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释诂》“善也”词条浅析

2011-11-11 03:17
长春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引申义尔雅词条

朱 栋

(武汉大学 文学院,武汉 430072)

《尔雅·释诂》“善也”词条浅析

朱 栋

(武汉大学 文学院,武汉 430072)

对《尔雅·释诂》“善也”词条从义项及古书例证的角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证明了被训释词所被解释的意义可能是它的本义、引申义或与这个字所通的那个本字的某个意义等。训释词亦同。

尔雅;善也;义项;古书例证

《尔雅》作为我国第一部训诂学专著,以解释词义为主,内容包罗万象,可以说是我国第一部百科性的分类词典。

《尔雅》对词义的解释具有极强的系统性,具体表现在其能揭示词语的各种义项上。但是,由于上古汉语词汇多单音节词,所以词的义项极多,往往一个词同时包含了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等义项。《尔雅》的编纂目的是为了解释先秦的古籍,但又没有顾及到词语义项的类别,况且当时人们还没有这样的观念,于是就导致了《尔雅》的训释词与被训释词的关系错综复杂。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尔雅·释诂》“仪、若、祥、淑、鲜、省、臧、嘉、令、类、綝、彀、攻、谷、介、徽,善也”这一词条从义项及古书例证的角度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求对《尔雅》训释词与被训释词的复杂关系作一探究。

1 “善也”词条探析

《尔雅·释诂》:“仪、若、祥、淑、鲜、省、臧、嘉、令、类、綝、彀、攻、谷、介、徽,善也。”这一词条共包括17个词,其中被训释词16个,训释词1个。表面看来此例应为同训,但实质上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具体分析如下。

训释词“善”,本义(善本)为吉祥、美好。《说文》:“善:吉也。从誩,从羊。此与义、美同意。”[1]善,引申义(善引)有善于、擅长、会,友好、亲善,爱惜等等。举例如下:

善引

善于、擅长、会。《礼记·学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记其事。”《孙子·军争》:“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史记·孙膑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善引

友好、亲善。《战国策·秦策二》:“齐、楚之交善。”《左传·隐公六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正字通·口部》:“善,与人交怀曰友善。”

善引

爱惜。《荀子·强国》:“善日者王,善时者霸。”

被训释词共16个。但在“善也”这一词条中它们各自所被解释的义项却并不一样,有的被训释的是其本义,有的则是其引申义,有的所被解释的义项和这个字形所记录的词本身并无关系,而是以这个字为通假字的那个本字所记录的词的义项。具体分析如下:

“仪”本义(仪本)为法度、准则。《说文》:“仪,度也。”引申(仪引)为适宜,合适。《礼记·大学》:“《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俊命不易。’”孔颖达疏:“仪,宜也。”《文选·束晢〈补亡诗〉》:“万物之生,各得其仪也。”李善注:“毛苌《诗传》曰:仪,宜也。”再引申(仪引)为善。《国语·鲁语上》:“尧能单均刑法以善民。”韦昭注:“善,善也。”《汉书·地理志第八下》:“伯益能仪百物以佐舜。”

“若”本义(若本)一曰择菜;一曰杜若,为一种香草。《说文》:“若,择菜也。从草、右。右,手也。一曰杜若,为香草。”引申(若引)为顺从、和善。《尔雅·释言》:“若,顺也。”郝懿行义疏:“若者,《释诂》云:‘善也。’善者,和顺于道德,故又训顺。”《汉书·礼乐志》:“神若宥之。”

“祥”本义(祥本)为福或为善。《说文》:“祥,福也。从示,羊声。一曰善。”《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有赤龟之祥。”

“淑”本义(淑本)为清湛。《说文》:“淑,清湛也。”《淮南子·本经》:“日月淑清而扬光,五星循轨而不失其行。”引申义(淑引)为善良、美好。《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楚辞·九章·橘颂》:“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鲜”本义(鲜本)为鲜鱼、活鱼。引申(鲜引)为新鲜、明丽、善、美好。《诗·小雅·北山》:“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易·说卦传》:“为蕃鲜。”《方言》卷十:“鲜,好也。南楚之外通语也。”

“省”本义(省本)为察看、察视。《说文》:“省,视也。”引申(省引)为使……善。《礼记·大传》:“大夫士有大事,省于其君。”郑玄笺:“省,善也。”

“臧”本义(臧本)为和善,好。《说文》:“臧,善也。从臣,戕声。”《诗经·邶风·雄雉》:“何用不臧?”

