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泛读》(第三版)教材使用调查与思考

2011-09-23 01:46李红芳
关键词:大学课文教材

镇 浩 李红芳

(1.苏州市职业大学外事办公室,江苏苏州215104;2.江苏省外国语学校英语教研室,江苏苏州215104)

《大学英语泛读》(第三版)教材使用调查与思考

镇 浩1李红芳2

(1.苏州市职业大学外事办公室,江苏苏州215104;2.江苏省外国语学校英语教研室,江苏苏州215104)

《大学英语泛读》(第三版)依据国家教委颁布的《大学生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老版本进行了一些修改与调整,使之更具知识性、趣味性和时代性,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学生对教材内容颇有意见,应予就此进行相关修订。

《大学英语泛读》;教材;内容;使用

一、教材分析

现行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泛读》(第三版)是由全国六所重点大学依据1986年国家教委审定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合作编写的。2004年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之后,编者又对教材进行了第二次修改,删去了一些思想内容陈旧的文章,并增加了一些时代性强、语言表达新颖时尚的文章;同时还对每个单元的材料编排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以主题一致性为原则安排单元内容改为以题材、体裁的多样性为依据,将内容、风格各不相同的三篇文章编入同一个单元之中。为了更全面了解新版《大学英语泛读》的情况,笔者对整套教材进行了系统分析。

新版《大学英语泛读》共六册(1~6级),其中1~4级每册包含十个单元,5~6级每册包含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均包含三篇文章,总共收入了168篇题材、体裁、风格各不相同的文章。这168篇文章按照“文化教育”、“科普知识”、“人物历史”、“风土人情”和“微型故事”五个方面进行分类,各自所占比例如表一所示。

表1 《大学英语泛读》分类比例

上表清楚显示,微型故事几乎占了所有课文中的一半之多,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的“文化教育”类文章也占到了近四分之一的篇目。这样选材的目的不言而喻:培养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心理特点,编者在1~6级各册教材的具体编排中又各有侧重点:初级阶段(1~2级)以短小有趣的故事居多,重在培育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到了高级阶段(5~6级)则更多安排思想内容深刻、篇幅较长的论述类文章,以达到锻炼学生思维,丰富其社会文化知识的目的。表二详细说明了不同体裁的文章在各级教材中所占的比例。

表2 《大学英语泛读》不同体裁文章比例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统计的篇幅只是一个大体的平均值,事实上,课文中许多文章的字数都远远超出了上表列出的数据,尤其是5~6级的教材中,更是有不少文章的字数在3000或以上。这对学习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上述分析使我们对新版《大学英语泛读》整套教材有了一个整体而直观的认识。从理论上说,这套教材完全符合大学阶段学生心理和认知特点,涉及英语国家政治、经济、历史、人文、民俗等各个方面的丰富内容,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语言知识、训练阅读技能的同时,广泛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最终达到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但是笔者认为,这套教材并不十分完美,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对教材课文不感兴趣,经常抱怨课文枯燥。为了更加深入全面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意见和看法,笔者于2010年3月15日,对所任教的整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对象是江苏教育学院东吴分院大一年级共234名学生,实际回收问卷227份,其中有效问卷215份。

二、教材使用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材对提高英语水平的作用

表3 你认为教材对你提高英语阅读水平的作用如何?

表4 你是如何学习教材中的课文的?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教材作用的评价整体来说并不高,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教材对提高他们英语水平的作用很一般,更有24%的学生认为其作用不大。很显然,这与教材编写者的初衷不相符。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并未充分利用教材,课前不预习的学生占到了总人数的56%;另外,做课前预习的学生中也只有18%的人是带着问题听课,并能以提问解决自己在理解课文时遇到的问题,而绝大部分学生都只是被动接受老师对文章的理解,缺少自己的思考,因此很难达到教材编写者设定的课程目标。

(二)教材内容的难度

表5 你认为现在使用的教材难度如何?

