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孝道观的时代价值
——对《论语》中“孝”的解析

2011-08-15 00:52田占峰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行孝孝敬父母论语

田占峰

(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重庆400047)

论孔子孝道观的时代价值
——对《论语》中“孝”的解析

田占峰

(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重庆400047)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必备的一项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论语》中的孝道观,至今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的生活习惯、心理素质和民族精神,对于当今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孝的内容;时代意义;研究对策

孝道思想是中国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中关于孝道的内容十分丰富和全面,对当下所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论语》中孝的内容

1.1 行孝要怀仁

“仁”是孔子道德思想的核心,也是其伦理学说的根本内容。孔子认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就必须有仁爱之心。孔子的“仁爱”思想,不仅是指“爱亲人”,而且还指“爱众人”,即泛指爱自己以外的所有人,可以是地位显赫的人,也可以是平民;既可是好人,也可是坏人。同样,一个人有了仁爱之心,就会真心实意地孝敬父母。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由此可见,孔子把行孝作为是否为仁的前提条件。一个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人,是不太可能去冒犯长辈和上级的;一个人不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反而喜欢犯上作乱,那也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孔子认为,“仁”是从孝悌开始的。在儒学的教材中就有这种观点:“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可见,孝对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没有孝,就没有君臣之义,就没有家庭和睦。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是知恩图报的,我们应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兄长的关怀之情。同理,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没有贤臣的忠孝,一个国家就不可能繁荣强盛,甚至有走向灭亡的境界的可能。

1.2 行孝要守礼

孔子所说的“礼”,指的是当时社会的伦理规范和政治秩序,对个人的行为具有强制性的一面。孔子讲“克己复礼”,就是用“礼”的规范约束自己。如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为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又如,宰我问:“三年之葬,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葬,天下之通葬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关于“三年之丧”的礼制,其实质是子女为了表达对去世父母的怀念,用“守孝三年”的行动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其实,父母都希望子女有所成就,只要子女胸怀大志,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就是对父母的回报,就是真正的孝了。孔子认为,行孝应该是个人的自觉追求,而不应受到礼的强制要求。人应该积极主动地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自觉自愿地去守礼。当然,孔子的“礼”,是肯定社会等级差别的合理性,要求人们安分守己,自觉遵守等级差别。孔子曰:“必也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法不正;刑法不正,则民无所措手足。”当然,孔子“礼”的思想具有历史的局限性,但他在强调社会的整体性,培养个人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树立新的孝道观。

1.3 行孝要尽心

孔子认为,真正行孝应体现在孝敬父母的实践行动中。子女不仅要在物质上赡养父母,更要从精神上体贴父母。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即父母健在时,不要轻易出远门,免得让父母牵挂。即使不得不出远门,也要告诉父母自己所在的位置和情况,让父母在家能够宽心。现在,通讯工具已十分发达,经常给父母打个电话,报声平安,就是一种孝的体现。如《论语》中的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待父母必须怀有敬意,否则就无异于饲养犬马。又如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对待父母,要用真心去尽孝,孝体现在具体行动中。正如孔子所说,如果只做形式上的赡养,而心存不满,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从《论语》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孝敬父母在当时已成为人们重要的行为规范,并对其有深刻的理解。孔子认为,养亲不仅在物质上满足,更要在精神上关怀,用心去奉养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准则。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认为,父母的年龄不能不知道,一方面为父母的高龄而欢喜;另一方面,为父母的衰老而担心。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多少人能够记住父母的年龄,担心父母的衰老呢?孔子的这种孝道观,对于当今社会的安定、家庭的和睦意义非同寻常。

1.4 行孝要观行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认为,父亲在世时,应该观察他的志向;父亲不在时,应该观察他的言行。如果对于父母定下的规矩三年不改,那就是真正的孝道了。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孔子认为,侍奉父母,如果他们做的不对要委婉地给予开导。如果他们不认同自己的想法,还是要恭敬地对待,不能违背他们;为父母操劳,也不要有怨言。的确,父母年老,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会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指导作用,让我们少走弯路。然而,孔子的观点,从我们现在所处的新时代的角度去考虑,也有一些愚昧之处。若父亲的志向是个损国害民的阴谋,难道儿子也要遵从父亲之道而三年无改吗?若父母的意愿是个明显的错误,我们也要为了孝敬父母而按他们的要求去做?因此,孝敬父母要以我们做人的根本准则为前提。

1.5 行孝与从政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这是《论语》中对行孝与从政关系的论述。孔子认为,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对政治有影响的;只要做到了孝,也就是从政,不一定做官才是为政。孔子当时已能正确地认识到孝与政治的统一性。行孝有利于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而政治的稳定,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孝氛围。孔子认为,统治者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只有自己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才能使民信服。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此,我们不能苛求于古人,我们应学习古人思想中的闪光处,加以继承发扬,推陈出新。

2 孝道在现实生活中的必要性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的道德教育中起着核心和关键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有所抬头,传统的孝道观也受到了挑战。一些欺骗父母、虐待老人、遗弃老人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孝道观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1 有利于家庭和睦

