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与实施策略

2011-09-22 03:42魏桂良
卷宗 2011年7期
关键词:办学理念工学结合

摘要: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但实践中存在着对工学结合的泛化与误读。本文通过对工学结合命题提出及实践的分析,揭示了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对工学结合的实施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工学结合;办学理念;开放与合作 职业性与发展性;体制与机制创新

1、工学结合命题提出及实践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根据社会生产和劳动分工以及对生产特点的分析,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本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也是我党一贯的教育方针。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78年4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在有关职业教育政策的文件中最早提出“工学结合”一词的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国发[1991]55号),2005年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再一次强调,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国发[2005]35 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下简称16号文)指出了工学结合的本质:“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成为职业教育的关键词和主旋律,其内涵得到了实质性充实。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有效促进学生就业、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在我国早已有之,如文化大革命之前的半工半读,但真正使“工学结合”这一命题从边缘走向中心的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在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16号文等主要文件中,“工学结合”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词。近几年来,围绕“工学结合”,各职业院校特别是全国示范性职业院校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工学结合课程、工学结合教材、工学结合评价方法、工学结合体制和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工作做了大量的探索,工学结合正在发生从理念到实施再到支撑性、保障性层面的深刻转变。但是,工学结合在现实中也存在被泛化与误读的倾向,似乎学校只要与企业联系,只要与就业有关系,就可以称为“工学结合”。因此有必要对工学结合的特征及实施做些探索。

2、工学结合的特征

“工学结合”之所以得到广泛认可,是因为它的核心理念符合新时期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和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代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2.1 工学结合的本质是开放与合作

开放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工学结合”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高职院校要牢固树立服务的理念和强烈的使命感,以开放的心态,在自身功能定位上为企业发展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在办学过程中要“打开山门”,保证教育行为与企业的需求不错位,主动融入企业发展的产业价值链,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深度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真正实现学校从封闭办学到面向产业、行业办学的转变,构建由学校、企业和社会三者共同构成的开放性的互动空间,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形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局面。

2.2 职业性与发展性兼顾

职业教育要加强与产业、企业的联系,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注重个人的发展。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要兼顾社会生存、合作与发展等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核心技能是指在特定的职业能力或模拟的职业情境中,通过已有知识和技能的类化迁移,使相关的一般能力得到特殊发展和整合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综合能力,即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核心技能的包括:以产业部门为基础核心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以职业群为基础的宽泛的应用性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具体工作岗位为基础的专门技术与应用知识、技能和态度。工学结合强调的是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实践环境之中,把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所组成的有机整体——职业知识,进而形成融知识、技能和态度于一体的核心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2.3 工学结合的实施是多层面、多维度、全过程的

“工学结合”的实施已从微观的教学模式渗透到中观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模式,现在很多人已经把它提升到办学理念、办学模式的宏观高度。工学结合应渗透到职业院校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践教学、教学评价、研究开发、招生就业、学生管理等职业院校运作的方方面面。同时,还包括工学结合体制机制、工学结合平台建设。工学结合具有整体关联性。职业院校的各个部门、各项工作要围绕“工学结合”这一核心理念形成关联、匹配与有机衔接。核心理念与路径、方法相一致,顶层目标与子系统功能相一致,设计愿望与实际可行性相一致,这些工作是工学结合实施的保证。

3、工学结合的实施策略

“工学结合”充分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是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产物,也是我国职教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领域。有学者认为,当今职业院校的发展成也工学结合,败也工学结合。卓有成效的“工学结合”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三方的良性互动。下面仅从职业院校的角度谈一些有效实施“工学结合”的看法。

3.1 把“工学结合”融入职业院校办学理念中

“工学结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体现了职业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实际、面向大众的社会功能。职业院校要让企业由配角变成主角,深度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决策等方面。企业、行业、产业共同对学院进行定位,明确学院发展战略,形成学院优势,凝聚办学特色,以“和而不同”之势,赢得工学结合的机遇;根据产业行业发展的需求,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打造品牌专业,以生产、教学、研发为依托,为行业企业发展担负起应尽的责任,赢得工学结合的基础。

3.2 推行精细化管理,保证工学结合理念落实到位

工学结合的实施具有“多方位、多维度、全过程”的特点。学校管理、教学、德育、后勤服务和外联等部门应结合各自的职能将工学结合的目标进一步细化,形成可操作的计划、措施、步骤和方法。工学结合就是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的结合、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双师资的结合、课堂学习和工作现场学习双过程的结合,保证学生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有机结合。

职业院校的核心工作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贯彻工学结合理念要制订一套完善的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要以职业生涯发展为专业定位,以工作任务为线索设置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

加强工学结合过程管理,在教学设计、过程控制、教学考核、质量评价以及其它教学建设诸方面,要建立起一套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制度规范;要建立反映教学文件制定、备课、授课、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辅导、作业、单元与单项能力训练、考核等课程教学各环节的课程质量标准。

3.3 体制机制创新,为“工学结合”提供制度保障

工学结合的实施关键在于科学处理合作过程中的责、权、利关系,形成一套完备的良性运行的体制、机制。学校要实行董事会、理事会管理方式,提高行业企业在学院宏观决策、制度运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话语权”;设立工学结合办事机构,在校级层面指导和管理各专业与企业的合作,统一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建立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工场和项目式工程研发中心等工学结合平台;建立基于校企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互惠多赢的利益驱动机制、基于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建立基于优势互补的共享机制,促使校企双方资源、技术、管理与文化的互动、渗透,从校企双方的权力和义务上解决产权制约的瓶颈,保证工学结合的顺利开展。

工学结合的实施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一要围绕工学结合规范日常教学行为与实践教学运作过程,修订或重新制定相关政策,健全教学管理运行体系;二要完善教职工工作考核、奖惩条例,强化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建立一系列适合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三要立足于“工学结合”对质量监控的要求,建立以工作预防、实时监控与及时纠偏为主线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社会综合评价系统。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

[3]丁金昌.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2006,8.

[4]楼一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理念、策略和程序[J].职教论坛,2007,17.

作者简介:

魏桂良(1959- ),男,山东曲阜市人,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副教授,多年从事教学、研究及应用工作。研究方向:高职高专教学理论及应用。

猜你喜欢
办学理念工学结合
创新育人目标与模式的思考及实践
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弘扬正能量的第一课堂
树立办学新理念 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中职学校突出特色改革教学模式初探
工学结合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
浅谈创办特色高职院校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