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的思考

2011-08-15 00:52包华林李权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成员院校高职

包华林,李权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的思考

包华林,李权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该文在阐述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内涵与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职科研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经验。针对建设好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问题,提出了发挥团队领导者的作用、明确团队目标、科学管理以及营造团队文化等思路。

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

1 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内涵与作用

1.1 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内涵

美国学者认为,团队是指有一定的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财富》杂志对世界100强公司的研究报告表明,绝大部分公司都使用工作团队,团队为各公司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从团队的成员看,团队是由至少两人联合起来,为了工作或者运动而合作的群体。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目标,为了达到目标,他们通常会竭尽全力,达到目标后,能够产生集体成就感,提高工作满意度。团队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团队成员工作的协作强度高;二是成员的情感和人际结合较好;三是成员对集体目标的追求高于一切;四是团队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根据自我管理水平,团队分为有管理者领导的团队、自我管理的团队、自我设计的团队、自我治理团队,等等。

我国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科研活动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的教育。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必须从高职院校发展的特点出发,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要对人才培养中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方面的问题,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开展科研工作的过程中,相互协作的教学科研人员组成的正式群体就是科研团队。虽然我国高职院校规模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在科学研究和科研团队建设方面,与普通高校相比还处于弱势地位。因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可以借鉴现代企业团队建设的经验,促进高职院校的科研团队建设和提高高职科研人员科研能力。

1.2 高职院校科研团队领导的内涵与作用

在高职院校中,科研团队常常是以“课题”为导向而建立起来的研究群体。团队领导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使成员明确团队的目标和完成目标的方法;二是建立责任感和自信心,团队领导者在团队中营造一种信任、活跃而又融洽的气氛,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三是关注团队成员的研究能力和方法;四是排除研究工作障碍;五是开展交流、沟通、协调工作。

笔者认为,科研团队领导者应从我国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先进的团队建设理论和方法,改造传统的研究模式;根据团队成员的能力和工作需求,分配研究任务,指导团队成员开展研究工作;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促进成员合作,在团队内部倡导和培育创新文化,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和效果。

2 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研究目标不明确,研究方向分散

许多高职院校教师通常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选择研究方向,研究方向分散,研究目标不明确。这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高职院校的科研团队缺乏长期发展规划,不能持续深入地研究某些问题,研究方向比较分散;二是由于高职院校对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定的科研成果数量有严格的规定,一些教师进只重视数量,而不重视科研质量;三是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部分成员科研态度不端正,不少教师做科研工作只是为了评职称或完成科研考核任务,没有明确固定的研究方向,各项研究成果相互独立,难以形成有机整体。

2.2 科研团队凝聚力不强

科研团队凝聚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团队没有建立共同愿景,成员对团队目标认识不清晰,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差距较大,降低了成员的工作热情;二是团队成员自我封闭,成员的知识难以共享,阻碍了发挥团队智慧;三是团队缺少学术讨论的氛围,严重影响团队高绩效目标的实现。

2.3 团队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

一是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不合理。从我国开始建立高职院校以来,虽然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等方面经历了多次变革。但是,总体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学校的管理中,还存在以行政工作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教师缺少科研自主权;二是缺少横向交流的机制。高职院校科研团队成员的交流渠道不畅通,高职院校缺少支持成员开展科研交流的管理制度,大家不愿意在沟通交流方面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团队成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存在一定困难;三是团队负责人缺乏沟通协调能力。一些团队负责人虽然是学术领域的专家,却缺少管理经验和管理能力,缺乏相应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影响了团队成员间的合作;四是科研时间没有保障。许多科研团队成员是教学骨干,甚至是学校的各级领导,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行政管理事务,影响了科研工作;五是科研团队缺少明确的权责制度。高职院校的科研团队不是一个行政官僚组织机构,一般的科研团队没有制定约束成员的规章制度,即使有这样的制度,对成员的约束力也非常弱,导致团队成员的职责和权利不明确。

2.4 团队文化建设薄弱

我国的高职院校的教师学历、职称普遍偏低,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不高。高职院校的科研团队往往只重视科研项目的完成情况,而不重视团队文化建设,难以形成合作互助、共同学习、互相激励的工作氛围,缺少持续研究的动力。

