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生态和谐福建建设

2011-08-15 00:52谷娜娜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闽台经济社会福建

谷娜娜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7)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生态和谐福建建设

谷娜娜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7)

生态和谐是和谐福建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和谐福建及其构建的生态基础,是实现福建社会发展和社会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和前提。和谐福建就是要在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构建和谐福建还需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保障层,那就是必须有一个稳定和平衡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生态基础和根本保障。和谐福建必须在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中才能保持发展,因此只有建设好生态和谐,才能构建真正的和谐福建。

生态和谐;科学发展观;和谐福建

近代工业革命后,生产力日益发展,随之产生了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种生态问题,人们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实现和谐社会作为自己不断奋斗的目标,和谐社会思想不断成熟,特别是胡锦涛同志关于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的提出,为我们构建和谐福建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观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我们构建生态和谐福建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

1 生态和谐是建设和谐福建的必然要求

1.1 生态和谐是构建和谐福建的基础

在过去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推动。许多地方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采取了竭泽而渔的生产方式,导致目前面临的一系列严峻的生态问题。而生态环境问题,早已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内容。2005年,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吹响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时代号角。可见,摒弃以往不科学的发展方式,走一条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树立“生态和谐”思想,已经势在必行。所谓‘生态和谐”,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广义的生态和谐,指的是“构成生态的人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状态,是生态的各个方面有效协调、各个方面稳定有序发展的状态。”另外一个层面的含义则是狭义的生态平衡,仅仅指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1.2 生态和谐是构建和谐福建的必然要求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生态基础和根本保障。和谐福建必须在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中才能保持发展,没有平衡的生态环境,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就不能科学地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会变成空中楼阁。因此只有建设好生态和谐,才能构建真正的和谐福建。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承“长”接“珠”,是贯西通海的“十字路口”,同时也是海峡西岸,多层次、全方位、多领域对外开放的最前沿。由于福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它在区域乃至全国具有特殊的生态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经济发展,只有在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为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物质条件。而建设和谐福建必然包含生态和谐的目标和内容,生态和谐是构建和谐福建的必然要求。没有良好适宜的生态环境,就无法做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生态和谐不但是构建和谐福建的一个重要保障,而且也在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一是丰富的海洋资源,有闽东、闽中、闽南、闽外和台湾浅滩5大渔场。二是多样的动植物资源,福建地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多丘陵山地,海域广阔,岛屿众多,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类型,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三是独特的旅游资源,福建山明水秀,人文荟萃。四是矿产资源丰富,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山区的民生改善起着保障作用。这些保障作用对福建的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对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用都很突出。

福建由于开发得比较晚,经济发展的起步很迟,所以它的经济实力无法和广东、浙江相媲美。另外,之前大陆与台湾两岸的长期对立,两岸关系一直都处于紧张的状态,这也抑制了福建经济的发展。但是事物的发展有利有弊,也正因为如此,这为福建今后的生态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得构建生态和谐福建拥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正如马克思曾说:“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恩格斯同样在警示后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那样,决不同于站在自然界以外的某一个人。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的一切动物强,能够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真理——人类的实践活动必须同自然规律保持一致。自然界是人类的“无机身体”,毁灭自然就等于毁灭人类自己。胡锦涛强调:“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因此,生态和谐不仅是构建和谐福建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更是实现和谐福建的重要保证。一言以蔽之,生态和谐是构建和谐福建的必然要求。

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生态和谐福建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从而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构建生态和谐福建的指导思想。

2.1 打造经济和谐,坚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

社会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但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注重经济文明与和谐,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强调两点,一是历史决定论,就是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一切,任何时候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历史辩证法,就是强调人、文化、上层建筑的作用。如果不注意这些因素的反作用力,社会生产力发展就会受到破坏。经济文明是和谐福建正确、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普遍贫穷不是和谐社会,缺乏创造活力、缺乏经济文明、社会公正也建设不成和谐社会。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从根本上说应该着眼于经济文明。因此,我们要紧紧围绕经济和谐发展这一核心,并注意处理好经济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关系,保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环境等各个层次结构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与发展。

