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方言单字调实验研究

2011-09-24 03:02钟佩玲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单字基频衡阳

钟佩玲

(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

衡阳方言单字调实验研究

钟佩玲

(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

文章旨在从语音实验出发,系统地描述湖南衡阳方言单字的声调系统。其结果与前人描述基本一致,即衡阳方言共有6个单字调,分别是阴平 (45)、阳平 (11)、上声 (33)、阴去 (24)、阳去 (213)、入声 (22)。

语音实验;衡阳方言;声调

衡阳市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湘江中游,素有“雁城”之称,是湘南最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湖南省第二大城市。

据人口调查结果显示,至2009年末,衡阳市总人口已达73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9.22万人,乡村人口420.58万人。衡阳的方言有很多,但以衡阳话为主,其中以衡阳市区、衡阳县与衡南县的方言为正宗衡阳地方方言。

《中国语言地图集》 (1987)中涉及到了38个湘方言点,其中把衡阳话归属于湘语区的长益片。《湖南省志·方言志》把它归于湘语新派。而2005年鲍厚星、陈晖等教授对湘语分区的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并在《湘语分区(稿)》中将衡阳方言从原长益片中划出,单列为衡州片[1]。关于衡阳方言的语音,自李永明先生起,就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其作过调查研究,并发表了相关的专著和论文。比如:李永明先生的《衡阳方言》详细记录了衡阳市城区的语音材料,并对衡阳话的声调部分进行了专门论述[2];彭兰玉先生的《衡阳方言语法研究》也对衡阳方言的语音部分进行了简要概述,其中也包括了声调部分[3];另外,湖南师范大学的杨艳[4]和李旭晖[5]在他们的硕士论文中也对衡阳方言的声调进行了相关描写。而衡阳师院的陈子建先生曾在1982年写过《衡阳话和普通话声调演变规律的对应》一文,揭示了衡阳话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6]。各位学者的研究结论均认为衡阳方言共有六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

然而,这些学者们的结论多是运用传统听辨的方法得出的,且对调值的描述并不一致。而本文研究的重点是从声学特征的角度对衡阳方言中的单字调进行描写,从语音实验出发对衡阳方言中的单字的调类和调值进行描述。

经过对语音实验结果的分析,笔者发现此实验得出的结果和李永明、彭兰玉等先生对衡阳方言声调的描写情况基本相同,即衡阳方言单字共有6个声调:阴平45,阳平11,上声33,阴去24,阳去213,入声22。

一、实验材料及过程

1.发音合作人。4位发音合作人参加了本项实验,其中2位男性,2位女性,均在衡阳出生并以衡阳方言为日常交际用语,基本符合语音学实验对发音人的要求。

2.发音材料及实验设计。发音材料分为六个部分,即衡阳方言中的六个声调。每个声调各取10个单字 (来源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方言调查字表》),以确定衡阳方言的调型、调值及声调格局,为使实验更具说服力,这10个单字在选取时都以声调为单一变量。另外,为了消除连续变调的影响,发音表中尽量选取了可以单独使用的单音词。

发音字表:

调 类 例 字阴平 疤、思、周、租、多、规、朱、蓖、低、基阳平 爬、时、求、族、驼、葵、除、皮、题、其上声 把、史、九、祖、朵、鬼、主、彼、底、几阴去 坝、四、究、做、剁、桂、注、敝、帝、计阳去 罢、示、就、助、舵、跪、住、被 (棉被)、地、技入声 八、识、竹、足、掇、骨、菊、逼、敌、吉

3.录音。录音时间是2010年7月1日,地点是安静的教室,在录音过程中,使用了Adobe Audition软件录取语音材料。并以w indow s PCM(*.wav)形式存入计算机。录音软件采样速率为22050Hz,解析度为16位,录音通道为麦克风单声道录音。

4.实验过程。在录完音之后,笔者用PRAA T软件对音段进行了提取、标注和分析。选取11个基频点数及其频率值,生成具备起点时间、末点时间、时长、基频起点、点1基频值、点2基频值、点3基频值、点4基频值、点5基频值、点6基频值、点7基频值、点8基频值、点9基频值和基频末点数据信息的文本文件。接着在 EXCEL文档下运行数据,删除多余信息。最终在 EXCEL文档下,通过数据转换公式,将表格中11个测试点的基频值运用 T值公式进行归一化处理,换算成传统的五度制,并与传统方言学结果相比较。

5.实验理论依据。为了把衡阳方言单字调的声调曲线画在同一调域空间中,即描写出声调格局的声学表现。我们在实验中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即用公式 T=5* (lg x-lg b)/(lg a-lg b)进行转化。其中,a为调域上限频率,b为调域下限频率,x为测量点频率。所以得到的T值就是x点的五度制参考标度。石锋在天津话声调实验中采用了这种方法。即把声调曲线起点、中点和止点的平均频率都换算成对数标度,然后根据发音人的调域进行归一整理,就可以得到五度制的参考数值。而为了简便,通常会使用常用对数[7]。

