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11-09-19 02:39孙云龙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10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训

周 雷 孙云龙 刘 伟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随着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能源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然而电力、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日益紧缺,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使用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太阳能以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廉价、人类可以自由利用等特点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其中,尤以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受瞩目。据欧洲JRC预测,到203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世界总电力供应的10%以上;到本世纪末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全部发电量的60%以上。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近几年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产业对人才需求量的剧增,国内外光伏产业生产、管理、研发的各类、各层次人才非常有限,特别是一线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经测算,预计未来五年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将需要数十万各类、各层次技术人才[1],目前探索并形成比较完整、成熟的光伏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是光伏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借鉴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光伏人才培养实践为主,结合当前社会需求,探讨新时期光伏人才培养模式。

一、新时期光伏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1.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人才培养模式一直以来是教育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众多学者针对不同专业进行了深入探讨[1-4]。但到目前为止,对于人才培养模式仍有不同的理解,但大家普遍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体系,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有显著的差别。针对目前光伏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的难题,结合社会需求,提出了光伏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思路:

(1)结合国家发展规划和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当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需求;

(2)根据社会需求,分析光伏产业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即培养目标;

(3)总结以前人才培养的经验教训,结合社会需求和办学条件,设计培养模式;

(4)根据培养模式,进行教学实践,检验培养效果,进一步做出修改,最终得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2.光伏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原则

光伏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遵循以下原则:根据需求确定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创造办学条件实现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设计培养方案,建立培养模式,最后在实践中检验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光伏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体系

按照上述培养模式的设计原则和近年光伏技能人才培养的经验教训,结合当前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新时期光伏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应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制度,人才培养实效等内容(见图1)。

图1 光伏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确立

(1)更新办学理念、优化课程体系

在坚持学科体系的基础上,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培养高素质光伏技能人才为出发点,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所示根据职业标准的要求,建立能力本位,注重技能培养,实现针对技能岗位的课程体系(如图2)。

图2 光伏技能人才专业素质和能力描述图

在坚持学科体系的基础上,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培养高素质光伏技能人才为出发点,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所示根据职业标准的要求,建立能力本位,注重技能培养,实现针对技能岗位的课程体系(如图3)。

图3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图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的培养,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对《光伏系统设计及施工》课程实行一体化教学,整个教学围绕光伏系统设计、施工和调试为主线,同时将职业资格考证、职业技能大赛和科研纳入教学计划。

(2)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针对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对人才要求的不同,对光伏材料、光伏电池、光伏系统三个方向建立了对应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鉴于建设经费投入巨大,光伏材料和光伏电池的生产主要依托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而对于光伏电池的主要工艺和光伏系统则建立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目前已投入300万元经费,已完成3kwp并/离网混合光伏示范电站建设、与浙大桑尼、浙江天科等共同开发研制了光伏发电综合实训系统,建成了光伏发电综合实训室,半导体工艺实训室。完成《光伏应用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改等,实验室获得“淮安市光电池&LED重点实验室”称号,近两年以实验室为依托,已承担市级科研课题5项、申报专利4项,发表文章10余篇。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十分重视专职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岗培训,学习企业管理文化和生产技术。在聘请光伏企业高技能水平兼职教师的同时,还邀请江苏光伏产业协会专家、企业的高层管理及高级技术人员定期做报告。学生在企业实训实习期间,专业指导教师也定期参与指导和实践,通过多元合作提高了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计划在3-5年,对专业任课教师进行培训进修,并与开设本专业的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培养骨干教师7人,聘请兼职特聘专家1人、行业专家1人、能工巧匠1人。

(4)建立多元化的考评考核体系

打破单纯以课堂考试结果评价学生的传统做法,探索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建立突出能力、全程评价、多元考核的开放性评价体系。学生在企业实训实习期间,企业指导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同时参与学生的指导。以企业的专家和专业实习指导教师作为评委评定实习、实训课程的总评。训练过程中,注重对每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能力训练、知识学习、素质培养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校企参与,体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和开放性。

二、结束语

光伏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提高光伏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这些工作任重而道远,要做的还很多。所以,光伏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长期深入的研究探讨和实践。

[1]廖卫兵,罗双根,孔荣青,熊明辉.高校特色建设与地方优势产业结合的模式分析[J].新余高专学报,2008,13(3).

[2]王明华.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模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1).

[3]刘春.构建A-H-CDIO人才培养新模式[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训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