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用典修辞及其在经贸英语中的汉译

2011-08-15 00:56王琼芳王金明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典故经贸语言

王琼芳 王金明

(上饶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

英语典故已经广泛运用于,小说、散文、诗歌以及新闻、广告、政论、科技、经贸等各种文体中,渗透到西方社会、文化、思想、生活的各个领域。由此可见,要学好这一门语言,了解西方文化及社会,就须对典故有一定的了解。本文将从英语典故的类型及经贸活动中的翻译入手,对其作一浅述。

一、英语典故的类型

(一)源自神话传说及童话,寓言的典故。在希腊和罗马神话,以及《天方夜谭》中,到处都有典故的影子。寓言主要是《伊索寓言》,童话包括《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等等。如Ariadne’s thread(阿丽亚德妮的线——仙人指点迷津)就自一段动人的古希腊爱情神话。又如sour grapes(酸葡萄——得不到而假装不喜欢的事物)则出自《伊索寓言》。Grin like a Cheshire cat(咧嘴傻笑,露齿嬉笑)则出自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创作的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二)源自宗教文献与民间习俗的典故。宗教,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影响着各国的风俗、文化,也是英语典故的另一来源。基督教是讲英语国家的主要宗教形式,许多英语典故就来自基督教的《圣经》中的人物或事件。如handwriting on the wall(壁上文字——凶兆)就出自《圣经》。来自民间风俗的英语典故如mustard after dinner(饭后上芥末),出自欧洲人的饮食习俗,芥末 (mustard)是欧洲人用餐时常用的佐料,芥末通常和其它食品一同摆在餐桌上,如果等大家都吃完饭后,才把芥末端上桌,似为时已晚,无此必要了。因此,mustard after dinner的含义与汉语中的“雨后送伞;马后炮”意思相近。

(三)源自文学作品的典故。文学作品堪称是语言的精华,而文学作品中的修辞则是精华中的精华。说到英美文学,就不能不说到莎士比亚,他的语言丰富广博,灵活有力,生动优美,有不少晶莹如玉的佳句成为英国语言的精华,经常被人引用。如green-eyed monster(绿眼妖魔——嫉妒别人的人) 出自莎士比亚剧本《奥赛罗》。good wine needs no bush(好酒不用灌木枝——好酒不用幌,好东西不用招牌)出自莎士比亚的喜剧《皆大欢喜》。阿瑟·柯南道尔的著名侦探小说中的人物Sherlock Holmes(歇洛克·福尔摩斯)现指有非凡才能的侦探或敏锐精明的人。英国诗歌之父乔叟的诗作《特罗勒斯和克丽西德》中a nine days’wonder(九天的新鲜)现在引申为指轰动一时的事件。

(四)源自历史上人和事的典故。语言是具有生命力的东西,随着历史的发展,语言也在发展,但历史的发展同时也在其身下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如meet one’s Waterloo,源自于拿破仑在比利时的Waterloo(滑铁卢)惨遭战败,现此表达用以指遭到惨败或受到沉重打击。又如John Hancock约翰·汉考克,源于北美洲十三个大英帝国殖民地造反,发表《独立宣言》时第一个在宣言上签名的人——约翰·汉考克,今天,他的名字已经成了“亲笔签名”的同义词。

(五)源自体育娱乐及生活用品的典故。在物质渐渐得到了满足之后,追求精神愉悦则是很多人的不二追求。丰富多彩的体育和娱乐运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英语提供了大量的词汇。如follow suit原指打牌时跟随上家出同样花色的牌,现指仿效某人行事。jump the gun原指比赛时运动员在发令枪响前抢跑,现指提前行动。来自生活用品的典故如as American as apple pie中apple pie是美国人最喜欢的甜食之一,现用此强调真正美国式的。have your finger on the pulse of sth源自于医生把脉这一行为,现指对一切了如指掌。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则源自铁匠趁铁通红的时候把铁打成马掌,现指趁热打铁。

