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创新“四位一体”发展模式

2011-08-27 06:00申玉军于瀚学毛达超山东省即墨市畜牧兽医局
中国畜牧业 2011年20期
关键词:即墨市净收入四位一体

文│申玉军 于瀚学 毛达超(山东省即墨市畜牧兽医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畜牧业的发展方式正由千家万户搞养殖的庭院式小农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发展方式加速转变,生产主体也有传统意义上的养殖户向经营业主转变。然而,依靠庭院式饲养模式带来经济收入的小养殖户在生产方式转型和周期性的市场价格波动中,逐渐被淘汰,重新进行着社会分工。如何在新形势下,创造新的生产模式,彰显畜牧业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对此,山东省即墨市首创了“四位一体”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开启了新形势下将畜牧业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相连、共同发展的序幕。

一、目前畜牧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不足

1.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往往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人畜混居,畜舍简陋;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综合效益不高。

2.规模养殖的标准化程度不高。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在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管理等方面距离标准化生产还有一定差距。目前畜禽养殖场还是以农民自行投资建设为主,然而,建设高标准的现代化养殖场需要较多资金和较高的饲养技术,农民自身难以解决。同时,标准化畜牧业的发展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和滞后的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也日趋明显。

3.农民投资养殖,养殖利润全部归农民所有。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对村庄集体用于民生的资金收入增加不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形势下,未能完全体现出畜牧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优势作用。

4.尽管我国现在的畜牧业生产水平较以前有了较大提高,但在国内外对动物性食品安全要求日益增高的大环境下,出口的畜禽及产品数量还不多。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引进正大50万头生猪及5000只肉鸡产业链项目

正大集团50万头生猪及5000只肉鸡产业链项目,是即墨市政府与正大集团的再次携手,主要运用世界最先进的良种、技术、设备和管理,建设5000万只肉食鸡产业化项目和5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并创新实施“政府+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银行”的“四位一体”农业发展全新模式,形成从养殖到屠宰加工、食品物流、餐桌的现代化完整产业链。

1.正大5000万只肉食鸡产业化项目:自2011年开始,利用4年左右时间,在即墨市逐步建设完成年出栏5000万只肉鸡及深加工产业链项目,包括种鸡场6座、孵化厂1座、商品代肉鸡养殖场26座、肉鸡屠宰及深加工厂、饲料加工厂、有机肥加工厂等。项目总投资约21亿元人民币。总占地面积约为2150亩。其中,工业用地约450亩,主要包括饲料厂、有机肥加工厂等;畜牧养殖用地1700亩,主要包括新建父母代种鸡场、商品肉鸡养殖场。

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3亿元,预计增加当地农民就业人数3000人以上,年增加农民纯收入约1.67亿元(其中财产性收入0.87亿元、工资性收入0.8亿元),带动全市农民人均年增收264元。

2.正大5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自2011年开始,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即墨市逐步建设完成年出栏50万头生猪及深加工产业化项目,包括2400头祖代母猪场1座、14300头配套种猪育成场1座,6600头配套育肥场2座;2400头父母代母猪场10座,6600肥猪育肥场40座;屠宰及深加工厂等。项目总投资约18亿元人民币。

项目完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预计增加当地农民就业人数2000余人,年增加农民纯收入约1.5亿元(其中财产性纯收入1亿元、工资性收入0.5亿元),共带动全市农民人均年增收237元。

三、“四位一体”模式简介

借鉴国际通行“BOT”(建设、运营、移交)模式,使用“产权+服务外包式农业”,创新了“四位一体”模式解决融资问题。“政府+正大”为主导的“四位一体”模式,就是由政府、银行、正大、合作社四个利益有关方共同参与。政府协调相关企业出资50%;正大出资50%,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共同注资组建合资公司,搭建融资平台;合资公司出资30%,银行融资70%。政府委托相关企业为合资公司提供项目贷款担保,并负责还贷期的全额贴息。项目所在地村庄提供土地,正大负责建设,建成后正大所属集团内专业养殖公司承租经营;并支付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0%租金给合资公司;为使合作社(社员)能提早获得收益,增加收入,合资公司在回收投资期间,将从获得的租金中提取20%补贴给合作社(社员),作为其资产性收入,合资公司在收回投资后(约12年),租金将100%返给合作社。获得的租金,主要用于农民养老、医保、上学等民生项目的支出。合资公司通过获取正大专业养殖公司支付的租金回收全部投资后,项目资产将无偿转移给合作社,正大专业养殖公司继续承租。

