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二五”贵州国企着力八大新突破
——访省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卢守祥

2011-10-23 00:33尹辉
当代贵州 2011年9期
关键词:十二五国资委贵州

■ 文/本刊记者 尹辉

展望“十二五”贵州国企着力八大新突破
——访省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卢守祥

■ 文/本刊记者 尹辉

作为贵州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贵州国企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不容置疑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在过去的5年,贵州国企实现了哪些发展,对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在“十二五”时期,贵州国企将如何壮大等是很多读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本刊为此专访了省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卢守祥。

国企成为贵州“顶梁柱”

《当代贵州》:说到“茅台”、“瓮福”、“盘江煤电”等,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但要说到这些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对贵州发展的具体贡献,可能就没有多少人能说得清了。在过去的5年里,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在哪些方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作用?

卢守祥:我省国有经济的比重很大,国企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可替代。过去的5年里,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顶梁柱”,为保障我省经济正常运转和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巩固了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国资委监管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4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0亿元,上交税金420亿元,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5年来,国资委监管企业在改革发展中走前列、作表率,在深化国企改革中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在维护和谐稳定上发挥了表率作用,国资监管工作对企业改革发展还发挥了保障促进作用。

《当代贵州》:您曾说“刚过去的5年,是贵州省国有企业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5年,也是各企业在挑战中成长、探索中前进、创新中开拓的5年”。是什么原因,让你对5年的发展给予如此高的评价?

卢守祥希望,到“十二五”末,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分别达到4000亿元和2700亿元以上。(省国资委供图)

卢守祥:应该说,在过去的5年里,省国资委和监管企业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历史罕见自然灾害等重大挑战,取得了重大发展成就。这包括,企业整体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企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布局结构逐步优化,企业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社会贡献更加突出,国企党建不断加强等。

从经济指标看,在过去的5年,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的整体实力迈上了新台阶。监管企业资产总额从2005年的91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083亿元,营业收入从365亿元增长到1008亿元,利润总额从30亿元增长到115亿元,应交税金从48亿元增长到113亿元,增加值从151亿元增长到348亿元,主要经济指标翻了一番以上。首钢水钢、茅台集团、瓮福集团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元,盘江、开磷等9户企业利润超过亿元,一些企业发展成为国内同行业排头兵。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突破2000亿元,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利润总额、上交税金双双突破110亿元,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句号。

贵州国企做“大”做“强”

《当代贵州》:茅台5年新增产能1万吨,盘江集团、水矿集团原煤产量先后突破千万吨大关,乌江水电总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首钢水钢的产能将达到500万吨,开磷集团已建成了350万吨高浓度磷复肥生产基地等。这是否代表着“贵州国企”正不断迈向大企业、大集团的新阶段?

卢守祥:在过去的5年里,我们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国有企业调整重组,推动国有资本向特色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促进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经营机制不断优化,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培育了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壮大了我省优势产业。

除了上面提到的企业,我们还有不少企业取得了新的发展。譬如:建工集团加强与相关企业战略合作,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建筑业60强。物资集团实施适度多元的发展战略,有效应对体制变革和市场变化,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贵州饭店与国际会议中心整合形成了新优势。省农信社实现全省乡乡有网点,存贷款余额双双迈上1000亿元。华创证券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客户资产托管规模增长19倍,被评为2010年度“最佳成长券商”和“全国优质证券公司”。华能贵诚信托业务迅速扩大,新增信托规模450多亿元等。

《当代贵州》:一直以来,“贵州制造走出去”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在这方面,“十一五”期间,贵州国企有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卢守祥:“十一五”期间,国资委监管企业创新投入不断加大,技术进步不断加快,一些技术达到同行业领先水平,优势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为加快“走出去”步伐奠定了良好基础,市场覆盖面不断扩大,经营范围遍布全国各省区市,发展到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沙特阿拉伯北部的阿加拉米德沙漠上,瓮福集团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选矿装置,并将带动约100亿元的国内GDP增长,目前瓮福集团已基本完成国内产业布局,覆盖国内高中低市场、面向海外的技术服务板块基本建成。抓住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重大商机,茅台集团加强市场营销,“国酒茅台”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国际国内市场形象进一步提升。七冶公司先后在南亚、中亚和中东的多个国家和地区承建项目。

《当代贵州》:如何理解你所说的“国有企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卢守祥:这是省国资委及监管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取得的成果。主要是指: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出资人职责进一步到位;监事会实现了从事后监督到当期监督的重要转变,监督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不断提高;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完成了相关企业债转股和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赤天化、久联发展等企业面向资本市场再融资,盘江集团主业整体上市并从产品经营向资本运营转型,贵绳集团整体上市和水矿集团改制上市积极推进;在17户独资、控股企业开展规范的董事会改革,派出了38名外部董事,开展了监事会主席(监事)“外派内设”工作,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转换了企业经营机制,激发了企业活力。

由2000亿到4000亿,贵州国企欲加速跨越

《当代贵州》:面对“十二五”,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明确了总量翻番、赶超进位的奋斗目标,全省发展将全面提速等。面对这些新机遇、新要求,贵州国企应着力从哪些方面实现突破?

卢守祥: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到“十二五”末,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翻一番以上,分别达到4000亿元和2700亿元以上,形成11户营业收入超百亿的企业集团,其中2户以上营业收入超过300亿元,1户超过500亿元。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努力实现八个突破。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盘活存量、投入增量,调整重组、资本运作、项目建设等多种手段,加快提升整体实力,壮大经营规模,在壮大整体实力上实现新突破;大力推进调整重组,加快优化监管企业组织结构、资本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力争到“十二五”末,监管企业从目前的24户调整重组到15户以下,在优化布局结构上实现新突破;深入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进股权多元化、资产资本化、公司公众化、管理规范化,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在监管企业开展持续5年的创新型企业建设,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投融资平台建设和改制上市步伐,在加强资本运作上实现新突破;创新国资监管模式和手段,在完善监管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完善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在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强化国资委作风、效能、队伍建设,在服务企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等。

《当代贵州》:“工业强省”战略的号角已经吹响,省国资委如何实现“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思路?

卢守祥:初步统计,省国资委系统企业“十二五”期间拟建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05个,总投资额3013亿元,其中,监管企业195个项目,总投资额2100亿元,中央在黔企业10个项目,总投资额913亿元。覆盖磷及磷化工、煤及煤化工、电力、白酒、冶金、建筑、民爆、投资贸易、高新技术、现代物流、金融证券等行业。

目前,诸如总投资近40亿元的赤天化集团金赤公司桐梓煤化工项目,年销售收入140亿元以上的贵钢新特材料基地,总投入120亿元的锦麟精细化磷化工基地等一批有规模实力、有竞争力的省管国有企业大项目正加紧建设。诸如总投资17亿元的贵阳市小河开发区煤矿机械制造基地, 中铝贵州分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100万吨氧化铝和40万吨电解铝的煤电一体化及年采200万吨铝土矿项目,由中国电力投资公司和贵州金元集团、遵义产业发展公司投资525亿元兴建的务正道电解铝一体化项目等一批中央、省外企业与贵州省国资委系统企业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合作的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编辑/尹辉)

猜你喜欢
十二五国资委贵州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贵州,有多美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陕西国资委出台措施指导企业降本增效
国资委开查央企境外“家底”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