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考试反拨效应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2011-08-15 00:54陈艳君刘德军
关键词:效应考试大学

陈艳君,刘德军

(南华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衡阳421001)

四级考试反拨效应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陈艳君,刘德军

(南华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衡阳421001)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反拨效应;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语言测试对受试者,测试使用者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在中国,随着对语言测试领域的深入了解,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语言测试对教学的影响,并结合一些大型考试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等做了初步探讨,但运用考试反拨效应建立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相对较少。本文借鉴国内外对语言测试尤其是四级考试的反拨效应研究成果,基于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结合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历史和现状提出了以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理论为指导促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设想。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而测试作为一种评估手段,在英语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测试结果往往被人们用来作为决策的基础和出发点,测试规模越大,影响就更广泛。Bachman(1996:54-69)认为语言测试的最主要的用途便是教学用途,其目的在为相关教学决定提供信息。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总是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语言测试,大到托福(TOEFL),雅思(IELTS),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TEM),小到每学期每学年的期中期末考试,各种模拟考试等,不计其数。那么,这些数不胜数的语言测试对教学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作为教学人员,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种影响并让其为教学服务,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呢?尤其,规模最大的是始于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每年有上千万大学生参加此类考试。这样大规模的标准化语言测试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是喜是忧?我们该如何结合四六级考试反拨效应理论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呢?

一 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研究

1 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研究概述

反拨效应,作为语言测试的六项质量标准之一,近年来已引起许多国内外学者对其现象,特性及作用机制的广泛研究。“反拨效应”(Hughes 1989:1)是指语言测试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这种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李绍山,2005)。有些语言测试专家(如Wall & Alderson 1993; Bachman & Palmer 1996)建议将反拨效应的研究放在一个更宽泛的理论框架内进行,即“后效研究”。所谓“后效”是指参加测试或对测试结果的使用所产生的后续效果或作用,涉及微观(个人)和宏观(整个教育体系和社会)两个层面。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的角度重点探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大学英语老师课堂教学的潜在影响,即反拨效应。

对于考试的反拨效应研究,许多测试专家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教学与测试的关系,Hughes认为它们是一种“伙伴关系”。这是因为无论是决定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还是语用能力都需要借助测试形式来实现。因此,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消极之分,正面负面之分,或促进或阻碍教学。测试应该支持“好”的教学纠正“不好”的教学(Hughes,1989:2)。正面效应对课程的完善,教材或教法的更新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而负面效应不仅起不到推动作用还可能使教与学误入歧途。因此,多年来,测试专家都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考试的正面效应减小负面效应(Hughes,1989:44-47)。McNamara(2000)首次提出“影响”和“后效”这两个不同术语来表达语言测试在不同层面上产生的效应。前者是语言测试在社会和教育体系这些宏观层面上所产生的影响;后者则是语言测试在教学这个微观层面上所产生的影响。考试的反拨效应主要是由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带来的。考试后效研究主要是针对正在进行改革的考试项目而进行,根本目的在于推动教学改革(Cheng, 2005)。Messick(1989;1996)的研究拓展了以构念效度为核心的整体效度观。Alderson & Wall探讨了考试反拨效应与考试效度的关系,认为考试反拨效应是由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带来的,不是测试专家设计出来的。Weir(2005)在基于证据的效度研究理论框架中提供了开展效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在上述专家的理论研究成果下,很多国内外学者结合各种权威并涉及面广的大型考试进行了综合研究。尤以托福,雅思,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高考英语,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为研究对象。

2 英语四六级考试反拨效应研究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尤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7年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作为纲领性文件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向前发展。《要求》明确指出,教师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P7)教学评估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根据这一要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开始了以“...更全面检查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改进考试对教学的后效”为主题的改革探索。如四六级考试在题型,计分体制,成绩报送等方面均作了具体改革调整。试题的设计对听,说,读,写,译能力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考核,更综合地测试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一举措正是在新《要求》下,针对某些传统考试中妨碍了教学的考试项目进行修改完善,从而推动教学改革(金艳,2006)。纵观四六级考试的发展历程,自1987年实施以来,它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科考试。如此规模之大的考试能够在 20余年的时间里逐步稳定发展,为社会选送人才,服务各级需要提供了平台,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尤其为大学英语教学每一次的改革提供了充分的证据。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语言测试是把双刃剑,无论对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还是对社会对人才标准的设定都存在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即考试后效。尤其如果我们不能对四六级这么大规模的考试进行正确认识和理解,对之误用滥用则会导致一些不利于教学实际和社会需求的现象产生,尤其是对正在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开展四六级考试反拨效应研究势在必行。

