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80后”辅导员的特点与职业素养新要求

2011-08-15 00:52吴晓华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职业化队伍辅导员

吴晓华

(韩山师范学院学生处,广东潮州521041)

论“80后”辅导员的特点与职业素养新要求

吴晓华

(韩山师范学院学生处,广东潮州521041)

随着一大批“80后”青年辅导员的加入,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80后”已成为主体。“80后”辅导员有其独特的思想行为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与生俱来的优势与不足。“80后”辅导员的加入给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优势与不足、机遇与挑战面前提高“80后”辅导员职业素养也成为必然。

“80后”;辅导员;优势;不足;职业化

对高校而言,辅导员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正如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所指出的,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是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随着一大批“80后”青年辅导员的加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80后”已成为主体。

“80后”辅导员的加入给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他们应该凭借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1 “80后”辅导员的思想行为特点

“80后”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少年作家恭小兵提出的,是文坛上对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写手的统称。随后,“80后”的指称迅速流传并在网络中被高频率使用,后又被各个领域借用,被用来指代整个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已成为主体的“80后”辅导员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

1.1 生在富足的经济生活时代

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使大部分城市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未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物资的极度短缺。正如有些学者所言,“80后”的成长与整个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是相伴随的。从他们来到中国社会的那一天起,就乘上了社会现代化的高速列车,开始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丰硕成果。他们喝着可口可乐和酸奶长大;色彩斑斓的手机、内存翻倍升级的笔记本电脑是他们的高级“玩具”;电话、MP3、MP4、蓝牙、遥控、无线、摄像头……成为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他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日趋丰富的时代,所有产品的营销诉求几乎都是针对他们的趣味。于是,在物质生活上,“80后”青年天然地具有一种优越感,没有对过去极端贫困的记忆,艰苦奋斗似乎与他们有着天然的距离。另外,他们的自我意识比较明显。

1.2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较大

“80后”一代正处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可以说他们从呱呱坠地始就遭遇了市场经济的疾风骤雨。他们记事的时候,中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阶段。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衣食无忧。他们成长于一个相对单纯的空间,然而当他们走进大学校园的时候,学校实行了“上学缴费,不包分配,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政策,在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的现实中,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中,强化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

1.3 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的一代

有专家认为,“80后”辅导员是开放的一代,是时尚的一代,是国际化的一代,是个性化的一代,是追求新道德的一代。改革开放对“80后”青年提出了新要求:在国际化背景下,需要开放意识、世界眼光和民族精神的统一;在信息化条件下,需要信息获取和判断、整合能力的统一。国际文化的交流与网络信息的发展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的选择上呈现多样化。“80后”辅导员追求时尚,标榜个性,身着休闲衫、牛仔裤,脚蹬运动鞋,肩背大挎包的身影在校园内形成一道年轻靓丽的风景,同时他们拥有很强的语言魅力和行为感染力。

1.4 学历层次较高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师德、知识结构、能力与学历层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学历层次大多为硕士学历或硕士学位在读,文化水平和教育程度较高。

1.5 对高校新生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宽容心

“80后”辅导员刚刚改变学生角色,对于高校的熟悉尤其对于大学生心态的体验,使得他们易于以更宽容的心态看待后辈群体,尊重他们希望自由探讨问题的心态,能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尊重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他们平等交流,互相沟通,当好哥哥姐姐的角色,正确引导新生的成长。同时,“80后”与新生的成长背景有颇多相似之处,这使得他们有很多共同语言,极具亲和力,易于与学生打成一片。

1.6 业务水平较低

“80后”辅导员大多从事辅导员工作时间不长,多在五年以下。辅导员工作事无巨细,大量的时间花在琐碎的事务上,他们成了学生的“大班长”。就工作内容来说,辅导员要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助困帮扶、学习辅导、就业指导、班级日常生活管理、社团管理、文体活动、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等所有与学生有关的事情,辅导员成了“传声筒”、“救火员”、“办事员”和“保姆”。“80后”辅导员除了本职工作外还要承担如教务秘书、办公室秘书等其他工作,严重影响了他们对本职工作的专注程度,导致其业务水平的低下。

1.7 专业素养不够

辅导员的职业入口没有严格的专业门槛限制,使得该职业在起点就走上了非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专业素养处于业余化水平。现从事这一职业的绝大多数是高校各类专业的毕业生,其中很多辅导员缺乏相应的师范专业背景,缺乏教育、管理、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知识结构的不合理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在多元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有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往往教师与学生处于同一知识平台上,从而使得教师受到了知识权威性与知识更新、价值多样化和知识多元化的挑战。

可见,“80后”辅导员鲜明的特点,既为其辅导员工作带来较大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也为我国高校青年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2 正确看待“80后”辅导员自身优势与不足并存的问题

2.1 职业角色定位较难

“80后”辅导员与学生年龄相差不大,思维活跃,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但从一名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转变成高校教师,其人生观、价值观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冲击,其生活阅历也影响着他们在担负“人生导航”职责时的局限性。高校学生工作有复杂、多变的特点,这又给“80后”辅导员开展工作增加了难度。如何才能扮演好亦师亦友的职业角色,既保持老师地位又成为学生的朋友,既有亲和力又有权威感,成为广大年轻辅导员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

