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铜市场第三季度报告

2011-11-03 02:32张文海英大期货
资源再生 2011年10期
关键词:铜价欧元区月份

□文/张文海英大期货

2011年铜市场第三季度报告

The Report of Copper Market in the Third Quarter of 2011

□文/张文海
英大期货

今年欧债危机的悬而未决成为金融市场的定时炸弹,并再次于9月份给市场沉重打击。由于9月希腊有大量的债务到期,但欧盟内部并未就这一问题达成有效协议,市场的预期破裂,从而导致对希腊债务违约的担忧加剧。欧元区的本轮债务危机起源于希腊、爱尔兰等欧元区边缘国家,涉及意大利等相对核心国家,法国也受到牵连。在第三季度的行情中,欧债危机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第三季度行情回顾

从波动性的季节因素可以看出,铜价波动性的高点通常出现在第1季度,而波动性低点则常出现在第3季度。在2011年的第1季度,伦铜展现出较强的挥发性,而这种挥发性或会呈现出一个缓慢的收窄态势,于第三或第四季度达到年内低点。从LME铜走势可以看出,自第一季度创出10 184美元历史高点之后震荡回落,在第三季度再次冲击万元关口之后再次回落,技术上形成M型顶部,在跌破9 000美元颈线支撑后一路下挫,在两个月里跌幅逾26%,截止9月27日,LME三个月铜报7 326美元。沪铜指数跌幅在25.82%,与LME铜基本相当。

二、宏观面分析

1. 美国经济下行风险凸显

9月集中公布的PMI数据显示,除了日本8月PMI翘头向上之外,欧元区、美国、中国的PMI纷纷继续下行,美国8月ISM制造业PMI险守50临界点。全球制造业的疲软,直接反映到市场上为基本金属的领跌。

美国商务部9月26日公布的报告显示,8月份美国新房销售量连续第四个月下跌,成交价格也在下降,显示出美国房地产市场复苏乏力。8月份美国新房销售量经季节调整按年率计算为29.5万套,比7月份经修正后的数量下降2.3%,但比2010年8月份的交易量增加了6.1%;8月份的成交量远低于经济学家认为健康市场70万套的成交量。

8月新房销售中间价为20.9万美元,低于前一个月的22.2万美元,8月份的新房均价为24.6万美元。按照当前的销售速度,市场上的待售新房需要6.6个月才能售完。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了本轮金融危机。经济学家认为,美国房地产市场迄今仍未走出困境,目前美国失业率高企,经济增速下滑,金融机构信贷标准仍紧,房地产市场仍然在艰难调整。

美元的银行间拆借利率偏低,对经济增长疲软的忧虑加深,强化了利率在可见未来将处于极低水准的预期。

由于市场押注欧洲当局将会采取措施抑制债务危机,投资者的忧虑情绪稍稍缓解,美股收盘大幅走高,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改善,主要风险货币兑美元不同程度收高,美元指数冲高回落至78.05附近收盘。整体而言,市场仍继续看好美元的中期走势,美元指数是综合反映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的汇率情况的指标,用来衡量美元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变化程度。

2. 欧元区经济复苏艰难

先前在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主权债务层面蔓延的风险,出现了扩散到欧洲银行业和金融体系的现实风险苗头。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资料,法国的银行业在希腊主权债务上有较多的敞口风险,这使评级机构穆迪调降了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评级各一个级距。一旦银行业卷入主权债务的风险旋涡,那么欧洲金融体系就可能瓦解。

正是上述风险因素使市场对欧元的避险情绪飙升,从而导致欧元兑美元大幅跳空低开,呈现失控的风险。由此,欧盟、欧洲央行和欧元区关键大国,不得不再次迅速行动,紧急救市。

欧元区9月份制造业PMI初值为48.4,8月为49,连续两个月低于50,经济放缓明显。

3. 中国调控基调不变

中国公布的8月工业产值等供需面数据尽管放缓,但仍具弹性,暗示中国经济趋于软着陆,并维持中国经济2011年将增9.3%的预期。

中国8月具体工业行业运行数据显示,发电量年比增幅放缓至10.0%,分别低于7月的13.2%和13.3%的第二季度平均增幅。

中国9月份汇丰PMI初值为49.4,7、8月份分别为49.3和49.9,制造业景气度已经连续3月低于50,显示经济增长动能仍在走弱。在紧缩政策冲击下,近期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加剧,因此与中小企业相关度更高的汇丰制造业PMI持续走低。目前国内紧缩政策基调未变,但中小企业日益引起政府高度重视,针对中小企业的财政金融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全球的PMI数据对于未来经济前景具有一定的领先作用,对铜价的影响也相当关键。从以上的数据可以发现中国和欧元区的制造业重新陷入衰退,而美国则仍处于扩张,但其速度已出现明显放缓。数据表明未来全球制造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表明企业未来对铜的需求有望放缓,因此预计制造业环比增速仍会维持目前温和下滑的态势,而不会出现大滑坡。

