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

2011-08-15 00:54韧,朱
关键词:毕业生心理健康心理

刘 韧,朱 雄

(湖南科技大学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411201)

当代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

刘 韧,朱 雄

(湖南科技大学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411201)

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现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贫困大学生作为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对就业认识和准备不足,导致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样给社会、高校、家庭及他们自己都带来了很大的损害。针对当前贫困大学就业择业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贫困大学生就业择业心理的几点建议。

一 问题提出

随着大学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近入到竞争激励的阶段。从高校毕业生人数来看,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 611万,是近年来的最高值,占城镇新增劳动力总量的一半以上。2009年需要就业毕业生总人数预计超过36万人,比上年实际就业毕业生人数增加13.6万人,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非常艰巨。[1]从高校毕业生的供需结构来看,“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现象同时存在,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毕业生就业观念、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就业市场需要,毕业生过于集中在大城市、发达地区就业,就业地域结构极不平衡。从全球金融危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来看,由美国经济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至今仍未有见底的迹象,其直接影响就是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停产或半停产、新增就业岗位减少,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注就业竞争者中的弱势群体之一——贫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十分必要的。贫困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心态和心理误区,妨碍他们正常就业,解决好贫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还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稳定。因此,培养贫困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就业择业心理非常重要。

二 影响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因素

1 从众心理较为严重

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很多贫困大学生由于人格尚未完善和成熟,对社会缺乏理性的认识,容易受社会、家庭、朋友的影响,缺乏个人主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从众心理较为严重。他们在求职现场积极寻找热门单位、热门职业,争取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就业,忽视了对自己情况和特长的分析,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严重,使他们难以找到合适的单位。

2 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很多贫困大学生虽然很重视就业问题,但对就业的自我准备,特别是心理准备不足,在业务能力上表现为专长较为欠缺;在面临择业时就表现为职业成熟度不高,将求职理想化,缺乏自我认识能力、求职技巧、获取职业消息的能力与决策能力;在就业人格特点上表现为缺乏自信心、就业挫折承受能力不强、进取精神不够等问题。就业心理准备上的问题使他们在遇到实际的就业问题,接触到用人单位,感受到求职竞争的强烈时会产生种种心理健康问题。

3 就业心理矛盾多

面对市场化的就业方式,许多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产生心理矛盾。近几年来,现实的就业市场常常不能提供大学生所要求的工作,因此贫困大学生在就业工程中常常更会感到现实的残酷。其次是学习与找工作的矛盾。贫困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中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有的单位还要求试用。因此学习与求职之间常常也存在矛盾。最后是公平竞争与利用社会关系的矛盾。贫困大学生都希望有一个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但是在求职中使用拉关系、走后门、跑“路子”、请客、送礼等不公平的手段在大学毕业生中早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贫困大学生更是缺少这方面的优势。因此,不公平竞争的问题成为贫困大学生求职困扰的重要方面,特别是那些来自农村的同学对此更是怨声载道。

4 人格发展不健全

健全人格是保障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拥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可以顺利解决在就业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保持健康的就业心态。但不健康的人格就容易导致心理困扰的出现。特别是在就业中遇到挫折的时候。一些贫困大学生所存在的挫折耐受力低、缺乏自信、过于敏感、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交往障碍、虚荣、贪图享受等人格缺陷会成为导致他们就业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2]

三 贫困大学生就业择业的心理误区

1 对现状不满意,选择的自由度越多越好

就业制度改革给毕业生提供良好的机遇,受到普遍的欢迎。但有一部分贫困大学生认为,既然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业政策就应该是完全的市场政策,供需双方完全可以自由交易、自由成交,选择的自由度越多越好。他们抱怨改革的步子太慢,没有想到市场条件下就业制度的改革还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要和国家的劳动人事制度、招生制度、分配制度、户籍制度的改革配套进行,是要经历一个历史过程的。而社会不正之风等腐败现象的存在,使得部分贫困毕业生对现状不满,引起心理失衡。

2 抱怨竞争环境,自认为求职的竞争就是关系的竞争

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为广大学生择业提供了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毕业生的择业有了更大的自由和更多选择的机会。有的贫困同学抱怨竞争环境不公平,甚至认为,择业的竞争不是求职者素质的竞争,而是关系的竞争,看谁的关系硬,看谁的关系起作用。于是这些学生缺乏竞争的勇气,长期形成“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在择业中遇到困难就意志消沉、一蹶不振。

3 强求心理平衡,我不比别人差

有些贫困大学生自尊心特别强,在他们心里总有一个念头就是“我不能比别人差”、“我不能不如人”。尤其是有些学习稍好的贫困大学生更是如此,于是在选择中,攀比嫉妒,强求心理平衡,总是把别人作为心理标准,“这山望着那山高,这花看着那花俏”。周围的同学选择了知名度高,效益好的单位,或者去了大城市或高层次部门,自己找的工作一定要比其他同学强,结果丧失了很好的就业机会。还有的贫困大学生自己无主见,总是随波逐流,认为大多数人钟情的一定是好工作,盲目跟着大多数人走,忽视了自己的特长。结果不从实际出发,延误了时机,丧失了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3]

