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急诊抢救室入室病人院前指数分析

2011-11-04 05:02北京急救中心100031刘京鹤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1年22期
关键词:抢救室入室中位数

北京急救中心(100031)刘京鹤

急诊科接诊病人流程一般是分诊台根据病人症状分诊,接诊医生根据病人情况进行诊治和分诊。一部分病情较轻的病人被安排到急诊观察室,一部分病情较重的病人被安排到急诊抢救室进行诊治,整个流程完全是接诊医生凭借个人经验或请示二线完成的。笔者在协和医院急诊科进修期间随机抽取了50例急诊抢救室入室病人,评估其入室时的院前指数,并讨论是否可以应用院前指数作为抢救室入室病人病情评估指标。

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抢救室入室病人入室前的循环、呼吸和意识状态为评分参数,并结合伤类构成,评估院前指数,并分析数据。随机抽取50例抢救室入室病人,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20岁。

2 结果

2.150例抢救室入室病人PHI频数分布 见附表。

2.250例抢救室入室病人PHI分数统计学描述 样本含量=50,平均数=5.6600,标准差=3.0480,最小值=0.0000,中位数=6.0000,最大值=11.0000。正态性检验(矩法)∶H0∶总体服从正态分布。H1∶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α=0.0500,偏度系数=0.2517,标准误=0.3366,u=0.7478,P=0.4546,峰度系数=-0.6172, 标准误=0.6619,u=-0.9325,P=0.3511。结论:按α=0.0500水准,不拒绝H0,认为该资料服从正态分布。

附表 50例抢救室入室病人PHl频数分布

3 讨论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50例抢救室入室病人院前指数分数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均数5.6600,中位数6.0000。按照院前指数评分标准,0~3分为轻伤,4~20分为重伤,抢救室入室病人基本符合院前指数重伤标准。因此,院前指数可以作为抢救室入室病人病情评估和入室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

笔者从事院前急救工作多年,经常转运危重病人到各医院急诊。虽然现在北京的120急救系统已经建立了绿色通道,并且和一些大型三级医院建立了急救病人转运信息平台系统,但是病人往往转运到急诊都要经过分诊,接诊和再分诊,最后把重伤病人送往抢救室[1][2]。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我们院前提供的信息缺少统一客观的标准,而院内又没有建立抢救室入室病人客观标准。院前和院内没有应用统一的病情评估手段。笔者认为,院前指数可以作为院前和院内评估病情的客观指标之一,PHI 6分以上的病人可以直接进入抢救室,缩短院内病人接诊时间,以便提高抢救效率[3][4]。

猜你喜欢
抢救室入室中位数
入室盗窃案
入室盗窃案
疑点重重
入室盗窃案
限制抢救室人流量对急诊医疗质量的影响
中位数计算公式及数学性质的新认识
急诊抢救室创伤患者疼痛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
我爱瑞金之温情抢救室
急诊抢救室封闭式管理模式的构建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