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刍议

2011-09-22 03:42许明
卷宗 2011年7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模式

摘要:众多的教学专家在不同的专业领域都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改革探索,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进行大胆地尝试,将有助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完善和发展。把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学科加以建设,在把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同时,加强就业指导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逐步构建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所有学科的学习。它有两层含义 一是它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是指在教学过程研究过程中以问题为(或小项目设计)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现。

在美国课程论专家古德莱德(I·Goodlad)为课程划定的五个层次中,体验层次的课程被置于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被认为是最不易实现的课程。当前,要使“研究性学习”课程真正成为“体验课程”,亟待改造传统的学科课程思维定势,要将“学生与课程”的二元化的外在认识关系改造为“学生创生课程”的共在性的生活关系,从而真正体现“研究性学习”倡导的理念;同时,作为课程运行的外部环境,一方面要确立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核心的师生交互主体性的课程参与态势,另一方面应加强“学习共同体”建设和教师协同教学的探究,并从知识观转变入手深层优化现行课程评价机制。

二、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当前,就高等院校而言,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引导毕业生端正择业态度,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摆正理想与现实、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关系,走正确的成才道路,显得非常必要,就业指导课也成为大学生的热门课程,学生想通过就业指导课来实现他们的成才的理想,就业指导课教学内容、方法、原则和教学模式有着相对的特性,只有在结合上述特性的基础上,去分析、探索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才有针对性。

就业指导课具有实践性、现实性、适用性、持续性等特点,它主要的教学方式不同于大学语文、英语、体育、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等传统公共课程。主讲教师以能够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原则,以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为宗旨,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形成课内外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就业指导课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得信息,更新观念,确立正确的职业观。

就业指导课是高校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的重要途径,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念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渠道,是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了解就业政策、掌握求职技巧、提升就业能力的有效方法。就业指导课程不同于一般的讲座、咨询活动,其教学内容必须力求完整、全面、系统,应当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应从学生入校开始分层次、有系统地在大学各年级有针对性的讲授,使学生能够尽早动手,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结合自己的个人状况、专业要求,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理念,应贯穿在各个教育阶段和不同的课程当中。在高等教育阶段,更应提倡研究性学习,培养大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构筑就业指导课程研究性学习体系有助于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是进一步进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有益尝试。

三、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类型

根据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特点,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比较适合采用的就业指导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基于课堂教学的“情境—体验—探究—”模式。

基于课堂教学的“情境—体验—探究—”教学模式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将以导师和主人的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教学。首先以教师的指导和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为辅助手段,针对课程内容和展示的资源提出有关问题,以课程教材和资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的周围环境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组织学生以独立自主学习或者合作讨论,让学生得到自由表达、质疑、探讨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性和参与性;更便于教师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2.基于网络环境的主题研究性学习模式

网络环境下学生的研究学习是指依赖网络资源将网络化探究学习模式引入常规课堂教学。将教育技术与就业指导课程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3.基于网络课程建设的自主学习模式

(1)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整合就业指导的整门课程内容。

(2)包含教学全过程(讲授视频、习题集、试题库等)。

(3)包括丰富的课程资源和信息参考材料。

(4)包括自学、讲授、讨论、演示多种形式。

4.基于第二课堂的“1+X”的研究性教学模式

在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中,以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养成为原则,以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为宗旨,整合课程内容,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的大学生涯中,在教学中注意根据不同的专业性质,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形成了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凝练特色鲜明的“1+X”的研究性教学模式。

“1”是以课程内容为基础的教学平台,在教学内容中将课程设计为职业意识、职业适应、职业选择、职业发展四个子模块,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实际需求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情况,分模块编写教学内容和进行教学,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各模块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既相对稳定,又相对灵活,形成完整的职业指导课程,具有灵活性、适应性、系统性的特点。

“X”是一个内容可以不断变化的载体,通过各种活动把就业与创业指导内容融入其中。“X”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社会热点问题、就业技巧、就业形式与就业政策、相关专业的职业指导、综合内容指导、实战演练等,主要通过以下活动载体实现:专题培训、网络咨询、主题班会、校内外专家讲座、行业企业专家宣讲、优秀毕业生的讲座或座谈会、社团实践活动、就业与创业教育月系列活动、校内外双选、校园展销会等。

