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能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基于对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5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

2011-09-28 07:44张想林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同学大学生教育

张想林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工作处,江苏 无锡 214153)

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能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基于对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5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

张想林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工作处,江苏 无锡 214153)

为了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切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真正培养出素质全面、技能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课题组特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一次针对大学生综合素能状况的问卷调查,并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能的对策。

大学生;综合素能;现状分析;对策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在新的形势和背景下对我国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不难看出,“实施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保证。为了有效地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更好地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服务,2010年5月至6月,课题组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以准确把握大学生的综合素能状况,并针对性提出促进学生综合素能培养的对策。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的选择

依据学院学籍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截止2010年5月底,该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3372人,其中男生4458人,占全院总人数的33.3%,女生8914人,占全院总人数的66.7%;文科类专业共10050人,占全院总人数75.2%,工科类专业(电子、机电)共3322人,占全院总人数24.8%。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10份,最后回收有效问卷439份,被调查对象占学院学生总数的3.3%,其中涉及文科专业学生345人,工科专业学生94人;男生159人,女生280人;一年级学生163人,二年级学生175人,三年级学生101人。

2.问卷设计与处理

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能的总体情况,我们自编了《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素质状况调查问卷》,该问卷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组织形式进行完成。问卷内容涉及思想政治素质、行为养成素质、品质道德素质、职业素质、身心素质等五个方面,共48个问题。获取的有效问卷信息按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和科类(文科、工科)分类分项统计,按实选学生数的比例情况进行分析并归纳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思想政治素质方面

该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主流是健康、稳定的,大部分学生在思想上有积极追求进步的动机,比较关注国内外新闻时事,具有较强的集体主义精神,能够正确地认识诚信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上要进一步丰富,尤其要注意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对网络信息与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

近年来,学院非常重视学生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充分调动和发挥党团员在学生中的作用。在被调查的439名学生中,党、团员435名,占99.1%,其中中共党员107名,占24.4%。同学们总体上都较为关注国际国内新闻时事,“很了解”或“较了解”的占调查对象的82.9%,仍有17.1%的同学“不太了解”(见图1)。从了解新闻的渠道来看,6.6%的学生通过 “电视”了解,23.2%的学生通过“报刊书籍等”了解,70.2%的学生通过“网络”来了解(见图2)。由此可见,学院一定要关注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使其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图1 大学生“关注时事”情况

图2 大学生了解新闻的渠道

从目前学院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情况来看,形式政策教育主要依赖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理论课进行,且往往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另外,辅导员或班主任也开展有关专题教育,但因其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要敏锐关注、透彻解析一些时事热点问题,仍然有很大难度。

被调查的学生中,就 “集体主义的重要性”问题,63.3%的同学认为“集体主义很重要”,35.1%的学生认为“重要”,仅1.6%的学生认为“不重要”。在有关“金钱与诚信”问题的调查中,61.0%的学生认为“诚信重要”,33%的学生认为“二者都重要”,而5.9%的学生认为“金钱重要”。总体看来,大学生具有较强的集体主义精神,能够正确地认识诚信品质在个人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2.行为养成素质方面

针对大学生的基础行为养成素质,问卷设计了有关 “生活费开支”、“课余生活的安排”、“上网习惯”、“个人卫生”、“个人嗜好”等五个问题。从对439人的问卷情况看,“生活费来源”项89.3%的同学(392人)主要依赖家庭支持,6.8%的学生(30人)依靠学校和国家补助,4.3%的学生(19人)是靠自己打工或其他途径获得生活费,因此同学们在每月的消费开支上总体趋于理性,每月开支500—800元的学生245人,占到调查对象的一半以上(55.8%);其次是每月开支800—1000元的学生,共118人,占调查对象的26.9%;每月开支在1000元以上或消费情况“不清楚”的有25人,占5.7%。

在“如何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问题上,选择“巩固课业”的占37.6%,选择 “到图书馆博览群书”的占46%,“参加活动”的占37.6%,“上网休闲”的占58.1%,进行 “体育运动”或 “其他”的占17.5%,由此可见,“上网休闲”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据调查数据显示,56.7%的学生拥有个人电脑,而每天上网时间在1—3小时和3—5小时的人分别占到65.4%和21.4%,也就是学生课余生活近一半的时间基本都会在电脑前度过。而目前又普遍存在着不少学生利用网络看电影或“痴迷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网络虚拟生活的问题。因此,对“网络”的监管和对学生“健康上网”的教育与引导显得非常迫切,二者要齐头并进,不可偏废。

此外,针对“个人嗜好”的调查中,439人中“无不良嗜好”的占64.2%,“嗜酒”的占3%,“抽烟”的占7.1%,“迷恋网络游戏”的占5.5%,男生中嗜酒、抽烟现象应引起关注。就大学生“个人卫生”问题,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个人卫生情况“好”或“较好”,4.3%的人认为“一般”,2.1%的人“不太注意”。从常规的检查管理中发现,男生的个人卫生尤其是宿舍卫生要加大力度,公共卫生工作仍是一个常抓不懈的问题,也是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

