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法制教育与高职院校德育的整合研究

2011-08-15 00:49陈杰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德育院校高职

陈杰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

高职学生法制教育与高职院校德育的整合研究

陈杰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

本文在剖析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与德育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目前高职院校在对两者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进而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与德育的有效开展。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德育;整合

一、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一)德育是法制教育的基础

高职学生是具有一定知识结构和价值取向的行为主体,他们的道德意识对其法律自觉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和法治文明的建设中,道德规范是法制规范的重要源泉。加强高职学生主体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助于他们约束自身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法律准则取向认识。加强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助于法制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为高职学生群体,其是否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学生的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其法律意识和法制精神的强弱程度。法律在很多现实社会问题面前表现出一定的模糊性,这要求高职学生在面对一些法律盲区时需要以自己的道德意识去形成正确的认识,以避免误入歧途。因此,这种对法律的认同和法治精神认同的道德意识是使人形成对法律遵守的根本源泉,也是整个社会法制建设赖以法制的基础。

(二)法制教育的开展促进道德水平的提高

我国法制教育以道德教育为基础,因此法制教育的积极开展必然促进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一方面,我国的法制教育体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求学生们认识到法制建设不仅仅是国家管理的手段,同时也与普通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法律是保证百姓安居乐业的有力武器。通过法制教育使得高职学生能树立起为他人服务的道德意识,促进其道德境界的提高。另一方面,我国法制教育遵循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强调注重集体主义、倡导社会公德、讲求团结互助、注重家庭和睦等理念和价值观念,这些观念同我国传统道德一脉相承。这些观念渗透于相应的法制教育当中,使得高职学生在接受相应的法制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将这些理念和信仰纳入了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体系中来。

基于高职院校中法制教育与德育的相互关系,有效整合两者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在对高职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的整合效果并不理想。

二、影响高职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整合效果的因素分析

当前高职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整合效果处在一种不理想的境地,一方面,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高职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整合效果的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高职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整合要摆脱这种尴尬的境地,需要我们认真审视其中原因。

(一)社会和学校环境的现实问题

从社会环境来说,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历史时期,简单地说,社会转型是指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的深刻巨变。从实质内容上看,市场经济是以个人价值观为基础,彰显个人尊严、价值和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附在市场经济上的一切观念必将内化于个体之中,并且个体会自觉接纳最终自觉确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价值具有世俗化和功利化倾向,使高职学生过分专注于个人,以致推动着高职学生主导价值观的边缘化。因此纵容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出现,人们对金钱的狂热崇拜达到空前的境地。此外,这个时期出现的各种矛盾如社会保障不公平、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等都给高职带来消极的影响,包括对法制教育与德育的种种疑问和困惑等影响。

另外,学校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共同影响着高职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整合效果。部分高校的硬环境还达不到高职学生的实际要求,主要是图书馆的建设、体育设施、仪器设备等公共资源不足。学校的软环境是影响学生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同德育的接受效果。首先是学校的精神、理念等文化底蕴。有的高职院校把学校的理念放在口头上,没有落到实处,以致没有形成学校独有的精神。其次是教师的品德和教学风格。教师是学生法制教育和德育的传授者,教师的品德、教学风格、个人魅力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观念和行为。有的教师在价值观上比较功利化,只关注自己的经费、评职称、升迁等,这些都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是学校的风气。学校好的风气是一个学校的积极向上、有凝聚力的体现,对学生和教师都会产生感染作用。现实情况是,部分高职院校学校的风气很差,如考试抄袭现象严重、打架斗殴时常发生、各种会议和活动的形式化等。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到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法制和道德整合教育的效果。

