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1-08-15 00:52
关键词:叙事文点题评议

肖 敏

(梧州学院 外语系,广西 梧州 543000)

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肖 敏

(梧州学院 外语系,广西 梧州 543000)

叙事是英语语篇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拉波夫的叙事分析模式包括点题、指向、进展、评议、结局和回应六个部分,为叙事语篇的分析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基于此,本文就该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进行探讨。

叙事结构;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大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

叙事是英语语篇中最常见和普遍存在的形式之一,叙事文通常以故事的形式出现在教科书中,因而叙事语篇分析被广泛应用于语言教学。近几十年来,随着叙事篇章理论研究的迅速发展,叙事语篇研究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叙事学。70年代出现了各种风格各异的叙事分析理论(Labov,1972;Rumelhart,1975;Longacre,1976;Thorndyke,1977;Glene,1978),其中分析叙事结构的最佳模式是由Labov提出的源于社会语言学的叙事语篇图式。

二、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

拉波夫(Labov,1972)把完整的口述故事引入篇章结构的分析。他指出,完整的叙事语篇包括六个部分:点题、指向、进展、评议、结果或结局、回应。“点题”是叙事者在讲故事之前对故事所作的简要概括。“指向”是叙事者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以及人物涉及的描述。“进展”指故事的发生、发展。“评议”是叙事者对故事发生的原因、要点及讲故事的目的的评论,也包括他人对故事有关情况的评论。拉波夫说评议可以制造悬念,使故事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评议在叙事结构中十分重要。它贯穿在整个语篇之中。“结果或结局”是指故事的结束,包括人物的下场、目的的实现或失败。“回应”则是故事的结尾。为了使读者或听众对故事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叙事者往往在故事的结尾用一两句话照应主题(黄国文,1988:148)。拉波夫据此建立了叙事语篇的结构图式。

这个图式表明一个完整的叙事语篇从指向开始,接着是进展,继而是结局,最后是回应,使人从故事回到现实中来。拉波夫认为,评议贯穿在进展与结局之中,而点题则在整个语篇之外,它既是指向的开始点,也是回应的结束点。“点题”回答“What was the narration(of the story)about?”;“指向”告诉人们“When and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和“Whom did the story happen on?”;“进展”则回答“What happened then?”;“评议”表明“What was the value of the story? ”,通常渗透在“进展”与“结局”之间;“结果或结局”告诉读者或听者“What finally happened?”。“回应”不回答任何问题,只用来照应主题。

该模式的特点是不仅注重叙事文的结构分析,也注重叙事文的语义分析,从而使该模式具有分析一般书面故事语篇的可能性和灵活性,因此被广泛用于文学分析;同时,该模式不仅可以用来对故事语篇进行结构和语义层面分析,还可以用它来生成故事,因此还有助于促进语言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教学。

三、拉波夫分析模式在叙事结构中的应用

《Tony Trivisonno’s American Dream》是选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全新版)第一册的一篇课文。它以第三人称为视角,叙述了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个普通意大利人到美国寻梦的不平凡故事。Tony Trivisonno原本是意大利罗马南部的一个普通农民,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只身前往美国,从此踏上了自己的寻梦历程。整个故事是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而展开的,因而这是一个典型的叙事结构。

下面我们用拉波夫的分析模式对 《Tony Trivisonno’s American Dream》一文的叙事语篇进行描写,分析叙事结构的几个组成部分。

(一)点题:“点题”是叙事者在讲故事之前对故事所作的简要概括,也就是要告诉读者 “What was the narration(the story)about?”就此文而言,其文章标题就对整个语篇起了一个总起性的概括作用,让读者一看就明白故事的大致内容。因而该文的标题《Tony Trivisonno’s American Dream》即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二)指向:“指向”是叙事者在故事的开始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以及人物涉及的描述。此文的第1自然段就简单而又清楚的介绍了这是一个傍晚时分,主人公Tony Trivisonno正站在我(即故事叙述者Mr.Crawford)汽车库后面的人行道上等候。至于是等候什么并没有交待清楚,目的是要造成悬念,并吸引读者关注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三)进展:是指故事本身的发生、事态的发展。这是叙述结构中的核心部分,这一部分主要由叙事句和对话组成,叙事句的时态通常用一般过去时,有时用一般现在时。此文正是按照故事主人公Tony Trivisonno寻梦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主要事件而展开的。这个过程一共包括五个按时间顺序而发生的主要事件,它清楚地向读者展示了Tony Trivisonno如何一步步从平凡迈向成功的艰辛历程。