中国传统一向重视家庭,家庭是个人成就、事业和幸福的归宿。朱熹曰:“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也就是说,所谓治理国家必须先治理好自己的家庭,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管教好而能管教好别人是没有的事。有修养的人不出门就可以治理好国家。孝敬父母,才能真正地侍奉君主;恭敬兄长,才能侍奉尊长;慈爱子女,才能真心对待民众。由此可见,“孝”在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尊老、敬老、养老”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对父母孝敬是我们做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在生活中细心照顾父母,经常和父母谈心、问寒问暖、消除老人的寂寞感,让老人感受到子女的爱和家庭的温暖。同时,自己的行孝行为也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孩子会在这种环境中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民族的孝道观代代相传,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2 有利于社会和谐

孝是维系家庭和谐的纽带,也是构成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把孝的范围由爱亲扩大到爱众。同时,孔子又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准则,为人际关系的和谐相处提供了方法。孔子的这些孝道观对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今社会正处在深刻的变革之中,各种伦理思想相互交叉,传统的道德伦理观面临着调整和重建,新的道德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异常艰巨。积极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观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孝亲意识,促进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稳定。同样,加强孝道观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责任感和感恩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之,一个人拥有了孝心,就会回报父母,关爱他人,就会安守本分,刻苦勤奋地做好本职工作,回报社会,在生活中体现人生的真正价值,促进社会的和谐。

2.3 有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

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是做人的根本,只有真心孝敬父母,才能有仁爱之心,才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是有感情有理智的人呢?孝敬父母是我们必备的素质,自己是父母养育的,并且在他们的呵护和关心下,从一个柔弱无力的婴儿变成一个独立于社会的成人,父母付出的艰辛是默默无闻、毫无索取的。这种世间最伟大的爱,我们理应感激和尊敬。我们应从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关爱父母,不要等到他们年迈苍老、生病住院的时候;也应从现在做起,不要等到父母离世后去空发遗憾和后悔。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断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不断增强自己的责任感,把对父母之爱推广到对社会的泛爱,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境界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

3 孝道建设的对策

3.1 继续加大孝道观教育,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

我国自古就十分重视孝的教育,孔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目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兄者也。”这些教人孝敬的主张,对于家庭的美满幸福、社会的安定团结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新时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更要把孝作为重要的内容。继续强化子女对父母的奉养责任,对兄弟姐妹的亲爱,并把这种责任和爱推广到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提高公民的道德情操。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弃之不顾的人,怎能会关爱他人和社会?因此,孝道教育不仅是一个子女孝敬父母的问题,也是一个事关社会、国家的重大问题。

3.2 树立奉行孝道的榜样,加大引导的力度

中华民族历来推崇孝道,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古代有汉文帝“亲尝汤药”、江革“行佣供母”以及朱寿昌“弃官寻母”的事迹,近代有叶剑英为母尽孝、元帅陈毅亲自为母亲洗尿裤等美谈。在当代中国,这样的事例也不乏其人。2008年感动中国的人物谢延信,在妻子死后,立下誓言并一诺千金,30多年如一日,照顾亡妻的父母和家人,把中华民族的孝道演绎得淋漓尽致。河南省许昌市当代大学生张尚昀,休学打工去挣钱为母看病,这种孝贤行为感动了中原大地。这些活生生的事迹向我们展示着行孝的榜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把年迈的父母看作是自己的经济负担,弃之而不顾;把父母当作不花钱的劳动力使用,更有甚者侮辱、虐待父母。因此,我们应加大教育的力度,树立正面的榜样,使人们自觉地向榜样看齐;对照榜样,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前进的动力。同时要积极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引导人们奉行孝道,对身边的一些不孝行为给予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3.3 制定有效的养老政策,加强社会救助的功能

据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统计资料,中国从1999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14年老龄人口将达到2亿,2026年达3亿。到那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相当于美国的总人口,两倍于日本的总人口,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将超过澳大利亚总人口,因此,如何善待老人问题已是社会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由于几千年传统模式的影响,中国的养老问题以家庭养老为主,而中国老年人口70%以上生活在农村,因此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是重中之重。目前,我国的养老政策还不完善,许多老人由于各种原因无人照顾。所以,我们应加快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多元的集资机制,逐步提高保险标准,扩大保险的范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制定出完善的养老政策,使老人真正“老有所养”。

总之,《论语》中的孝道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我们应珍惜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期的历史条件下展现其独特的民族特色。

[1]杨国华.论语人生[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2]曾琦云.每日论语[M].成都:巴蜀书社,2004.

[3]黄建华.论语·孟子[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4]徐儒宗.人和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规范公务员个人“孝道”意义深远,深远在哪儿?[EB/OL].人民网,2007-06-10.

责任编辑 闫桂萍

Time Value of Confucius Filial Piety——An Analysis of Filial Piety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TIAN Zhanfeng
(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7,China)

Filial Piety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virtues of the Chinese nation,and it is also ethical norm and standard of behavior for all Chinese people.Filial Piety stated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influences Chinese life styles,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national spirit,and it is still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current social moral construction.

the content of Filial Piety;era significance;research strategy

I206

A

1674-5787(2011)01-056-03

2010-09-20

田占峰(1980—),男,河南沈丘人,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伦理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伦理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行孝孝敬父母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王祥行孝故事探析
“行孝”故事口头/书面表述差异与传播实践中的价值发生问题
孝敬父母 知行感恩
浅谈小学生孝道文化的教育
孝顺父母
《论语·为政第二》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家长要从小教育孩子懂得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