本模式在搭建时将农民合作社设置为立项主体,合资公司为融资平台及资产建设平台,专业养殖公司为租赁经营平台。在农民缺乏资金、技术和市场的情况下,政府、企业和银行共同合作扶持农民合作社,以合理过渡到农民是资产所有者,而拥有资产性收入。

四、“四位一体”模式在畜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效益分析

1.“四位一体”模式创新了生产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新时期下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所必需的三个重要因素是资金、技术和市场,“四位一体”模式将三个重要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辟了一条全新理念与模式。既可以解决建设高标准的现代化养殖场所需较多资金和较高技术的问题,大幅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成为即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亮点;又可以增加村庄用于民生的资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渠道。

2.“四位一体”模式显著提高了畜牧业的标准化生产水平。在获得资金及土地的条件下,从选址、布局、工艺、设备选型、建设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按照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标准建成的养殖场,将显著提高即墨市畜牧业的标准化水平。同时,采取先进的饲养工艺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提高即墨市动物性食品安全,增加即墨市畜禽及产品出口创汇。

3.“四位一体”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利用效率。种植业年亩产净收入980.6元;肉鸡产业链“四位一体”模式年亩产净收入51200元,是种植业年亩产净收入的52倍,比种植业亩产净收入增加50220元。计算方法如下:

一是种植业每亩净收入:按照小麦、玉米轮作,一年两熟制,根据农业增加值统计口径计算。小麦、玉米亩产量根据近五年统计年鉴数据求平均值,价格按照当前价格计算。

(1)小麦亩产净收入=亩产量×价格×增加值率=376.58千克×2.02元/千克×60%=456.4元

(2)玉米亩产净收入=亩产量×价格×增加值率=416千克×2.1元/千克×60%=524.2元

(3)种植业年亩产净收入=小麦净收入+玉米净收入=456.4元+524.2元=980.6元

二是5000万只肉鸡产业链“四位一体”模式标准化肉鸡场每亩净收入:1座存栏33万只的标准化肉鸡场需用地65亩,需投资5000万元,其中政府投资750万元,正大投资750万元,银行贷款3500万元。建成后由正大租赁使用30年,并支付年10%的租金;年10%的租金是指投资5000万元的10%,为500万元;银行利息由政府贴息,不予核减;30年后5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的残值不计。

(1)30年每场净收入=租金×租赁年数-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30年-5000万元=10000万元

(2)年均每场净收入=30年农民净收入/30年=10000万元/30年≈333万元

(3)肉鸡产业链年亩产净收入=年均农民净收入/占地面积=333万元/65亩≈5.12万元

三是每亩土地“四位一体”模式标准化肉鸡场净收入比种植业净收入增加=51200元-980元=50220元。

4.“四位一体”模式显著增加了村庄的集体收入。根据上述计算,若每个村庄按照“四位一体”模式发展一个养殖场,则村庄30年的年均净收入为333万元,将彻底改变村庄无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四位一体”模式具体到一个中等村庄(300户,800人)计算,每场可年增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4250元(年均每场净收入333万元/800人=4163元);户增1.11万元(年均每场净收入333万元/300户=11100元)。

5.“四位一体”模式引领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资产性增收,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目前,即墨市市政府已联合正大集团在华山镇后柘村启动建设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在采用“四位一体”模式建设生猪育成场的基础上,发展2000亩生态农业,育成猪场生产的沼渣、沼液全部用于2000亩的瓜果蔬菜等高效农业,实现资源利用的循环经济。示范村育成场年均现金收入约333万元,2000亩的高效农业种植区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1200余万元,年累计增加收入约1533万元。华山镇后柘村全村482户,1596人;户年均增收31804元,人均增收9605元。若每个村庄每年有1533万元的资金用于民生,将使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农民基本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壮有所工”的目标。

猜你喜欢
即墨市净收入四位一体
浙江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即墨渔家乐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建设
即墨市现行“村村通客车”的政策研究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山东省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