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黄河三角洲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

2011-10-17 10:44张月锐李香颖李复恩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东营市林地

张月锐,李香颖,李复恩

(东营市政府调研室,山东东营257091)

建立黄河三角洲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

张月锐,李香颖,李复恩

(东营市政府调研室,山东东营257091)

在国内外,生态补偿机制已在农业、资源开发、河流治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实施,较好地解决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问题。东营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战场,生态环境存在较多问题,保护和建设资金匮乏,急需构建运行合理、兼顾多方效益的生态补偿机制。根据东营市的生态环境情况,应本着“谁破坏谁修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重点在油气资源开发、湿地保护和林地建设等领域,依据合理的生态环境补偿标准进行生态补偿。可通过争取国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以税费方式向破坏主体和受益主体征收、市场化融资等方式筹措补偿资金。

黄河三角洲;生态补偿机制;石油矿产资源;湿地;林地

生态补偿在学术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补偿将环境污染治理、资源有偿使用、生态工程建设均纳入生态补偿范畴,立足于对生态系统的补偿;狭义的生态补偿主要是对生态保护中保护者所付出的经济社会成本的一种补偿。总起来看,生态补偿机制就是综合运用政府和市场手段,调节生态补偿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一种制度安排。2009年11月,国家在批复实施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在黄河三角洲“逐步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东营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战场,承担着先行先试国家战略规划的重任,因此,有必要率先探索构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从制度上明确生态产品的服务功能价值量以及实施生态补偿的基本框架,为当地生态环境建设提供规范长效、可持续的资金投入。

一、黄河三角洲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一)国际经验证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1.农业领域

农业领域主要通过立法、退耕休耕等措施,对当地居民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例如,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实施了保护性退耕计划;80年代实施了相当于荒漠化防治计划的“保护性储备计划”;纽约州颁布了《休依特法案》,用于恢复森林植被等等。通过这一系列制度的确立,较好地解决了开发者与当地居民的冲突,恢复与保护了农业耕地。

2.流域保护

流域保护主要是采用公共补偿、私人直接补偿方式对流域的生态进行保护。澳大利亚利用联邦政府经济补贴推进各省流域管理。纽约市通过协商投资了15亿美元,与河流上游地区达成了保护为该市供水的优质水源地的协议。南非将流域保护与扶贫有机结合起来,每年投入1.7亿美元雇佣弱势群体进行流域保护。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河流水质,增加了优质水资源的供给。

3.矿产资源开发

对矿产资源开发的补偿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矿区补偿保证金制度。主要以美国为代表,在获得采矿许可证前,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资金或者抵押一定量的资产作为复垦执行保证金。二是以租金、费等方式筹集资金。美国阿拉斯加州为应对石油资源耗尽之需,把矿产资源租金、矿区使用费、矿区出让收益、联邦矿产收入中的一部分以及州级红利设立为永久基金。三是通过立法约束。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都在法律上明确了生态破坏问题由开发者负责治理和恢复,恢复率要求达到100%。

4.森林生态保护

森林生态保护主要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碳蓄积与交易等途径进行操作。生物多样性保护,就是有偿进行生物景观的参观、服务、管理,还可以通过购买土地,获得生物考察、调查、狩猎、垂钓或生态旅游的权利得到补偿。碳蓄积与交易,就是利用森林碳汇功能,估算森林碳储量,并进行碳交易。欧洲的碳排放交易计划与京都清洁发展机制是目前两个最大的碳限额交易计划,2005年分别完成了3.62亿吨和4亿吨的二氧化碳交易。

(二)中国已对生态补偿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中国历经2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生态补偿主要表现为以下3种形式:

1.国家推动建立的生态补偿

国家推动建立的生态补偿主要包括森林与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流域生态补偿、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补偿措施主要有:一是政策性补偿。补偿主体以国家居多,实施效果明显。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造林绿化工作的通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等多个文件,确立了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以及如何解决治理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二是通过上下级财政纵向转移、同级政府间的横向转移,对受损区域进行补偿,主要指流域生态补偿。例如,在福建省九龙江流域的生态补偿中,位于河口的厦门与位于中游的漳州和上游的龙泉通过省政府协调,建立了全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

