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呼吸感染的行为和精神症状分析及护理

2011-12-09 15:22杨花兰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6期
关键词:症状精神护理

杨花兰

(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湖南 株洲 412000)

随着社会环境转变的加快与人们心理状态的多样化,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并发行为与精神症状的越来越多,也可称为“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与家庭的平静生活[1]。而积极的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这一情况[2]。本篇对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呼吸感染并发轻度行为和精神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总结讨论,现报道如下。

1 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全部病例来源于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患者,都符合相关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2]。共收集老年期痴呆患者60例,其中男25例,女45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68.5±4.2)岁,平均病程(3.1±1.8)年。所有患者都有轻度的行为和精神症状(即知觉、思维内容、心境紊乱或出现行为症状),按照发生频率依次为睡眠障碍24例,妄想25例,幻觉18例,语言紊乱17例,情感欣快18例,易激怒15例,抑郁10例次,焦虑8例。

1.2 护理方法

1.2.1 感染护理

老年感染患者抵抗力较差,对寒冷的耐受能力也较差,因此更应该注意保暖,避免劳累,减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的诱因。营养不良一直是老年感染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国内研究的一项调查显示,老年感染患者每日摄入蛋白质和热量均显著低于推荐摄入量,65% 的感染患者呈负氮平衡,58% 的感染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3]。老年感染患者营养不良可引起机体防御功能下降,致使患者频发感染,死亡率增高。所以,要鼓励患者保持足够的营养摄入,适当进食优质蛋白质,多食用富含维生素、钙、铁及足够热量的饮食。老年感染患者应根据个人爱好进行一些较平和的运动,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运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但重体力劳动和剧烈的体育锻炼并不适合老年感染患者。

1.2.2 行为与精神症状护理

老年应在护理人员的视线范围内活动,可由专人护理或对重度精神症状者实施隔离,严防自杀。做好调解工作,必要时予隔离或保护性约束。转移注意力,减少幻觉的干扰,多与患者交流真实内容。使用视觉线索和制定日常生活活动表来刺激淡漠患者的活动功能,防止进一步退缩[4]。应搞好地面的卫生工作,给患者穿上防滑靴,防止患者摔倒,避免造成患者躯体损伤。听取病人倾诉,并耐心启发病人,使他们认识到通过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病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用塑造、榜样、鼓励及惩罚等措施来矫正各种不良行为,如吸烟、饮酒及高盐高脂饮食等。同时建议使用音乐疗法:患者入院开始及治疗过程中,由干预者在治疗环境中播放3拍或4拍的轻松缓慢音乐,音量要适宜;嘱患者耐心细听,使全身放松,直至治疗结束。还有部分老年精神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言语功能障碍,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主动与患者言语交流,早期用简短词汇加视觉信号进行训练,如卡片、图片等;同时分辨失语类型,如命名性失语主要是遗忘名称,护理时反复说出名称,强化记忆。

2 结果

通过对60例患者采用感染护理和行为与精神症状护理相结合的方法,本组所有患者都痊愈出院,显示了良好的效果。

3 讨论

呼吸感染住院病人以老年人为最常见。老年人常因呼吸道粘膜纤毛运动减弱、肺功能低下、咳痰无力及反应迟钝等使呼吸不畅,发生感染,严重影响了通气功能,再者,呼吸感染患者多存在呼吸加快,并常呈张口呼吸,使大量的水分经呼吸道丢失,导致气道干燥,甚至形成痰栓阻塞气道,以致呼吸感染经久不愈。同时老年呼吸感染患者常常存在一种或者多种精神行为症状,包括睡眠障碍、妄想、幻觉、语言紊乱、情感欣快、易激怒、抑郁、焦虑等,给患者本身、家庭及照顾者均造成极大的影响[5-6]。

我们认为,针对这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病人,在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有效系统的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自身的心理状态,调节其行为,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我们通过对老年呼吸感染并发轻度行为和精神症状患者在单独感染护理的基础上,加以行为与精神症状护理,使本组所有患者都痊愈出院,显示了良好的效果。说明行为护理干预对控制病情的发展、促进患者恢复有较为明显的临床效果。

总之,老年呼吸感染并发轻度行为和精神症状的合理护理是绝对必要的,能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态,从而稳定其病情,促进其康复。本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6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64-168.

[2]周小玲.新入院流浪精神病人的护理特点[J].中国民康医学,2008,10(20):2430.

[3]马辛.老年期痴呆的行为和心理症状[M].医学精神病学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4]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6-250.

[5]STAEKENBORG SS,KOEDAM EL,HENNEMAN WJ,et al.Progression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to dementia:contribution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ompared with medial temporal lobe atrophy[J].Stroke,2009,40(4):1269-1274.

[6]BIRNS J,MORRIS R,DONALDSON N,et al.The effects of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on cognitive function:a review of effects based on pooled data from clinical trials[J].J Hypertens,2006,24(10):1907-1914.

猜你喜欢
症状精神护理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虎虎生威见精神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