3 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经验

我国的示范高职院校都迫切希望提升知名度和办学实力,其中加强高职科研能力和水平,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所做的“2009年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中,科研成果名列高职院校前3名的分别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的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他们在加强教育科研团队建设方面做出了成绩,展示了示范院校的实力与水平。目前,我国的许多高职示范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科研团队建设的支持力度,这些科研团队的成员,主要是从本校的骨干教师和有志于科研工作的教师中产生。有些团队还聘请了当地知名企业里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团队领导者一般由团队中科研能力较强、科研成果丰富、人际沟通能力较好的人员担任。这些团队正在不断地产出可喜的科研成果。例如,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在近3年的国家示范建设过程中,加强了教育科研团队的建设,重视对团队成员的培养,坚持了“内培外引”的发展战略,整合了学院内外的教育科研资源,实施了“实践培育、项目培育、带动培育、互助培育”的团队培育计划,有效地促进了教育科研团队的健康成长。其中“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教学团队”已建成为国家级教学团队,“通信技术教学团队”、“电子信息技术教学团队”等团队已先后建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学院还有12个院级科研创新团队,承担了项目合作开发和应用技术的教育课题研究。由于团队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7项;国家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国家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4个,省级课题31项;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教研教改论文87篇。

4 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对策

4.1 明确科研目标,集中研究方向

高职院校要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等文件中有关高职改革发展的精神,结合本校工作实际,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要紧紧围绕办学定位、教育教学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办学基础能力、社会服务功能等方面的问题,确定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方向。要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地区产业发展重点,确定应用技术研究方向和研究项目。也就是说高职科研团队把教育教学改革和应用技术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向。

4.2 推进科研团队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

高职院校要突破束缚高职科团队建设的管理体制与机制,推动高职院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共享资源。完善团队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如领导负责制度,执行、决策、监督制度,明确团队成员的义务和责任。

4.3 提高科研团队成员的研究能力

团队成员的研究能力是科研团队开展研究工作的基础。提高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要改善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虽然多数高职教师的知识面比较广,但对知识掌握的深度严重不足,影响了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高职院校教师普遍缺少研究手段方面的技能,他们基本上不能熟练运用各种数据分析工具,而这些技能是研究过程非常重要的手段;二是提高科研研究能力。高职院校教师长期从事繁重的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是他们的主要工作任务,缺少科研工作经验和能力,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科研负责人有责任给成员传授科研方法和科研经验。除了学习科研方法来提高科研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团队必须老老实实按照科研工作规范,按照要求一步一步地完成每个科研项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科研团队成员的科研水平;三是引进有科研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增强科研团队的科研能力。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通过优惠的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这有助于提高团队科研能力。值得注意是许多高职院校引进的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才的科研能力并不高,他们往往都是科研团队的主要成员,这必然会影响科研团队科研能力的提高。

4.4 在科研活动中营造优秀的团队文化

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数是从中专、技校、职业中学合并升格而成的。广大教师对办职业教育有丰富的经验,但缺乏科研能力,缺乏科研氛围,也就不可能有团队科研文化。营造良好的科研团队文化,就应该发扬优良传统,摒弃那些有碍于科研团队发展的不良习惯。团队领导者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团队的全体成员明确团队的共同愿景,不断改革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学习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组织团队成员参加学术研讨会,关心成员的生活状况,让团队成员能养成一种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的良好习惯。通过这些活动,才能加深成员间的了解,增强凝聚力,形成良好的团队科研文化,促进科研活动。

[1][美]乔恩·L·皮尔斯,等.编.领导力:阅读与练习[M].马志英,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450,20.

[2]林萍.高校科研团队的现状与构建措施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3).

[3]赵恒平,等.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8,(6).

[4]陈新一,许芳奎.加强教育科研深化示范高职院校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0,(5).

责任编辑 周丁力

Research Team Build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O Hualin,LI Quan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Chongqing 401331,China)

The paper will explain the connotation and function of research team build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alyze the main problems and some experiences of research team build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Based on the problems,the author will put forward some thoughts such as making full use of the leader of team,confirming the objectives of team,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so 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research team;building

G718

A

1674-5787(2011)01-0072-03

2011-01-06

包华林(1966—),男,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等;李权(1955—),男,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学、旅游酒店管理学。

猜你喜欢
成员院校高职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