2.地方探索建立的生态补偿

自2005年浙江省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钱塘江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省级财政专项补助暂行办法》、《浙江省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试行办法》等政策,成为全国第一个实施省内全流域生态补偿的省份。国内其他部分省市也制定出台了生态补偿措施。2009年福建省制定了《福建省江河下游对上游地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方案》。2010年5月,山东省启动了小清河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试点工作。

3.生态补偿市场交易

近年来,以参与碳交易为主的国际生态补偿逐渐活跃起来。2005年10月,中国最大的氟利昂制造公司——山东省东岳化工集团与日本最大的钢铁公司新日铁和三菱商事合作,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业务。估计到2012年底,两家公司将获得55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量。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国内市场交易机构也纷纷成立,促进了生态补偿市场交易的发展。

(三)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及补偿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急需构建运行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

1.生态环境面临较大威胁

一是生产结构不合理带来的影响。由于第二产业过重,技术密集型产业过轻,受技术和条件限制,往往会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二是产业布局不均衡带来的影响。高耗能、高排污企业呈集聚发展态势,受此影响,个别区片环境污染较重。三是生产方式粗放带来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设备老化、生产工艺落后、环保设施不配套,导致能源、原材料浪费,“三废”过量排放。

2.生态环境存在问题较多

一是黄河三角洲成陆较晚,生态组成简单,林木覆盖率低,生态系统脆弱。二是水质污染较重。除黄河能达到Ⅲ类水质要求,广利河、支脉河基本达到V类水体水质要求外,其余河流都不达标。三是黄河口湿地特别是淡水湿地退化萎缩,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完整性受到破坏。以上生态环境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地方政府投入极大的物力、财力予以解决。

3.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

一是生态环境补偿模式不清,对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基本框架(补偿主体和对象、补偿途径、补偿标准等)还不能合理界定;二是基础理论研究不够,关于资源开采、企业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森林、湿地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等都缺乏科学的、令人信服的数据支撑;三是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涉及生态环境补偿的规定较少,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具体、完善;四是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涉及国家和地方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也涉及具体的企业利益调整,需要用较长的时间争取各方面的支持。

二、黄河三角洲重点领域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

根据东营市的生态环境情况,本文重点在油气资源开发、湿地和林地建设与保护等领域测算其生态环境补偿标准。

(一)油气资源开发补偿标准

1.实施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必要性

东营市境内油气资源丰富,已建成了全国特大型的石油生产基地。多年来的大规模开采,加之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资金的缺乏,使油田周围的生态环境渐趋恶化。油气开发产生的含油污水等污染源,对土壤、植被、水等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但目前,油气开发补偿标准低,远不能满足生态环境恢复的资金需求。建立油气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就是要求油气资源的受益者即胜利油田等油气开采企业对当地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进行赔偿,为此,应确定科学、合理、规范的支付标准体系。

2.油气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价值损失量

据初步统计,截至2009年胜利油田占有土地面积为8.53万公顷,其中,影响生态服务功能的建筑物、井架等其他用地占 26.67%,共2.275万公顷[1]。根据有关专家和学者的研究,黄河三角洲区域内,每公顷生态环境服务价值为6.8万元(1996年)[2]。经价格指数调整,2009年单位面积提供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价值约为8.01万元/公顷。参考以上数据以及计算结论,胜利油田每年带来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价值损失总量约为18.22亿元。

3.油气开发生态补偿标准

以2009年胜利油田原油产量2783.5万吨为基数[3],胜利油田因油气资源开采而对当地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带来的价值损失,折合为每吨原油65.46元。根据损失与补偿对等原则,油气开发生态补偿标准为每吨原油65.46元。

(二)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标准

1.实施湿地生态保护补偿的必要性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黄河三角洲是中国及世界暖温带唯一一块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最年轻的湿地。黄河三角洲湿地已突破100万亩,作为暖温带重要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它承担着改善气候条件、蓄水调洪、降解污染、净化水质、促进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功能。[4]但是目前,广阔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功能价值却未得到量化和补偿。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就是要明确湿地资源的生态功能价值,体现湿地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气体交易中的市场地位,实现湿地生态功能的经济化。[5]54-63

