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2011-08-30 01:19何素群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1年8期
关键词:美的课文情境

何素群

新世纪提倡全面素质教育,素質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关注师生的共同发展。在此背景下,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

所谓审美感受能力,就是指审美感觉器官(主要是人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对审美对象(即美的事物)的感知能力。敏锐的感知是积累丰富的内在感情的重要手段。因为对内在情感的体验、认识和积累往往是通过感官对外部自然形式和艺术形式的把握完成的,因此,审美感受能力是人们进行审美活动的出发点,是其他审美能力的萌生、发展的基础,是通向更高审美境界的桥梁。只有通过审美感受这个“大门”,才能与美的事物发生关系,才能进入审美过程,进而获得美感。如果审美者缺乏对美的敏锐的感受能力,他就不可能将丰富多彩的美的因素极其迅速地输入到大脑当中,也就不可能获得丰富多彩的审美享受。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首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动情感知美

作为教学的主导,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和美感的诱发者。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内容,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而每节课的开头,教师可以精心创设开课的情境,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状态,让学生心驰神往,激起学习课文的情感和兴趣,收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艺术效果。例如,教《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入语:“同学们,一提到冬天,大家也许马上会想到一幅白雪皑皑、冰清玉洁的图画,也许会想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佳句。可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却有一个地方,它的冬天温暖如春,给人一种温情脉脉的感觉。它,到底是什么地方呢?它就是济南。下面,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到济南城去走一走,看看它的冬天是怎样的一幅图景。”这样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易于拨动学生的心弦,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当中。

教师准确而声情并茂的范读也是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动情感知美的重要方法。教师范读时要注意掌握语调、重音、停顿和语速,充分传达出作品所蕴涵的情感,要根据情感发展线索和艺术构思作出整体的设计。范读时,教师首先要深入体验课文的情感,抓住它的基调,并进入情境,与作品产生共鸣。如鲁迅的《药》,语言生动、准确、凝练,令人叫绝。华老栓买“人血馒头”,却又不敢接,那刽子手“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了捏,转身去了”。几个动词、几个短句便活生生地刻画出了刽子手的全部嘴脸。教师朗读时,要认真揣摩作者的语言技巧,读出刽子手的贪婪和迫不及待,使学生认识到其丑恶的灵魂,进而产生强烈的审美效果。

当然,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如实物演示、音乐渲染、角色扮演等,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文及不同的教学要求来精心设计。

二、分析美的对象,提高审美感知力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一开始对于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美是不理解的,是难以感受到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性的分析,而分析美的对象,能使学生对美的事物有一个更正确的认识。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和体验文体,是促进审美感知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例如,史铁生《我与地坛》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一连串的比喻与拟人,将一个充满生机的古园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惊叹自然造物之神奇,更由衷地赞叹作家修辞手法之高妙,深深的被文中所表现的自然美与修辞美所折服。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这些美的描写,唤起学生的想象,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

此外,教师还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自然美、人格美、形象美、形式美以及字词教学中的音韵美、结构美等美的因素,引导学生感知、品味,逐步提高学生对各种美的形态的敏锐选择能力。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形象化

近代学者朱光潜先生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视觉和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幻灯、录像、录音、投影、挂图、电视等媒介,将课文中抽象的视觉文字,变为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可以强有力地冲击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强化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如学习《雷雨》,可利用电视播放话剧《雷雨》的录像片,通过戏剧情节的起伏跌宕,独特的舞台气氛烘托,布景、道具以及演员的表情、动作、语言对白等,使学生迅速感知文章的情感基调、人物的思想性格,从中领悟深刻的社会意义。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安排学生全方位体验审美对象,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审美活动,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通过语文教学,引领学生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使之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增强语言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最终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

(责任编辑刘宇帆)

猜你喜欢
美的课文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背课文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