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药剂防治美洲斑潜蝇药效的评价

2011-09-07 08:05潘志文曹婧曼贾敏耿跃董红刚吴佳文
长江蔬菜 2011年18期
关键词:斑潜蝇氯氰毒死

潘志文 ,曹婧曼 ,贾敏 ,耿跃 ,董红刚 ,吴佳文

(1.江苏扬州市邗江区农作物技术推广中心,225009;2.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3.江苏扬州市邗江区农业委员会)

斑潜蝇(Liriomyza.mik),属双翅目(Diptera),芒角亚目(Aristocera),眼蝇总科(Conopoidae),潜蝇科(Agromyzidae),植潜蝇亚科(Phtomyzinae),斑潜蝇属(Liriomyza)。 全世界已知 300 余种[1~3]。 我国至今已知有15种斑潜蝇分布[4],以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和 南 美 斑 潜 蝇[(Liriomyza huidobrenisis (Blanchard)]的为害最重,这 2 种斑潜蝇均为外来侵入种。1993年底首次报道在海南省发现美洲斑潜蝇为害,随后美洲斑潜蝇逐渐向北扩散,1994年在云南昆明发生为害,1995年在上海、南京等地出现,1996年在山东、北京暴发成灾,1997年在河南、山西出现,1998年在东北、内蒙古成灾,目前除西藏外,全国均有分布。美洲斑潜蝇主要为害方式是雌成虫在寄主叶片上刺孔并在其中取食和产卵,幼虫在叶片中潜食,使叶片形成不规则弯曲蛇形隧道,导致植物光合能力下降,严重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5~12]。美洲斑潜蝇的寄主范围广泛,包括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豆科、菊科等多种蔬菜作物。目前,扬州地区发现美洲斑潜蝇的寄主植物有8科28种,其中以豆科、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受害较重[13]。豇豆、四季豆、丝瓜、黄瓜植株受害率达100%,叶片受害率在70%以上,严重受害的作物叶片枯萎、脱落,一般减产30%,严重的造成绝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①试验材料 2010年7月25日播种,豇豆品种为特选帮达1号。试验时间为豇豆结荚期,长势良好。试验前未使用过任何药剂,处理时期为美洲斑潜蝇(1~3龄若虫期)为害初期。

②供试药剂 2%阿维菌素乳油 (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市售);20%三唑磷乳油(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售);4.5%高效氯氰菊酯水剂(丰山集团江苏丰山农化有限公司,市售);480 g/L毒死蜱乳油 (美国陶氏益农公司,市售);25%氰戊·乐果乳油 (2.2%氰戊菊酯+22.8%乐果)(江苏腾龙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市售);55%氯氰·毒死蜱乳油 (5%氯氰菊酯+50%毒死蜱)(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市售)。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扬州市邗江区沙头镇蔬菜园区进行,田间地势平坦,灌溉条件好,土壤肥力中等。试验设7个处理。处理1为2%阿维菌素乳油675 g/hm2;处理2为20%三唑磷乳油1 275 mL/hm2;处理3为4.5%高效氯氰菊酯水剂525 mL/hm2;处理4为480 g/L毒死蜱乳油1 500 mL/hm2;处理5为25%氰戊·乐果乳油900 mL/hm2;处理6为55%氯氰·毒死蜱乳油675 mL/hm2;处理 7喷清水(CK)。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20 m2,试验区四周设保护行。

按设计用量量取药液,对水后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药(600 L/hm2),喷雾要求以均匀、叶片湿润而不流水为宜,特别注意叶背面喷药,各小区单独施药。试验期间只施药1次,施药时间为2010年10月8日。试验期间均为晴天,气温13~26℃,日平均气温19.2℃。

表1 不同药剂对美洲斑潜蝇若虫的防治效果

1.3 试验调查及统计

施药前和施药后1,4,7 d进行虫口密度调查。每小区固定10株,每株选择上、中、下部叶片各2片,检查叶片的活虫数(药后调查有羽化孔的记为活虫),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采用DPS进行数据分析,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虫口减退率(%)=[(药前虫量-药后虫量)/药前虫量]×100%;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对试验作物生长的影响

药后1,4,7 d田间观察豇豆生长情况,结果发现,试验各药剂处理对豇豆无药害,豇豆生长正常。

2.2 对美洲斑潜蝇的药效评价

试验结果表明 (表1),6种药剂对美洲斑潜蝇的幼虫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后1,4,7 d,2%阿维菌素乳油675 g/hm2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效分别为85.1%,84.74%和 94.04%;药后 7 d,55%氯氰·毒死蜱乳油675 mL/hm2对美洲斑潜蝇防效达80%以上。药后7 d,各参试药剂对美洲斑潜蝇幼虫均有较好防治效果。

药后1 d,2%阿维菌素乳油675 g/hm2的药效最好,相对防效为85.10%,与其他5种药剂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2%阿维菌素乳油675 g/hm2药效速效性最好。20%三唑磷乳油1 275 mL/hm2药效速效性同样优于其他4种药剂。4.5%高效氯氰菊酯水剂525 mL/hm2、480 g/L 毒死蜱乳油 1 500 mL/hm2和25%氰戊·乐果乳油900 mL/hm2的防效较差,防效分别为13.30%,19.87%,12.58%。