2.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总量

黄河口湿地类型主要分为滩涂湿地、苇田湿地、水田湿地3种,每种类型的湿地所产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分别是:

(1)滩涂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

有关研究成果显示,上海市九沙段湿地每公顷生态服务价值为1823.875元/年。[6]由于九沙段地处东亚季风盛行区,与东营环境有差异,按照纬度递减比例,可推算出东营市滩涂湿地生态服务价值为每公顷1700元/年。东营市现有滩涂湿地5.2万公顷[5]39,总计形成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为8840万元/年。

(2)苇田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

苇田湿地是黄河口湿地的核心区域,是生态功能最原始、最完善的地带,也是生态价值最大的地带。相关研究表明,白洋淀苇田湿地每公顷生态服务价值为119954.5元/年。[7]白洋淀湿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与东营地区环境相近,而且两种类型的湿地均为淡水湿地,植物种群基本一致,因此,东营地区苇田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也采用119954.5元/年的标准。东营现有苇田湿地1.4万公顷[5]39,总计产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为167936.3万元/年。

(3)水田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

水田湿地以稻田湿地为主。根据当地水稻实际价格以及近年来研究区水稻的单产量,计算出水田湿地每公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12825.96元/年。东营现有水田湿地1.3万公顷[5]39,总计形成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为16673.75万元/年。

3.湿地生态补偿标准

对于湿地的生态补偿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各级政府为保护和改善湿地生态环境而进行的各项投入;二是因工农业生产或其他因素对湿地造成的损失而进行的补偿。这两种情况形成的补偿费用分别来自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和受益者付出的赔偿。根据补偿与受益对等原则,东营市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可确定为:对于滩涂湿地损失,每公顷补偿标准为1700元/年;对于苇田湿地损失,每公顷补偿标准为119954.5元/年;对于水田湿地损失,每公顷补偿标准为12825.96元/年。

(三)林地生态保护补偿标准

1.实施林地生态保护补偿的必要性

黄河三角洲成陆时间短,生态组成简单,土壤盐碱化程度高,林木覆盖率低。而生态林业属于特殊产业,生产周期长,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另外,大面积生态林还承担着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净化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但目前,黄河三角洲林地的生态功能价值却未得到量化和补偿。建立林地生态补偿机制,就能够量化和实现林地生态效益的价值,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系统的保育,增强森林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林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总量

(1)涵养水源价值量

采用森林区域水量平衡法来计算,V=R×(1-60%)×P(其中V为1km2森林涵养水源价值量;R为东营市年平均降水量;60%为北方林地的蒸发量;P为单位库容造价)。目前,东营市年平均降水量为556mm[8],单位库容造价为6.1107元/m3[9],由此,计算出每公顷林地涵养水源价值为20400元/年。

29岁,Ian有了婚外恋情。他由万象俊美开朗的年轻男子,变成肩负责任的丈夫和父亲,此间即使有着种种不甘愿,依旧单纯地恋慕她,照顾她,跟随她,陪伴她。结婚5年,尽最大努力做到他能够提供的最终。但男人终究会有疲惫时候,对她反复怀孕分娩的身体感觉疲惫,对她深邃幽暗不动声色的心境感觉疲惫。始终无力控制他们之间的局面,从未在她这里得到呼应。

(2)净化空气价值量

其功能主要是吸收SO2、制造O2、固定CO2、滞尘所产生的价值。东营市林地净化空气费用情况见表1。

表1 东营市净化空气费用情况表

由以上数据,可计算出每公顷林地净化空气总价值为:

S=SV+OV+CV+DV=106.2+131.2+79.9+103.2=420.5元/年。

(3)净化水土价值量

一是净化水质价值。W=P×1×R×(1-60%)(其中P为单位体积水的净化费用;R为东营市年降水量)。目前,单位体积水的净化费用为1.031元/m3,由此,可测算出林地年净水费用为0.23元/m2,每公顷林地年净水质价值为2300元。二是净化土壤价值。主要考虑氮、磷、钾减少的损失量。采用替代工程法计算,单位面积林地减少氮、磷、钾损失的价值为:S=s×(N1+P1+K1)(其中s为中国化肥均价2751元/t;N1、P1、K1分别为每平方公里林地减少氮、磷、钾的损失量,其中氮的损失量N1为0.64t/km2,磷的损失量P1为0.067t/km2,钾的损失量K1为0.2684t/km2)。因此,可测算单位面积净化土壤的价值为:S=2751(0.64+0.067+0.2684)=2684元/km2=26.84元/hm2。(以上数据及计算过程主要参考栾宝石、曲长祥的《哈尔滨市郊林地生态价值评价研究》)。