2.2 社会认可度低,队伍相对不稳定

高校“80后”辅导员都是经过严格的考核并录用的,他们在学生时代大多做过学生干部,起点高,能力强,都希望能在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但在社会上及高校中,有些人对辅导员工作不了解甚至看不起,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工作。另外,受“排资论辈”思想的影响,大多数辅导员看不到自己的发展前途,无法自我实现。“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手机二十四小时开机随时准备处理突发事件成了他们的工作状态,大多数辅导员在工作中找不到“成就感”和认同感,转岗、跳槽的想法和现象十分普遍。

2.3 冲劲有余但手段陈旧

“80后”辅导员年轻、朝气蓬勃、工作有冲劲,但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知识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和知识更新的速度是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多变性日益增强,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日俱增。新辅导员在学生时代所积累的德育知识单薄、陈旧,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有些道理讲不清、说不透,解释不了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

“80后”辅导员的优势与不足并存问题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又有客观方面的因素;既受“大气候”的影响,又受“小环境”的制约。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作认同度不够高。一些高校对专职辅导员配备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人员配备不到位,有的即使配备了,也没有给予真正的重视。

第二,管理上缺乏有效机制。部分高校还没有真正建立起齐抓共管的辅导员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确立和执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制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学生工作部门的事。

第三,“80”后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存在思想上畏难、内容上滞后、形式上单一、方法上落后的现象。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进修深造措施的缺乏,导致其理论和方法指导的缺乏,很多辅导员都是凭着经验和感觉面对工作,工作的随意性很大。

第四,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方面,工作队伍不稳,工作网络不全,工作职责不明,工作水平不高,专职工作队伍不健全,忽视对辅导员队伍的关心、支持和培养。这些导致了辅导员“专职不专”,从事了不少与自己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发挥。

那么,如何利用“80后”的优势,克服当前“80后”辅导员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3 提高“80后”辅导员职业素养的新要求

首先,利用“80后”辅导员的亲和力、专业背景和网络操作能力,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其价值体系的建立。作为“80后”辅导员,其社会时代感强、网络操作能力较好。他们可以利用通信的优势,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使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交流各种信息,进而把沟通的方式从网络外扩展到网络上,使网络成为辅导员一个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其次,保持适度的人际距离。虽然“80后”辅导员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易与学生打成一片,但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应该懂得与学生保持适度的人际距离,同时具有亲和作风,自然而然学生就会尊敬之,爱戴之。

再次,克服业务水平低下与专业素养不足的劣势,不断学习进步。这就必须做到“四个向”:向老一辈辅导员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学生学习。

最后,认真规划职业生涯,以正确的心态影响学生。“80后”辅导员在指导和要求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自己也要做好规划,明确目标,才可保持进取之心。同时,要全面、辩证地看待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提高心理承受力,努力在工作中寻找乐趣。

当然,“80后”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除了需要其自身的努力与付出以外,更需要国家层面的重视与支持,如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制定职业生涯成长制度,等等。高校要从根本上稳定辅导员队伍,不能只盯着让这些辅导员怎么出去,如何转业,更应该从制度上为广大辅导员建设一个专业平台,进行专业化的建设和培养,催生职业化的队伍。如果让“80后”辅导员都有自己侧重的专业领域,可以把这个专业当成一生追求的事业,比如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或是担任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群体的心理研究的心理辅导老师,那么,每一位辅导员都会拥有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这就是最好的出口,因为这从根本上解决了辅导员的职业定位问题。

笔者认为,一旦拥有国家层面上的支持,再加上“80后”辅导员自身的竞争意识与创新精神等优势,“80后”高校辅导员一定会创造出一种新形势下的高校政治思想教育模式。同时,更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80后”,会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一条与众不同、富有成效的工作方式,为国家培养出与时俱进的优秀人才。

[1]曲建武,吴云志.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J].高校理论战线,2006,(9).

[2]陶晓丽,张楠.建设高素质的职业化、专业化辅导员队伍研究[J].管理观察,2009,(5).

[3]教育部令第24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

[4]赵霞.对“80后”青年的探寻[J].中国青年研究,2004,(6).

[5]刘漫中.试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进程中的角色转变[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6]张文强.浅析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质要求[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责任编辑 闫桂萍

On the Characteristic and New Requirement about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of the Instructors in the Generation after 80s

WU Xiaohua
(Students’Affairs Division of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 Guangdong 521041,China)

Along with the joining of a lot of instructors in Generation after 80s,the generation after 80s have already become the main body in the troop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to the university student.With the instructors’characteristic of beharioval level,and the inherent predominance and deficiency,how many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have been brought to the professionalism of the instructors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ll of the question are analysed in this test.Moreover,the test comes up with the new requirements about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of the instructors in the generation after 80s in the present of predominance and deficiency,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the generation after 80s;instructor;predominance;deficiency;professionalism

G41

A

1674-5787(2011)01-0109-03

2010-12-16

吴晓华(1982—),女,广东省揭阳人,法学硕士,韩山师范学院学生处,实习研究员。

猜你喜欢
职业化队伍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