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

2011-08-27 06:00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畜牧兽医局局长
中国畜牧业 2011年20期
关键词:襄州畜产品畜牧业

文│王 锋(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畜牧兽医局局长)

当前,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畜牧业正处于加速提质转型的关键时期,襄州区按照“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增效益”的总体思路,积极落实“襄州在全省的‘畜牧大县’地位不动摇、确保生猪出栏全省第一的位置不动摇,确保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逐年增加,把襄州建成湖北最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的总体目标,更加重视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更加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上下工夫,在发展现代畜牧业上用力气,为襄州“争进湖北省县域经济十强”、推进襄州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一、当前襄州畜牧业发展现状

襄州畜牧业历来以猪、牛、羊、家禽类为主,近年来,通过不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牧业在全国、全省都有了一定的位置和影响。全区畜牧业发展有以下特点:

1.优势地位明显确立。襄州畜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由过去的副业变成了主导产业,由“养猪为过年,养鸡换点油盐钱”变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一门重要产业。襄州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畜牧大县、全省肉牛品改基地县、湖北省牛品改“整县推进”项目县,2006年至2010年,连续五年生猪出栏位居全省第一、肉类总产量进入全国百强。畜牧业已成为襄州农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畜牧业在全省处于领先的地位。

2.规模养殖渐成气候。畜牧业已由过去千家万户“散养型”转变为现在的“规模效益型”。以标准化养殖为标志的大场大户近几年迅速增加,养猪业、养牛业、养羊业、养禽业的规模化比重分别达到62.1%、41.8 %、40.3 %、67.9%,初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生猪“150”“500”模式、肉牛“165”模式、肉羊“1235”模式、蛋鸡“153”模式等各类养殖户为支撑的猪、牛、羊、禽规模化养殖格局。目前,全区先后建成规模养殖基地68处,省级养殖小区10个,市级养殖小区50个,区县级养殖小区近300个,建立各类养殖行业协会(合作社)40个,发展各类养殖大场大户7000余户。

3.龙头企业发展较快。全区各类养殖都有了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如襄阳正大有限公司已建成年出栏3.5万头商品猪、1.5万头种猪的生态农业示范村。金农惠种畜禽有限公司建有“150”“500”标准化封闭式猪舍18栋,母猪存栏600余头,年出栏优质三元猪一万余头。绿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饲养能繁母猪700头,具备年出栏肉猪10000头的生产能力。

4.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在抓好畜牧业发展的同时,特别注重了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2008年通过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了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畜牧科技推广体系、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形成了区、镇、村三级畜牧技术服务网络。动物疫病防控实现了全区全覆盖,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养殖风险。技术推广的触角已延伸到了每家养殖户,以普及养殖技术知识、实施畜禽品种改良为主要内容的畜牧技术推广应用,显著地提高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2009年成立养猪行业协会,会员包括了全区建设标准高、技术实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养猪大场大户100多家,在促进生猪市场信息、技术交流、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几年,又连续投入180多万元,建成了以襄樊正大种猪场、襄樊安辉畜牧有限公司、襄阳金农惠种畜禽有限公司为龙头,以63个生猪人工授精站点为支撑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提高了生猪生产的质量和水平。

5.经济效益显现。2011年上半年畜产品价格保持高位运行,养殖效益大幅度提高,调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据畜牧部门定点监测调查显示,目前,生猪市场价格为18元/千克左右,养殖户出栏一头100千克的肉猪毛收入在1800元左右,除去生产成本1200元,每头猪有600元纯利润,养一只蛋鸡每年可产蛋18千克,按平均每千克10元市场价格,一只蛋鸡一年的毛收入有180元,生产成本135元,可盈利45元左右。

二、强化措施,积极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

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具体工作中,襄州计划重点强化三个体系建设:

1.加快建立现代畜牧业加工流通体系。积极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加大畜牧业招商引资力度,优先发展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和引进,推动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积极开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冷鲜肉、禽蛋加工,着力引进、培育1~2个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