(4)保护生物多样性功能价值量

参考有关成果,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为2.4万亿元/年。[10]目前全国约有3亿公顷林地,每公顷林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价值为8000元/年。[11]

总计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净化水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价值,东营市每公顷林地每年产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31147元。东营市现有公益林地11.2万公顷,总计形成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为34.88亿元。

林地的生态补偿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政府造林的投入,此项为工程性投资;二是林地遭到破坏后的补偿,对于这类情况,依据补偿受益相对等的原则,东营市林地生态补偿标准为每公顷31147元/年。

三、黄河三角洲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

(一)建立黄河三角洲生态补偿机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指导思想

建立黄河三角洲生态补偿机制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厘清相关各方利益关系为核心,着力建立和完善重点领域生态补偿标准体系,探索解决生态补偿的关键问题,为全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

2.建立原则

建立黄河三角洲生态补偿机制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责任原则。要依据生态环境保护标准,逐步建立责权利相一致、规范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受益者有责任向提供优良生态环境的地区和人们提供适当的经济利益补偿;对开发利用所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有责任进行修复,并对受损者作出适当的经济赔偿。

二是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原则。政府主导就是制定必要的政策措施,科学界定生态环境建设者和破坏者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生态补偿的形式和标准,筹集生态补偿所需的人、财、物和技术等等,科学合理地分配到生态建设各领域。同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节各方利益行为,使各种资源得到有效配置,提高生态补偿效率,拓展补偿渠道。

三是因地制宜、分区分类补偿原则。黄河三角洲自然条件复杂、区域差异明显,生态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要按照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分区,划分出不同类型的补偿区域,因地制宜,实施分区分类补偿。

四是循序渐进、有效补偿原则。建立黄河三角洲生态补偿机制要从规范并推广补偿费的征收入手,合理收费,并逐步总结经验、循序推进。先针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进行重点突破,由点到面,先少后多,逐步实现生态补偿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黄河三角洲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内容

1.明确补偿主体

生态补偿的主体就是筹集资金进行补偿的组织机构,包括公共主体和市场主体两类。生态补偿的公共主体是政府及各类相应的机构和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16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生态补偿的市场主体主要指直接与生态环境发生关系的各关系人,主要分为生态受益者、受损者以及公共主体利益的分享者。对于生态环境破坏者在补偿中的主体认定,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提出了“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要求,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影响的企业,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偿责任。目前,在东营地区属于此类型的补偿主体主要包括:一是胜利油田。胜利油田由于在境内进行油气开采,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应按国家政策规定,对造成的损失支付补偿费用。二是地方所有排污企业。这些企业由于污染物的排放,导致河流、空气污染,也要按照造成的损失量承担相应的补偿责任。三是其他破坏生态环境的单位和个人。

2.确定补偿对象

生态补偿的对象主要是受到生态环境损害的单位和个人。根据东营市的实际情况,生态补偿的对象主要为:一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因发展机会受限而减少财政收入。二是产权所有人。因产权所有人经济活动受限,而造成经济损失,如拥有生态产品产权的企业、农户等。

3.拓宽生态补偿途径

(1)积极争取国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近10年,中国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具有一定生态补偿性质的重大生态建设工程,总投资达7000多亿元,其中用于补助性质的支出达3000多亿元。[12]东营市按照国家总体规划,对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等为主的生态区域采取了保护措施,为维护大区域环境生态平衡作出了贡献,国家财政应借鉴对其他生态地区的补偿方式,对东营支付生态建设与保护费。为此,建议把黄河口湿地生态建设与保护列入全国重点生态工程,提高湿地建设和维护的补助标准;进一步扩大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项目规模,提高天然林保护补偿标准。

