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二十世纪诗词研究的文献与方法

2011-11-20 07:15马大勇
中国韵文学刊 2011年3期
关键词:旧体诗二十世纪学界

马大勇

近年来,二十世纪诗词研究逐渐走入学界视野,引起了相当激烈的争论,也赢得了颇为热切的关注。做一点很粗略的文献统计即可看到,二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这一领域还是贡献出了相当数量的论著,呈现出比较火热的状态。据华中师范大学孙志军 2004年博士论文《现代旧体诗的文化认同与写作空间》所附录的 1979—2002年间论文目录,即可得相关论文 133篇;截至 2010年 7月,中国知网网内搜索“旧体诗”可得 350篇左右,除去重出与不严格关联旧体诗词研究者,两者相加应不少于 380篇。著作部分据王巨川《新时期以来的旧体诗研究述要》及我个人目力所及,也应不少于数百种(含作品集、作家个案研究、评传、年谱、研究资料汇编等),其中宏观研究者主要有朱文华《风骚余韵论——中国现代文学背景下的旧体诗》、胡迎建《民国旧体诗史稿》、刘士林《二十世纪中国学人之诗研究》、吴海发《二十世纪中国诗词史稿》等。以上数据,尤其是其中具真知灼见之著论使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在当今学界,20世纪旧体诗词研究已经形成了一脉富养分的泉源,一座高品质的矿床,并有望在未来数年中成为中国文学研究的焦点和热点。有鉴于此,我受刘庆云、徐炼二位主编的委托,以“二十世纪诗词研究的文献与方法”为主题,约请部分学界前辈、学长、同人发表高见,以期对这一总体尚处萌芽状态的研究方向进行深入探研,并唤起学界的更进一步瞩目。

本期所编发的四篇文章各有特色。施议对先生是二十世纪诗词研究的先行者和泰斗级人物,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即已编纂成煌煌巨帙《当代词综》,为二十世纪诗词研究奠定了厚实的文献基础。其《百年词通论》、《百年词学通论》、《诗运与时运》等宏文早已脍炙人口,成为本研究领域指向性的必读之作。本次刊发的《新声与绝响》一文高屋建瓴,紧紧抓住诗词自身特质及其发展、演变的历史经验,就当前作者队伍、作品文本所出现问题进行剖析。其敏锐如并刀、犀利如短匕、诙谐如刺针,势如破竹,确乎可做到“以古证今,由此及彼,告诸往而知来者”,而那种“一代新声,才不至沦为绝响”的感慨也令我们感受到前辈的殷殷期望与深重忧患。

李遇春先生是现当代文学领域学者中从事二十世纪诗词研究成就很卓特的一家,其有关文章及大著《中国当代旧体诗词论稿》备受学界赞誉。这一次我很冒昧地经由王兆鹏先生介绍向他约稿,遇春先生很快赐下《20世纪诗词研究亟需实证精神》一文。文章不长,但所谈问题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那种热衷于宏观理论构架、蔑视实证微观研究的“胆大心粗”之作。遇春先生不仅对此痛下针砭,且提出“只有建立在编年史的基础之上的历史叙述,穿插纪传体(以旧体诗词名家为砖块)和纪事本末体(以旧体诗词社团和流派为支柱),经纬交织,在时间和空间的交汇中去描述的旧体诗词发展史,才是可靠的信史”之具体操作路径,可谓开给当下有些“跑偏”的研究趋向的一剂苦口而良效之药石。

薛玉坤先生的《汪东先生词学交游考论》似乎正与李遇春先生的提法埙篪相应,乃是微观个案研究的优异之作。汪东在二十世纪词坛可谓“顶梁柱”式的大家,而很多年来,除了在沈祖棻《涉江词》研究中会顺带提及,其人之真实价值和崇高地位似乎已被世人渐次淡忘。玉坤先生正在从事《汪东全集》的编纂工作,出其余绪,作此简要而全面的交游考论,则汪氏之“词学重镇”面貌始得以某种程度的复原。这样的个案研究在我们目前的学术工作中实在是太少了,只有一家一家去做,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我们的二十世纪诗词研究才是真正具有学术深度和内涵的研究,是探骊得珠、传神写照的研究。

熟悉二十世纪诗词研究和当下诗词写作的同人对徐晋如之名不会陌生。他既是很有影响的诗人,也是颇有建树的学者。本次徐晋如先生提供了《何谓二十世纪之诗》一文,我以为是他近年最有分量的论诗文字之一。本文中,他并不在技术操作层面解决问题,而是气势开张,直探本源,一下子把笔触伸向“科学主义”和“民粹主义”两大思潮的辨析之中。徐先生指出:科学主义以狭隘的工具理性为准衡,故造成“人心危亡,系于一线“的精神灾难。民粹主义则以平等哲学抗论孔子等差之义,必然导向价值堕落,文化衰亡。当然,蕴蓄其中的现代启蒙精神和自由民主意识也将成为民族文化复兴之出路。徐先生的看法向来锋锐,时近偏激,故很难得到一致认同。但是,不久前为他的诗论集作序时我尝说过:“于举世充盈四平八稳、雍容平和的`雅音'之际,晋如兄独能发出剑走偏锋、万玉哀鸣、近身肉搏、寸铁杀人式的尖啸,无疑是难得听闻的别一种声响,我以为值得珍重而不是敌视,值得庆幸而不是恼火,值得钦敬而不是攻讦。”我们不一定要认同他的想法,但我们珍惜他的思考,也钦佩那种高标独立、敢于承接八面来风的理论勇气。

二十世纪诗词研究方兴未艾,我们的讨论也只是刚刚迈开步伐。但愿这一组文章能够收到“投石击开水底天”的效果,适当的时机我们还会继续组织类似的学术探讨,希望将二十世纪诗词研究推向学术前沿。

猜你喜欢
旧体诗二十世纪学界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的密码破译
二十世纪之散曲创作与研究
《二十世纪旧体诗词史》工程的一些信息和思路
再谈现当代旧体诗词“经典化”与“入史”问题
《青年杂志》刊发旧体诗现象新论
古径花繁 天心月粲——回眸20世纪的旧体诗词
试论当代语境下段维的旧体诗
二十世纪《文心雕龙》“风骨”主流阐释的批判——兼论美学本体视域中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