基于此,我国许多测试专家,研究学者及一线教师都参与到了对四六级考试反拨效应的研究和探索上来。其中,邹申(2005),黄大勇(2002),李嫇(2005),李绍山(2005),金艳 (2006)等为主要代表。他们或从语言理论角度对测试的效度进行研究,或探讨语言测试及语言能力标准,语言测试与计算机技术,或进行全国范围的大调查对各类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进行实证研究。但是,相较每年上千万人参考四六级考试,绝大多数社会用人机构以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来断定大学生英语水平的现状比较起来,对于其考试反拨效应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多研究学者的广泛参与,而对于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英语教师来说,此类研究则更具现实意义。通过反拨效应研究,老师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方法等做出相应的调整,还可以利用考试的积极导向作用,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鼓励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考试,改进学习方法,为实现新一轮的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打下扎实基础。

二 我校历年四级考试情况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我校由于学校特征学生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学校主要招收理科学生,高考英语成绩普遍偏低,2008年新生英语平均成绩仅为63分,及格率仅为40%;第二,男生多,女生少,女生成绩略高于男生;第三,实践性教学环节由于专业需要时间较多,安排比较分散,系统性教学受到影响。据这一特点,近10年,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教学再到“以折中为中心”的融合式教学。值得关注的是我们每一次的教学改革均是在全国教学改革浪潮下,以每年学生四级考试为基点,在探讨四级考试对教与学的影响下进行的。从我校学生近10年四级考试情况统计(以大二学生通过率为标准)看,我校学生四级通过率呈上升趋势。但每个阶段有不同特点。从1999级到2001级的学生四级通过率仅为33%,30%和34%。这表明这三届学生四级通过率相当低,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以上提到的三个特点就是其中之一。但从与考试直接相关的教学情况来看,我校当时的大学英语教学以传统教学法为主,老师是课堂的绝对权威,主导并支配整个教学活动,而学习者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容器状态,教学重知识轻运用,重应试轻实践。可是教学效果并不如人意。即便进行了轰炸式的题海战术专门应对四级考试学生考试情况仍不容乐观。看来以应试为目标却缺乏对教学的科学指导和对考试进行理性思考的教学并不成功,培养出来的学生属典型“低效耗能”式。为此,我们对这三年的考试情况和教学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思索。我们发现,在以四级考试通过率为主要标准来衡量老师教学效果,并与学生毕业文凭挂钩的前提下,老师们的教学也完全被考试所占据,对教学方法,学生个体因素,学习策略等的研究少之又少。老师们忙于在讲台上挥汗讲解成套的语法题,词汇搭配,写作要领等等学生却并不领情,厌学逃学时有发生,加之期末考试不计平时表现,学生对平时的上课并不严肃。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由此成为对立矛盾体,成绩自然不理想。从2002年起,我校进行了改变教学模式,灵活考核方式,换教材换思路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根据学生不同专业,我们选用了《大学英语》(浙大出版)和《大学体验英语》(高教社出版),并增加了英语听说课,倡导老师运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考试训练融合进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提高兴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考试辅导。经过三年试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四级通过率有所上升,升幅达10个百分点,但教学效果依然不够令人满意,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并没有高涨,四级通过率依然徘徊在全国平均率左右。

如何进一步以四级考试为基础,改进教学,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呢? 2004年1月,教育部高教司发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并提出“教学模式要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合理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2004:6),同时以“更全面检测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改进考试对教学的后效”为主题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拉开序幕。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进行了第二轮英语教学改革。我们将“以老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两种极端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融合,采取“ 折中教学法”,充分利用有经验的老教师和有现代技术知识的中青年教师的特点,并根据学生入学笔口试成绩进行分级分班教学,编排为A班B班。学生又可根据每年考试成绩申请入A班学习。一年后,我们又在学校相关部门支持下设立了 AA班,配备最好的老师和教学资源,提供各种竞赛机会并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由此让他们带动全校英语学习并让他们组织各种全校性的英语课外活动。我们惊喜的发现,我校英语学习气氛更加浓厚,四级考试通过率直线上升,2007级学生通过率高达65%,创历年新高。四级考试不再成为老师的头痛之源学生的噩梦之所。反之,通过改革教学模式,运用四级考试正面反拨效应,我们的教学上升至一个新的台阶。