(2)以税费方式向破坏主体和受益主体征收

黄河三角洲可参照山西省的做法,建立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区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油矿转产发展资金等制度,对在境内从事油气开采的企业,按一定标准计取相关费用。同时,依据资源开发利用、污染破坏的程度,向资源开发和使用资源环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生态环境税。[13]

(3)市场化融资

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市场化融资,如发行黄河三角洲环保生态彩票;制定扶持政策,推动国内外相关金融组织和财团参与当地生态工程建设;支持建立环境容量有偿使用制度和环境准入制度,批准在东营设立排放权交易市场。

四、构建黄河三角洲生态补偿机制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政策与制度

一是根据生态环境建设、破坏和使用情况,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机制、监管机制、评估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健全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制度,为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提供政策制定依据,推进油气资源开发、林地建设、湿地保护等领域生态补偿的有效落实。二是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把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效、生态补偿机制运行成效作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各级党政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责任制,纳入年度考核,把生态保护与建设、生态补偿实绩作为评价地方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生态环境补偿资金使用绩效考评制度和审计制度,定期公布生态补偿重点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有关部门对补偿资金的使用情况要进行考核和审计,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二)深化基础研究

要搞好生态补偿,基础工作尤为重要。如对生态区主体生态功能进行定位和分类,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划分用于生态公益和商品经济的生态区,合理确定生态资源的经济利用程度;编制好生态补偿总体和单项规划;确定生态保护区的产权和产权主体;制定生态补偿监测和激励机制,以及不同区域不同生态类型的生态环境成本的合理评估机制等等,这些都应逐项深入研究,为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三)积极争取支持

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关系到财政体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的重新调整,要得到山东省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石化集团公司等部门的批准。为此,东营市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向上级做好沟通汇报,以争取山东省和国家的重视和支持。

(四)对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先行试点

生态环境补偿体系涵盖水文污染治理、土地污染整治、林业生态恢复和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湿地保护和恢复等多个领域,并且争取国家批准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所需时间较长,对此,建议东营市从较易操作并有一定工作基础的林业、湿地生态补偿入手,探索生态环境补偿的体制、机制和模式,为政策实施积累经验。

[1]侯增洲.油田开发的环境成本核算[J].工业经济,2009(5):89.

[2]林辉平.湿地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以黄河三角洲为例[D].北京:北京大学,2001.

[3]2010胜利油田年鉴[Z].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15.

[4]杨玉珍.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5:250-251.

[5]韩美.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补偿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6]马翠欣,袁俊峰,董凤丽.上海市九段沙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98-101.

[7]李建国,李贵宝,刘芳,等.白洋淀芦苇资源及其生态功能与利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4(4):37-40.

[8]张美英.东营市实施最严格水管理制度的思考[J].山东水利,2010(6):48.

[9]栾宝石,曲长祥.哈尔滨市郊林地生态价值评价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1):71.

[10]吴锋.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年总价值10万亿元[J].中国林地,2010(6):11.

[11]赵国谦,欧阳志云,郑华,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04(4): 480-491.

[12]张年亮,舒方静,骆盈盈.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获新进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10-26(4).

[13]吴根.完善四川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J].四川改革,2010(2):37-38.

[责任编辑:赵 玲]

Research on Building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Taking Dongying City for Example

ZHANG Yuerui,LI Xiangying,LI Fuen
(Investigation&Research Dept.of Dongying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Dongying,Shandong 257091,China)

At home and abroad,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n fields such as agriculture,resources development,river control are widely implemented and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Dongying is the main battlefield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There are lots of problems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uch as lack of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funds,urgent need of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taking into account effect of many side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Dongying City,we should act on the principle:"He who destroys repairs,who benefits compensates".Focus is laid on the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protection of wetland and woodland areas such as on the basis of reasonabl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for ecological compensation.We can raise compensation fund by requesting the government to increase its financial support,charging the tax charged from the damaged subject and beneficiary subject,commercializing financing means and so on.

the Yellow River Delta;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oil and mineral resources;wetland;forest land

F127

A

1673-5595(2011)06-0037-06

2011-09-01

张月锐(1968-),男,山东沾化人,东营市政府调研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黄河三角洲东营市林地
东营市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策略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协调行为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为例
林地流转模式的选择机理及其政策启示
小型无人飞行器用于林地监视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