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水利发展新思路探析

2011-08-15 00:48范越新
山西水利 2011年11期
关键词:吕梁市吕梁节水

范越新,王 辉

(吕梁市水利局,山西 吕梁 033000)

吕梁市水土流失严重,十年九旱,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匮乏,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尽管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对提高农业生产力起到了很大作用,但由于当时是“边设计、边施工、边运行”的工程,加之年久失修,管理不善,防洪、灌溉、供水能力逐年下降,效益低下,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1 正视问题,强化维护水生态环境意识

要科学发展水利事业,必须清醒认识水生态环境存在的五个问题:

一是水资源严重匮乏。2010年吕梁市水资源总量为11.01亿m3,人均占有量不到全国人均水平的1/5,也低于全省人均占有量,为全国全省缺水之最。

二是地表水利用率低。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建设了大中小型水库42座,2009年在全省统一安排的小型水库普查的基础上,山西省水利厅下达专项资金对16座设施不全、基本丧失功能的小型水库实施报废处理后,吕梁市目前已建成的在册大中小型水库共有27座,其中大中型8座,小型19座,控制流域面积7 394.81 km2,总库容4.02亿m3,由于多方因素,年实际供水能力1.3亿m3。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01亿m3,可形成地表水资源量7.06亿m3,而目前地表水利用量仅2.03亿m3,利用率只有28%,72%的地表水全部流出吕梁。

三是供水结构不合理。由于地表水得不到有效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只能依靠开采地下水。2010年全市年供水总量为4.5亿m3,而开采地下水达到2.47亿m3,占年供水量的54.8%,占地下水总量8.9亿m3的28%,占地下水可开采量3.6亿m3的67%。严重超采地下水,极大地影响了吕梁市水资源的战略储备。

四是地下水破坏严重。采煤区大规模、高强度采煤切断了地下水脉,破坏了含水层,造成地下严重漏水。2011年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6313.5万t,同比增长34.7%,按吨煤平均排漏水2.48 t地下水计算,全年可漏掉水15 657万t,比两个文峪河水库的供水量还大。地下水超采和采煤对地下水系统的破坏,直接导致水位下降、水井干枯、泉水断流,生态环境和社会安全面临巨大挑战和威胁。

五是水污染严重。2010年度全市主要河流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河道污染河长占到评价河长的59.1%,其中严重污染河长占到54.8%,一些地方水污染已开始由地表水向地下水扩散,对城市和农村构成极大威胁。可以说,现在全市“有河皆干,有河皆污”。

面对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我们要爱护水,珍惜水,强化三个认识:

第一,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一个人每天生理需水最少5 kg,生活需水10 kg。如果水满足不了身体的需要,人就会发生脱水现象,危及生命安全。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既理解物理学科知识的来龙去脉,又要掌握好运用物理知识的思维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目的性,使教学有较强的有效性,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大幅提高。我认为我们以做到以下几点:

第二,水是经济发展的保障线。目前吕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每年需水5亿t,而现有的水工程最大限度供水量只有4.1亿t,如果水严重短缺,该市的经济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

第三,水是生态环境的特征线。生态环境恶化主要体现在: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匮乏;土地十年九旱,气候失调,降雨不均;这些现象都与水息息相关,而最终反映的是缺水。所以说水是生态环境的标志,水是生态环境的主体,水是生态环境的根本,水是大地的灵气。没有水的生态环境犹如非洲的大沙漠。所以说,水是生态环境的特征线。

2 应对挑战,加快水利事业建设步伐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和吕梁的水情,山西省委省政府、吕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科学谋划水利事业,结合吕梁的水情,为加快吕梁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是加大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力度。加大以拦蓄地表径流为主的骨干型应急水源工程项目建设力度,是较快增加吕梁市供水能力、遏制地下水严重超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也是全面增强抗御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确保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治本之策。这是兴水战略的“重头戏”和“硬任务”。

