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从人体分离的布鲁菌的鉴定

2011-08-21 06:51程均福李国明崔步云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1年12期
关键词:布氏布病布鲁氏菌

李 翔,李 莉,程均福,李国明,崔步云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武汉430030;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北京10226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布氏菌)感染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湖北省曾于上世纪90年代初对全省职业人群的布病疫情分布进行调查,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荆州、孝感、襄樊和直辖市林区4地有布病感染者[2];2007年,湖北省枣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报道1例输入性布鲁氏菌病[3],但上述均未得到病原学证实。2010年12月我们首次从1例疑似患者脊髓液中分离到1株疑似布鲁氏菌菌株,对该菌株的种、型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对我省的布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1.1.1 实验菌株 从疑似患者体内用需氧培养管,全自动血培养仪分离菌株QTB1001,血平皿分离保存,该菌株在营养琼脂上不生长,菌株由武汉同济医院检验科提供。

1.1.2 参考菌株 布鲁氏菌标准菌株牛种菌544A、羊种菌16 M、猪种菌1330S及羊种M5疫苗株由中国疾病预防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所)提供。

1.1.3 实验试剂 布氏菌阳性血清;A、M因子血清;R型布氏菌血清;布氏菌噬菌体Tb和BK2;1∶5万(20μg/mL)硫堇、碱性复红染料纸片;硫化氢滤纸片;布氏琼脂(美国BD公司);TRANS 2x Easy Taq Super Mix(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QIA DNeasyblood&Tissue kit(Qiagen公司)均由传染病所提供。

1.1.4 扩增引物 以下引物均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合成

1.1.5 实验仪器 Senso Quest labcycler PCR仪(圣欧国际有限公司,德国)。

1.2 方法

1.2.1 布鲁氏菌属常规种型鉴定 硫化氢产生,硫堇、碱性复红抑菌实验,阳性血清、A、M 和R血清凝集实验,布氏菌噬菌体裂解实验,均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编著《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4]。

1.2.2 模板制备 将实验菌株和M5疫苗株分别接种布氏琼脂平板,于37℃恒温培养箱内孵育48 h,用PBS将细菌从平板上洗下,转移到1.5 m L离心管内,在80℃恒温水浴锅中加热30 min灭活后,用Qiagen公司的QIAgen DNeasy blood &tissue kit提取全基因组DNA,置于-20℃冰箱中保存备用。

1.2.3 PCR扩增体系 10μL 2×Easy Taq Super Mix,引物浓度均为20μmol/L,0.2μL B.melitensis,0.2μL IS711,0.2μL omp25-F,0.2μL omp25-R,DNA 模板0.3μL(或加入同体积的M5疫苗株DNA作为阳性对照),无菌水9.3 μL,终体积20μL。PCR扩增程序:94℃变性3 min;94℃30 s、58℃30 s、72℃30 s,扩增35个循环;72℃延伸5 min。PCR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

2 结 果

2.1 菌落生长时间及形态观察 划线培养48 h后,布氏琼脂培养基上可见直径约1 mm圆形、湿润、半透明的菌落,强光下呈油滴状。涂片革兰染色,镜检为革兰阴性细小球杆菌。

2.2 布鲁氏菌诊断血清凝集 用布氏菌阳性血清(1∶800)与菌株玻片凝集,呈阳性反应;粗糙(R)型布氏菌血清(1∶400)玻片凝集,呈阴性反应;A、M因子血清(1∶200)玻片凝集,均有凝集反应。初步判定为布鲁氏菌,否定粗糙型、犬种和绵羊附睾种布氏菌。

2.3 布鲁氏菌属种型鉴定 用布氏菌的特异噬菌体Tb和BK2对菌株裂解实验,100和104×RTB的Tb均不裂解被检菌株,BK2能产生清晰的噬菌斑。结合2.1和2.2,被检菌QTB1001各项鉴定结果符合羊种布鲁氏菌3生物型。详见表1、图1。

2.4 AMOS-PCR鉴定结果 用布鲁氏菌的特异性属引物和种引物对布鲁氏标准菌株M5疫苗株和被检菌株提取的基因组DNA分别进行AMOSPCR扩增,结果均能扩增出特异性片段;特异性属引物omp25扩增片段大小为490 bp,特异性种引物扩增片段大小为731 bp,说明该菌株为羊种布氏菌,见图2。

表1 布鲁氏菌的种型鉴定结果Tab.1 Species and biovar identification for test strain

3 讨 论

omp25蛋白是布氏菌的外膜结构蛋白,PCRPFLP分析显示,不同种属布鲁氏菌的omp25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基因序列在布氏菌各种及生物型变种间高度保守。通过对6个种布氏菌标准菌株的omp25基因序列进行分析,仅有12个位点的核苷酸发生改变,同源性在98%以上,氨基酸序列差异不超过5个[5],因此,omp25基因可用做鉴定布氏菌属。

基于AMOS-PCR鉴定布氏菌属、种具有快速、灵敏的优点,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于细菌分离和血清学诊断方法,应用于国内菌株鉴定。它是Bricker等人在1994年根据布鲁氏菌染色体中的遗传成分IS711种特异性定位引起的多态现象建立,并根据在距IS711不同距离的引物杂交扩增产物大小来进行种型鉴定的PCR检测方法,经过多年的发展,该方法现在已能精确辨认所有已知的布鲁氏菌种[6-7]。

疫苗菌株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而毒力较低。本次实验选用羊种菌M5作为部分实验对照,是一个降低了生物安全风险的尝试,建议有关实验室对相关疫苗株作为参照菌株进一步研究。

通过细菌学和分子生物学多种技术对湖北省首次分离菌株鉴定,证实为羊种3生物型布鲁氏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显示,患者系随州市大堰坡乡挑水村农民,家中养有山羊和绵羊,并从事屠宰工作,全村近年来并未出现羊群集体疫病现象,但有母羊流产现象,检疫情况不详。家中只有岳母与其一起居住,对其家人流调,没有出现布病相关症状,但血清学检测也呈阳性反应,效价1∶100。患者经治疗痊愈,半年后随访未再发病。由此证实我省已有布病流行,并波及人间。建议在国家增加布病的监测点,规范对疑似布病发热病人尽早采样分离菌株。同时协调做好动物布氏菌分离,开展病原流行病学研究。

[1]徐楠,李娜.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及诊治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0):246-247.

[2]熊培生,晏慧芳,邓朝晖,等.湖北省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调查[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3,12(4):224-226.

[3]龚雪英,史天东.输入性布鲁氏菌病一例报告[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18(3):19.

[4]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29.

[5]胡剑飞,崔步云,关平原,等.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的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2010,25(5):380-389.

[6]Mayer-Scholl A,Draeger A,Göllner C,et al.Advancement of a multiplex PCR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all currently described Brucella species[J].J Microbiol Methods,2010,80(1):112-114.

[7]姜海,崔步云,赵鸿雁,等.AMOS-PCR对布鲁氏菌种型鉴定的应用[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9,25(2):107-109.

猜你喜欢
布氏布病布鲁氏菌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氏菌病患者抗体测定与细菌学检验结果的比较观察
中蒙医解毒化湿法治疗布鲁氏菌病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