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恶搞”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

2011-08-15 00:54王华丽张九海
关键词:道德大学生文化

王华丽,张九海

(天津理工大学 法政学院,天津300191)

网络“恶搞”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

王华丽,张九海

(天津理工大学 法政学院,天津300191)

恶搞;大学生;影响;对策

网络“恶搞”是一种典型的青年亚文化,“恶搞”的生产者和受众大多是青年大学生。当前,我国网络“恶搞”现象愈演愈烈,甚至突破了道德底线。它对大学生的政治、道德、文化价值观产生了不良影响,我们要综合运用政治、法律、道德、技术等手段对网络“恶搞”进行规制,以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一 “网络恶搞”的流行现状及原因分析

网络“恶搞”作为网络传播的一种亚文化,其实质是以图片、文字和动画等手段表达个人思想的一种方式,体现了“无厘头”文化颠覆经典、解构传统、张扬个性、反讽社会的自由精神,具有强烈的草根性、现实性和幽默感。“网络恶搞”是在网络中的狂欢生活——“狂欢式的生活,是脱离常规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是‘翻了个的生活’是‘反面的生活’”[1]。

1 “网络恶搞”的流行现状

自从2006年初,网友胡戈根据电影《无极》剪辑制作成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经网络传播引发广泛讨论,“恶搞”文化便迅速走红互联网。近来,网络“恶搞”呈蔓延趋势,而且愈演愈烈,已超越必要的道德底线,由讽刺崇高走向亵渎崇高。古典名著、红色经典、英雄人物都成为被“恶搞”的对象。这些“恶搞”文化游走于是非之间,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道德导向。“网络恶搞”文化的流行主要表现在:

一是红色经典被“恶搞”。电影《闪闪的红星》被“恶搞”为《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的网络短片。原本一心想参加红军的小英雄潘冬子,竟变成了整日做明星梦、希望挣大钱的“富家子弟”;《地雷战》中的抗日根据地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斗争的情节被村民与“手机贩子”的斗争取而代之。

二是英雄人物被“恶搞”。一个时代的象征——雷锋,在网络上被人以“恶搞”的手法编造了所谓的“雷锋20条死因”,如“雷锋是因为帮人太多累死的”、“雷锋是由于驾驶技术不好而死的”;董存瑞被炸药包的双面胶粘住了所以才牺牲。

三是古典名著被“恶搞”。在《西游记》被“恶搞”的版本中,猪八戒变得勤奋刻苦并受到女孩子的喜欢,孙悟空与王母娘娘的养女结了婚,并生下一对龙凤胎;在《红楼梦》的“恶搞”版本中,说林黛玉是风尘女子,死于习惯性流产,贾宝玉是文革中的造反派等等。

四是名人名物被“恶搞”。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刚出道不久,即被改头换面成北奥福娃战队、葫芦兄弟版、超女五人组、无间道福娃海报、圣斗士五福娃、黑暗使者五福娃等等;孙燕姿的歌迷拿人民币进行“恶搞”,在人民币的百元图样上,将毛泽东的头像变成了孙燕姿做鬼脸的头像,国徽变成了一个“燕”字。只要大家熟知的、有名的人或物,随时都可能成为“恶搞”的牺牲品。

五是古诗、歌曲被“恶搞”。李白的名诗也被“恶搞”成“口水直流三千尺,摸摸口袋没有钱”的顺口溜;脍炙人口的《吉祥三宝》其恶搞版目前至少已有20多个,比较著名的有“馒头无极版”、“养猪版”,甚至还出了一个“小偷版”。

