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碑

2011-12-13 10:44余巨力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张迁碑汉碑汉隶

余巨力

汉碑

余巨力

汉代是中国书法史上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草、行、楷三大书体已出现雏形。隶书从秦简躯壳中演成别具风格的主导字体并广泛应用,通常人们把这种书体称为“汉隶”。

汉隶的主要特点是笔画由篆书的圆转单一演变为方折且有波磔;结构删繁就简,由纵势变为横势,以便书写。

最能反映汉隶成就的应数东汉碑刻,即我们所指的“汉碑”。在东汉时期,经济繁荣,生活安定,厚葬盛行,为死者立碑颂德成为当时的一种习俗。此外,竖碑祭祀犹如殷商时代的尊神占卜,神圣而庄重,须恭恭敬敬,礼法周全,所以碑文的书刻往往工整端庄,以示立碑者的诚意。这些流传下来的碑刻成为我们研究学习汉隶的宝贵资料。

气势与古拙是汉碑书法艺术的共同特征,同时也折射出汉文化艺术的基本美学风貌。通常,人们认为汉碑有两大类风格形态:一类空灵秀丽,如《曹全碑》、《史晨碑》、《华山碑》、《乙瑛碑》、《礼器碑》……另一类则方正朴厚,如《张迁碑》、《鲜于璜碑》、《衡方碑》……同类当中,它们又有鲜明的个性,譬如《曹全碑》、《礼器碑》,就细笔劲健而言,属一类,但前者笔画圆润,后者则笔画方整,意趣不同。再如《张迁碑》与《衡方碑》也属一类,但《张迁碑》显得更为跌宕。另外还有一类摩崖石刻如《石门颂》、《西狭颂》等,萧洒野逸,风格别致。它与汉碑的两类风格,一起构成气势恢宏的汉隶碑刻的大格局。

汉碑的碑额书法也颇有价值,而且是汉代篆书的丰富宝库。篆书到了汉代流通范围明显缩小,仅限于一些刻石、刻符以及重要的官方文书和仪典的书写上。因而,汉碑碑额因其位置重要,而需要以篆书额。这些带有明显隶意的篆额,风格强烈,体现了时代特征。

汉碑艺术性之高人所共识,遗憾的是,它们几乎都不署书刻者姓名。不过,从碑文的书艺水平来推断,约大多数应出自当时的名家之手。

在两汉书法史上真正享有大名的是文学家蔡邕,他擅长篆隶,曾参与书写石经,著名汉碑《熹平石经》即由他书写,亦曾轰动一时。

汉代的书法,篆、隶、真、行、草(章草)五体齐备并相互影响,彻底摆脱了象形象意体态而进入了点画结构变化的艺术领域,为后代书法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汉灵帝熹平六年(公元一七二年),首次把书刻文字称作为“书法”,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书法”一词,即是起源于此。

栏目主持:张奕高甬加

猜你喜欢
张迁碑汉碑汉隶
浑厚方正 拙然天成—《张迁碑》《衡方碑》临创融合研究
巴蜀汉碑书法艺术探究
《张迁碑集句》
汉碑的个性特征及其审美趋向
浅析汉碑的形制及其演化
怎样临习《张迁碑》
汉碑档案
文徵明、祝允明辑《汉隶韵要》考论
《汉张迁碑》的刻工与拙朴美
安处养元气 燃犀熔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