(四)评议:评议可用各种形式来表达,它渗透在整个叙事结构中,用以制造悬念,提高读者(听众)的兴趣,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而,评议在叙事结构中十分重要。在《Tony Trivisonno’s American Dream》一文中,评议分别以两种形式一直渗透在整个故事叙述过程中,一种是叙述者的直接评价,如该文第30~33自然段的大部分句子就是叙述者对主人公一生成就的正面肯定;另一种是通过他人之嘴而做的间接评论,如该文的第13、27、29等自然段。这种间接评议既增强了叙述的可信度,又加强了故事的感染力。

(五)结果或结局:此文的第31自然段对主人公所做的评价构成了该故事的结局,它清楚地肯定了主人公通过奋斗而获得的成功,并且高度赞扬了主人公所具有的各种优秀品质,引起读者(听众)的共鸣,同时揭示文章的主题思想。

(六)回应:叙述者在此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以简短的几句话结束了故事的叙述,并且照应了主题——Tony Trivisonno’s created the American Dream for himself。这一部分使读者(听众)对这段叙述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同时,又把叙述者和读者(听众)从故事中带了出来。

四、拉波夫分析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作者要根据交际的对象或场合,以及交际的内容,决定语篇结构的形成。因此,语篇的主题和内容不同,文章的体裁就不同,语篇结构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不同语体的语篇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在语篇分析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体裁,抓住要点,在与语篇的交际功能关系最密切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语篇分析教学是对传统的语法教学的反叛,它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教学。语篇分析侧重于文章中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层次关系,以及段落之间的思维逻辑方面与语言形式方面的内在联系,它重视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邹长虹,2003:66)。语篇分析就是从表达完整确切意义和思想内容的语段篇章的结构形式入手,对语篇的内容进行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研究。其中,宏观结构研究是对文章的整体,层次结构及组织进行的研究,可以借助一些篇章分析模式,发掘作者谋篇布局的超结构与意图,进一步理解语篇的深层含义。

叙事文分析反映了人类在叙事过程中的思维模式,提供了有关叙事情节结构的生成过程。并且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即:当构成故事的句子排列与故事的脉络相一致时,人们阅读及理解故事的速度就会加快。篇章体现于人们的内心,而非体现于简单的描述。由于叙事文的分析模式给读者提供了建构这一类心理模式的线索,从而确立了叙事文分析在语言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学生一旦掌握了叙事文分析的基本模式,就可以对所读的故事进行结构和内容方面的预测和筛选,迅速抓住主题,从而大大提高阅读和理解的速度。阅读理解是一个输入信息和读者头脑中的知识、或称先存知识产生共鸣的动态交互过程。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语言学教授拉波夫所提出的著名的“拉波夫叙事语篇分析模式”和叙事语篇的结构图式理论对于人们更好地解读、分析和理解语篇具有切实可行的作用。

叙事文分析在语言教学上的另一个作用,在于当学生掌握了叙事文分析模式之后,也就掌握了叙事文的生成模式。学生便可以根据叙事文分析模式的反向过程来生成故事。这样便为用该文体进行写作教学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本文第三部分所举的 《Tony Trivisonno’s American Dream》一文是一篇典型的叙事文。通过运用拉波夫模式对该文进行分析之后,学生就对整个语篇的脉络有了一个清楚的了解,然后就能够非常顺利地完成课文后面Content Questions和Text Organization那两个部分的练习。在结构分析和语义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就能够掌握该类文体的生成模式和写作技巧,这样,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去完成最后一部分练习——Essay Writing。

五、结语

记叙是讲故事的基础。这种活动越来越多地用于课堂教学中以便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帮助他们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加强学习者的信心和参与意识。正是由于叙事文被广泛用于教材,因此也就引起了语言教师对阅读叙事文和用叙事文进行写作的特别注意。拉波夫的分析模式为叙事语篇的分析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该模式的分析重点主要放在表层语义结构方面,对较为复杂的书面体叙事文分析来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如何建立一种适应中国学生语言学习特点的各种语篇分析或习得图式,还有待语言学家、语言教师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

(注:本文系广西梧州学院2009年度院级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wygj2009B015)

[1]Abbott,H.Porter.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Narrativ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2]Labov,W.Language in the Inner City[M].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2.

[3]Platt,M.L.Towards a Speech Act Theory of Literary Analysis[M].Blom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77.

[4]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5]刘华.从叙述视角解读威廉·戈尔丁小说《蝇王》中的希望之光[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9,(2):10-13.

[6]申丹.英文小说叙事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申丹.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8]邹长虹.简论英语语篇分析与阅读教学[J].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6.

猜你喜欢
叙事文点题评议
在相关领域吸收与剥离中自张一军——中国叙事文化学第二生长时段的学术背景
难忘的两次评议活动
文末点题太直接
创新评议形式 提高评议实效
对“自度曲”本原义与演化义的追溯与评议
同行评议过程中专家的回报模式分析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叙事文的写作方法
论诗歌叙事语符对诗歌叙事文本语义的结构主义阐释
浙江文成:“点题公开”打造“阳光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