2 “网络恶搞”流行的原因分析

(1) 追求娱乐和情感发泄是网络“恶搞”流行的社会原因

“恶搞”作品在网络中能迅速窜红的重要原因是“恶搞”文化为网民带来了极度的愉悦。人们看完“恶搞”作品最大的感觉是好玩。“克林顿被拉上国会陈述拉链门事件,全世界民众都在看他的笑话;戴安娜和查尔斯的绯闻出现时全世界的媒体受众都如通过媒体观看了一场有趣的电影一般”。[2]娱乐至上已经成为一部分喜欢在“玩”中成长的年轻人的生活追求。因此“好玩”就成为绝大多数“恶搞”者的简单而直接的动机。网民们对身边的故事和观看过的影片进行二次创作,利用PHOTOSHOP等软件将图片进行编辑。于是各种版本的网络“恶搞”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向网络的各个角落。以“娱乐”为目的的“网络恶搞”丰富了泛娱乐化时代人们的生活,使网民在“恶搞”的世界中达到精神上的狂欢。

(2) 技术的发展为“恶搞”的流行提供了硬件环境

Photo-shop、Premiere等使图像、音频、视频处理都变得简单、廉价,很容易重新编辑并表达新的主题,这为“恶搞”作品的创作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具有比电视、报纸等更强的传播优势,为“恶搞”作品的流行提供了条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网民接到“恶搞”作品后很容易进行再“创造”,并在此基础上进添加自己的新作,使“恶搞”作品越来越夸张。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现实生活中不愿意说的话或做的事都可以在网络上“疯狂”地展现出来,使“恶搞”越来越反叛。

(3) 开放的舆论环境为网络“恶搞”提供了便利条件

“恶搞”作为一个外来词,我国开放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为其迅速传进大陆提供了可能。同时,在社会转型时期,多元文化将在一定的时期内与主流意识形态并存,这种状况客观上也为网络“恶搞”在短时期内的流行提供了方便。

(4) 经济牟利的动机促使网站对“恶搞”的纵容

网站在“恶搞”现象泛滥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觑。一些网站为了其经济利益而对网络“恶搞”的歪风推波助澜。因此制止网络“恶搞”必须首先净化网站,加强对网站自身的监控和管理。正如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所言:“对经典解构与颠覆的倾向不可等闲视之。对权威与传统的轻蔑、歪曲与亵渎,并和商业操作结盟导致社会‘恶搞’成风,是一种文化病象”。

二 “网络恶搞”对大学生的影响

1 容易颠覆大学生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出现信仰危机

网络“恶搞”的对象广泛,从流行歌曲、热门节目到古典名著、标志性图像、主旋律影片、英雄人物等等,都难逃被“恶搞”的命运。董存瑞、刘胡兰等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但是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非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赞扬,反而成为“恶搞”的对象。“恶搞”之风愈演愈烈,且越来越离谱。网络“恶搞”中把英雄人物变成小混混,甚至变成了反面人物。英雄人物之所以高大,就在于他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而“恶搞”的结果变成告诉世人不要有理想信念,完全丧失了应有的道德荣辱标准。这使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出现了信仰危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开始动摇。

2 易使大学生混淆是非,丧失最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

环境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会对人的思想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面对着愈演愈烈的网络“恶搞”现象,网络“恶搞”中的错误价值成分,有可能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在全国上下倡导“八荣八耻”,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时,网络“恶搞”却颠倒黑白。有些网络“恶搞”者为了追求点击率,把是非荣辱观念抛在脑后,在他们的眼中,只要能引人注目,什么都可以“恶搞”。诚实守信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提倡的美德,但是网络“恶搞”却玩世不恭,信口雌黄,一些“恶搞”作品通过弄虚作假来制造轰动效应。比如,造谣说董存瑞被骗炸碉堡,雷锋死于帮人太多,这是对传统道德的颠覆。诚实守信、热心助人的美德在网络“恶搞”那里没有任何价值,这容易导致大学生混淆是非,丧失最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

3 容易削弱大学生的法制观念

“恶搞”作品的创意主要来源于对已经存在的影视等作品进行模仿和篡改,这种做法就是打法律和道德的擦边球,不但对一些影视、肖像等存在侵权的现象,甚至进行人身攻击。如果不对这种现象进行很好地监管和控制,网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规范进一步恶化,大学生如果把这种法律意识的缺失带到现实生活中,会影响他们自身素质的提高,阻碍法制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4 容易对革命传统教育和优秀文化造成冲击