四 贫困大学生就业择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 对社会实践的缺乏

一些贫困大学生对社会了解不多,因而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只是凭书本上讲的条条框框去生搬硬套,缺少理性的眼光。在对自我评价上,有的贫困生学到了一些专业技能,便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择业时容易期望值过高,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也有一部分贫困生毕业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成熟,经济上还不能完全独立,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还没有确立,面对复杂的环境,常常心中无数,不知所措,在择业决策上,独立性不够,难以摆脱依赖心理,不能积极主动地通过自我努力来取得择业的成功。

2 不成熟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不完全成熟,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一部分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境贫寒导致心理发展不稳定、不平衡。同时客观上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专业与爱好的矛盾,专业与地域的矛盾,地域与家庭的矛盾,讲究实惠与精神需求的矛盾。身心发展中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同步,再加上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完善,每个人的生活体验又有差别,而择业过程又是对一个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验”,在求职择业中贫困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3 外界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社会习俗的影响。有的贫困大学生把社会上的某些传统观念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依据;有的虽然对社会习俗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但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产生了从众心理,因而在择业时,缺乏艰苦创业的准备,出现争进大单位、大城市,不愿到基层的倾向。其次是家庭朋友的影响。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使部分贫困大学生“苦读十年,光宗耀祖”观念和家庭地域观念很重,他们选择职业时首先是征求父母的意见,想到的是对家庭有没有利,有没有面子,离家远不远,事业发展是第二位的,无形之中这些对贫困大学生就业产生重大影响。[4]

五 贫困大学生就业择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1 政府高度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客观的、外部的原因。因此,解决当代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应多从政府的角度入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其特殊意义。因为,他们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高等教育,关系到社会稳定,这是一个重大的教育问题。

2 优化就业指导,增强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高校应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这样是保证他们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加强实践锻炼,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就业指导水平;进一步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应力求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要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

3 积极引导贫困大学生正确定位自己

对贫困大学毕业生来说,求职择业无疑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把自己的愿望、能力、特长、爱好等主观条件与就业政策、用人单位的要求等客观条件相结合而作的一种选择。因此,正视自身,正确把握自己,是建立良好心态的重要方向。首先要客观的分析自己,弄清楚自己的特长和不足之处,弄清自己适宜做什么工作,要实事求是,心中有数,扬长避短,尽量使自己的长处得到发挥。其次要自信乐观。大学生活即将结束,要面对现实,充满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要力戒自傲、虚荣心理,摒弃攀比、嫉妒作法,克服依赖、自卑情绪,大胆接受社会挑战。改革开放的年代,为人才创造了机遇,只要努力就能在择业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还要根据客观情况,调整自己的心态,成功了不要狂妄,失败了不要气馁,要经得起磨炼。对此,贫困大学生要冷静对待,控制情绪,认真分析原因,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能力,另辟蹊径。最后还要讲究择业技巧,注意言谈,举止要礼貌得体。[5]

4 贫困大学生应理性分析就业形势

严峻形势不等于“严冬来临”。作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没有必要“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也没有必要患得患失、畏缩不前或自暴自弃,要看到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有利条件和难得的历史机遇,迎难而上。贫困大学生应理性地分析我们当今的就业形势:政策环境更加宽松、有利。近年来,围绕推动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制度保障、政策保障和工作保障。高校非常重视贫困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国家突出强调毕业生就业在高校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倡导并严格要求高校的“一把手”对本校的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不论是在硬件投入还是在软件建设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一方面从制度和机制上保障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高校还特别重视贫困毕业生的帮扶工作,对贫困大学生倾注特殊的感情,采取特别的措施,给予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重点推荐。

5 贫困大学生努力提高自身抗挫能力

大学生择业本身既是一次主客观相撞的过程,又是在择业竞技场上优胜劣汰的过程。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就业中的挫折是他们需要面对的现实,提高在择业中的抗挫能力,正确看待择业中的困难和失败,是培养他们健康择业心理的重要环节。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一定的预见性,其次,要正确认识择业竞争的激烈和就业形势的严峻,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调整自己的择业目标和择业心态,增强对形势变化的适应性。要树立择业的信心,增强拼搏的动力。第三,要注意培养坚强的个性。第四,要对择业过程中已遇到的困难和失败认真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第五,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贫困毕业生的就业问题。[6]

六 结束语

面对一变再变的就业形势,面对就业形势下的权利、机遇、竞争、挑战,面对着自己的贫寒家境,当代贫困大学生不必庆幸也不必忧心忡忡,而应该调整就业心态,综合分析自己的愿望、能力、条件等,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人生轨迹与奋斗目标以取得心理平衡。同时,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自信、乐观的心态去迎接新的职业,去拥抱新的生活。

[1] 陈美松,曾文雄,钟碧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99 .

[2] 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53~154.

[3] 刘红委,牛殿庆.21世纪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教育[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298~299.

[4] 何金彩,唐文捷.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39~140.

[5] 曲振国.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华大学出版社,2006.225.

[6] 陈选华.学生心理学基础[M].合肥: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251~252.

Poorer University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Situation on The Employment and the Courter-Measures

LIU Ren1, ZHU Xiong2
(School of Energy and Safety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Hunan 411201, China)

the poorer students;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Health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question has already became the focal point . The poorer students are comparatively weak in the employment. They don’t prepare for the employment. It causes var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employment process and does harm to the society, the university, the family and themselves. The paper provides with a thorough analysis on the reasons of the poorer students, tends to find out th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give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to clear away the employment obstacles.

G473.8

A

1673–2804(2011)01-0067-03

2009-12-30

湖南科技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项目课题 09D01

猜你喜欢
毕业生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心理感受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