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诚信农民到诚信贵州
——贵州诚信农民建设回眸与展望

2011-10-23 00:33
当代贵州 2011年13期
关键词:诚信贵州农民

■ 文/特约评论员

从诚信农民到诚信贵州
——贵州诚信农民建设回眸与展望

■ 文/特约评论员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作为基本的公民道德规范,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道底线,成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一块基石。诚信可以引来企业,诚信可以招来项目,诚信可以发家致富。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而无信,行之不远”,都极言诚信的重要。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广为流传。

“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这是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时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十七大又作出了“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部署。今年4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指出:“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诚实守信作为基本的公民道德规范,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道底线,成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一块基石。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曾指出,要把诚信作为现代社会文明之基,不仅要弘扬传统的诚信美德,更要大力推进以个人为基础、企业为重点、政府为关键的现代信用建设。图为2008年2月1日,习近平(中)在黔指导抗灾救灾工作期间,调研贵阳市农副产品供应情况。(本刊记者 黄晓青/摄)

清镇市的两个诚信故事,拉开了贵州省诚信农民建设的序幕。第一个故事,2004年,清镇市新店镇部分农民不讲诚信,致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发公司伤心离开,转到该市百花湖乡发展养鸡产业。因为百花湖乡农民信守合同约定,企业发展壮大,农户收入增加,清镇市也因此成为贵阳最大的养鸡基地。第二个故事,2006年,清镇市红枫湖镇右二村种植的小山椒品质好,重庆客商采取预付款的方式订购,村民在高价现款的诱惑面前,坚持履行合同,引来资金,重庆客商建起了辣椒基地2000亩,每亩收入4000元以上,现已成为贵阳市蔬菜外销的核心基地之一。两件事在清镇市引发了强烈反响,清镇市委、市政府适时开展了诚信大讨论活动,引导农民提高认识,诚信可以引来企业,诚信可以招来项目,诚信可以发家致富,从而变“要我诚信”为“我要诚信”,焕发了农民群众参与诚信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清镇市委、市政府提出开展诚信农民建设的“五大任务”,即诚信于党和政府、诚信于法律法规、诚信于市场准则、诚信于金融支持、诚信于合同约定,细化为15项100条标准。制定了诚信村民组、诚信村、诚信乡镇(街道)、诚信政府、诚信企业的标准,实行一年一评,逐级评定,“加分晋级、扣分退出、失信惩戒”。清镇市农村信用联社对诚信农户、诚信村民组、诚信村、诚信乡镇和诚信企业,资金优先安排、业务优先办理、金融产品优先使用,并在贷款额度、利率、特事特项等方面实行优惠。2006年以来,累计投放涉农贷款14.2亿元,年均递增33.6%。清镇市形成了“烟、菜、果、茶、药、苗、鸡、牛、猪”九大产业,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64元。

省委、省政府及时总结清镇市的经验,结合农村金融环境整治活动,以诚信农民创建活动为载体,推动政府、企业与农民的联合,推进诚信社会建设,部署了在安顺市、清镇市、贞丰县等10个县市开展诚信农民建设试点工作。今年年初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在讲话中要求“深入开展诚信农民创建活动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增强农村金融机构增加涉农信贷投放的内在动力。”2010年2月9日,省委政研室、省农委、省农信社联合举办了“贵州诚信农民建设论坛”,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对此作出重要批示:“建立诚信农民体系,是构建和谐贵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进入现代农业产业化过程、农民从事市场经济的重要一环,是农民的立身之本。在清镇抓试点基础上,要在全省推广。要作为‘三农’工作的系统工程,通过诚信农民体系建设,从总体上提高农民素质,把诚信农民与知识农业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农民队伍总体水平。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一直抓出成效。”今年4月12日,省委、省政府在清镇市召开了诚信农民建设推进现场会,省委副书记王富玉,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各级党委、政府精心组织、统筹推进,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分工协作,诚信农民创建活动蓬勃开展,由最初清镇市几个乡镇的星星之火,迅速在全省广大农村渐成燎原之势,诚信村、组、户如雨后春笋遍及城乡,创造出了诚信农民体系建设的鲜活经验。安顺市创建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金融跟着农民工走,农民工跟着诚信走”,有效支持农民工创业发展;印江县整县推进诚信建设,破解了“三农”发展资金短缺的难题;绥阳县“以党建促诚信,以诚信助发展”,让基层党组织找到了服务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载体和抓手;贞丰县强化农户诚信建设,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工作,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和信用社“难贷款”问题,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

