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计量经济学》双语教学可行性分析

2011-08-15 00:53郑丽琳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双语教材

郑丽琳

(安徽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蚌埠 233041)

本科《计量经济学》双语教学可行性分析

郑丽琳

(安徽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蚌埠 233041)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源于西方的交叉型学科,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双语环境是有其天然优势的。从《计量经济学》的起源出发,对其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认为:为了保证教学内容适应学科发展、教学手段具有实践可操作性,应大力提倡开展双语教学;教、学双方主体基于不同原因愿意尝试双语环境,教学中介为之提供的物质准备及技术支持,使得开展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计量经济学;双语教学;可行性

1930年底由弗瑞希、丁伯根等人在美国发起成立了“国际计量经济学会”,并于1933年创刊学会杂志《Econometrica》,标志着计量经济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自此之后关于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定量方法不断完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应用层面不断加深,工具软件层出不穷,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直接或间接从事计量经济学相关领域研究。然而时至198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7位世界著名计量经济学大师参与的“颐和园计量经济学培训班”,才首开了中国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先河。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计量经济学》课程成为经济类本科各专业必修的八门核心课程之一。《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统计学、数学、计算机相结合研究经济数量关系与规律的一门经济学课程,由最初的舶来主义发展至今不断被国人接受。由于经典的计量经济学文献、最新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成果、各类计量经济学软件绝大多数都采用英语为承载语言,因此,积极开展计量经济学双语教育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推广研究应用范围、跟踪学术前沿、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

一、本科计量经济学双语教学必要性分析

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提出了加强大学本科教学的12项措施,2003年明确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此后2004年、2005年都下文再一次明确提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的数量”的要求,双语教学的开展情况已成为衡量本科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计量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实现双语教育,尽快与国际接轨是十分必要的。

清华大学李子奈教授将我国计量经济学教育发展划分为三阶段:推广普及阶段、教学的提高与应用研究的推广阶段,以及目前的发展与创新阶段。在本科领域计量经济学教学主要停留在推广普及、教学提高、研究兴趣培养等层面,其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双语教学来加以辅正。

1.教学内容

计量经济学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与电脑技术,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国内很多教材往往偏重于计量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公式推导,学生面对大量的公式及数学符号往往有畏难情绪。

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收集数据和总结经验特征事实;第二,建立经济理论或模型;第三,实证检验;第四,应用。在本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突出建立模型及实证检验部分,至于如何搜集数据、如何根据现实问题提炼出理论模型、如何解释模型现实意义等步骤说明甚少,不太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因此造成不少学生学了计量经济学不知道有什么用,也不知道用到哪里。

这些教学内容上偏颇、研究步骤上的介绍不足大多来自于我国本科阶段部分教材不太结合具体案例、照搬国外教材理论产生的结果。因此,适当地引入国外教材、完整介绍具体案例对正确理解数学统计方法来源、建模理论依据、结果实际应用都会产生较多益处,有利于促进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及新颖性,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手段

目前国内本科教学时间一般是每学期安排54学时,课程教学包括理论课及实验课两部分。理论教学中大多采用多媒体,一方面可以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加快教学节奏,利用可视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兴趣;但另一方面由于多媒体进程较快,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强度和负担,学生的印象不深刻。实验教学是计量经济学本科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实验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增强感性认识,进一步深入研究各种经济现象。但目前我国本科教学时间普遍不多,国内大多数院校只简单介绍某一种计量经济学软件,按学习进度分块让学生动手建立模型、检验、预测等。

针对现有较成熟的计量经济学软件,几乎都是采用英文为交流平台语言。一些专业性建模方法、估计方法、检验方法、显示结果都是直接显示英文,如果仅在实验环节介绍,就会造成学习和应用的脱节。因此,在理论教学中引入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快了解软件操作步骤、更快理解软件结果说明。

二、本科计量经济学双语教学可行性分析

计量经济学双语教学是对目前现有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一种改革尝试,其实施的可行性值得讨论。本部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围绕影响教学的各种因素,论证开展双语教学是否可行。

1.教、学双方对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影响

教与学事关老师与学生的协调互动过程。自1980年以来,我国计量经济学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等学校财经类(1992年以后的经济类)专业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比例:1980年为0%,1987年为18%,1993年为51%,1997年为92%,2006年为98%[1]。随着专业开设比例的不断增加,高校教师学历水平普遍提高,从事计量经济学课程教授的教师多数具有研究生学历,更多的年轻教师拥有海外教育经历,他们具有更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能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书写、听说。此外,由于双语教学不是完全的语言课程,母语/外语结合的教学形式基本能达到双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即使教师是非外语专业,其英语水平也可以达到双语教学要求。

