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茵栀汤保留灌肠治疗新生儿溶血症53例

2011-08-24 06:55胡勇刚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12期
关键词:利胆灌肠胆红素

胡勇刚 沈 鹏 施 翰

浙江省永康市红十字会医院(浙江永康 321300)

三黄茵栀汤保留灌肠治疗新生儿溶血症53例

胡勇刚 沈 鹏 施 翰

浙江省永康市红十字会医院(浙江永康 321300)

目的 观察三黄茵栀汤保留灌肠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三黄茵栀汤保留灌肠。结果 观察组每日排便次数、胆红素每日下降值及胆红素下降到正常值所需天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新生儿溶血症患儿采取三黄茵栀汤保留灌肠,可促进胆红素的排泄,从而降低升高的血清胆红素水平。

ABO溶血症 新生儿 保留灌肠 三黄茵栀汤

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症又称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近年来在新生儿溶血病的防治方面的进展已使该病的严重性和预后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其仍为新生儿期黄疸和贫血的重要原因[1]。我们采用三黄茵栀汤保留灌肠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5年3月-2010年3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足月新生儿溶血症患儿105例,体质量均>2500g,孕周>37周,排除阻塞性黄疸。按《实用新生儿学》溶血症的诊断标准[2]。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男性33例,女性20 例;出生体质量(3200±820)g;孕周(38.21±2.03)周;日龄≤7d 53例, 血清胆红素 205.8~300.6μmol/L者 34例,300.6~500.0μmol/L者19例。对照组52例,男性30例,女性22例;出生体质量(3200±750)g;孕周(38.23±1.82)周;日龄≤7d 52 例,血清胆红素 205.0~300.6μmol/L者 32例,300.6~500.0μmol/L者20例。两组患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灯管8支,每支20W),每日 8~10h,疗程 36~72h;鲁米那 5mg/(kg·d)口服 5~7d,丙种球蛋白针500mg~1g/(kg·d),静滴1次,重症继续用丙种球蛋白针500mg~1g/(kg·d)1~2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三黄茵栀汤(茵陈 9g,大黄 1.5g,黄连 1.5g,山栀 3g,黄芩 4.5g,黄柏4.5g),每日 1剂,用冷水 100~120mL浸泡30min后,文火煎至50~60mL,用灭菌脱脂棉过滤入无菌瓶内,每日分2次结肠点滴,在患儿排便后安静情况下进行,将一次性输液器插入备好的中药瓶内,按输液法排气后关闭调节器,为保证进入肠内的药液温度适宜,应用佛山市奇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自动输液增温器,将增温器放置在距输液器末端15cm处,使药液加温至37~40℃,输液器末端与肛管连接,患儿取右侧卧位,抬高臀部5~10cm,肛管涂石蜡油后缓慢插入8~10cm,松开调节器,调节滴速为10~15滴/min,每次滴入25~30mL,结肠点滴结束拨管后,双手捏紧肛门,继续抬高臀部15~20min,有利于药液保留和吸收,提高治疗效果;疗程3~5d。

1.3 观察项目 两组治疗前均取血查肝功能及血清胆红素,采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JH20-IB型经皮黄疸测定仪测定胆红素的变化。在每日下午3:00进行测量,连续测3次取平均值,直至经皮胆红素值降至正常(102.60μmol/L)为止,观察记录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值,每日排便次数,计算出胆红素每日下降值及胆红素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

2 结 果

2.1 两组排便次数比较 观察组排便为(4.20±1.82)次/d,对照组排便为(1.89±1.41)次/d,观察组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下降水平比较 见表1。治疗后观察组胆红素每日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胆红素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 别 n 胆红素(μmol/L) 胆红素下降至正常时间(d)治疗前 每日下降值观察组 53 272.31±58.23 30.49±12.11△ 5.42±3.81△对照组 52 267.82±52.63 22.30±9.31 7.62±4.58

3 讨 论

新生儿溶血症属中医“胎黄”、“胎疸”范畴,多以湿热熏蒸为病机,起病急者多见,故中医治疗新生儿溶血症主要目的在于清热解毒,利胆退黄。三黄茵栀汤中茵陈、山栀清利湿邪,黄芩、黄连、黄柏清热解毒,共奏化湿利胆退黄之效,现代药理学[3]认为,茵陈抗菌抗病毒,利胆保肝,具有肝酶诱导性,黄芩、黄连、黄柏、山栀具有抗炎、保肝、抗感染,促进胆汁排泄以上诸药,无论从中医理论,还是现代药理研究均可起到促进胆汁的代谢,加快胆红素的排泄。

新生儿脏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脾常不足,故服用中药汤剂易引起恶心、呕吐、厌食等,经口服中药难以给予治疗用量,而无法达到用药目的。现代研究认为新生儿肠道相对长度较成人长,肠壁较薄,血管丰富,其肠黏膜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药物经静脉进入大循环而发挥治疗的作用[4]。因此三黄茵栀汤保留灌肠可代替口服中药,既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又有利于药液与结肠黏膜充分接触,从而提高疗效。β-葡萄糖醛酶的含量增加,主要来自母乳;β葡萄糖醛酸的活性增加;肠蠕动减少,粪便中的水分容易被过度吸收,是引起便秘的重要原因[5]。这也是导致新生儿溶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故减少这部分胆红素入血,就成为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三黄茵栀汤保留灌肠,通过清热利湿,解毒利胆等,增加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能力,促进肠管蠕动,排便次数增加,使胆红素在肠道重吸收减少,阻断了肠肝循环,从而降低了血清胆红素浓度,预防核黄疸的发生,改善新生儿溶血症的预后。

[1]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77.

[2]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10.

[3]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

[4]高树中.中医肛肠疗法大全[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4:9.

[5]李春艳,刘立新.妈咪爱治疗母乳性黄疸疗效观察[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3,15(2):111.

R722.18

B

1004-745X(2011)12-2034-02

2011-06-03)

猜你喜欢
利胆灌肠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舒肝利胆中药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声像图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清肝利胆汤治疗胆腑郁热型胆胀42例
栀子金花汤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