关环境心理学中个人的情绪变化与环境刺激之间关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通过唤醒来维系生理激活的最佳水平.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在某种活动中获取有效情绪变化主要来至于“渐进性”唤醒和“亢奋性”唤醒两条途径.其中“渐进性”唤醒是指情绪的变化随环境刺激的逐步增强而加剧,最终达成情绪转变的临界点;而“亢奋性”唤醒则是在环境突发刺激的影响下,情绪实现快速的转变而升达顶点.伴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发展,唤醒形式由一元化的生理唤醒逐步向着多元化的唤醒来转变,形成了多元化的唤醒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哈笛和法基(Hardy&Fazey)与1987年所创立的二元唤醒理论.二元唤醒理论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焦虑水平与生理变化.

2 影响学生网球学习兴趣培养的因素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习兴趣是学习个体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促进与推动求知欲望发展的一种内在力量.相对于网球教学而言,则体现为学生积极参与和自主从事网球学习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具有较为明显的可变性,随着环境以及学生心理的变化而变化.现阶段,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网球学习兴趣的起伏变化较为明显,主要体现为:

2.1 教学基础设施的影响

目前,我国高校网球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存有较大的缺欠,最为突出的是网球场地的数量与质量都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网球学习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网球学习的热情逐步被失望与无奈所替代,使之学习的热情降低,学习兴趣下降.

2.2 教学环境的影响

由于高校室内网球场地数量匮乏,大多数高校的网球教学都在室外场地进行,而室外场地的教学环境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对于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进而使之学习兴趣下降.

2.3 教学方法的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高校网球教学大多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使得学生的个性、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压制,极易诱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而影响其学习兴趣.

2.4 评价体的影响

传统网球教学的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对学生网球技能的考察,以学生对技能掌握情况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凸显出评价体系的单一性与强制性.这对于自身素质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因无法完成考核标准的要求而激发其焦虑心理,进而对网球学习产生恐惧与厌烦,使之学习兴趣得到严重的影响.

2.5 校园网球文化建设的影响

校园网球文化建设,是促进高校网球运动健康发展与普及的必要条件.健康与繁荣的校园网球文化会给学生带来感官的刺激,诱发其理性的思考,通过置身于浓厚的网球文化氛围,使之逐步形成参与学习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兴趣.而目前高校校园网球文化建设的现状,还存有较大的缺失,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会产生阻碍性影响.

3 唤醒理论对学生网球学习兴趣培养的作用原理

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加以培养与引导而逐步形成的.高校学生的网球学习兴趣,是基于对网球运动的好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隐性的特征.因此,需要运用相应的手段进行有效的唤醒,使之得以凸显与发展.唤醒理论常用的唤醒形式包括“渐进性”和“亢奋性”两种.“渐进性”唤醒的特征是其唤醒的过程呈阶梯状逐步升级,在此过程中对情绪变化的影响持久而稳定;而“亢奋性”唤醒的过程呈则是呈现跳跃式的特征,其情绪变化呈爆发式,即来之突然、去之迅速.因此,对于高校学生网球学习兴趣的培养而言,“渐进性”唤醒更具有适宜性.

运用“渐进性”唤醒来培养学生网球学习兴趣,其作用原理表现为:刺激→感性认识,再刺激→理性认知,再刺激→形成学习欲望,再刺激→形成学习兴趣,再刺激→学习兴趣的巩固与提高.由此可见,高校学生网球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的构成环节中,具有必要的相互关联,其中除去最后环节外,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其下一个相邻环节的形成基础.因此,根据唤醒理论对于刺激程度的具体要求,在每个环节唤醒过程中,刺激度要具有相宜性,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唤醒效果产生损害,进而影响下一环节的构建.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唤醒必须保持适宜的程度,只有如此,方能确保唤醒目标的实现.

4 唤醒理论视角下的学生网球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

唤醒理论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外部刺激来达成对个体情绪的变化的掌控,使之对某种行为能够长久地保持较为积极的态度.就现阶段高校网球教学的现状而言,由于短时期内无法实现对网球场馆等硬件教学基础设施的完善,因而,对教学软环境的优化就成为提升学生网球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

4.1 转变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学行为过程中,实现师生之间知识传递与情感交流的主要途径,同样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事实证明,在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制约与阻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主要因素,因此,适时地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对于激发与培养学生网球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诸如:

4.1.1 情境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境教学是针对教学内容的要求设置相应的情景,使得学生在情境中通过体验与感悟,来达成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认知.情境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一,失败情境的唤醒.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动作难度来设置失败情境.一般情况下,失败对于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具有较为严重的影响,故而在教学过程中会尽可能地采用回避的态度来对待.而在唤醒理论的视角下,失败情境的唤醒,却有利于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产生克服困难的强烈欲望.因此,在失败情境下的唤醒,更有利于对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当学生完成对失败原因的总结,进而战胜失败之后所形成的自信心理,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提醒注意的是,失败情境的设置不能超乎于学生自身的能力极限,否则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严重的影响.

第二,成功情境的唤醒.成功对于学生来讲,具有极其重要的激励作用.在学生体验成功喜悦的过程中,会使其心情得到有效地愉悦,心理得到充分的满足.在此种状态下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因此,在网球教学中,可以通过竞争情境的设置,同时完成失败与成功的情境唤醒,竞争成功者获取成功唤醒的功效,而竞争失利者则获取失败唤醒的功效.两者相符相宜,共同实现对学生网球学习兴趣的培养.

4.1.2 自主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自主创新教学是在充分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来开展的,其核心目标在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创新的能力以及个性发展的能力.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自主创新教学无论在教学理念、培养目标上都具有先进性与实效性.自主创新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思维解放方面,在实现教学地位有机转变的基础上,学生充分感受到自身学习行为得到尊重与理解,使之能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按照自身发展的需求合理规划学习行为,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唤醒理论认为,人的情绪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转变,在自主创新式教学所创设的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再加以教师适时的引导与推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有效的维系与发展.

4.2 加强网球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新型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就要求要加强高校网球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师德修养.使得教师能够有效地运用亲和力、博学的震撼力以及自身的魅力来唤醒学生网球学习的兴趣,促进师生间情感的健康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有机的互动,进而促进学生网球学习兴趣持久性的发展.

4.3 制定凸显适应性、人文性的评价体系,消除学生的焦虑心理

网球教学的评价体系,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监督手段.因此,在高校网球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针对高校网球教学传统评价体系所存在的弊端,应对评价体系进行优化与重组,要尽可能地摒弃易于引发学生焦虑心理的诱发因素,降低评价手段的强制性,以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为依据,制定出具有普遍适应性、凸显人文关怀性的评价体系,消除焦虑心理,唤醒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这对于确保学生网球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1〕运动心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2〕高风华,吴晓农.体育教学应唤起学生主体意识[J].中国学校体育,2000(3):14.

〔3〕杨洪波.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基本原则与途径[J].中国学校体育,1995(5).

〔4〕谢惠荣,等.体育学习的兴趣及培养[J].中国学校体育1999(3).

〔5〕黄远翔.高校体育教育中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J].体育科技,2006(5).

G845

A

1673-260X(2011)11-0221-02

猜你喜欢
网球理论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