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舍民族意识的形成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2011-08-15 00:47徐建新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9期
关键词:旗人满族老舍

徐建新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老舍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满族情感的少数民族作家。这可以从他本人的言语、作品以及在其亲人的言论和研究者的著述中鲜明地体现出来。翻开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科书,在讲到老舍的创作经历时,赫然写着:“老舍(1899~1966),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原籍北京,满族正红旗人。”老舍生于1899年2月3日,其父舒永寿,是一名皇城护军,其母姓马,均为满族旗人。老舍自幼便生长在旗人中间,可以说他的人生之根和创作之本都深深地扎根于满族文化之中。老舍身上流淌着满族儿女的热血,并且深受满族文化的熏陶,从里到外都是一个真正的满族人。在老舍成年之后,仍然始终保持着与旗人社会的密切联系,包括他娶了一位旗人妻子,还与许多旗人如罗常培、白涤洲、董鲁安、宁恩承、富少舫等成为挚友。

一、老舍的民族意识早期形成阶段

老舍出生在一个满族家庭中,在他的人生成长阶段中,受到了来自于家庭、亲人方面的满族文化的熏陶。无论是生活习俗、人际关系、心理素养以及个性气质等都受自身家庭成员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之深,延及老舍的一生。

北京西北角护国寺附近的小羊胡同是老舍的生长之地,他的童年就是在此度过的,可以说这是老舍生命的摇篮,是他的人生之根,创作之本,他的众多经历、感情,都是从这开始生成。在老舍开始上学一直到师范毕业这一人生阶段,影响老舍性格形成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来自于家庭及亲戚方面的满族文化因素影响;一是来自社会(主要是学校)方面的汉族文化因素影响。从师范毕业进入社会以后,对老舍人生与性格发展的主要影响依然是来自于家庭亲戚方面的满族文化的影响和来自社会的汉文化因素的影响,但来自家庭亲戚方面的满族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而来自社会汉文化因素的影响成为主导因素。从上述的分析看,老舍幼年的成长环境及个性气质的形成都受到满族社会文化的影响,形成老舍性格的文化因子主要是满族的文化因子,因此可以说老舍是一个充满丰富满族情感的伟大的满族作家。老舍自己也不讳言自己是少数民族作家,曾公开表明自己是满族作家,并为此感到自豪。

二、老舍创作道路上的“隐式满族文学”时期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老舍曾对自己的满族身份予以隐瞒,但在其创作的一些作品中却一直隐约的暗示着这一点。他强调家庭、尤其是母亲的影响,这可以看作是在暗示其满族民族的性格特征及在创作中的反映。我们强调老舍的民族身分,且深受满族文化的滋养熏陶而具有满族文化心理和性格特征,是十分重要的,在老舍的创作过程中或隐或显地体现着满族的文化心理素质及审美特征。可能有人会说老舍除了建国后创作的极少数作品如中篇小说《正红旗下》、话剧《茶馆》中写到了满族的生活外,其他的大多数作品尤其是建国前的众多作品几乎都是反映汉民族的生活。其实这只是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另一方面,那就是作家的意识必然与生俱来地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只要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作家,那么民族意识便必然地存在于他的意识活动之中,并进而在创作中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本民族的审美情趣。我们从老舍创作的20世纪30年代的代表性作品《骆驼祥子》中可以看到那些居住在大杂院里,奔波于街头巷尾,尤其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恰恰正是清末民初满族旗人从优越的社会地位沦为中下阶层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主人公车夫祥子身上体现的那种正直的倔强的性格,正是清末满族旗人由吃“铁杆庄稼”到要靠自食其力生存的中下层满族人的典型心态和性格的折射。

三、老舍民族意识在其作品中的明确反映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在平等自治的原则下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团结的局面,各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一道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这样的社会背景为老舍创作满族题材的文学作品,营造了适宜的社会环境。在这一时期,老舍担任了全国文联和中国作家协会的领导工作,并分管少数民族文学的工作,对少数民族文学比较关注,写了许多有关的文章和讲话报告,如《关于兄弟民族文学工作的报告》、《兄弟民族的诗风歌雨》、《关于少数民族文学工作的报告》等,积累了一定的民族文学理论基础,民族文化情感,其民族崇拜情结不断增强。老舍通过20世纪20、30年代搜集的创作素材和个人积累,终于水到渠成,创作出了《正红旗下》这样一部当代满族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可以说它是一首各民族团结的伟大赞歌。1961年至1962年创作的《正红旗下》是老舍第一次公开地、全面地描写满族人民生活题材的作品,从中透露出浓浓的满族社会、民俗、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可以说它是真正意义上的满族文学作品。尽管《正红旗下》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只是一部长篇的开头,但所写的11章,八万七千多字,也可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中篇,它在中国当代满族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四、老舍最终超越族群意识,在其作品中洋溢着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

当清兵入关时,满族是被汉人视为异族的,可是经过几百年历史长河的洗礼,满汉已逐渐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尽管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尤其是在辛亥革命前后旗人曾受到一定程度的排斥,但绝大多数旗人仍是认同中华民族的。老舍曾借《茶馆》中的人物常四爷之口,表达了这种认同:“我是旗人,旗人也是中国人哪!”正是这种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使老舍超越了狭隘的族群情感,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他的文学创作始终贯穿着外抗强敌、内主团结的时代主题。作为与八国联军作战阵亡的旗兵的遗孤,老舍从小就对侵略者充满了刻骨铭心的仇恨;作为辛亥革命前后饱受歧视的旗人,他比其他作家更能强烈地感受到中国各族人民团结御敌的重要性,所以在他的文学创作始终贯穿着外抗强敌、内主团结的时代主题。

总之,老舍的满族身份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作品在题材、风格、语言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满族文化特质。老舍对狭隘的族群意识的超越,使他的作品具有更为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能够得到包括旗人在内的广大读者的喜爱。我们可以说老舍是满族的,更是中国的、世界的。

[1]关纪新.老舍图传[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2]舒乙.再谈老舍先生和满族文学[J].满族研究,1985,(1).

[3]马国栋.略论老舍作品中的满族文化气质[J].满族研究,2004,(1).

[4]杨春.老舍与满族文学[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4).

[5]汪丽.《正红旗下》的光环——不传,老舍的满族情结[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3).

[6]何馨桐.论满族作家老舍笔下的旗人形象[J].大众文艺,2010,(11).

猜你喜欢
旗人满族老舍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北平的秋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满族八旗被革命
老舍的求婚
清代东北驻防官兵装备与操演枪械状况考
让满族剪纸艺术走向辉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