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质量变量与“蝴蝶效应”

2011-09-23 01:46
关键词:蝴蝶效应白球译者

江 枫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江苏南京210000)

译文质量变量与“蝴蝶效应”

江 枫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江苏南京210000)

综合系统的翻译研究目前需要一个科学的理论模型去串联起动态背景下翻译活动中会影响最终翻译质量的因素。翻译动态系统中的各种复杂的关联,以“蝴蝶效应”模式运行,即系统中某一个因素的波动往往会造成大相径庭的结果。

翻译;动态系统;蝴蝶效应;模型

翻译本身是一个异常复杂的动态系统,译者难以控制翻译初期的各个变量。比如,译者往往无法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自由选择所要翻译的文本。因此,翻译质量难免呈现出波动态势。翻译过程中某个因素的细微变化将不可避免地造成译文的改变,而这个特点恰恰符合混沌理论中的“蝴蝶效应”理论。“蝴蝶效应”理论出自气象学研究领域,指对初始条件敏感性的一种依赖现象。笔者将“蝴蝶效应”作为一种理论模型,描述在特定的系统中各种因素如何相互影响以及一种或数种因素的变化如何会使整个翻译的效果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换言之,笔者尝试挖掘翻译动态系统中初始阶段会影响最终翻译质量的诸多重要变量,找出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一个统一的模型来描述翻译活动中的变量及其关系。

一、影响译文质量的变量

为了充分挖掘翻译过程初始阶段影响最终翻译质量的变量,需要将具体的翻译过程置于动态的系统中。通过对专业译员的调查,影响最终翻译质量的变量可大致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基于当前翻译心理学的研究,主观因素可进一步分为“九商”。翻译时,译者应注重平衡各项指数的发展。

翻译智商:一般指译者对源语和译入语的掌握水平,反映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观察、记忆、思考、想象、创造、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翻译智商可以通过学习和培训来发展提高。

翻译情商:主要指控制工作情绪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高情商的译者更容易与客户交流和传递信息。

翻译逆商:指在动态翻译系统中译者承受压力、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翻译德商:指译者的道德层面或性格,包括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耐性、宽容度、诚实、责任心、平和、忠于原文作者的意愿、礼貌以及幽默感等。只有翻译德商高的译者才能获得他人的信赖和尊重。合格的译者应时时根据正确的社会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的翻译行为。

翻译胆商:衡量译者的胆量,主要指敢于冒险的精神。特别是在口译活动中,翻译胆商高的译者能够临危不乱,从容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翻译心商:指译者在动态翻译系统中保持心态健康、精力充沛,适时自我调节心理压力的能力。这个指数的高低决定了译者在面对挫折时是否会失去信心、一蹶不振。

翻译志商:指译者的意志力,包括坚持、专注、决断以及自制。翻译志商的高低也会影响译者的翻译智商。

翻译灵商:指翻译时灵感的突发。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翻译的过程中,创造力强的译者往往灵机一动,妙语连珠。不懈的努力,再加上勤于观察思考,往往有助于提高灵商。

翻译健商:指健康意识。译者的身体是否健康直接影响工作效率以及质量。

影响最终翻译质量的客观因素又可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与待翻译的文本密切相关。第一,文本主题,这是信息传递的核心,包括人、情景、事。主题的简单或复杂决定了翻译动态系统中包含的变量。第二,文本类型,包括描述、定义、说明、劝说、议论、记叙、因果推理以及评论。不同类型的文本在翻译时需要结合不同的策略。第三,修辞手段。

外因也可称为社会因素,包括时间、地点、文化和阶级。时间是指历史时间,地点涉及地理位置和地域特征,文化则与风土人情息息相关,阶级则通常与政治相关。

二、“蝴蝶效应”模式

运用演绎的方法,通过具体的翻译实例分析来验证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尝试衡量影响最终翻译质量的各个变量所占的比例。比如,关于某翻译任务,译者在衡量翻译质量时应考虑将哪些因素作为翻译时的参照标准,此任务是否有时间限制,译文最终是用于出版还是仅供网络共享。简而言之,通过案例分析、借鉴优秀译者的工作经验来挖掘影响翻译的变量全景。通过对比不同的译文,寻找造成译文差异性的因素。为了突出翻译过程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本文遵循混沌理论中系统可近似回归至初始阶段的规律,使翻译过程优化,即每个变量均有一个标准值,研究某些变量相对于标准值的偏离是否以及怎样影响其他变量相对于标准值的偏离,从而最终影响翻译质量的偏离。

翻译动态过程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以“蝴蝶效应”的模式呈现,即系统中某一个变量的细微变化可以造成完全不同的结果。整个动态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翻译动态过程中的蝴蝶效应

中间的黑色球代表翻译质量。在理想的状态下,黑色球悬浮在方盒的正中心。方盒模拟作为动态系统的翻译过程。如球体在方盒的正中心,则达到标准值,即理想状态。方盒中的白球则代指各个变量。白球的大小不一,球体的大小决定球体对黑球影响的大小。受白球的影响,黑球一般会偏离中心位置,而白球则在方盒中处于游移状态。同时,白球和白球之间的相互影响有时会互相抵消。白球的轻微移动总是会影响黑球的位置。

实验证明,本文的理论模型可以描述影响翻译质量的各种变量及其相互影响。其中新型的变量分类方法应是翻译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创新。翻译这种动态系统中的各种复杂的关联,以蝴蝶效应模式运行,即系统中某一个因素的波动往往会造成大相径庭的结果。这种动态过程在本文中以简图呈现。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蝴蝶效应的特点在于初始条件造成的影响逐级放大,而翻译这种动态系统中的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否也呈现逐级放大的态势则很难衡量,这可以作为这一理论用于解释翻译现象的一个局限性。

[1]Hermans,Theo.Translation in systems:Description and systemoriented approaches explained[M].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1999.

[2]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H059

A

1673-1395(2011)01-0097-02

2010 11 -29

江枫(1983-),女,江苏扬州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翻译学研究。

猜你喜欢
蝴蝶效应白球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你知道『蝴蝶效应』吗
概率中的摸球问题
走迷宫
家庭教育中的“蝴蝶效应”
家庭教育中的蝴蝶效应:不纠小过到为所欲为
把握教学要求 凸显知识本质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有趣的“蝴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