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高校学生工作内涵理念

2011-08-15 00:54李胜斌张玲潇
关键词:高校学生内涵心理健康

李胜斌,龙 和,张玲潇

(河北理工大学 1.外国语学院;2.经济管理学院;3.艺术学院,河北 唐山063009)

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高校学生工作内涵理念

李胜斌1,龙 和2,张玲潇3

(河北理工大学 1.外国语学院;2.经济管理学院;3.艺术学院,河北 唐山063009)

高校;学生工作;内涵理念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不断的革新,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迫切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学生工作的内涵理念,从传统的工作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学生工作机制。

高校学生工作传统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以管理为主的工作理念,而教育、服务功能被弱化、淡化。面对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激增、学分制的推广、后勤社会化改革等新形势,传统的教育、管理已不合时宜,不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变化和他们的成长规律。高校学生工作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观念,不断创新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理念,从不合适宜的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

一 不断创新 高校学生工作教育内涵理念

1 教育内涵理念的创新

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1]这就对教育的内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界定。对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教育内涵来说,就是要进行以创新教育为核心、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的全面成才教育。具体内涵主要指创新教育,即教育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即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心理健康教育,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素质教育,即从学生全面成才的角度,教育学生掌握多种技能,提升综合素质。

2 创新教育内涵理念的途径

在具体的教育方法上,主要是从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向启发式、引导式、激发创造式的教育转变。因为教育本身的要义就是要把教育内容内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变以往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需要。在具体的教育内容上,要突出针对性。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教育,一年级学生要重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从推进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角度规划大学生活;二年级学生要重点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大学里的人际关系,培养基本的道德操守;三年级学生要重点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在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指引下确定人生目标;四年级学生要重点进行诚信教育,引导他们以诚实守信的精神风貌迈出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在教育主体上,要突出全员性。动员一切力量积极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是要形成专职辅导员--班导师--专业教师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的教育队伍。专职辅导员侧重学生日常的思想辅导和管理、服务,告诉学生大学是什么,应该怎样度过;班导师侧重学生的学业导航和成才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在学习中提高思想境界,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专业教师则要切实贯彻“教书育人”职责,既要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必要的知识传授,又要通过人格、思想的引领和示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育途径上,要突出全方位性。利用一切载体、一切渠道,在学生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中实施思想教育。大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以重大纪念日为契机的爱国主义教育,以优秀事迹报告团为载体的典型示范教育等。深入开展好社会实践,通过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建设好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活动,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扎实推进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网络信息的监控和引导和网络道德建设,在提高青年学生民主参与意识的同时,教育他们善于分辨真伪,勇于坚持真理。

二 不断创新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内涵理念

1 管理内涵理念的创新

高校学生工作要从传统的以本本上的制度和手中的权力去管理的模式中走出来,注重“导向管”的作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管理、生活管理、行为管理、活动管理、安全管理等几个方面。随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的逐步深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该从以往以教育者为中心,以说教、约束为主要手段,以保证学生守纪律、不出事为目的的保守型管理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引导、激励为主要途径,以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发展动力为目标的开放式、激励式管理模式转变;管理的对象要从个别管理到抓典型的管理;管理的依据要从校纪校规的管理上升到以法治校、民主治校的高度层次;管理的手段要变直接管理为主到宏观和导向管理为主,变教师管理为主到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总之,就是要从被动式、强迫式的管理变为主动式、民主式的管理,从管理为主的工作模式走向以教育、服务为主的工模式。

2 创新管理内涵理念的途径

管理理念更新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管”最终是为了“不管”,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立自理能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尊重学生民主思想,尊重学生的民主参与权利;要主动服务学生,把管理寓于服务中,通过服务引导实现管理目的,要尊重学生合法权利,保障学生申诉和申辩的权利。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这些管理思想应该渗透到管理工作全过程。管理制度要更加人性化。要引导学生从自身成长成才的角度积极参与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在进行制度的制定时,要进行合理的设计,管理制度要从“限制”向“提倡”转变,制度的理念要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制度的价值取向要定位在给学生以规范的约束和有效的鼓励,制度的执行方式要根据制度本身特点,宜刚则刚,宜柔则柔,使制度催生出能真正有效激励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文化氛围。建立新的网络管理体制。网络的平等性、交互性和跨越时空的特点,使得受教育者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教育。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网络上方便自由地与老师沟通交流;老师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和现实表现,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引导或对疑难问题予以解答、辅导,从而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单项式、被动式的教育方式[2]。管理体制要创新。要改变以学生工作者为中心的管理体制,更多地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形成“学生工作者--班集体—社团”的管理体制,把管理工作更多地下放到班集体、社团等学生组织群体中,使管理工作更具有亲和力、更具有说服力。

三 不断创新 高校学生工作服务内涵理念

1 服务内涵理念的创新

高校学生工作要从管理型的工作模式走向教育型、服务型的工作模式,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优化校园软硬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全面成才的内在动力。服务的内容要把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合理需要;服务方式要在引进社区管理方式的同时,实现服务最优质化、物质利益的最小化。学生不仅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投资者和消费者,要为学生提供各种生活服务,改善生活环境,对学生社区进行物业化管理,健全社区功能,构筑集文化、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文化社区;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服务,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关注贫困生,努力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充分就业[3];要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服务,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指导,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状态;提供学习服务,指导学生考研、出国、创作发明;提供就业服务,健全信息网络,加强政策、心理、技术各方面的指导等。

2 创新服务内涵理念的途径

要大力建立好困难学生服务机制。构建和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以勤工助学为主导、多种资助形式并存的资助平台,积极开辟“绿色通道”、社会奖(助)学金、困难补助等多种助学形式。打造寓教于助的资助平台。构建以自立自强、诚信感恩和责任意识为核心的教育平台,充分利用报告、主题班级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增强困难学生回报社会的思想意识。搭建经济困难学生成长平台,通过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升其自我解困能力。要大力建立好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机制。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完善必修、选修、讲座互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网。把握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预防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促进人格成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4]。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机制,建立以面谈咨询为主体,电话咨询、大型现场咨询、网上咨询及心理预测的及时性和实效性。要大力建立好学生就业服务机制。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就业市场建设规划,开辟区域性就业市场、常年就业市场、网上就业市场,不断拓展学生就业机会。要建立用人单位信息数据库,对用人单位实行分层次、分等级的量化管理,保证学生对口就业。要建立集办公、管理、信息发布、指导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管理网络,办好就业论坛,实施毕业生接待制度和“一站式”服务,深入细致地作好未就业学生的跟踪和服务工作,使就业服务体系更加市场化、信息化、规范化。

[1] 江泽民. 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N].人民日报,2000-03-01(1)

[2] 李敏,舒荣华.论对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科教文汇,2007,(9):23.

[3] 王建光. 贫困大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就业[J].长春大学学报,2009,(12):105.

[4] 黄建华,郭秀兰. 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预防方法[J].法制与社会,2010,(1):232.

Establishing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f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ng Constantly the Concept and Perceptive of Student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 Sheng-bin, LONG He, ZHANG Ling-xiao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angshan Hebei 063009, Chin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 work; concept and perspectiv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and innov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of collegiate student work cannot fit in the new circumstances. The arisal of new situation and unmet problems urges relevant workers to establish an scientific outlook of development, innovate constantly the concept and perceptive of student work, liberate themselves from the constraint of traditional way of working and thinking and engage modern educational methods to build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echanism of student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641

A

1673–2804(2011)01-0087-03

2010-04-03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内涵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挖掘习题的内涵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