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复苏背后的生存压力

2011-08-27 06:00王道坤山东省沂水县第二职业中专
中国畜牧业 2011年19期
关键词:奶源乳品奶业

文┃王道坤(山东省沂水县第二职业中专)

市场有客观原因存在,但产业的发展却需要用心谋划。

一、乳业市场复苏明显

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全国乳业市场向好,产业形势正在朝着良好的预期强势发展。

农业部2011年7月19日下午发布公告称,上半年全国牛奶产量约为1512万吨,同比增长3.3%。市场监测结果证明,全国生鲜乳价格维持在合理水平,总体形势让人乐观。据对全国470个集贸市场畜禽产品价格定点监测,从7月第4周(采集日为7月27日)至8月第4周(采集日为8月24日),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平均价格一直维持在3.18元/千克。8月部分地区采集的信息表明,一些牧场、小区、合作社的生鲜乳收购价格也是稳中有升,其中,内蒙古包头市3.47元/千克,黑龙江双城市3.48元/千克,河北唐山丰润区3.37元/千克,河南省3.20元/千克,山东省3.67元/千克,天津市3.45元/千克,四川省3.25元/千克。

据哈尔滨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黑龙江省出口乳品88吨,比去年同期增加25.8%,价值37万美元,增长32.6%;同期,进口乳品2519.6吨,减少31%,价值714.7万美元,下降26.4%。虽然进出口绝对数量差别很大,但变化趋势却能给人一点惊喜。同时,由于产业发展较快,种牛进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中国奶业协会信息网消息,截止到2011年7月,我国从澳大利亚、新西兰、乌拉圭等国家累计进口种牛47495头,总量与去年同期大体相当,但7月种牛进口数量超过1万头。这是一个良好的征兆。根据当前形势推算,预计全年进口种牛数量有望达到10万头。

中国奶业协会信息中心发布的资料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国乳制品行业收入1068亿元,实现利润58亿元,同比增长22.6%和39%。乳业的前沿军团年度“中考”答卷令人满意:伊利半年报净利润翻番,蒙牛净利润增幅创三年来最高,光明同比增长2成多,而三元实现扭亏为盈。第二季度,中经乳制品产业景气指数比上季度上升0.7个百分点,景气指数连续两个季度保持回升态势,且回升速度有所加快。从各项指标来看,乳制品销售收入稳中有升,利润和税金总额不仅居于高位且增速加快,企业盈利状况进一步改善。

总体而言,乳制品行业整体态势较好,企业生产经营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利润逐步增加,产业整体效益逐步好转。这表明一系列行业整顿措施的效果进一步释放,行业正加快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二、形势并非一片大好

乳品产业虽然前途光明,当前态势也很不错,但客观形势并非一片大好,企业内部的发展机制、大众的信任程度、外企的强势抢争,都在考验着整个产业的生存能力与竞争活力。

众所周知,前段时间,各地洋奶粉纷纷掀起涨价潮,涨价幅度平均达到10%左右,在高价态势下,很多消费者宁愿掏更多的钱去购买洋奶粉,也不愿意购买价格相对低廉的国产奶粉。据深圳海关分析,1~7月经深圳口岸乳制品进口量价齐增,除1月外,其余月度进口量同比增幅均超过5成,7月进口量更是达到了1238吨,同比增长达1.4倍。1~7月,上海关区进口乳制品12.1万吨,总价值为3.4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4.6%和49%。而在媒体进行的“我最信赖的配方奶粉类品牌”调查中,国产品牌竟然没有一个能够上榜,这种状况令人汗颜。据调查,目前洋奶粉市场占有率超过55%,在高端奶粉市场外资品牌的份额更是高达85%。在如此严峻的形势面前,出现“国奶危机论”的语调绝非空穴来风,业界也万万不可等闲视之。