(二)整合实践的形式化与目标的理想化

目前,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与德育的整合内容的还没有摆脱枯燥、说教、刻板等特点。在过程中注重理论轻视社会实践,只是一味地在课程上对内容讲解,缺乏灵活性。注重传统内容,没有体现时代性。法制教育和德育具有历史性,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的,其内容也要顺应时代不断更新。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精品课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精品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载体,传授者通过对课程的讲解可以提高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但是当前,虽然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精品课程较多,但是实效性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是学生对其的接受性很差;二是传授者的传授方法或手段不当。学生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法制教育和德育的接受内容,其价值观的扭曲是导致大学生接受性很差的主要原因。当前,传授方式或手段单一,很难提高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动性,这是造成接受性不强的外在因素。

另一方面,法制教育和德育内容所体现的接受目标不够明确。根据内容反映出的接受目标有点理想化或模式化,这是接受目标的两个极端,都不可取。因为,教学内容脱离了社会现实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事实上,造成学生法制教育和德育现存问题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接受介体、教育模式、学校管理模式等,但主要就包括环境因素和内容因素连个个方面。全面分析高职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整合现存问题,可以针对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以尽快解决问题。

三、高职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整合效果的优化

(一)改变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的方式

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是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的。总体上来说,新形势下的教学方法要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转变,开展平等互动对话,这也是落实“以人为本”,“主体性”教育理念的体现。这里主要介绍四种:一是专题讲授式教学法。即根据课程的总体要求,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梳理出若干个专题。以专题的形式将课程所涉及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理论观点结合实际讲深、讲透,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二是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即从具体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入手,通过启发学生研究、思考,形成其对问题的科学认识,从而达到学习目的;三是对话互动式教学法。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通过双向、多向对话,沟通思想、交换意见;四是讨论式教学法。即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充分发表意见,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或总结,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方式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与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客体、教育环境相适应的。从形式上看,它是主观的,因为它是教育主体为了实现自己的主观目的而采取的;但从内容上看,它又是客观的,内容的存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转移而变化的。本质上,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与德育的整合方式一定要与教育内容相一致,与社会条件和历史特点相适应。

(二)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教育队伍

教育队伍是法制教育和德育的传授者,他们的水平决定着传授内容的成效。各个高职院校要要采取积极措施,建立一批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和新生后备力量;要建立和完善激励制度,增强教育者的积极性,使他们达到比较高的物质水平;保证从事教育者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等。德才兼备的内涵包括高尚的师德,具体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热爱以及教育者自身的的道德修养;现代人的素养,具体包括开拓进取精神、独立意识、民主意识以及主人翁意识;渊博的知识,具体包括法制教育和德育基础知识、科研能力以及广博的文化修养等。总之,现代法制教育和德育不再需要只有某种专业知识的教书匠式的教师,而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教育理论和教育能力的教育家式的教育者。制度化的建设过程是一个持久的发展过程,其依赖于各个措施的有效整合,各个系统功能的全面发挥。

(三)优化社会环境

首先,在社会政治环境方面要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建设,充分保障人民群众主人翁的地位和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利,使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更加坚定。

其次,要建设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最主要的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他人利益的关系;此外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分配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基础上,摒弃生产关系中不合理因素如不道德的商业行为、不合法暴富等现象。树立公平竞争,诚信劳动等观念,消除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不正之风对大学生的影响。

最后,要优化优化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为此,当前优化社会文化环境,要坚持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运用各种手段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防止和抵制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入侵。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使高雅的、健康的、进步的文化滋润大学生的心灵,使之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与德育两者都是我国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当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并不是法制教育与德育的简单相加,该课程是在高职法制教育与德育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的关系基础上有效整合起来的。只有有效地对两者进行整合,才能使学生在法制教育和德育的接受过程中具有实效性,才有可能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

[1] 门广.高校法制教育的性质与目标探析[J].辽宁警专学报,2008,4.

[2] 孙秀华.加强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法律素养[J].河北交通科技, 2008,2.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Students’ Leg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CHEN Jie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g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he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factors adverse to the integration of leg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thus 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performance of both.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legal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G71

A

1008-7427(2011)04-0022-02

2011-02-24

猜你喜欢
德育院校高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