四、实施就业指导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要求

就业指导课程的最终目标是有一定针对性地给学生个体提供必要的、具体的、个性化的指导,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应以学业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载体、以事业为目标的。针对课程目标,在就业指导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模中有相应的要求:

1. 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实施应当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能力、知识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研究性学习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①要有敏锐的观察与思考能力;②要有搜集与积累资料的能力;③要有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④要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研究性学习教学中,学生各种活动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学习品质、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对教师的要求

首先,由于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对教师要求很高,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在研究性学习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促使教师转变观念,真正领悟研究性教学的精髓,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都要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其次,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把握学科最新信息,了解研究课题所涉及的学科最新动态、该课题已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等,并要掌握研究性教学课程开发的技能,多接触实际工作,多积累案例与问题。教师有责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地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3. 对内容和方法的要求

为解决好研究性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初始阶段,我们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行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理解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就是像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形式一样进行的学习,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来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和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研究性学习成果,以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产生也想试一试的迫切愿望;我们要让学生熟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查阅法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同时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课题适合什么样的方法。我们认为,只有交给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钥匙,才能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畅进行。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通过很多形式。如方法讲座,参观学习,小组讨论,个别化指导,提供文字资料和网站等等。

五、实施就业指导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程序

(一)创情境设提出问题。本阶段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要素,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寻求与本专业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习兴趣的材料,通过讲座、组织参观讨论、学习有关文章、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探究的核心问题,确定题目。学生伴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而获得知识、提高技能,是学生持续学习的驱动力。 教师或通过开设讲座和单独辅导,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研究方法与技能。

(二)实践体验。这一阶段,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主动搜集和处理信息,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计划内容包括:采用何种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信息资料,怎样调查访问,何种组织形式,多长时间完成等。同时,展开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与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多种形式的成果。然后在分别进行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及初步的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进行交流,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它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性。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帮助与指导, 如获取资料信息的基本方法、如何筛选资料信息并做出价值判断等,避免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产生过强的挫折感。

(三) 总结提高。学生可以用研究报告、研究过程中收集起来的资料(各种原始数据和资料、调查表、访谈表等)、各种记录(开题报告、结题报告、每次活动记录表等)、学习体会等等各种形式展现研究成果。当研究成果被呈现时,他人提出的各式问题要求研究者进一步深入地思考,当学生经过思考,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时,也完成了成果的延展性和生成性体验。这时,学生通过设疑、质疑、交流、合作、研讨来解决问题,在这个阶段学生要应用所学到的新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学习问题。通过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而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外化,使新知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得到巩固与应用,产生广泛的联结,从而牢固地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当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时,表明学生已经把新的言语信息与以往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这个策略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根本,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为主题。因此,积极探索和构建一个具有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基本特点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制定正确的职业取向,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并规划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同时以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使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学会创业的方法,初步培养他们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等,使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够大胆地走向社会,去自主创业,使他们不仅是求职者,还可以成为创业者。

参考文献

[1]张效铭 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期刊论文] -中国高教研究2006(6)

[2]曹贞 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 [期刊论文] -中国高教研究2008(06)

[3]周斌 论研究性学习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2006(12)

[4]靳玉乐.艾兴.陈妙娥 研究性学习:高等教育应提倡的一种学习理念 [期刊论文] -中国高教研究2003(1)

[5]张华,刘万海.论“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与教学论意义《中国教育先锋网》

http://www.labahua.com/lunwen/yanjiuxingxuexi/111439665.Html

[6]袁昌寰.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02(3)

[7]周宏等.研究性学习[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

[8]张智武。提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教学实效的思考[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9]徐振祥。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实效性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2006,( 9)

[10]刘颖。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几点思考[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4,(2)

作者简介:

许明(1968-),女,副教授,高级职业指导师,国际劳工组织KAB大学生创业培训项目、Get ahead提高女性创业能力培训项目培训师;武汉大学访问学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员,长期从事就业与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劳动和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模式
研究性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如何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