3.公民道德素质方面

大部分学生对社会道德规范具有一定程度的认同感。同学们认同“善良、忠诚、谦让等人类推崇的品质”,认为道德要“符合社会所要求的准则和规范”,要“讲文明、讲礼貌”。这说明传统的道德观念仍然在大学生的观念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问卷中就“是否曾经把饮料瓶、食品垃圾袋留在教室”的问题,29.2%的人表示“从不”,70.8%表示“偶尔有,只是忘记带走”。生活中“文明用语”既是文明习惯问题,也是基本素质与道德规范问题,对“交谈时会带有不文明的口头禅”的问题,36.4%的同学反映“用语注意文明,没有不文明口头禅”,45.8%的同学的答案是“偶尔会有,只是在心情不好时”,17.8%的同学反映“偶尔有,只是习惯,并无恶意”(见图3)。

图3 不文明行为

图4 男女交往文明

在恋爱交友的问题上,绝大部分同学认为感情问题要认真对待,不可作为儿戏。就“如何看待校园里男女朋友过于亲昵”的现象,8.4%的同学认为“没有什么,自己有时也这样”,26.7%的同学认为 “还好,但自己和男(女)朋友从不这样”,52.8%的同学“既不同意,也不反对”,12.1%的同学持“反对”态度(见图4)。可见,对大学生情侣在校园、教室、食堂等公共场合的文明举止,仍需进一步加强教育,积极引导。

4.职业发展素质方面

针对职业素质方面的情况,我们具体设计了发展规划、学习动力、实践锻炼、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自学能力、人际关系等问题。调查显示,同学们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表现得较为现实和理性。439名被调查对象中,293人“有兼职经历”,占66.7%,其中工科学生较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兼职情况更为普遍。对自己的未来有“长远规划”的学生占35.5%,“只有短期规划”的占58.1%,而有6.4% 的人则“从来没有想过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大部分学生注重实践锻炼。

在 “学习动力来源”的回答中,23%的同学中选择“家庭的期望,希望自己有所成就”,28.5%的同学选择“自身对知识的渴求,希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7.7%的学生 “希望自己学有所成,报效国家”,43.1%的学生“希望找到一份好工作,使自己的社会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

学生在就业前,很多用人单位非常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锻炼经历,在“社会实践与和社团锻炼”方面,43.7%的学生“担任过学生会干部或班干部”,54.9%的同学 “参加社团”并积极参加社团活动,47.8%的同学参加“兼职”,45.8%的同学“考取各类型证书”,积极为就业做准备,2.5%的人没有参加各类组织与活动。在“对大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建议”中,82%以上的学生都建议“加强实践动手能力”或“注重实践锻炼”(见图5)可见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在校期间比较注意通过各种途径和机会加强自身的实践锻炼,为未来就业做积极的准备。

图5 学生参与社会组织与实践锻炼

学生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就业岗位的基本要求,调查数据显示,17.1%的学生两种能力都好,总体较好的占60.2%,而22.7%的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尚需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71.3%的学生熟悉WORD、EXCEL等操作,各种操作都很较熟练,28.7%的同学“会简单操作”(见图6)。

图6 英语计算机能力

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是影响其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有27.1%的学生反映“自学能力好”,69%的学生反映 “自学能力较好”,而3.9%的学生反映“自学能力不好”。另外,在对大学生自身形象的塑造方面,31.4%的学生“十分注意”,52.8%的学生“比较注意”,15.7%的学生“一般”或“不注意”,可见,大学生仪表仪态、行为举止等方面的素养不容忽视。

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上,学生对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调查中,69.3%的学生 “适应能力较强”,28%的学生反映“一般”,另有2.7%的学生反映适应能力“较差”。 人际关系方面,74.3%的学生“与同学、朋友、同事相处很好”或“较好”,24.4%的学生“还可以”,1.4%的学生“较差”。从数据可见,绝大多数学生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专业技能熟练程度调查显示,34.9%“很熟练”,62.2%学生 “比较熟练”,3%的同学觉得“不熟练”(见图7)。在各专业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工科类专业的学生更是要注重专业实践训练。

图7 学生技能熟练程度

对技能人才的薪酬期望上,60.1%的学生认为应为1000—3000元/月,35.8%的人认为高于3000元/月,4.1%的学生期望在1000元/月以下,其中文科类专业学生中5.2%的人薪酬期望在1000元/月以下,而工科类专业学生薪酬期望普遍高于1000元/月,说明动手能力强的工科专业学生自信心较文科类专业学生强。调查数据还显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岗位的选择还是比较理性的,对“是否愿意到专业对口,工作很辛苦,但有发展潜力的工作岗位”的问题,87%的学生表示“愿意”,文科类专业学生85.8%,工科类专业学生91.5%。比较而言,工科专业的学生比文科专业的学生更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

