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职高作文教学方法初探

2011-08-30 01:19陈永强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1年8期
关键词:同龄人佳作职高

陈永强

职高学生基础薄弱,许多学生对作文都是谈“虎”色变。即便部分学生文笔流畅,但表达时也常常会偏离主旨;虽有个别构思新颖别致的,但动手写来却又总叫人大失所望。针对上述问题,本人在教学中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终于使学生大面积开始喜欢作文,还涌现出了一批才思敏捷、文笔流畅的“高手”。下面我把自己所做的尝试和努力提出来和各位同行共勉。

一、以大量欣赏同龄人习作为激发点,逐渐提高写作能力

同龄人佳作由于其思维、感受、构思、选材以及语言与学生自己的作文情感相同的层面较多,因而容易被认同、认可并接受,易激起感情上的共鸣,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通过对同龄人佳作的大量欣赏,学生会产生这样一种想法和愿望:原来发表文章的人并不是高深的人,发表文章也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事。横比,有的作者是老乡、同级。纵比,有的作者是小学、初中的同学。这样一比,就攻破了潜藏于学生心中,认为作文难的普遍心理。在欣赏过程中,学生还会悟出许多作文的道理来。同时我还鼓励学生积极与佳作作者联络、求教、取经。在交往中写作,学生就会逐渐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同时还会产生一种动力,即写作欲和发表欲。他们的崇拜者在写作上的热情和执著追求,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他们,激励着他们。一位学生在回忆中写到:“通过三年的写作交流,我感到自己的素材丰富了,有事可写了,有情可抒了,不再怕作文了。”他还把朋友寄来的作品《如梦令》:“寒窗苦读辛苦,郁闷无处倾诉,面对迷茫前途,得遇宝玉明珠,心中压抑尽吐,换来声声祝福。感激流涕痛哭,你却六神无主,抬头茫然四顾,见你十分愤怒,敢问所为何故,鼻涕沾满衣服,幸福,幸福,真情有目共睹。”以及自己投桃报李的作品《陋室铭》:“义不在深,真诚就长。情不在浓,心洁则久。斯是陋校,古槐扭枝。松柏常驻,花朵尽现,学子无数。上课书声不断,课外笑声飞扬。虽非仙境,胜似仙堂。可以展青春,现魅力。无杂念之想,无肮脏之染。不为红尘而困,只为前途而碌。追求也,学也有涯?”一同寄给我,抒发自己对写作的自信。

二、对比创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水平

职高生文化基础的确薄弱,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不比别人少,如果对他们抱着“朽木不可雕”或“孺子不可教”的态度,漠视其发展的潜力,那是极其错误的,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匡正驱邪,使其扬长避短。学生模仿能力很强,若能把这种模仿能力运用到写作中来,在一定程度上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我就鼓励学生自选喜欢的作家或作品去模仿,过一段时间再在班上表现自己的模仿能力。在模仿中学习,在对比中提高。学生们为了表现自己的模仿能力,模仿前人的优秀作品创作出了不少抒写自己情怀的佳作。一首《如梦令》竟然引出了许多学生的作文兴趣,习作是妙趣横生、争奇斗艳。如“常忆那次聊天,发了无数邮件,结果惹人讨厌,说我坑朦拐骗,随便,随便,大不了目标改变”,“站在楼台高处,看见美女无数,不问其中缘故,跑去打声招呼,忍住,忍住,别让心跳加速”,“昨夜雪上加霜,可怜本人无床,幸好还有炕,风霜可抵挡,舒畅,舒畅,忧虑暂可不想”,“键盘敲打无数,鼠标转动无度,盯紧显示屏,眼珠都不转,杀呀,杀呀,优势向我而变”……爱是没有限制的,爱什么就学什么,学生内心就会涌动起“青出于蓝胜于蓝”、“推陈出新”的好奇心、好胜心,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更浓的写作兴趣。

三、让师爱在评语间流淌

我们知道,每次作文本发下去,学生都会急切地看教师给他的评分和评语,可见评语在作文教學中所占的分量有多大。鉴于此,在评语中,我总是放下教师的架子,以朋友的语气,诚挚的表达对学生每次习作的评价。肯定优点时,力求语言生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之发挥长久的激励作用。如我在给一个书写潦草的学生取得练字水平提升后写的评语中用了这样的话:“翻开你的作文本,一个个规范的汉字就像一个个在操练场上‘立正的武士,给人以凛然不可侵犯之感,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你的练字取了显著成绩,我觉得你不光是练好了字,更可贵的是锻炼了严肃对待生活的态度,这将使你终身受益。”我从不因一次习作失误就轻易否定学生,令学生自尊心受到挫伤。对习作中的不足,表达时尽量做到含蓄委婉。经常用:“除了……的结尾,试想能否用……来结尾”,“情节……是否在……情理之中”的言语。特别在面向全体学生时,我比较关注习作水平较低的学生,多鼓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用发现的眼光,捕捉他们习作中的成功之处,用“大有长进”,“此处正合我意”,“我很欣赏这一句”等激励性语言,使他们在参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有信心克服不足,加快转化步伐。“亲其师则信其道”,这样,学生时时能感受到教师喜爱他们,是在诚心地为他们的成人、成才而着想,有了这样的情感内因,学生自然能从心底亲师、尊师,与教师打开沟通心灵的“通道”,就能激发出他们积极向上的写作动力,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最终让评语在学生的习文悟道中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总之,教师只要立足于基础,从“小”抓起,不断探索,以“小”见大,定能获得可喜的作文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刘宇帆)

猜你喜欢
同龄人佳作职高
《辽宁职高学报》征稿启事
新课改下的职高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感觉“被同龄人抛弃”,不过是错过一班车的焦虑
佳作欣赏
莫等闲, 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佳作展示
What Statistics Show about Study Abroad Students
佳作精赏
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职高生物课的实验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