发展畜产品专业市场。把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作为拉动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发展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促进畜产品流通。对现有的畜产品专业市场,要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市场规则,规范市场行为,成为具有较大影响的畜禽商品集散地。在全区建设2~3个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围绕中心市场建立10个畜禽产地市场,与销区市场形成统一的大市场。

建设现代畜牧业物流体系。大力推进各种产加销、贸工牧一体化的物流形式,加快以冷链为核心的仓储建设,建立健全物流信息网络,培育物流经营主体,完善物流规则,发展畜产品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各环节有机联结,形成快速便捷的现代物流体系。

2.加快建立现代畜牧业生产组织体系。加快建立畜牧业优势产业带。加快建设以龙王、石桥、张湾、东津为主的优质三元猪示范区;以峪山、张湾为主的种畜禽生产示范区;以襄东、襄北为主的牛羊养殖示范区;以汉江、唐白河、滚河沿岸为主的家禽养殖示范区;以襄州区城郊为主的畜禽产品深加工产业区。

大力发展生态畜牧小区和规模化养殖场。加快传统分散养殖转向规模化养殖、小规模养殖转向集约化养殖进程。加强生态畜牧小区建设,按照“发展、规范、创新”的原则,突出抓好畜牧小区畜禽良种、饲料供给、疫病防治、饲养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建设,发展一批品种优良、养殖科学、管理规范、产品安全的标准化畜牧小区,鼓励畜牧小区管理制度创新,支持畜牧小区进行股份制和合作制改造。大力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建立环境友好型农牧业生产模式。

3.加快建立现代畜牧业支撑体系。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坚持“引、选、繁、推” 一体化,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畜禽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切实抓好生猪等良种补贴政策和项目的落实,改善种畜禽质量检测手段,提高良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增加养殖收益。进一步加强畜禽良种繁育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与现代畜牧业生产相适应的育种、扩繁、推广一体化生产供应体系。加大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和开发力度,重点培育、扶持区内大型畜禽良种企业集团,推进畜禽良种产业化。加强畜禽良种扩繁能力建设,在优势产区建设22个牛、50个猪人工授精中心站,形成全区的全覆盖,加快畜禽良种的推广应用。

建立规范的畜牧业健康养殖体系。建设一批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小区),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要把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首要任务,稳定肉蛋奶生产。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创建工程,加快规模养殖场(区)标准化改造,落实畜禽养殖场(小区)备案制度。着重抓好“150”、“500”标准化养猪模式、“1235”养羊模式、“165”养牛模式、“153”蛋鸡模式、肉禽“156” 模式的推广,提高了全区标准化健康养殖水平。

建立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是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以无疫区建设为动物防疫工作的总抓手,健全完善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动物卫生监督、动物防疫技术支撑和物资保障等系统,强化强制免疫、疫情监测、消毒灭源、检疫监管、应急处置等各项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力争2020年按期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以实施质量提升工程为重点,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要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按照“预防为主、源头治理、依法规范、全程监管”的原则,对饲料兽药生产经营、畜禽养殖、产品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实行从养殖到餐桌全过程、全覆盖的监管,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严格实行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责任追究制和问题畜产品召回制度。积极争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实验室建设和监测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检测工作正常开展。对涉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能让不合格的畜产品流入市场。

通过几年努力,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区猪、牛、羊、禽出栏量分别达到300万头、20万头、35万只和3000万只;肉、蛋总产量分别达到22.7万吨、6.8万吨,把襄州真正建成全省最重要的畜牧养殖基地,实现由畜牧大区向畜牧强区的转变。

猜你喜欢
襄州畜产品畜牧业
推进老年学校加快向基层延伸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映像畜牧业
襄州为老干部开辟抗疫空中课堂
映像畜牧业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桑榆浩然空中讲堂》正式开播
登仲宣楼(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