(六) 源自地名和人名。一些地名,[1]哪怕是在地图上查不到的地方,一旦与重要历史事件或社会活动相联系,便产生象征意义,在语言中留下无法磨灭的烙印,使之成为人们记忆中永远抹不掉的东西。如carry Coals to Newcastle,送煤到纽卡斯尔,而我们知道纽卡斯尔盛产煤,所以这个表达就用来指多此一举了。还有一些人,由于其声望,其影响力,或由于其某些特质,留在了语言中成为了某个代名词。如Uncle Sam,山姆大叔,本是个勤劳能干,诚实而很有威信肉类供应商,由于美英战争时政府在他供应合格的牛肉桶上盖上US的记号,而美国的缩写也是U.S.,于是他也就成了美国的绰号。

二、经贸英语中英语典故的翻译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外经济及贸易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作为一座交流的重要桥梁,英语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而作为英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典故也常常运用于经贸英语中。由于翻译的复杂性,[2]译文与原文的关系可能是“意似神似”(内容忠实,效果对等),也可以是“意离神似”(内容不忠实,效果对等),“意似神离”(内容忠实,效果不对等),“意离神离”(内容不忠实,效果不对等)。经贸英语中典故的翻译也要求做到既能译出典故的语义内容,又能够传达用典的特殊表现力,因此,我们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 直译。直译相对于意译,是指按字面上翻译,尽可能保留原汁原味——原语的语言形式及特点。例如:In some of the merger cases you handle nowadays,one would need to be as wise as Solomon to know which party carries more responsibility.我们可以直接译为:你现在所处理的公司合并案例上.你要智慧如所罗门,去发现哪一方职责更多。因为所罗门作为圣经里的人物,代表着智慧,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人物,直接译出,亦不显突兀。

(二) 意译。当直译在汉语中找不到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对译语或最自然的对等语时,便考虑意译了。例如有这样一则经贸新闻标题——Lenovo seeks to become the Apple of world’s eye,这则标题中所使用的典故the apple of sb’s eye源出于《旧约》第十七章第一节:“Keep me as the apple of the eye,hide me under the shadow of thy wings”.字面意思为眼眸中的频果,引申为掌上明珠或挚爱。在这里,标题意义为“联想力求为全球所爱”,很显然这不是字面意思可直接体现出来的。

(三)套译。有时,根据人们体验及感知的共性,对于一些英语典故,我们还能在汉语中找到内涵与之相似的说法,我们将其称之为套译。如For an enterprise rely on scientific development,the amount being spent on scientific research is a drop in the bucket.其中 a drop in the bucket出自以色列先知之言,本意为桶里的一滴水,套入汉语思维就可以理解为沧海一粟,这句话的意思也就出来了:就一个依赖科技进步的企业而言,用于科研的支出是不值一提。

(四)加注翻译。很多典故由于其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征,翻译时必须进行注释其意义才能明了。如You need the patience of Job in order to finish this marketing propaganda.直接译为:你需要约伯的耐心来完成着此次市场宣传。我们可能会比较茫然,因为Job是在是一个很平常的名字。这里我们加注:Job,圣经故事里的人物,以贫穷忍耐著称,这句话的意思就一目了然了。

(五)转译。转译是指直接译出典故的比喻意义,而忽略它的字面意思。例如,It was a David and Goliath situation and remarkably the subsidiary company made a successful take-over bid for the large holding company。其中的 David and Goliath两个人名源于历史上以色列和非力士人战争期间,作为卑微的牧羊人David击败了为巨人的Goliath,从而成为以弱胜强的代名词。所以这句话理解为:这是以弱胜强的一例,子公司引人瞩目地盘进了那家大型的控股公司,

三、结语

典故作为英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格,常常引起读者联想到出处,进而理解其寓意。作为在经贸英语中频繁出现的典故,翻译并没有绝对的规则可以遵循,翻译方法是非常的多元化,而有时一种典故也会存在几种翻译方法,近年来,加注翻译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接受。在经贸英语中,译者需根据文章的目的、环境,特定的对象等选择翻译方法,翻译出的句子或文章能够和原语的思想及语境保持一致,既能传达典故的含义,又易于被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这样才能促进中外经贸交流的不断加深,合作不断增强。

[1]蒋童,钟厚涛.英语修辞与翻译 [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75.

[2]王宏.怎么译:是操控,还是投降? [J].外国语,2011(2):86.

猜你喜欢
典故经贸语言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语言是刀
中美经贸摩擦的四种应对措施
中美经贸变局将走向何方
合作是处理中美经贸摩擦唯一正确选择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我有我语言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