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我国运动训练学学科论文的情报学分析

2011-11-02 02:10刘泽林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普赖斯半衰期论文

刘泽林

(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0381)

近10年来我国运动训练学学科论文的情报学分析

刘泽林

(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0381)

采用文献资料法、文献计量法、逻辑推理法和比较分析法,以2000-2009年间运动训练学学科论文为研究对象,对10年间我国运动训练学学科发展历程、学科论文地区与机构分布特征、学科文献半衰期与普赖斯指数等方面展开研究。试图对我国运动训练学学科整体发展建设的成就进行系统总结,揭示运动训练学学科演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我国体育科研管理部门和有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为体育情报学的实证研究提供重要案例。

运动训练学;学科论文;分布特征;半衰期;普赖斯指数

学术界对学科发展进行的评价往往采用领域内的定性研究,即该领域内专家的评价。这种利用权威评述学科发展的方式有其合理性,但难免含有一定的主观性,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学术研究的真实性,运动训练学学科发展的学术评价也不例外。从目前看,采用有效的量化手段全面审视和总结运动训练学基本理论及其学科发展规律等学科进展状况的研究十分缺乏。

鉴于此,本研究主要采用引文分析等文献计量学的定量方法兼以适当的定性对比分析,试图对我国运动训练学学科整体发展的成就进行系统总结,以揭示运动训练学学科演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我国体育科研管理部门和有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这对我国体育科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为体育情报学的实证研究提供重要案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0—2009年间的运动训练学学科论文。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文献计量法,逻辑推理法,比较分析法。

1.3 数据收集

1.3.1 期刊的选取

本文调查的期刊来源为我国核心体育期刊及正式出版且具有ISSN号的体育期刊共30种,从中选取运动训练学方面的论文667篇及其引文4882篇作为调查样本。本文所选期刊及每种期刊刊载运动训练学的论文数量、论文引文数量情况见表1。

表1 所选期刊情况统计表

如表1所示,本研究选择了16种核心期刊、14种非核心期刊作为本研究的来源期刊。上述期刊中,在创办单位的性质上,包括体育科研所、体育院校与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三种类型;在分布区域上,包括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因此所选期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3.2 样本论文的选取

本研究搜集到的论文调查样本时间限定在2000—2009年,其中,运动训练学的科研论文有667篇,引文4882篇。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训练学学科发展进程研究

2.1.1 从学科论文量的年代分布看学科发展历程

科学论文是一个学科最基本的学术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论文量的多少在情报学的视角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科学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图1为 2000—2009年我国运动训练学学科文献量及其10年间变化趋势。

图1 2000—2009年运动训练学学科论文文献量变化趋势图

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运动训练学学科论文量从2000年到2009年基本呈上升趋势,但10年间起伏较大,呈现出不稳定的发展状态。

2.1.2 从学科论文研究主题分布看学科发展历程

表2 2000—2009年运动训练学研究主题分布情况

为了具体研究我国运动训练学科研究发展状况,本文参考了我国权威运动训练学专家田麦久教授主编的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的分类体系和结构,对运动训练学论文研究主题归为九大类,分别为:运动训练 (学)基本理论研究、项群理论研究、运动员竞技能力研究、运动训练原则研究、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研究、运动训练过程的计划与控制理论研究、运动员选材研究、负荷与恢复理论研究、运动训练体制与运动队的管理研究[1]。

从表2可以看出,10年间运动训练学学科论文的研究主题基本涵盖了运动训练学研究的所有领域,但各个研究主题呈不均衡分布,反映出运动训练学研究者精力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主题上,研究重点比较明确。而9大研究主题各年间文献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表明运动训练学发展还不稳定,学科尚不成熟。

2.2 运动训练学论文地区与机构分布特征研究

2.2.1 运动训练学论文的地区分布特征

从各个省级地区看,10年间,我国运动训练学论文的作者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表现出地域上的广泛性。在28个省市自治区中,以北京、江苏、上海、山东、湖北和广东这6个地区最多,约占到了整个作者群的61.64%;而我国西部及边远地区的运动训练学研究实力相对较弱。

2.2.2 学科论文机构的分布特征

体育院系是我国运动训练学研究的绝对主力军,10年内有571篇,占发文总数的85.61%,远远高于其他机构。此外,我国各级体育科研院所也是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除上述两类机构外,还有极少量作者来自专业训练部门 (业余体校、体工大队)、体育政府机关和中等学校等,这些机构虽然由于工作性质原因,发表论文的数量十分有限,但其作者来自训练一线,实践经验丰富,论文的作用不可小视。

2.3 学科文献半衰期和普赖斯指数分析2.3.1 学科文献半衰期分析

文献的“半衰期”,是指某学科 (专业)现时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2]。目前,测量“半衰期”采用的最多也最有成效的方法是引文分析法。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对4859篇运动训练学论文引文的出版年龄及其数量分布和引文累积量百分比等情况做了统计,其中引文年代最早的是1952年,最近的是2009年,引文时间跨度为58年,引文出版年龄、引文累积量百分比统计结果详见表3。

表3 2000—2009年运动训练学学科论文引文出版年龄与引文累积量统计表

本文采用我国情报学专家邱均平在2008年发表的《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外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比较分析》一文中使用的公式进行运动训练学学科文献半衰期的测度。下面以2009年的数据为例来说明如何计算学科文献半衰期[3]。首先,从表3中截取2009年的数据得到表4。