贵州诚信农民建设活动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人民日报内参》2010年第259、260期连续刊发了题为《面对市场走向富裕的必修课——对贵州省清镇市“诚信农民”创建活动的调查》、《“四个明显”展现成效 “五个坚持”彰显经验——对贵州省清镇市“诚信农民”创建活动的调查》的调查报告,《求是》杂志2010年第8期以《诚信就是梧桐树——清镇市诚信农民创建活动调查》为题,刊登了由省委政研室、省农委、省农信社调研组联合采写的调研报告,并发出专函要求贵州省内主流媒体广泛宣传。2010年2月4日和2011年4月21日《贵州日报》论苑专版发表《构建诚信体系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清镇市诚信农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等文章,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求是》杂志经济部副主任刘玉辉认为:“诚信对于个人、企业、政府来说,都是品牌,都是财富。”农业部农村改革试验办主任宋洪远认为:“清镇市创建诚信农民的活动很有创新,为贵州乃至全国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值得全国推广和借鉴。”中央政研室《学习与研究》杂志总编辑薛宝生认为:“贵州首先提出农民的诚信问题和农民的教育问题,抓住了一个重要的抓手,在全国也具有首创的意义。”《求是》杂志原副总编刘润为认为:“贵州省的诚信农民建设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创举。”

当前,贵州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在价值追求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转型期,以诚信引领社会风尚,以诚信促进社会和谐,以诚信凝聚加快发展的合力,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们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地抓好诚信农民建设,并逐步覆盖到全社会,进一步建设诚信贵州,必将凝聚起“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强大力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实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

一要凝聚共识。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品牌;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力量。诚信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级党委、政府要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诚信宣传教育,普及诚信知识,倡导诚信观念,引导社会成员进一步增强诚信自律意识,使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自觉追求。

二要发挥示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铸诚信,群众需要榜样,社会需要引导。要巩固、完善、提升诚信农民建设成果,加强对诚信建设典型的宣传报道,各新闻媒体要通过开设专题、专栏、专版,运用集中宣传、跟踪报道、重点评述、群众评议等多种方式,宣传中央和省里有关政策和精神,宣传各地各部门开展诚信农民建设项目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农民关心、舆论支持的良好局面。

三要激励导向。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整合金融、公安、民政、社保、农业、卫生、税务、工商、质监等各方面的资源,建立征信、授信、用信一体化的诚信平台,为加强诚信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全面开展诚信农户、诚信村、诚信乡镇、诚信企业、诚信单位、诚信政府等创建工作,完善诚信档案,建设失信可追溯系统。对诚信状况好的单位和农户,采取多种形式予以激励;对信用度高的农业龙头企业和经营户,工商系统免于日常检查,年检免审。通过强化利益导向机制,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诚信带来的诸多好处,不断增强诚信建设的内生动力。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指出,要深入开展诚信农民创建活动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增强农村金融机构增加涉农信贷投放的内在动力。图为栗战书(前排左二)在惠水县大龙乡考察“185”助民增收示范工程。 (本刊记者 李 枫/摄)

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指出,要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诚信贵州”。图为赵克志(右二)在望谟县麻山乡调研。(本刊记者 黄晓青/摄)

四要失信惩戒。加大对制假售假、经济诈骗、恶意逃债、偷税漏税、欺客宰客违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失信者和失信行为进行惩罚,使失信者付出相应的经济和名誉代价。在金融服务、工程参与、社会服务等方面,根据个人和企业信用记录的好坏,实行差别待遇。对信用记录不好的,实行“黑名单”制度,严格限制进入市场。对制假贩假、恶意欺诈、坑蒙拐骗的企业和个人予以曝光,对失信者保持强大的舆论压力,让其信誉扫地,臭名远扬,使失信者对个体的失信转化为对全社会的失信,从而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约,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五要合力推进。诚实守信,人心所向。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把诚信建设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抓手,作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把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作为诚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营造人人重诚信、人人守诚信的良好氛围,通过诚信农民建设进而推进诚信贵州建设,推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执笔:罗凌、崔云霞、王辉永编辑/张蓓)

猜你喜欢
诚信贵州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贵州,有多美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古驿道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