央行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余额的同比增速双双跌落至历史低位。8月末,M2余额78.07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2和5.7个百分点;M1余额27.33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4和10.7个百分点。

M1、M2的增速回落至低位,一方面是通胀将因流动性的收缩,而失去进一步升级的源头。今年以来,央行持续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在流动性已经良好收缩的情况下,可以预期通胀会出现回落。另一方面,根据M1和M2情况分析,市场的流动性已经到了底部区域。持续的紧缩导致了企业融资困难,央行的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对宏观经济的信心在下降。在输入性通胀压力降低之后,今后的流动性可能在定向宽松的政策指引下会有所放松。

三、基本面分析

1. 精炼铜产量

中国精炼铜产量是均衡上涨,已经达到47.8万吨的历史高位,但是中国的进口一直因为处于亏损状态,进口量持续减少,表观消费量也基本维持在50万~70万吨左右。我国自给程度一般在50%~80%之间,当价格下跌时,我国加大采购,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当价格上涨时,我国自身提高产量的同时消费受到抑制,自给率提高。

2. 进口量同比回落

8月份我国精铜进口量为23.5万吨,同比减少12%。铜价和供需之间有正相关关系,当价格上涨过高到一定程度时,下游接货不积极,供给缺口较大。当价格下跌时,下游采购积极,补库减少缺口。

海关数据显示,我国8月份废铜进口量为38万吨,环比下降12.1%,同比下降4.56%。主要因为7月份铜价大幅反弹后,废铜进口比值快速恶化,废铜进口面临倒挂的局面,这一情况极大抑制了进口商的进口热情。

3. 三大交易所库存

总体上库存维持高位运行,国内SHFE库存最近一周减少9%至2.8万吨。 LME库存变化缓慢增长的趋势,最近3个月一直维持在46万~47万吨,COMEX库存高位逐渐增长,3个月一直在7.8万~8.6万吨左右。铜的库存今年一直都没有大幅度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市场普遍乐观估计中国在库存消化和消费没有减少的情况下会出现大幅补库行为,4季度消费前景预期良好。

四、持仓分析

1. CFTC持仓分析

由于CFTC的投机基金一向都是趋势的推动者与追随者,因此其持仓动向对于行情变化具有指导意义。今年该持仓在8月9日当周曾跳空减少,那时伦铜也正大幅下挫,此后虽出现连续4周的振荡走势,而在此期间CFTC投机净持仓则继续下跌,从而表明CFTC投机基金那时对铜价未来表现已不看好,做出逐步退场的准备。CFTC总持仓在第三季度由最高点的156 140张降至目前的125 531张,减幅达到19.61%。

截至9月20日,CFTC投机净持仓为净空3 299,为2009年10月6日以来的最低水平,由于该基金持仓的表现一般具有可持续性,因此其净持仓转为净空需引起高度警惕。

2. 伦铜持仓

伦铜持仓持续减少,截至9月21日,其持仓水平为259 590,回到去年8月23日以来的较低水平,较年内高点324 420减少19.9%,数据显示外盘基金在那时建立起来的多头仓位逐步退出。不过9月22日伦铜持仓大幅增加10 934至270 524,重新回到8月中旬以来的较高水平,另外我们发现2008年伦铜持仓基本维持在24万左右的水平,略低于目前26万的水平,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明显增加。数据表明此次暴跌之后的铜价迅速激发起了多头的做多热情,与2008年的表现有所不同,不过此次持仓的增加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以及目前铜市还仍是一个空头主导的市场,导致了铜价短期还未能摆脱疲软的走势。

五、第四季度行情展望

鉴于以上分析,短期因欧债危机影响深化的利空因素仍占据主导地位,而利多因素目前仅是预期,所能提供的支撑力度有限,经过大幅度下跌之后不排除短线反弹行情,况且铜价在高达20%的跌幅后,要想重拾上涨机会,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盘整蓄势。因此目前暂不符合进场做多的机会,建议投资者仍以空头思路对待,上方关注57 000阻力的突破,下方关注54 000的支撑。进入第四季度之后,随着国内年前备货需求增加,会在基本面上对铜价形成支撑,但前提是宏观经济面趋于平稳,欧债危机影响减弱,否则第四季度将可能延续旺季不旺的格局。

猜你喜欢
铜价欧元区月份
1-6月份我国铁矿石进口量为53574.8万t 同比下降4.4%
12月是最残酷的月份
欧洲央行将建立欧元区即时支付系统
铜价下行压力增大,再生铜企业利润回落
欧元区2016年GDP增长1.7%
铜价仍有回升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