5.身心素质方面

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学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心理问题的人往往患得患失、不能正确缓解内心的压力,不容易走出挫折的阴影。根据调查情况看,绝大部分学生拥有健康而阳光的心态,比如“是否经常患得患失”,88.6%的学生“偶尔会有”或“很少有”这种情况,11.4%的学生“经常有”类似问题;在“应对压力的方式”上,89%的学生遇到挫折或压力时,往往会“通过娱乐、游戏、读书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或通过“倾诉,写信或写日记等”方式进行疏解,并能尽快走出阴影;而10.9%的学生会“压抑内心的情绪,如喝酒,睡觉或假装没事等”,4.6%的学生则在很长的时间始终受到阴影的影响。可见,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而常抓不懈的问题。

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依调查结果看,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总体良好,94.5%的学生反映是“健康”的,4.8%的学生健康状况“一般”,0.9%的学生健康状况“较差”。(见表1)学习和工作过程中96.6%的学生觉得“精力充沛”或“精力较充沛”,而3.4%的人觉得精力“不怎么样”。从日常体育锻炼的角度看,90.4%的学生通过体育课、晨跑、球类运动进行多时段的锻炼,而9.8%的学生“几乎不锻炼”。比较来看,一年级学生的锻炼情况较二、三年级学生的情况要好,一方面因为一年级有必修的体育课,另加新生有比较规范的锻炼和作息习惯,而二、三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没有硬性的要求与考核,他们往往通过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锻炼活动,如打篮球、排球、乒乓球、晨跑、滑旱冰等。

表1 学生身体健康状况

结合以上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可见高职院校大学生总体上积极上进,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较强的集体主义精神,社会适应能力较强,人际交往能力较好,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在校期间比较注重社会实践与锻炼。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譬如对形势与政策的了解尚不深入,外语应用能力尚需加强,文明行为习惯还需进一步提高,网络工具的利用缺乏科学合理性,学生身心健康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和加强等。

三、促进高职学生综合素能的对策思考

为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加强和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能和潜质,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课题组就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能提出一些对策。

第一,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入开展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尤其要加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力度。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外,还要通过与理论知识相配套的实践活动设计加深理解,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的形势政策报告会、热点问题研讨、定期的班团政治理论学习、早晨广播新闻转播等,让同学时时刻刻了解国家最新的政策方针、国际国内时事热点,并引导学生理性、思辨、深入地分析与了解,使之成为一个“耳聪目明”、爱国爱校爱家的时代青年。

第二,进一步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文明行为与规范的养成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和制度约束,对学生诸如抽烟、酗酒等不良嗜好进行教育纠改;教育学生文明而规范地使用语言和文字;教育学生在公共场所遵守公德,不随地吐痰、丢弃杂物、不随意涂写、轻声细语等,倡导并弘扬助人为乐、文明礼让、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社会公德,尤其要教育大学生情侣文明有度的交往交流、大方得体的着装打扮等,大家共同为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针对调查中反映出的关于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应用能力问题,可开展英语口语演讲竞赛、辩论赛、“英语角”、征文比赛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专题讲座和有关的视频教育资料,引导学生合理健康地使用互联网络,组织开展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规划意识,加强职业礼仪类培训讲座,引导学生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专业建设中重视动手操作能力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类别多样、层次不同的技能竞赛等。这些素质都是学生在工作以后可以享用一生的素质与能力,一定要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加大教育和引导力度,使之在这些方面实实在在地得到提高。

第四,通过管理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绿色上网”。调查显示,近半数的学生拥有个人电脑,每天平均4小时上网时间,不少学生热衷于网络游戏、聊天、影音,而虚拟空间中不容回避的网络道德问题和网络秩序问题的隐性存在,进一步增加了现实环境中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因此,科学健康地使用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却是巨大的。一方面,要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网络的监管,适当限制学生上网时间,尽可能过滤和监督网络中出现的不道德言论和行为。另一方面要经常开展 “健康上网”、“绿色上网”、“低碳上网”的宣传与教育,搭建学生与网络技术人员的交流平台,使网络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身心素质培养,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功能和作用,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身体锻炼。在家庭环境、就业竞争、社会生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仍有部分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一些学生体育锻炼偏少。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学院—院(系)—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设,切实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以及心理志愿者的作用,经常性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吸引更为广泛的人群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晨跑、“冬季长跑”,开展院系间、班级间的各类球类比赛,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第六,充分利用和发挥学院创业教育的平台与优势,引导大学生积极就业、理性创业。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的自我定位,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合理定位薪酬期望,加强吃苦教育和挫折教育,更加切实有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实训实习,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必要的帮助,确保大学生顺利就业。

[1]张丽华.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5).

[2]陈静.高职院校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J].教育与职业,2010(3).

[3]张翔云.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素质培养体系构建[J].职教论坛,2010(1).

Abstract:The research team of this paper,for the purpose of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work in Wuxi Institute of College,of enhancing teaching reform and of preparing students to be allround future professionals,make investigation on the status quo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s.The team then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data collected,and give some suggestions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qualities.

Key words: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comprehensive ability;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suggestions

[编辑:徐永生]

An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and Suggestions

ZHANG Xiang-lin
(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Wuxi 214153,China)

G 711

A

1671-4806(2011)01-0088-05

2010-12-24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教、科研与教改立项课题(SYKJ10AY12),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课题(sysz10kt003)

张想林(1971— ),男,甘肃甘谷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同学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