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两课”教学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方向

2011-08-15 00:52卜舒慧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高职生高职农村

卜舒慧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湖北襄樊441021)

论高职“两课”教学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方向

卜舒慧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湖北襄樊44102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文章尝试从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入手,探索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应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高职;“两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其核心任务是“农村人口素质的大面积提高和科学技术的普及”,即培育新型农民。培育新型农民,离不开高等职业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它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目标,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手段,它必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高职“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我们有必要探讨高职“两课”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1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定志向

高职“两课”不是专业课,学生学习“两课”不可能学到专业技能和技术。但“两课”可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教育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引领学生就业的方向,用专业知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在“两课”教学过程中,一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立党和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幸福的重要理论保证。我们必须用其武装高职生的头脑,提高他们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高职生正确认识改革开放进程的艰难与形势的复杂,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性与自觉性,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而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之中,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二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形成万众一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局面。三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防止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通过“两课”教学,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把学生尤其是农业专业、来自于农村的学生培养成为热爱农村、立足农村、乐于农村工作的新人才。

2 开展当前我国农村形势及政策教育,增强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

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是高职“两课”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面对变化多端的国内外环境,加强高职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使高职生了解事实的真相,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客观困难,有助于矛盾的解决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进行。也使高职生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更深刻、更具体地体会到党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性,从而自觉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高职“两课”教学中应大力宣传农村政策,加强农村形势教育。“两课”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国家重视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各级政府要不断增加投入,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让学生真实地感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朝阳事业,有长远发展前景,有强大发展潜力,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让学生理解,当农民也可以创造更高的人生价值;让更多的学生热爱农业,参与农村建设,自觉参加家乡的建设。

3 开展面向农村的“两课”社会实践,培育实践精神,积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

由于比较多的高职学生来自于农村。“两课”教学中,应利用“两课”社会实践基地,面向农村开展社会实践,带领学生走进农村,了解农村建设的实际问题,认识农村的发展趋势,关注农村发展,引导学生用专业理论观察和分析,寻找农村的发展前景。高职“两课”教学必须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学用一致,学以致用,引导学生通过农村社会实践,关注和解决农村中的实际问题,探讨新领域,挖掘新项目。开展志愿服务队,引导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家禽病多发季节到农家访查,等等。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培育实践精神,积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

4 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制环境

从“一五”普法到现在的“五五”普法,农村经过二十年的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广大干部群众民主自治、民主管理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逐步加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有很大提高。但是,在现实中,农民对国家依法治国方略了解甚少,由于不懂法而造成的违法事件时有发生,更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农民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和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应在“两课”教学中大力加强民主法制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法制环境。高职生通过学法增强法制观念,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懂得在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以及人民的民主权利,并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家人和周围的群众,使广大群众在学法中守法和用法。

5 开展艰苦创业教育,培育艰苦创业的精神,树立到农村创业的新观念

艰苦奋斗、勤俭创业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艰苦意识是指在创业过程中,勇于迎接各种挑战,奋力克服各种困难。这是创业精神的必要条件。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艰苦奋斗的革命法宝和奋发向上的创业精神结合起来,发扬光大,也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在高职“两课”教学中进行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思维习惯,认识到创业不是少数人的专利,确立人人都是创业者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大就业观念,由被动就业向主动创业转变;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向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农村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精神、方法过程和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使其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开阔其创业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勇于到农村创业,实现创业梦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6 开展公民基本道德教育,提高道德素质,弘扬社会主义农村新风尚

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礼貌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的集中体现。移风易俗既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促进乡风文明的重要手段。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的今天,农村不良习俗仍相当严重地存在着。主要表现为封建迷信猖獗、婚丧大操大办、早婚、重男轻女等。农村不良习俗的泛滥严重污染了农村社会风气,阻碍着新型农民的培养和整个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此,必须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培育农村良好社会风气。高职院校在“两课”教学中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不懈地在高职生中间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信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办事公道、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教育;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八荣八耻”作为准则来规范高职生的行为,引导他们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引导高职生规范自身行为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周围的人,为逐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秩序、健康的社会风气而努力。

[1]刘白明,我国农村法制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南昌高专学报,2006,(5)

[2]郭书田,刘景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手册[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

[3]胡连生,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化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J].南京财政大学学报,2006,(5)

[4]傅家旺,新型农民培养:目标、途径及政策选择[J].科技创新导报,2008,(11).

责任编辑 周丁力

On the Service of“Two Courses”to New Country Construction

BU Shuhui
(Department of Basic Courses,Xiangf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Xiangfan,Hubei 441021,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ew socialism country construction.This thesis analyzes how Two Courses serve to the constructio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Two Courses;the new socialism country construction

G41

A

1674-5787(2011)01-0099-02

2010-12-20

卜舒慧(1971—),女,湖北襄樊人,硕士,现任教于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高职生高职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及对策研究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