表6 如果太难,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多选)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认可教材的难易程度,只有22%的学生认为教材比较难。而对于课文难的原因,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是语言知识方面的原因,即生词太多或者句子结构太复杂。其中还有一点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有30%的学生认为是题材不熟悉或缺乏对英语国家的相关背景文化知识造成了他们的理解困难。不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没有相同的经历或背景知识,这是进行充分交流的最大障碍之一。

(三)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喜好

表7 你最喜欢教材中的哪一类文章?

表8 你最不喜欢教材中哪一类文章?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喜欢读有趣的微型故事,而不喜欢科普类文章。这一方面是由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学生不了解涉及各个领域的科普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而失去阅读兴趣。读者能够理解所阅读的内容是因为他们能够摄取其图式内容以外的刺激并将其恰当地归并到记忆中已有的概念分组中去。阅读技能取决于语言知识和世俗知识之间的互动。另外,相较于与他们关系比较密切的文化教育类文章,他们更愿意读介绍英语国家人物历史、风土人情的文章。

(四)学生对教材选材的意见

表9_你认为教材的选择应该关注以下哪些方面?(多选)

表10 如果可以选择,你觉得教材中应该增加什么样的文章?(表述题)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阅读目的十分明确,均希望通过课堂学习掌握阅读方法,训练阅读技能,提高阅读速度,最终达到提高自己阅读综合能力的目的;并且希望帮助他们达到以上目的的阅读材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难度和篇幅均应符合他们的英语水平。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现行的教材还有改进的余地,其中60%的学生希望教材中可以增加一些发生在他们周围的、时代感强的文章等,如介绍本国历史事件、知名人物、各地风俗等的文章。他们认为,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他们因缺乏背景知识而造成的理解误差;另一方面,还可以使他们学到许多实用的新词汇。另有30%的学生希望增加一些篇幅适中的幽默故事,还有10%的学生认为教材中应该增加小说原著、西方神话、童话、谚语等相关内容。

三、对英语阅读教学的选材启示

任何一套教材的编写都要考虑其普遍适用性,否则就失去了实用价值。因此,教师在具体使用教材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年龄、心理、认知水平、英语水平等特点,有选择性地挑选教材中适合学生的内容,而对于那些过难过长的文章,则宁愿舍弃不用。在现有泛读课本的基础上,挑选适量的,既符合学生水平又生动有趣、语言地道的补充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进和提高他们的阅读方法和水平,增强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开拓他们的视野。

(一)介绍本土文化的内容

阅读教材应该适当加入学生比较熟悉的本土文化,一方面可以扫除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理解障碍,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介绍自己本国文化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让学生在有机会与外国人交流的时候,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本土文化。

(二)反映当下时事热点的文章

虽然编者在选材时已经充分考虑到了文章的时代性,尽量遴选一些思想新颖、语言时尚的文章,但这些内容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仍然略显过时,因此他们往往会因为对阅读材料缺乏兴趣而失去学习动力。教师可以从网络、报纸、杂志等多种渠道节选一些近期发生在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类文章,让学生在了解当下发生的国内外大事的同时,学习到许多新颖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三)贴近学生生活,娱乐、休闲的时尚类文章

大学阶段的学生追求时尚,关注明星、娱乐等话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这方面的内容。例如,笔者曾经给学生下发过一篇从《中国日报》上下载的有关章子怡回应其捐款事件的文章。学生普遍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也主动掌握了诸如“commit fraud in the name of charity(诈捐门)”这样的新词汇。

辅助材料的选择绝非易事,它要求教师从内容的难易程度、语言的规范性、篇幅的长短等各个方面去把握好材料的适用性,这对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在大堆纷繁复杂的阅读材料中甄选出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所以,在教材以外补充其他阅读材料,具体如何操作还有待于更多的教师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H319

A

1673-1395(2011)01-0152-03

2010 10 -22

镇浩(1980—),男,江苏南通人,讲师,主要从事翻译与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课文教材
“留白”是个大学问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大学》
教材精读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大学求学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