药后4 d,4.5%高效氯氰菊酯水剂525 mL/hm2,480 g/L毒死蜱乳油1 500 mL/hm2和25%氰戊·乐果乳油900 mL/hm2对美洲斑潜蝇防效有所上升,分别为23.49%,58.33%,54.54%。2%阿维菌素乳油675 g/hm2处理对美洲斑潜蝇防效略有下降,为84.74%,但仍高于其他处理,与20%三唑磷乳油1 275 mL/hm2、4.5%高效氯氰菊酯水剂525mL/hm2和55%氯氰·毒死蜱乳油675 mL/hm2处理存在极显著差异。

药后7 d,6种药剂的药效均有所上升。2%阿维菌素乳油675 g/hm2的药效最好;2%阿维菌素乳油675 g/hm2处理和55%氯氰·毒死蜱乳油675 mL/hm2处理与其他4种药剂处理差异显著;20%三唑磷乳油1 275 mL/hm2、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25 mL/hm2、480 g/L毒死蜱乳油1 500 mL/hm2、25%氰戊·乐果乳油900 mL/hm24种药剂对美洲斑潜蝇防效一般,分别为67.33%,69.10%,70.70%,72.73%,与2%阿维菌素乳油675 g/hm2防治存在极显著差异。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2%阿维菌素乳油675 g/hm2、55%氯氰·毒死蜱乳油675 mL/hm2对大棚豇豆美洲斑潜蝇幼虫有较好防效,可防治美洲斑潜蝇。

黄居昌等[14]的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类农药对美洲斑潜蝇成虫的取食和产卵有显著的忌避作用,对幼虫有很强的杀伤力,且持效期长,与其他农药相比,对美洲斑潜蝇寄生蜂的杀伤力最小。因此,阿维菌素类农药及其复配制剂已成为国内目前防治美洲斑潜蝇的首选药剂。由于阿维菌素的大量使用,目前小菜蛾、烟粉虱等蔬菜害虫对阿维菌素产生了较强抗性,故在防治美洲斑潜蝇时,最好选取1~2龄低龄幼虫期用药,同时保证阿维菌素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以避免抗药性产生。

目前,斑潜蝇防治的总体效果不容乐观。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由于该虫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如发育周期短,卵和幼虫房居在叶片内,世代重叠等,给化学防治带来很大困难。另外,广谱性杀虫剂的大量使用,使斑潜蝇产生抗药性,并杀伤了天敌,造成该虫猖獗为害。为了不使其暴发,应将化学防治同农业防治、生物防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措施,达到经济有效的控制蔬菜斑潜蝇的目的。例如,蔬菜收割后,及时处理残株病叶,铲除地边、道边等处的杂草,将其集中深埋、沤肥或烧毁,减少菜田内成虫羽化数量,压低虫口基数,减少虫源;合理布局,把斑潜蝇为害的作物和不为害的作物进行套种或轮作,适当疏植,增加田间通透性,以达到控制美洲斑潜蝇的目的。

[1]Desming J C.Liriomyza sativaeBlanchard established in the old world[J].Trop Pest Managemant,1992,38(2):218-219.

[2]Parrella M P,Jones V P,Youngman R R,et al.Effect of leaf mining and leaf stippling ofLiriomyzaspp.on photosynthetic rates of chrysanthemum [J].Ann Entomol Soc Amer,1985,78(1):90-93.

[3]杨龙龙.对斑潜蝇属中检疫性害虫的研究[J].植物检疫,1995,9(1):1-5.

[4]笹川满廣,范滋德.中国潜蝇科(双翅目)初步名录,昆虫学研究集刊 (第五集)[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5):275-294.

[5]张桂芬,李志肖.美洲斑潜蝇的为害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7,17(2):5-7.

[6]雷仲仁,王音,问锦曾.蔬菜上11种潜叶蝇的鉴别[J].植物保护,1996,22(6):40-43.

[7]刘箐,蒋玉文.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性研究[J].中国蔬菜,1998(1):1-4.

[8]宫亚军,石宝才,王军,等.温度对美洲斑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J].植物保护,1999,25(1):8-11.

[9]陈兵,赵云鲜,康乐.外来斑潜蝇入侵和适应机理及管理对策[J].动物学研究,2002,23(2):155-160.

[10]刘世栋,李学军,王军利,等.美洲斑潜蝇生物学特性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1998(4):19-23.

[11]庞保平,程家安,黄恩友,等.不同寄主植物对美洲斑潜蝇种群参数的影响[J].植物保护,2005,31(2):26-28.

[12]白义川,谷希树,胡学雄,等.蔬菜潜叶蝇的鉴别与防治[J].天津农业科学,2002,8(4):24-26.

[13]陈丽芳,陈国庆,周福才,等.扬州地区蔬菜潜叶蝇发生规律的研究[J].江苏农业研究,1999,20(4):24-28.

[14]黄居昌,周顺银.6种常用杀虫剂对美洲斑潜蝇及冈崎姬小蜂的选择毒杀作用[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9,28(4):452-456.

猜你喜欢
斑潜蝇氯氰毒死
贵州菜区南美斑潜蝇发生规律及防治药剂筛选
不同诱捕装置对美洲斑潜蝇诱捕效果比较
农科问答
夹竹桃:酷爱“模仿秀”的毒死人
不同洗涤剂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清除试验
农药毒死牲畜 为何诸多说法
美洲斑潜蝇识别与防治口诀
美国环保署计划禁止毒死蜱在农田中的应用
氯氰菊酯降解菌DZS—3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
氯氰菊酯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