由表4可知,最接近50%的引用累计百分比是第4年,其引文累积量百分比达到45.70%,由此计算出2009年运动训练学学科文献半衰期为:

根据表 3中的数据,利用邱式公式可计算出 2000—2009年间我国运动训练学学科文献半衰期为:

表4 2009年运动训练学学科论文引文出版年龄与引文累积量统计表

“半衰期”5.6年的数据告诉我们,在统计研究的这10年里,我们尚在使用的全部运动训练学文献中的50%是在最近5.6年内出版的。换句话说,每经过5.6年,运动训练学文献中的一半,利用价值已经逐渐衰减。李军对1998—1999年10种体育核心期刊调查得出,我国体育学科总体半衰期为6年[4];许治平对2种日本体育期刊调查得出其半衰期为6年[5]。由以上可以看出,同我国体育科学文献和日本体育科学文献相比,我国运动训练学学科文献半衰期稍短。与此同时,运动训练学5.6年的“半衰期”也进一步说明,我国运动训练学的学科发展尚不十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运动训练学比体育科学的成熟度要低一些。这与我国运动训练学起步较晚有关。

根据表3的统计结果,利用半衰期公式,本文计算出了2000—2009年运动训练学学科文献逐年的半衰期,其结果见表5。

依据表5的统计结果,本文得到了运动训练学学科文献半衰期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10年间运动训练学文献半衰期基本呈逐年缩短趋势,也就是说,我们现时尚在利用的运动训练学文献中的50%,其利用价值衰减的时间逐年缩短;历年中,2009年半衰期最短,波幅达67.4%,波幅较大。这说明10年间运动训练学学科文献的老化速度逐渐加快,且变化幅度较不稳定。从10年间学科文献的总体半衰期和历年半衰期的变化趋势看,我国运动训练学学科文献老化速度较体育科学的相对要快,且呈逐年增快的趋势。

表5 2000—2009年运动训练学文献历年半衰期统计结果

图2 2000—2009年运动训练学学科文献“半衰期”变化趋势图

2.3.2 学科文献普赖斯指数分析

图3 2000—2009年运动训练学学科文献普赖斯指数变化趋势图

“普赖斯指数”是指在某一个知识领域内,把对年限不超过5年的文献的引文数量与引文总量之比当作指数,用以量度文献的老化速度和程度[6]。其计算公式为:

根据表3的统计结果,利用“普赖斯指数”计算公式,本文得出了10间我国运动训练学文献总体的普赖斯指数为46.16%;利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同时得出了逐年的普赖斯指数,其结果见6。

依据表6的统计结果,我们得出了10年间运动训练学文献普赖斯指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10年间运动训练学文献的普赖斯指数虽有波动,但总体上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

表6 2000—2009年运动训练学文献历年普赖斯指数统计结果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我国运动训练学的科研论文数量10年间起伏较大,呈现出不稳定的发展状态,研究领域呈不均衡分布。运动训练学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运动训练基本理论、运动训练体制与运动队管理和运动训练过程计划与控制四大方面。

我国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在地域上分布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经济和文化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省市,中西部地区发表的论文总数少,且较为分散,研究实力相对较弱。

我国运动训练学学科文献总体半衰期为5.6年,其历年半衰期大体呈缩短趋势,而其“普赖斯指数”基本呈上升趋势,两者变化趋势呈相反走向,符合文献计量学规律,说明我国运动训练学学科文献的老化有逐渐加快的趋势,进一步证明我国运动训练学正处在尚不成熟的发展阶段。

3.2 建议

扩宽思路,加强对运动训练学各领域的研究,使运动训练学研究均衡稳定发展。

各级决策部门要有目的地进行运动训练学科研立项,加大对运动训练学科研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积极培养运动训练学的科研人才,特别是鼓励各刊物多发表边远地区体育工作者的论文,以促进运动训练学研究水平和研究力量的整体、协调发展。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2] 李铁君.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32.

[3] 邱均平.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外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比较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5):40.

[4] 李军.1998-1999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载文引文分析[J].体育科学,2000,20(5):19-21.

[5] 许治平.中日体育科技期刊引文比较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9(3):110-112.

[6] 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67-68.

Informatics Analysis on Academ ic Papers on Sports Train ing over Past 10 Years

L IU Ze-lin

(Tianjin Univisty of Spo rt,Tianjin 300381,China)

Academic papers on spo rts training during 2000-2009 were studied from such aspects as the histo ry of spo rts training, regional and institutional distribution features,half-life and Price index,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bibliometrics, deduc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attemp ting to systematically review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ports training,reveal the evolution rules of spo rts training,ultimately p roviding guidance fo r spo rts scientific research departments and peop le as well as p roviding essential cases fo r the empirical study of spo rts informatics.

spo rts training;academic paper;distribution feature;half-life;Price Index

G808.1

A

1008-3596(2011)02-0089-05

2010-11-18

刘泽林 (1973-),男,天津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管理。

猜你喜欢
普赖斯半衰期论文
开枪致14人受伤,还能保释上班?
基于语言学中文学术图书的半衰期分析研究*
如果没有忘记
基于引用半衰期的我国五官学期刊文献老化研究
基于JCR®的国外临床医学学科半衰期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