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四川农业主导品种

2011-08-15 00:51四川省农业厅
四川农业科技 2011年7期
关键词:鲜薯结薯亩产

□四川省农业厅

马铃薯新品种

一、川芋早(国审薯980002;川审薯5号)

1.选育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品种来源 7032-2-1×燕子。

3.特性特征 该品种早熟,生育期70天(出苗至成熟)。植株直立,株形扩散,株高58cm;抗病毒Pvy、Plrv,较耐旱。薯形椭圆,薯皮薯肉均为浅黄色,表皮光滑,芽眼浅,大中薯率85%以上。块茎休眠期短,夏收后35~45天,淀粉含量14.19%,V100g鲜薯Vc含量9.77mg,还原糖0.4%。经广东省农科院种植检测,符合出口标准。适合我国西南及南方低山平丘区的二季作地区净作及间套复种。

4.产量表现 一般鲜薯亩产1800kg左右。在四川省区试中,鲜薯平均亩产 1 407.5kg,较对照疫不加增产24.4%,居第一位;在国家区域试验西南片区两季作组,3年5季平均亩产1 114.3kg,较对照阿奎拉增产71.2%,居第一位。

5.栽培要点 选择坡台地及排水渗透性好的田块垄作种植。采用健康无病30~50g整薯作种。春秋两季连播种薯注意人工打破休眠。一般净作亩植4 000~6 000株,多施有机肥,适当增加磷钾肥的应用。

6.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西南及南方马铃薯二季作地区净作及间套复种。

二、川芋10号(川审薯2006001)

1.选育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品种来源 用自选育材料44-4作母本,凉薯3号作父本创制的杂交组合。

3.特性特征 生育期81.6天,株高60.8cm,花冠白色,块茎椭圆形,薯皮浅红杂色,薯肉黄色,表皮光滑,芽眼浅、少,呈红色,块茎商品性好。结薯集中,单株结薯5.4个,大中薯率80.0%。休眠期中等,贮藏性好。鲜薯块茎淀粉含量高达19.80%,100g鲜薯Vc含量10.8mg,还原糖含量低,仅0.019%。高抗晚疫病,抗病毒PVY、PLRV。该品种抗病、高产、优质、适应性广,加工、鲜食俱佳。

4.产量表现 2003~2004年经四川省不同生态区域两年12点次区试及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1 629.4kg,较对照川芋56增产423.0kg,增幅35.06%,达极显著水平。

5.栽培要点 ①选择排水、透水性好,有机质含量丰富,土质较优的田块种植。②种植密度。提倡采用30~50g健康整薯作种,一般净作可亩植4 000~6 000株左右。③肥水管理。多施有机肥,其它同生产上大面积一般栽培技术措施。

6.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四川省马铃薯主产区净作、间套和复种等种植。

三、川凉薯1号(川审薯2008001)

1.选育单位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品种来源 1999年用Serrena作母本,Apat作父本,获杂交实生籽,2000年实生苗培育获实生薯,2001年选种圃鉴定建立株系,2002年株系圃鉴定选育而成。

3.特性特征 中晚熟,全生育期119天。株高60~70cm,主茎4~5个。叶绿色,花白色,薯形椭圆,黄皮白肉,芽眼浅,数量中等,表皮光滑,结薯集中,平均单株结薯10.3个,大中薯74.60%。休眠期中等,耐贮藏。该品种抗卷叶病毒和晚疫病,感轻花叶病毒。薯块干物质含量23.2%、粗蛋白2.01%、淀粉含量17.67%、还原糖含量0.1%、Vc14.9mg/100g。

4.产量表现 2005年凉山州区试,4点平均亩产2 308.3kg,比对照“米拉”增产23.2%;2006年续试,5点平均亩产2 386.0kg,比对照“米拉”增产9.7%,增产点率80%;两年平均亩产2 347.2kg,比对照增产15.9%。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 857.2kg,比对照“米拉”增产8.5%。

5.栽培要点 ①选地。选择肥力较好、土质疏松的沙壤土为佳,忌连作,禁止与其它茄科作物轮作。留种田还应与商品薯生产田及其它病源作物隔离。②选种。选择健康种薯整薯播种。③密度。亩植4 000~4 500株为宜。④播种时间。一般春季播种,二半山区以2月中旬至3月上旬、高寒山区以3月上旬至中旬播种为宜。⑤田间管理。最好采用高厢双行垄作。苗期、现蕾期中耕除草、理沟培土2~3次,保证田间无积水。

6.适宜种植区域 凉山州适宜种植区。

四、川凉薯2号(川审薯2009002)

1.选育单位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高山作物研究站。

2.品种来源 川芋8号×Apat。

3.特性特征 株型较紧凑,分枝数中等,株高55~65cm,茎绿色,茎粗1.1~1.2cm,主茎数3~4个,生长势较强;叶深绿色,茸毛较多,复叶较大,侧小叶4对,排列疏;花序总梗深绿色,花柄节深绿色,花萼深绿色,花冠形状近五边形、颜色白色,大小中等,无重瓣,雄蕊黄色;柱头无裂,长度中等,开花正常,花粉可孕;生育期88天左右;薯块大、整齐,薯块长圆形,淡黄皮白肉,芽眼数量少、深度浅,表皮光滑,休眠期较长,耐贮藏;出苗率高,幼苗生长健壮,植株生长整齐;匍匐茎中等,结薯集中,单株结薯8.0个左右,单株重418.49g,一般大中薯比例77.78%以上;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都)检测:干物质21.90%、淀粉16.05%、还原糖0.079%、Vc19.6mg/100g、粗蛋白1.97%。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田间及室内接种鉴定:抗晚疫病,高抗轻花叶和卷叶病,感青枯病。