和谐社会是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社会有秩序才可能稳定。也只有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才可能得到发展。如果没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建设和发展上取得的成果,没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提出构建和谐福建的命题。构建和谐社会既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从经济发展来看,随着经济总量增加,由短缺经济转向相对过剩经济,经济发展从最大限度的增加供给,转向更大程度的满足需求,着力于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谐发展。从社会基础价值来看,由于个人财富的增加和私人财产的形成,并且受到法律制度的有效保护,以财产为基础的社会诉求更倾向于经济稳定与社会和谐。改革开放以来,我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了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但是,我们应该注重保持现有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打造福建为最宜居的省。当然构建最宜居省应从经济发展和谐入手,要协调内部各个要素的关系,使得彼此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经济发展进程要保持连续性、持久性和可再生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和谐发展。

2.2 发挥对台优势,构筑闽台文化生态平台

福建具有对台的独特战略优势,充分发挥福建对台优势,大力促进闽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能在拉近两岸民心距离上有更多更大的作为。贯彻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维护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做出更积极的贡献,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福建的应有之义。中央高度肯定和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包含着对福建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期待。把福建建设成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全面加快福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第一是福建的发展有助于增进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的了解。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障碍,相当程度上还是由于两岸民间交流严重不足,台湾大部分人民对大陆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仍然停留于过去的认知。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具有对台“五缘”优势,是两岸民间交流交往最为密切、频繁的地区。除了经济科技之外,探亲拜祖、民间文化、民间信仰等的交流也很频繁。由于台湾多数民众的祖籍地在福建,因此,福建自然成为台湾人民了解、亲近祖国大陆的一个重要窗口。福建建设的成效、福建进步开放的形象,对于增强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的向心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闽台各项民间交往合作,目的是要促成闽台经济社会文化的融合,使闽台之间的五缘联系脐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加牢固,从而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的逐渐整合、自然过渡。

第二是福建的发展有助于加速促成闽台两地人民的融合。在对台工作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是中央根据国际形势和我国发展的中心任务,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所作出的科学决策。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在于争取台湾人民的民心民意。福建通过加强与台湾的经济社会文化融合,可以成为祖国大陆争取台湾民意的重要前沿。福建自身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必然加大对台湾人民的吸引力,对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就可以作出独特的贡献。同时在加强闽台经济社会文化融合中,要努力促进闽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闽台经贸合作具有高度互补性和互惠性的特征,闽台产业对接具有广阔的空间。福建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有利条件,就是可以在对台产业合作中,拥有先行先试的优势,充分利用中央已经赋予福建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闽台产业对接的顺利进行。

深化文化交流,扩大民间往来。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展与台湾各界的往来,增进了解,培养互信。精心组织闽台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的交流活动,深化气象、海洋地质地震环保等方面的合作,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增强综合效应、持续效应。充分运用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丰富资源,提升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层次,促进闽台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扩大台湾学生来闽就学,推动闽台青少年交流,吸引更多的台湾同胞来寻根祭祖,探亲旅游,进一步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1]李青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资本主义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2]安康.马克思恩格斯视阂下的生态和谐思想[J].经济与管理,2009,(1).

[3]梁东兴.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与生态和谐[J].理论月刊,2007,(7).

[4]郭跃军.论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兰州学刊,2008,(8).

[5]胡锦涛.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6-27.

[6]李赶顺,张玉柯.循环经济与和谐生态城市[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7]汝信,等.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8]福建省统计局.2009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10,(2).

[9]卢展工.在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 2006-11-22.

[10]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0-02-03.

责任编辑 周丁力

Abtract:Ecological harmony is one of the basic features of harmonious Fujian,it is the ecological basic of harmonious Fujian and its construction,and it is essential conditions and preconditions of social development of Fujian and social relation harmony.Harmonious Fujian is to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and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of social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to achieve harmony between humankind and nature in harmonious coexistence.We need to have a solid foundation of security,that is to have a stable and balanc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the ecological basis and basic guarante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residents living standards.Fujian must be harmonious in an appropriate environment to develop and therefore only by building the ecological to build a real harmonious Fujian.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of Structure an Ecological Hamonious Fujian

GU Nana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Fujian 350007,China)

ecological harmony;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harmonious fujian

A811

A

1674-5787(2011)01-0059-03

2010-11-29

谷娜娜(1985—),女,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猜你喜欢
闽台经济社会福建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陈秀容 牵手姐妹 馨润闽台
福建医改新在哪?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