经典的革命题材影片《闪闪的红星》、《铁道游击队》影响了几代人,其历史内容是非常严肃的,这些红色经典是对我党我军革命历史的真实反映,弘扬的是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是对正义、理想、信念和勇敢品质的深刻表达,代表了一个国家的主流文化意识。而《西游记》、《红楼梦》等历史名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对英雄人物、红色经典及古典名著的“恶搞”,实质上就是对革命传统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颠覆,不仅伤害了对红色经典怀有深厚感情的观众和对名著喜爱的读者,也会误导青年学生。

当风靡网络的“恶搞”之风开始蔓延到了红色经典和优秀文化,它开始受到广泛关注:2006年8月10日,光明日报社邀集新闻、影视、网络以及部分高校的知名人士,召开了一次名为“防止网上恶搞成风专家座谈会”。与会者从道德、法律、文化等角度分析了“恶搞”泛滥的种种危害,呼吁要“刹住‘恶搞’之风”。

三 对网络“恶搞”的引导

网络“恶搞”作为网络传播中一种典型的青年亚文化,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要主动完善网络建设和管理,积极应对网络传媒的挑战,抵制其负面效应,构筑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框架,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对网络“恶搞”文化的引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多管齐下”,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政治规制: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阿尔温·托夫勒曾经说过:“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3]网络文化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道德、信仰相互撞击的过程。此间,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难免出现,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教育青年学生,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信心。引导他们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辨认网上的各种信息,在头脑中建起一道有效的“防火墙”,增强其自我防范和辨别的能力。

2 法律规制:规范网络立法

网络环境需要系统、完整、统一的行为规范。从2000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发布《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至今,我国已颁布一系列互联网的法律法规,为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就互联网建设和发展的严峻形势来看,我国网络立法工作还远未达到要求,有关部门应加快网络立法步伐,加大对侵犯他人著作权、隐私权及名誉权的“恶搞”作品的查处力度,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应增强大学生的网络法制观念,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自由和纪律的关系,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

3 道德规制: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

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抵御网络“恶搞”文化对大学生的冲击,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加强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要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提高其辨别政治是非的能力及判断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增强“网德”教育、网络法制教育、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对网络信息持扬弃的态度,提高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和自律能力。引导青年学生自觉遵守“网上道德”,文明上网,提倡理性讨论问题,做遵纪守法的文明网民。

4 技术规制:加强网络技术管理

应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同时,投入必要的经费购买或研发上网过滤软件产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引导,强制性地检查并过滤信息,及时删除网上垃圾,从源头上净化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高校应以网络为载体,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内在需求,建设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实践中逐渐形成一批体现时代精神、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品牌网站或网页,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全面提高网络文化的引导作用。

综上所述,网络“恶搞”文化的发展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互动平台,但其对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年学生产生的负效应也不容忽视。只有完善网络立法体系及加强对网络的监管,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才能真正把网络变成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乐园。我们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努力占据网络文化发展的制高点,筑牢网上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切实掌握网络文化竞争的主动权。

[1] 巴赫金.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白春仁,顾亚铃,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176.

[2] 赵新利.“恶搞”文化:凸显网络传播的娱乐功能[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1—24.

[3] 阿尔温•托夫勒.创造一个崭新的文明[M].上海:三联书店,1996

The Influence and the Counter-strategies of the internet kuso to college students

WANG Hua-li, ZHANG Jiu-hai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191, China)

the internet kuso; college students; influence; counter-strategies

the internet kuso was a typical subculture of the youth. And it was also the youth who manufacture and accept the internet kuso. Nowadays, by comparison the phenomenon of the internet kuso in our country turn out to be more and more furious,some even breached the dosed shed of our morals, which may have negative effect on college students’ concept of value. In order to create a harmonious atmosphere of network that could help college students enhance themselves. We should not only use politics,laws, but also moral and technical ways to confine the internet kuso.

G641

A

1673–2804(2011)01-0075-03

2010-02-28

“天津理工大学公共基础课中青年教师进修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道德大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谁远谁近?
大学生之歌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