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高危区常见职业危害及防护探讨

2011-12-09 15:22黄代芳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6期
关键词:锐器清洗机消毒剂

黄代芳

(四川省林业中心医院,四川 成都 610081)

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是消毒供应中心布局四区之一,是消毒供应中心内对医院各种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回收、分类、清洗、消毒的区域,为包装灭菌作好前期准备的区域,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无菌包的质量以及临床医护质量、病人安危。这一区域是医院全部污染物品集中处理的区域,是医院感染的高度危险性区域,存在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最易造成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伤害。下面对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可能遇到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报道如下。

1 常见的职业危害

1.1 物理性危害

1.1.1 锐器损伤

锐器伤是最常见的职业危害。去污区工作人员在对复用器械、用品回收、清点、分类、清洗过程中不可避免被血液、体液感染性病源体污染的针头、刀片、剪刀、帕钳、口腔探针等锐器刺伤,而针头是最易致伤的锐器。有资料表明,健康的医务人员患血液传播疾病80%~90%是针头刺伤所致[1]。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这些血源性传染病在我国目前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去污区职工的职业风险大大增加。

1.1.2 高温烫伤

去污区职工烫伤现象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清洗器具时热水调温不当致温度过高以及从烘干机中取出消毒物筐时不慎碰到高温的机壁、物筐、器械而导致的烫伤。

1.1.3 慢性劳损职业疾患

手工清洗器械、用品时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可引起腰椎病、颈椎病、肩周炎等。长期在全自动清洗机、超声波清洗机、烘干机噪音下以及手工清洗器械时金属碰撞声下工作易引起疲劳、烦躁、头痛和听力下降。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长期工作易使医护人员患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1.2 化学性危害

消毒供应中心对临床科室使用过的污染器械、用品采取统一回收、集中处理的方式。对回收的湿化瓶、压脉带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再用化学洗涤剂进行洗涤、清洗。含氯消毒剂也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传染病器械及特殊严重污染器械的初处理,以及对去污区桌面、地面、清洗槽的擦拭消毒。回收的污染器械在清洗流程中要使用多酶清洗剂、除锈剂、润滑剂(水溶性乳化剂)等化学制剂。这些化学消毒剂及化学清洗制剂都具有挥发性、腐蚀性及强烈的刺激性,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有一定的危害,对眼睛也有刺激作用。经常接触此类化学品会引起眼结膜灼伤、上呼吸道炎症、喉头水肿和痉挛、化学性气管炎或肺炎和皮肤损害[1]。长期接触可导致记忆力障碍、注意力分散等[2]。

1.3 生物性危害

去污区工作人员对回收的污染器械、用品进行清点、分类时,因临床科室未作初处理,这些器械、用品往往带有血液、体液和其它污物,包内时常出现缝针、针头、刀片等锐器,如果医护人员不注意个人防护,稍有疏忽被刺伤的可能性很大,病源微生物尤其是近年高发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体免疫性缺陷病毒(HIV)等可通过受损的皮肤、粘膜进入人体,而被感染上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各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清洗污染器械、用品未在液面下涮洗及使用高压水枪冲洗管腔器械时不慎产生的“病源微生物气溶胶”,如果防护不当极易吸入呼吸道被感染导致相关的传染性疾病。

2 防护措施

(1)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学习。消毒供应中心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操作规程。管理者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传染病防治法》等,明确引起去污区医护人员医源性感染的主要途径是血液、体液和空气。提高医护人员对去污区工作危险性的认识,强化认识职业暴露的危害,以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慎独修养,自觉认真执行操作规程,防止医院感染发生。