续表

图1

二、实验结果和讨论

四位发音人的数据结果基本一样,本文将选取其中的一份样本做数据分析演示和讨论。样本发音人:女,陈红,衡阳市人,专科学历,35岁,小学教师,无外出史。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女性的声音比男性高,但基本上他们声音的高低起落之间的比例是不变的,所以基本不影响实验结果。

如前文所述,单字调五度制由五度制公式转化而来。以下表格为转化成五度制前衡阳方言6个调类的基频均值,图1为其对应的数据图。

通过公式将表1里的基频均值转换为 T值;转换结果如表2和图2所示。

表2 五度制 T值表

图2

表1 单字调基频均值和标准偏差表(基频单位:赫兹)

表2中的数据及图2表明,阴平调值为3.5~5,位于调域中部往上升;阳平调值为0.8~1.85,是位于调域下部的略升曲线;上声调值为2.53~3.23,是位于调域中部的略升曲线;阴去调值为2.05~4.38,是位于调域中上部的曲线,呈明显上升状态;阳去调值从点1时刻的1.2,降至点5时刻的0,然后又逐渐上升至点10的3.76,是位于调域偏下部的先降后升曲线;入声调值为1.45~2.35,是位于调域偏下部的略升曲线。

赵元任先生曾在1980年发表《一套标调字母》[8]一文,其中提出了五度制标调法,这一套标调字母基本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同。赵元任的五度值划分法的标准实际上是把一段竖线分为四等分,得到五个点,这五个点从高到低就应该是0,0.25,0.5,0.75,1。其实,正好从这一点到那一点的声调是很少有的。对于两点间的中间地带就不好处理[9]。声调本身是连续的,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我们都无法用五度制标调法精确地标出。关于这点,五度制本身是一种相对分析方法,其目的是要区别同一声调格局中不同的声调。因此,对于五点和五段的划分都不能太拘泥,不能在语言研究中要求分毫不差的结果[10]。

从实验结果和赵元任、石锋等学者关于声调研究的相关理论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衡阳方言中,阴平很高,是衡阳方言中所有调类中最高的,其起点音较高,可记为4,尾声上扬,最后升到最高,可记为5,阴平则可记为45;阳平很低,是所有调类中最低的,实际调值为12,有略升现象,但并不明显,可记为11;上声实际调值在3左右,也有略升现象,但情况也不明显,可记为33;阴去呈现明显上升状态,虽然实际发音中有略微下降,但没降到2以下就又出现回升,可记为24;阳去实际发音起音较低,中部降到最低后又回升,且上升幅度较大,可记为213;入声起音较低,呈略微上升状态,但幅度不大,总体趋势较为平缓,可记为22。衡阳话中的入声字已失去塞音韵尾,是舒声韵,单独成为了一个调类。

三、结 论

本文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出发,对衡阳方言的基调现象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衡阳方言单字调共有6个调,包括阴平 (45)、阳平 (11)、上声 (33)、阴去 (24)、阳去 (213)、入声 (22),其中三个平调,两个升调,一个降升调,调类较为简单,这一结果与李永明等学者的记录较为吻合。

表3 对衡阳话声调的不同描写

[1]鲍厚星,陈晖.湘语的分区 (稿)[J].方言,2005(3):266-267.

[2]李永明.衡阳方言[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19.

[3]彭兰玉.衡阳方言语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9.

[4]杨艳.衡阳方言语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6.

[5]李旭晖.衡阳方言青少年语音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23.

[6]陈子建.衡阳话和普通话声调演变规律的对应[J].衡阳师专学报,1982(1):42-43.

[7]石锋.语音学探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49-50.

[8]赵元任.一套标调的字母[J].方言,1980(2):81-83.

[9]石锋,廖荣蓉.语音丛稿[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27-30.

[10]石锋.语音学探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61.

Abstract:This article,based on the acoustic experiment,systematically describes themonosyllabic tonesof Hengyang dialect.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are basically identical to the p redecesso rs’descrip tion,that is to say that there are 6 monosyllabic tones in Hengyang dialect:yinping(45),yangping(11),shangsheng(33),yinqu(24),yangqu(213),rusheng(22).

Key words:acoustic experiment;Hengyang dialect;tones

An Acoustic Study of Monosyllabic Tones in Hengyang Dialect

ZHONG Pei-ling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Language,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082,China)

H174

A

1673-0313(2011)01-0084-03

2010-10-08

钟佩玲 (1986—),女,湖南衡阳人,硕士生,从事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单字基频衡阳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语音同一认定中音段长度对基频分析的影响
基于时域的基频感知语音分离方法∗
桥面铺装层对中小跨径桥梁基频影响分析
河北大名话单元音韵母、单字调及双音节非轻声词连调的实验语音学初探
大城衡阳
45000kHz基频晶体滤波器
“对仗不宜分解到单字”毋庸置疑——答顾绅先生“四点质疑”
盐城方言单字调声学实验研究
完善我国人大选举监督机制的思路——以衡阳破坏选举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