黑龙江省是国内最大的奶粉基地,该省奶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至少1/3以上企业遭遇不同程度的奶粉积压,其中,完达山、飞鹤等乳业集团积压了数千吨原料奶粉,摇篮乳业市场销量也减少了20%左右。从一定程度上看,我国奶制品行业仍然在信任危机的阴影笼罩下,无法全面脱身。遭遇信任危机,殃及所有国产品牌,而洋奶粉则瞅准时机大肆攻城略地,并无所顾忌地大幅涨价。出现这种局势,既是行业每一个从业者的悲哀,也是国内众多消费者的不幸,如此深刻惨痛的教训,业界必须铭记在心、警钟长鸣。

在国内乳企奋力摆脱阴影走向新生之路的同时,外资乳企也在暗暗发力,不断加快在我国的扩张步伐,其态势完全可以用咄咄逼人来形容。据称,新西兰恒天然集团计划斥资2.6亿元在河北省玉田县新建牧场,预计年产牛奶2800万升,用于中高档乳品生产;日本明治乳业出资30亿日元,进军中国高端液态奶市场;新西兰天然乳品公司计划在中国24个省、市开设3000家专卖店,加上遍布全国的专卖店分销网络,意欲致力构建一个中国消费者触手可及的“新西兰乳品供应基地”。众多外资乳企攻势凌厉,国内乳企不得不面临强大压力。

我国奶业存在的信任危机,一方面显示出生产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漠视,另一方面也与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有关。有识之士以为,我国奶制品行业、企业急需进行认真反思。如果过度追求利润与市场而不顾消费者安全,不管企业以往历史多么辉煌,一旦劣行曝光,最终都会像三鹿奶粉一样自取灭亡。只有静下心来,团结一致,深刻检讨自身存在的不足,以振兴民族产业为追求目标,以全体消费者为服务核心,切实树立起消费者至上的发展理念,扎扎实实地提高产品质量,才能重新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与信任,才可能与洋奶粉抗衡,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基地建设振兴之本

据瑞士食品包装巨头利乐公司发布的第四期《利乐乳业指数》报告预测,由于经济发展、城市化加速以及亚洲中产阶级购买力增强等原因,在2010—2020年间,全球牛奶与其他液态乳制品的消费量有望增长30%左右,其中,亚洲市场消费量将增长45%,而我国将成为消费量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乳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各种乳制品共计56.3万吨,看似数量庞大,但按全国每人每天喝一杯奶计算,上半年洋奶总量也只够14亿人喝2天,与市场潜力相距甚远。据估计,到2015年,我国婴幼儿食品市场规模可达900亿元,其中配方奶粉接近800亿元,辅食100亿元。面对如此巨大的乳品需求市场,最大的受益者最终还将是国内产业。国内乳企应抓住乳品市场需求不断加大的时机,从提高乳品质量、开发新品种等方面入手,大幅度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市场客观存在,但产业的发展却需要用心谋划。世界奶业发展实践表明,加工企业建设与奶源基地建设同等重要,两者不可偏废:一方面,没有自有可控的奶源基地,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企业发展就有可能受困;另一方面,没有加工企业的带动,产品不能迅速走向终端消费市场,奶源基地就会缺乏长期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因此,加工企业和奶源基地两者必须紧密结合、同步和谐发展。

客观地讲,我国奶业发展起步较晚,过去只重视了消费市场的开拓,没有充分重视源头基地的稳固发展,走了一条“先有乳品企业后有奶源基地”的简捷道路,乳业的高速发展也是通过“松散型公司+农户”模式来实现。依靠这种简便的捷径和松散的结构模式,出现质量问题不可避免;可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殃及整个产业,把整个产业带入旋涡中,这一点过去我们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更没有提出必要的预警。从世界乳品产业发展历程看,乳品企业只做牛奶加工、不做奶牛养殖的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乳业的发展需求,养殖、加工一体化才是未来发展的根本方向。