4.产量表现 2005年四川省预试,6点均增产,商品薯率84.68%,鲜薯平均亩产2 446.50kg,较脱毒米拉增产864.80kg,增幅54.68%,居第一位。2006~2007年四川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1 660.54kg,比对照米拉增产23.13%,14点次全部增产,居第一位,商品薯率77.78%。200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1785.3kg,比对照米拉增产33.3%。

5.栽培要点 ①选地。选择肥力较好、土质疏松的沙壤土为佳,忌连作,禁止与其它茄科作物连作。留种田还应与商品薯生产田及其它病源作物隔离,原种田隔离空间60m,良种田隔离空间30m。②选种。选择50~75g健康种薯整薯播种;如切薯,须保证每块薯块重量在25g以上,且保证有2个健康壮芽,注意切刀消毒。③播种时间。一般春季播种,二半山区以2月中旬至3月上旬、高寒山区以3月上旬至中旬播种为宜。光、温、水条件好的地区可在1月份播种。④密度。亩植4 000~4 500株左右为宜。⑤田间管理。苗期、现蕾期中耕除草、理沟培土2~3次,保证田间无积水。种薯田块在苗期、盛花期去除病、杂株2次以上。

6.适宜种植区域 四川省适宜区域种植。

大豆新品种

一、贡选1号(川审豆55号)

1.选育单位 四川省自贡市农科所。

2.品种来源 1992年从荣县地方大冬豆品种中选择优良变异单株,经1993~1996年连续4代系选而成。

3.特性特征 株高81.7cm,分枝6.3个,有限结荚,株荚平均121.2荚,株粒数213.7粒,百粒重19.3g,完全粒率98.9%。粗蛋白含量45.5%,脂肪含量17.4%。抗病毒病,抗倒伏,耐荫性强,耐肥性强,耐瘠性中等。

4.产量表现 1998~1999年参加多点试验,平均亩产60.6kg,比对照荣县大冬豆增产47.1%。1999年参加四川省内3点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9kg,比对照荣县大冬豆增产64.6%。

5.栽培要点 该品种属极晚熟春大豆。播期弹性大,4月中旬至5月下旬播种;与玉米等高秆作物间套种植,亩植3 500株,种于玉米行内侧与玉米错窝种植。以磷、钾肥作底肥,生长后期视叶色可用1%~2%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以增加粒重。

6.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四川低海拔地区种植。宜与玉米、红苕间套种植,也可在果园间套或地边、田坎种植。

二、南豆12号(川审豆2008002)

1.选育单位 四川省南充市农科所。

2.品种来源 B抗57。

3.特性特征 株高64.0cm,分枝5~6个,单株有效荚52.1个,单株粒数83.9粒,百粒重18.1g,完全粒率98.9%。粗蛋白含量51.79%,脂肪含量17.63%。高抗病毒病,耐阴、耐肥性好,抗倒力强。

4.产量表现 2005~2006年参加四川省区试,平均亩产91.5kg,比对照贡选1号增产13.4%。2007年四川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9.6kg,比对照贡选1号增产25.2%。

5.栽培要点 玉米间作4月上、中旬播种;玉米套作5月下旬至6月下旬播种;田埂豆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玉米间作亩植2 000~3 000株、套作亩植6 000~7 000株。重施底肥,看苗追肥。

6.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区种植。

茶叶新品种

一、名山131(川审茶17号)

1.选育单位 四川省名山县茶业局。

2.品种来源 从名山县生产茶园中,经过16年系统分离,单株选育而成。

3.特性特征 属灌木、中叶、早芽种。发芽整齐,茸毛特多,持嫩性强。制成的绿茶外形条索紧结,绿润披毫,内质香高浓郁持久,滋味鲜浓,醇厚回甘,汤色黄绿明亮。属鲜浓型风格的品种。其适应性和抗旱性较强。

4.产量表现 产量比对照福鼎大白茶高42.1%,品质优良。

5.栽培要点 名山131植株生长旺,发枝力强,分枝密度大,不宜高密度种植,每亩控制在5 000~5 500株为宜。树冠培养时,应注意低位定型修剪。

6.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在全省名优绿茶产区种植。

二、特早 213(编号川审茶树200300)

1.选育单位 四川省名山县茶业局、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四川省优农中心。

2.品种来源 1992年在成片栽种的福选九号茶园中发现的变异种,经单株选育而成。

3.特性特征 植株主干不明显,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属灌木、中叶型、特早生种。叶型椭圆,叶长6.93cm,叶宽3.27cm,叶面平整,叶质柔软,持嫩性强。春季萌发期在1月5日左右,属特早生品种。

4.产量表现 在2月上旬开采,比福鼎大白茶早20天左右,属高产型品种,比福鼎大白茶增产10%以上。

5.栽培要点 选择pH值在4.5~6.5之间的土壤。每亩栽合格苗5500株。第一次在离地15~20cm处修剪,第二次在上一次剪口处抬高12~15cm修剪,第三次在第二次剪口处抬高10cm修剪。

6.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四川盆地和丘陵山区大面积推广栽培。

猜你喜欢
鲜薯结薯亩产
椰糠与草炭配比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综合技术分析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巫溪洋芋”鲜薯质量控制技术现状及对策探讨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试管薯形成能力比较及遗传位点分析
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叶面调控对马铃薯新品种微型薯结薯的影响
鲜薯储藏技术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