双语教学实施最难的部分是学生难以接受。过去学生见英文头疼、听英文犯晕、写英文出错的现象多数源于我国本科英语教学重阅读轻听说的弊端。自2004年教育部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本科英语教学由原有的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上来。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伴随考核重点的变化而得以加强。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合理接触英文教材,关注核心概念、核心方法、核心观点不仅有利于理解专业课程,同时有益于提高英文水平。

当然,各地高校教师及学生英文水平存在差别,应根据老师与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是否进行双语教学,努力寻找适合本校双语教学改革的模式,不断试验、创新。

2.教学中介对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影响

教学过程需要借助很多教学中介将教师与学生连接起来。就教材看,双语教学中应当使用外文版的教材,在内容上直接与国外教学接轨,防止因间接引用而产生歧义。由于国外计量经济学发展时间较长,其内容层次划分(初级、中级、高级)较为明确,应用面(微观计量、时间序列)也较为细致,因此,本科阶段的教材选择应以学生可掌握的程度为前提,在原汁原味的语言中了解另一种文化,掌握专业知识。目前,在国内销售的国外引入教材多达13种,其中高等院校双语教材推荐的有古扎拉蒂的《计量经济学基础》、(美)R.卡特·希尔的《初级计量经济学》。因此,国外教材的大量引入为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物质准备。

就软件看,双语教学有助于实现实验环节中的软件操作,在分析工具上与国外保持同步,避免因翻译不准确而乱用、套用软件的现象。目前可用于计量经济学的应用软件包括SPSS、Stata、SAS、S - Plus&R、Eviews、Gauss、Lisrel&AMOS、Matlab等,软件中具体的指标术语、建模方法、估计方法、检验方法、预测方法也都是根据理论推导直接或间接编程而得。如目前较流行的单位根、协整检验,如果仅按中文翻译学生很难理解检验的原理,但通过应用软件画图等形象说明,学生可以较轻松理解抽象模型的现实意义。因此,计量软件的使用为实施双语教学提供了工具支持。

就案例看,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借助网络了解国外先进文献,结合不同经济文化背景,理解经济现象的实证差异,实现应用领域上的国外比较。大量的国外经典文献十分有趣,如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的联立方程模型、转型经济的改革效果检验、理性预期和动态资产定价模型[2]、有效市场假说三因子模型、制度与经济绩效模型等宏观问题,也有就业与子女个数问题、啤酒税与死亡率、污染与房产价格、汽油价格与消费者种类、选举与竞选支出等微观问题。国内案例往往侧重宏观面的应用,而在微观计量方面由于数据限制往往很少涉足。因此,借助网络介绍国外有趣案例为双语教学提供了生动的文档素材,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三、本科计量经济学双语教学方法讨论

计量经济学双语教学不是完全的外语课程,不是单纯的语言学习和专业知识的输灌,而是强调尊重其他文明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全球眼光,为今后的国际化交流创造条件,因此形式可采用使用母语/外语交叉讲授的方式[3]。

计量经济学一般在大学三年级开设,学生业已学习了大学英语、统计学、经济学,有一定的语言及专业课基础。首先介绍一定专业术语,帮助学生克服词汇障碍;其次培养学生学习计量模型的正确思路,应用国外教材的思考模型,首先提出假设,之后建立并估计模型,根据假设进行相关内容检验;再次体系化地介绍计量经济学,通过对经典假设的不断放松,介绍经典假设下最小二乘法、异方差、自相关、多重共线性、虚拟变量、联立方差组基本问题,涉及内容不断加深。最后,教学过程注意与学生交流互动,特别是对国外经典案例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计量模型的“中国化”。

计量经济学双语教学离不开师资的大力培训、学生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改善。实现计量经济学的双语教学一方面有利于落实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加快向国外学习吸收先进知识的速度,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潜移默化地使用英语接触世界的能力,为学生未来融入社会或进一步深造创造条件。

[1]李子奈.我国计量经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与现阶段的三项任务[J].经济学动态,2008(11).

[2]洪永淼.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J].经济研究,2007(5).

[3]郭蕊,薛兴利.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双语教学法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0(3).

G642.4

A

2095-0683(2011)04-0176-03

2011-07-10

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特色专业(20100459)阶段性成果

郑丽琳(1981-),女,安徽合肥人,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

责任编校刘正花

猜你喜欢
计量经济学双语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关于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改革与思考*
应用型经管类本科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研究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一部深度反思计量经济学科之作
——《计量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评介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