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组工文化的“魂”

2011-10-23 00:33何任叔
当代贵州 2011年9期
关键词:正派民主理念

■ 文/何任叔

抓住组工文化的“魂”

■ 文/何任叔

组工文化建设抓住了讲党性和坚持公道正派,就是抓住了组工文化的“魂”。

组工文化的“魂”是什么,提到组工文化我们会想到什么?我认为,在长期的实践锻炼中,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逐步发展和形成了公道正派、求真务实、不怕艰难、甘于奉献等良好作风和优良传统,尤其是结合工作职能突出了“公道正派”这一核心。可以这样说,组工文化建设抓住了讲党性和坚持公道正派,就是抓住了组工文化的“魂”。

近年来,在全国组织系统先后开展的“坚持公道正派,树组工干部新形象”、“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等活动,都牢牢抓住了组工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公道正派等优良传统逐渐影响到各级组工干部,有力促进了组织部门的自身建设,为组织工作的改革创新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心理态势。

与此同时,当前组织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要求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在深入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都对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推动我们必须加快组工文化的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赋予组工文化新的内涵,以组工文化的创新引领和推进组织工作的改革创新。具体来说,我们应该进一步强化两个理念,创新三个机制,树立五种形象。

强化科学的理念和民主的理念

理念是先导。创新组工文化,首先应强化科学的理念和民主的理念。

作者在海南博鳌出席全国组工文化论坛。(作者供图)

强化科学的理念。要用科学的理念来谋划、推动和指导组织工作。一是要加强战略性的思考。李源潮同志多次强调,组工干部要成为“三宽”型干部(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就是要求组工干部要具备全局性、战略性的眼光,从更高的层面上来研判形势,破解难题,树立超常规的大视野、大思路。二是进一步加强对组织工作内在规律的研究。通过掌握和运用组织工作内在规律,全面推进组织工作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上的改革创新。三是要坚持辩证的思维。既能看到工作的正面效果,又要充分估计到可能会带来的问题和不足,提前做好应对负面效应的准备。

强化民主的理念。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目标要求。提高公信度的前提就是要扩大民主,没有民主就不会有公信度。组织工作应该打破封闭神秘的思维定势,真正落实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这是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和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围绕扩大民主,增加透明度,都开展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实行了民意调查、实绩公示、任前公示,开展了规范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规范干部任用提名等工作,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得到不断提高。但是,从民意调查结果和平时掌握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工作和干部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是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有的地方把年轻化理解为低龄化,搞层层递减、年龄“一刀切”,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又如,选人视野不开阔,还是“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不同程度地存在“一把手”说了算的现象,民主公开落实得不好。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强化民主的理念,坚决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扎实推动干部人事制度的深入开展。

创新科学决策、强化落实、主动服务的体制机制

制度创新是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标志,是进一步提高组织工作的规范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关键所在,是进一步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的紧迫要求。

制度创新,首先要创新科学决策的机制。决策的科学与否,事关事业的成败,工作的成效。方向正确则事半功倍,反之则事与愿违。科学的决策需要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坚持辩证思维,加强调查研究,在继承和发展组织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网络资源、统计调查、分析比较等新知识新手段,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其中,尤其要注意加强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其次要创新强化落实的机制。决策定下来了,就要突出抓好落实。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加强对组织工作的战略谋划,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对组织工作作出了全局性、战略性的部署。这就要求我们把各项工作谋划好、落实好。抓好落实也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一定要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科学配置,把握和运用好组织工作的内在规律,抓住关键环节不放松,一抓到底,才能抓出成效。应该加强统筹谋划,处理好重点突破和统筹推进的关系,通过抓重点工作的落实,推进全面工作的开展。

第三要创新主动服务的机制。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时代的发展,组织部门应该从传统的行政命令型向指导服务型进行转变。一是应该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组织工作在全局中的定位,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这样组织工作才能体现价值、赢得支持、获得动力。二是应该从搭建服务平台,拓宽服务渠道入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网络,主动服务群众、服务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把组织工作与服务人民群众紧密地结合起来。三是注意减轻基层负担,我们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中,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精简会议数量,提倡轻车简从,有效减轻了基层的负担,进一步树立和弘扬了良好作风。

树立新时期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

新时期组工干部的形象,事关组织部门的整体形象,体现在组工干部的具体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近年来,组工干部队伍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体现出“三多、三少”的特征,也就是新入部的人员多,年轻干部多,高学历的多;但是他们接受的党性教育少,工作锻炼少,基层实践少。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通过不断地教育和引导,树立起新时期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

树立新时期组工干部的形象,第一,要要树立待人谦和的形象。我们提倡组工干部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多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多嘘寒问暖,多做暖人心的工作,真正赢得干部群众的尊重和理解,进而真心地支持我们工作。

第二,要树立思想刻苦的形象。没有思考,就没有智慧。要破解组织工作面临的难题。不做深入的思考,就不会有好的、有创见的见解。在我们的工作中,往往是思考得越深入,目标就越清晰,做起事来就越到位,越容易出成效。组织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大局的影响是深远的,有些深层次的影响需要认真的思考、反复地考量,才能吃得透、摸得准、拿得住。

第三,要树立素质优良的形象。源潮部长对组工干部提出的“三宽”要求,是对组工干部政治素质、品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要求,也是组工干部正确履行职责的前提条件。要实现“三宽”要求,打造过硬的组工干部队伍,必须努力提高正确履行职责的本领。我们应该加强学习,自觉把学习作为终身的任务和追求,把学习融入工作、融入生活,少一些应酬多一些阅读,少一些娱乐多一些思考。

第四,要树立勤奋踏实的形象。当前,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组织工作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组织工作面宽、线长、任务重,完成任务要求高、时限紧,组工干部经常加班加点,这是在所难免的。这要求我们必须发扬勤奋敬业的精神,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自觉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冲得上去、拿得下来。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按照“干什么创什么、做什么争什么”的要求,通过勤奋地工作,创造一流的业绩,还应该坚持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不搞花架子,不做应景工程。

第五,要树立一身正气的形象。由于组织部门的重要职能,组工干部容易成为被寻租的对象,成为那些一心想升官、一心想发财的人公关的目标。组工干部如果处理不好感情与原则的关系,搞“小圈子”、交“小兄弟”,沉沦在“温水效应”中,或者迫于各种压力,拿党性原则做交换,最终必将会身败名裂,给党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这些年,这方面的沉痛事例已经发生了不少。网络调查显示,组织部长居然被列入了高危职业的前5位。其实,就像李源潮同志在中组部上党课时讲到的帅孟奇大姐一样,不徇私情、不谋私利,不为自己的亲属谋利,必然会得到大家的尊重和爱戴。向组织部长的楷模王彦生同志那样,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同用人上不正之风做斗争,抵得住诱惑、顶得住压力、守得住规矩,坚守职业底线,履行好工作职责。只要能够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他人,严格遵守“十严禁”等各项制度规定,严于律己,防微杜渐,组织部长哪里还会是高危职业。

以组工文化的创新来引领组织工作的改革创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通过长期实践和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作者系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 编辑/霍庆涛)

猜你喜欢
正派民主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中国式民主
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生态民主
学生“告密”现象剖析及“正派”班级文化的塑造
选举年的民主危机
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