毫无疑问,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奶业产业正在由数量扩张型向结构优化型方向转变;但毋庸置疑,我国的奶牛养殖目前仍停留在传统养殖业阶段,生产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到2010年末,全国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例仅为28%,约有60%的奶牛由存栏20头以下的小规模户饲养,乳品企业70%的奶源仍然需要散户奶农提供。散户饲养条件简陋,卫生防疫条件较差,奶源质量问题最让人不放心,这种局势亟须加以改变。只有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保障乳品质量安全,切实增加奶农收入,才能实现奶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而要想大幅度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必须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努力建设一体化发展的奶业产业结构。

在产业一体化发展方面,国务院在《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是,到2011年10月底前,在推进养殖规模化、产销一体化等方面取得实质进展,使奶牛良种覆盖率提高到60%,奶牛平均单产水平接近5.5吨,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奶牛比重提高到30%左右,乳制品生产企业基地自产生鲜乳与加工能力的比例达到70%以上。建设一体化产业,并不仅仅是一个规划、一个文件就能轻松完成的,它需要多方协作,需要团结一致共同用力。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给出的策略是:加快推进现有养殖场和小区的标准化改造,支持乳品加工企业自建、收购或参股奶牛养殖小区,使之成为乳品加工企业的奶源基地,同时通过参与奶站管理,促进乳品企业和奶牛养殖的有机结合。

四、科技投入必不可少

国家质检总局去年发布通告,要求所有乳企必须重新申请生产许可证,并对企业检验、环保、产能等条件提高了门槛。截至2011年3月31日,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工作全部结束,全国1176家乳制品企业,共有643家通过了生产许可重新审核,通过率不到55%,与此前的预期相差甚远。这说明国内乳业企业的生产水平确实不高,小作坊式陈旧落后的生产模式大量存在,也进一步证明了在新形势下,重新申请生产许可证的必要性。

乳品产业的发展,除了强化奶源地建设外,还必须重视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水平,只有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一些大的国际品牌的崛起,也证明了这样的道理。如来自瑞士的百立乐,就具有与众不同的高水平工艺,在保证奶粉安全的同时保留了很高的营养价值,这是品牌得到消费者认可的关键条件。国外乳企的发展经历,值得我们深思,更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当然,产业要想有大发展,还离不开产品的多元化开发,而产品的开发,又依赖于科技投入的水平。在提高科技投入、开发新产品方面,光明乳业给业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报载,光明乳业从1999年确立“科技领先”战略,到2001年将“高科技”纳入光明品牌内涵核心因子,至今正式开建乳业“高科技金字塔”塔尖,光明乳业一直坚持走了整整12个春秋。根据公司规定,光明乳业用于科研经费的投入约占当年公司销售收入的3%,逐年水涨船高。持续十余载巨额科研经费投入,结果没有让光明乳业失望,近年来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增长中,科技贡献率已超过70%,远远高于30%~40%的行业平均水平。相关资料显示,近十年来,本土市场上的液态奶新品90%以上都是光明首创,其中酸奶、鲜奶、奶酪等新鲜乳品,几乎全都由光明首创,具有突破性技术含量的新品不胜枚举,而这些突破性新品,至少都保持1~2年的技术领先期。正是依靠坚持不懈的科技投入,光明乳业才有了今天牢固的生存根基和宽广的发展舞台,成为业界高高飘扬的旗帜。

2011年8月27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在河北省进行农业考察时,语重心长地对乳品公司员工说:“我有一个愿望: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应该培养出自己的奶牛品种,生产出高品质的牛奶和乳制品,培养出自己的牛奶和乳制品品牌,不仅要在中国占领制高点,而且要在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这需要一个艰苦而长期的努力过程。”只要业界坚定信念,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温总理提出的产业发展宏伟目标一定能够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奶源乳品奶业
当前乳品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乳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及主要设备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乳品检测中的问题及措施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共同推动中国奶业全面振兴
奏响中国奶业发展新篇章
乳酸菌成乳品市场新宠 年增速近40%
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