在“十二五”期间,配合全省范围内启动实施的“两纵十横”大水网建设工程,以柏叶口水库为龙头,下联文峪河,远期上接黄河碛口水利枢纽,建设柳林黄河供水工程,涵盖离柳煤电能源基地和吕梁市平川四县市,建设一批小水库,力争启动吕梁南线石楼、交口黄河供水工程和吕梁柳林黄河供水工程,积极开展吕梁北线兴县、岚县黄河供水工程,建成覆盖全市主要经济中心区的供水体系,形成“多源互补、保障应急、丰枯调剂、促进发展”的吕梁供水体系。大力实施沿黄四县提灌工程,努力增加供水量,优化配置水资源,到2015年,实现由“水瓶颈”向“水支撑”的转变。

二是加大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力度。建设淤地坝是保持水土、改善生态、增加基本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的重大举措。“十二五”期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 335 km2,新建淤地坝1 000座,发展坝地面积 0.27万hm2,完成坡改梯治理1万hm2,全市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将会得到极大改善。

三是加大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维修建设力度。吕梁市灌区节水措施和灌水方式落后,很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为此要加快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步伐,通过渠系改造实施节水改造措施,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农田水利集约化经营水平。

四是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几年来,全市持之以恒抓农村饮水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在巩固提高新农村饮水安全保证率的同时,以提高工程建设标准为工作重点,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为新农村和城镇供水设施建设提高配套服务,逐步实现农村供水自来水化。

五是加大城乡节水工程建设力度。从实际情况看,开源重要,节水更重要。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全市工业用水量越来越大,所以要高度重视工业节水。要大力推广空冷、中水利用工艺、降减工业取水量,提高重复利用率。同时要注意抓好城市生活节水,加快城乡供水管网改造步伐,倡导节水型建筑、推广节水型器具,严格执行供水、取水计划的超量以及梯次征收水价办法。农业灌溉节水,在抓好渠系改造同时,积极推进水体制改革步伐,确保节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与此同时要加快建设节水增效示范园区、集雨灌溉工程和废水利用工程。认真抓好节水也是缓解吕梁市水资源缺乏的一条有效途径。

六是加大地下水及水源地保护工程力度。实施地下水和水资源地保护工程是遏制水污染和地下水超采势头的重要举措。要严格执行水环境评价制度、水开采限额制度、水源地和岩溶地下水划界保护制度。

通过狠抓以上六项重点工作,可为吕梁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3 科学发展,强化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

从主观讲,在水利事业的发展上,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因此,加强水利设施的管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结合吕梁实际,水利工程管理要严格抓好以下六项管理措施:

一是要严格基建程序,认真落实“四制”。新建应急水源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认真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和质量管理责任制,用“四制”实现保质量、保安全。

二是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设计、监理、设备供应和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应急水源工程中的大坝主体工程,承建资质原则上是水利水电承包一级资质。对从事水利建设的施工单位应全部建立信用评价考核体系,对违法转包、分包、信用不良的施工单位坚决限制进入水利市场,清退出施工队伍。

三是加大稽查工作力度。要以“检查、监督、帮助、指导”为出发点,重点开展对应急水源、农村饮水安全、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水土保持工程、河道整治等项目的全程稽查。

四是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的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即要建立健全工程的质量保证制度,建立管理监督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五是构造技术支撑体系。河道、淤地坝、水库工程是水利行业风险大、技术含量高、度汛难度大的工程类型。因此强化技术支撑是保证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的前提。各级水利部们要积极培养、挖掘水利设计、施工的优秀人才,推荐优秀技术骨干担任重点工程的总工。各项目部和法人单位都要成立专家组,在工程开工前,对每项工程的施工流程、技术参数和各项指标进行专门的试验研究。各建设单位均不采使用质量无法控制的施工方案。同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办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担负起水利工程建设的责任,认真把好技术关口。

六是加强水利重大技术问题研究。近年来,虽然水利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但水利重大技术研究不够。今后应就全市生态环境改善修复、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农村饮水水质净化、应急水源工程质量监测、农业灌溉水肥一体化及不同地形不同条件下水文形态等重大技术研究,为决策水利事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吕梁市吕梁节水
坚持节水
吕梁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节水公益广告
Raoultella terrigena RtZG1 Electrical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System Optimization
节水公益广告
田安平:讲好乡村振兴的吕梁故事
省植保站站长杨军赴吕梁调研
吕梁枣芽茶产业蓄势待发
吕梁市:召开第一届特约监察员聘请会议
吕梁市土蝗发生趋势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