(2)树立标准预防观念。去污区医护人员要把回收的所有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器械、用品均认定为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这些器械、用品时,必须遵循标准预防原则,采取防护措施。要督促临床科室使用后的物品需经初步清洗,被脘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者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消毒供应中心单独回收处理[2]。有条件的可用全自动清洗机、超声波清洗机清洗,尽量减少手工清洗带来的危害。在每次接触污染物品脱手套后,应立即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的清洗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的消毒,手套不能代替洗手。2000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对洗手指征、洗手方法均有明确规定,接触清洁物品前、处理污染物品后均应洗手。有效的洗手可清除手上99%以上的各种暂住菌,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的途径[3]。经常洗手坚持标准预防是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4],更是预防未知的新传染病的唯一手段。

(3)严防锐器损伤:去污区医护人员必须做好标准防护,穿戴圆帽、口罩、隔离衣、专用鞋、橡胶手套(双层),如手工清洗器械、用品还需穿好防水围裙、袖套、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等,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品。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洗。在回收污染物品时要和临床科室做好沟通,使用后的物品要去除针头、刀片等并将其放入利器盒内。在回收、清点、分类、清洗过程中避免徒手操作,操作中应小心谨慎,牢固树立自我防护意识,严防锐器损伤。若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脱去手套,采取挤压出血→流水冲洗→碘酒消毒的局部处理措施,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必要时采取预防接种措施,注射乙型肝炎高效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疫苗等,建立刺伤登记制度,定期跟踪检查、随访。

(4)防止高温烫伤:在手工清洗器具时冷热水调温适度,忌热水阀门开启过猛和徒手操作。使用机器清洗在烘干机程序结束卸载物品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需戴隔热手套或待物品冷却10min后再取出,以防止烫伤。

(5)慢性劳损职业疾患的预防:手工清洗器具时应尽量减少一个姿势的持续时间,适当活动身体,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为了减少全自动清洗机、超声波清洗机、烘干机噪音的影响,尽量集中清洗器械,手工清洗器械时动作要轻柔尽量减低金属碰撞声,离开去污区应随手关门以减少噪音污染范围。去污区空间尽可能宽敞,要求安装排风扇及空调。冬季手工清洗器具时要保证热水供应,有条件的可采用全自动清洗机、超声波清洗机清洗,尽量减少手工清洗。

(6)正确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及化学清洗剂:正确掌握去污区常用的含氯消毒剂、多酶清洗剂、除锈剂、润滑剂等化学消毒剂及化学清洗剂的性能、使用范围、浓度、作用时间和不良反应,由专人专室现配现用,配制时应戴护目镜、口罩和手套,以避免消毒液或清洗液溅到眼睛和皮肤,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器械、用品时须加盖,使用房间安装通风换气系统,并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以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在进行清洗、消毒时动作不要过猛,以免消毒液或清洗液飞溅,若不慎溅入眼内或皮肤上,应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最大限度减少对皮肤粘膜的损害。

3 讨论

随着各种传染病在全球的蔓延,医院感染、职业安全与防护在医疗卫生系统越来越被重视。由于去污区工作的特殊性,消毒供应中心医护人员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显得十分重要,通过专业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认识危害因素,掌握自我防护措施及发生职业暴露的处理程序。工作中树立标准预防观念,积极主动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减少或消除职业危害的关键,有效将职业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或零损害,确保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同时也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

[1]卢祝新.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思考[J].亚太传统医药,2010,5(10).

[2]杜善英.浅析传染科护理人员自我安全防护策略[J].亚太传统医药,2009,6(4).

[3]祝香兰.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12):238.

[4]刘爱梅,宁荣丽.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5):90-9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医学临床“三基”训练 医护人员分册[M].第4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3.

[6]李红芹,王伯莹.影响医务人员洗手行为依从性的因素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8):49.

猜你喜欢
锐器清洗机消毒剂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
汽车冲压生产线中板材清洗机的发展现状及应用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一种可视限高安全锐器盒的设计
地铁列车清洗机光电开关技术的研究应用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正确使用消毒剂
消毒剂会引发哮喘吗
龙门汽车自动清洗机PLC控制系统的设计
为爱助力,凯驰公益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