三 反拨效应理论指导下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时至今日,新一轮英语教学又已展开,如何进一步实现2007版《要求》所提出的“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207:1)的目标呢?我们又一次踏上征程。《要求》规定对学生学习的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跟踪,反馈信息促进教学相长。这就要求我们在分级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前提下,走到学生中去,以四级考试为契机,对四级考试的正面负面效应作进一步研究,利用有助产生正面考试效应的方法如考核希望学生有所提高的能力;扩大考核面和加强考核内容的不可预测性;采用直接测试手段;让学生和教师充分了解考试等(Hughes 1989:44-47)组织各种测试以考促教促学,甑别考教不同之处,弱化考试反拨效应的消极面,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四级率。目前,我们正在探索以测试反拨效应理论为指导促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基于如下思索。测试与教学是一种伙伴关系,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目标等制约着测试,而测试又在内容,方法,目标等方面对教学起反拨作用。尤其在我国外语教学特殊环境的前提下,建立动态的“以测试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因为在语言测试的基础上,不但可以综合语言,教学,文化和社会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帮助我们了解学生所需,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没掌握什么。当然,这里所指的测试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单纯语言知识考核如期末考试,四六级考试等。这里的测试涵盖各种目的和各种层次的考试形式。如以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内容为目的的分级定位考试;以培养学生各种学习策略为目的的问卷式测试;以衡量学生学习某种语言能力为目的的水平考试;以检查学生语言掌握情况为基础的诊断性考试等。这些测试着眼于教学不同需求而设立适,应不同层次教学,更是根据我校具体实情量身而定。我们希望能运用测试的积极反拨效应,改变传统测试为应试教学服务的看法,将课堂教学与四级考试自然衔接,让老师们不再愁通过率,学生们不再惧四级分数线,改变教学界唯西方理论唯上的局限,顺应我国国情,建立更合理的新型教学模式。

[1] Alderson JC and Wall D. Does washback exist?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3:14, 115-29.

[2] Bachman L F and Palmer A S.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 Oxford,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3] Cheng L. Impact, Washback and Concequences of the “Big Test”.July 29, 2005 AILA ,Wisconsin.

[4] Hughes A.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5] McNamara T. Language Testing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6] Messick S. Validity [A]. In R L Linn(Ed).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3rd ed.)[C]. New York: Mcmillan, 1989.13-103.

[7] Weir C J. Language Testing and Validation: An Envidence-based Approach[M].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8] 金艳.提高考试效度,改进考试后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后效研究[J].外语界,2006, (6 ) :65-73.

[9] 李绍山.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与语言测试设计[J].外语界,2005, (1 ):71-75.

[10] 邹申. 对考试效应的认识与对策-兼谈高校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大纲的修订原则与方案[J]. 外语界, 2005, (5 ):59-66.

[11] 黄大勇.杨炳钧. 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研究概述[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4).

[12] 李嫇. 一些现行外语测试的负面反拨效应剖析[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 (20).

Washback Effect of CET-4 and New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del Exploration

CHEN Yan-jun , LIU De-jun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Hunan 421001, China)

CET 4; washback effec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del

Language tests have direct and indirect washback effects which commonly exist in language testees, testers and the whole society. In China, with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testing research,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have come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language testing to language education and have paid preliminary attention on it with observation of various kinds of large-scale tests such as CET4/6, TEM 4/8 etc., but comprehensive study combining washback effects an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del is comparatively rare. According to the washback theory and based on the <>,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a new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del under the guidance of washback theory.

H319.1

A

1673–2804(2011)01-0168-03

2010-04-11

2009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输入与输出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模式探析”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效应考试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懒马效应
大学求学的遗憾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