“嘉”本义(嘉本)为善、美。《说文》:“善,美也。从壴,加声。”汉张衡的《西京赋》:“嘉木树庭,芳草如积。”

“令”本义(令本)为发出号令。《说文》:“令,发号也。”引申义(令引)为美好、善。《诗经·大雅·卷阿》:“令闻令望。”《汉书·韦贤传》:“即以令日,迁太上、孝惠庙、孝文太后、考昭太后寝。”颜师古注:“令,善也,谓吉日也。”

“类”本义(类本)为类别。《说文》:“类,种类相似,唯犬为甚。从犬,頪声。”引申义(类引)为善、美好。《书·大甲中》:“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底不类。”孔传:“类,善也。”

“綝”本义(綝本)为止。《说文》:“‘綝,止也。’止有安善之意。故字之训为止者,亦训为(綝引)善。”《玉篇》:“‘諃,善言也。’古无諃字,故借綝为之。”

“彀”本义(彀本)为拉开弓。《说文》:“彀,张弩也。”后引申(彀引)为善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司马贞索引:“彀,谓能射也。”《庄子·德充符》:“游于羿之彀中。”(羿:后羿,传说他善于射箭。)

“攻”这一被训释词其本义或引申义与“善”的意思都没关系。在此,“攻”通“工(攻通)”,巧、善于。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攻假借为工。”《战国策·西周策》:“则韩、魏、杀羊武……皆白起,是攻用兵。”

“谷”本义(谷本)为庄稼和粮食的总称。《说文》:“续也,百谷之总名。”谷物可以养人,所以引申(谷引)为善、美好之意。《穀日小集五弟春草堂》:“诞傲贻众识,达者以为穀。”

“介”这一被训释词其本义或引申义与“善”的意思也没关系。在此,“介”通“价”。本义(介通)为善。《汉书·诸侯王表》:“介人为藩。”颜师古注:“介,善也。……以善人为之藩篱。”

“徽”本义(徽本)为袤幅。《说文》:“徽,袤幅也。一曰三纠绳也。从微省声。”引申义(徽引)为美好。《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四年》:“至于徽称,非所敢当。”胡三省注:“徽,美也。”

综合来看,“善也”词条训释词与被训释词关系可以用表1表示:

表1 “善也”词条训释词与被训释词关系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尔雅·释诂》“善也”这一词条带有《尔雅》释义典型的“二义同条”现象。关于“二义同条”的发现、成因、见解分歧的探讨,可参见[2],这里不再赘述。据我们统计,在《释诂》这一部分中具有“二义同条”释义特点的共有16例。如:

“治、肆、古,故也。”“故”,本义指故旧,引申之义为原来、本来。又作连词,相当于“所以”,表因果关系。“肆”,连词,表因果关系,相当于“所以”。“治”,当为“始”字之讹,意为当初、原来[3]56。

“孔、魄、哉、延、虚、无、之、言,间也。”“间”,本义指间隙、空隙。在本条中表示事物中间有间隙。“孔(洞穴)”、“延(间断)”、“虚(空隙)”、“无(没有、空虚)”都表示事物中的间隙。“魄(同“薄”,助词)”、“哉(语气词,表感叹或疑问)”、“之(结构助词)”、“言(助词)”都表示语句中的间隙[3]61。

在《尔雅》这种“二义同条”的释义形式中,作为训释语的词语实际上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彼此之间有密切联系的义项,这从而体现出多义项的语义构成特点。

就被训释词而言,它们各自所被解释的义项更为复杂。有的是其本义,如“善也”这一词条中的祥本、臧本、嘉本;有的是其引申义,如“善也”词条中的仪引、若引、淑引、鲜引、省引、令引、类引、綝引、彀引、谷引、徽引。还有一些所被训释的义项根本和被训释的字所代表的词义无关,其只是和这个字所通的那个本字(所记录的词)的意义有关。如“善也”词条中的攻通和介通。

2 余论

《尔雅》训释语和被训释语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无论是从多义项的表现形式看,还是从多义项的构成类型看,训释语和被训释语的关系都具有很多的类型,都需要我们对此一一做更具体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58.

[2]马文熙.《尔雅》二义同条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1):96-101.

[3]胡奇光,方环海.尔雅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The study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goodness”in Er Ya·Shi Gu

ZHU Do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nterpretation of“goodness”in Er Ya·Shi Gu comprehensively in the perspective of sememes and examples from ancient literatures.It proves that the meaning of the interpreted words may be its original meaning,extended meaning or its basic word's meaning.Interpreting words are as so.

Er ya;goodness;sememe;example in ancient book

H131.2

A

1009-3907(2011)01-0028-02

2010-11-05

朱栋(1981-),男,安徽灵璧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经学与传统小学研究。

责任编辑:柳 克

猜你喜欢
引申义尔雅词条
周春《尔雅补注》《尔雅广疏》考辨*
“耐”字原是剃胡须
画说汉字——摆(bai)
《尔雅注疏》点校零识
基于变长隐马尔科夫模型的维基词条编辑微过程挖掘
丁子峻温文俊士尔雅男神
浅析静物在安格尔绘画中的作用
作家尔雅《同尘》研讨会顺利举行
2016年4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大数据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