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碑

  • 汉碑通假字的语音现象分析
    不够深入。就目前汉碑通假字而言,学界尚未专门对此进行过全面系统的研究。秦汉以后,汉字数量剧增,大量假借字产生了本字,但通假现象还是相当普遍而广泛的。赵平安认为战国秦汉时期通假字剧增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形声字的大幅度增加”,二是“古文字的隶变”,[2]这给相关研究留下了极大的空间。汉碑文字正处于古今文字的过渡阶段,其中仍存有大量的通假字,而字音是判定通假字例最重要的依据,本文讨论的主题便是汉碑通假字例的语音现象。一、汉碑通假字的确定辨识通假字是研读碑刻

    文教资料 2023年12期2023-11-21

  • 砚边随想
    习隶书必须师法『汉碑』。在前后十余年间的寻寻觅觅中,我依次接触了点画圆润的《曹全碑》、工整规矩的《乙瑛碑》、笔力劲挺的《礼器碑》、粗犷朴拙的《张迁碑》、结体随势的《鲜于璜碑》,还有《史晨碑》等。我本着『察之尚精、拟之贵似』的原则进行临摹学习,不论寒暑,耐得寂寞沉潜涵泳其间。通过广临博取,不仅熟悉了各碑的个性特点,同时也把握了隶书的共性规律和基本技法,逐渐在自己的潜意识中形成了对不同汉碑的审美倾向,我偏爱高古朴拙、自然天成的格调。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书店里看到

    中国书法 2023年1期2023-07-17

  • 当代著名书法家
    鉴越先生书法宗仰汉碑,精研勤临,精心细致,持之以恒。据说其有临一本汉碑写了十余年的经历,足见其用功之甚。隶书难写,因为汉代已至顶峰,清朝高峰又起,今人想大有作为者,已是很难。赵鉴越却把隶书写得拙朴而不失灵动,静穆而温润,古朴而宏逸,大气淋漓,酣畅有致,格调高古,自成一派,为书坛所关注。行草书作品亦形成了率真、自然、雄雅、秀劲的风格。赵鉴越笔名霞生,1954年出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曾任开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开封书画院常务

    阳光 2023年5期2023-05-06

  • 清代以来《礼器碑》接受研究探略
    ,而康熙关心的是汉碑位于何处,孔毓圻将汉碑均置于奎文阁前,其中就有“汉碑第一”的《礼器碑》,可见皇帝对《礼器碑》的重视。早在清初,由于文字狱的兴起,很多文人转向研究金石和文字学,这时期就有很多书法理论家意识到汉碑的质朴典雅之美,他们开始从审美上倡导汉碑的古雅,尤其对《礼器碑》赞不绝口,清人王澍《虚舟题跋》中评价《礼器碑》是“隶法以汉为奇,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尤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将《礼器碑》形容为“变化若龙”,由此可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8期2022-12-07

  • 清初安丘张氏家族隶书对篆刻创作的影响
    力于此,购求天下汉碑,不遗余力,见其家藏古碑,积有四厨,摹拟殆遍。余问先生曰:“江南汉碑共有几处?”先生笑曰:“汉隶多在西秦东鲁,山东人反问江南,何失近而问远耶?大江以南,只有《校官碑》,在溧水县明伦堂东墙下,此外无有也。”问:“西秦之碑,何者可学?”……又问:“东鲁之碑如何?”曰:“东平有《衡方》《张迁》二,颇觉古雅,济宁学宫第一可学者。《鲁峻碑》并碑阴俱有法度,《尉氏》故吏人名亦可,《景君铭》前后二碑碑,方严可爱,《武荣》 《郑固》二碑,则稍朴略矣。”

    艺术品鉴 2022年21期2022-09-09

  • 创作自述
    牍下了一些功夫。汉碑及简牍书法,是我之前没有涉及的领域。以前我抵触学习秦汉篆隶,不是太喜欢,所以学习进度缓慢;在接触之后,仿佛打开了一扇窗,以前只是沉浸在原来的小书体中,在这里发现了无限可能。特别是看完“三国两晋南北朝刻石十三品新探展”之后,在金石篆籀之间,我感受到了“刀笔相师”的微然妙趣,对以笔为表现的帖和以刀为表现的碑的审美差异,以及天地之书摩崖石刻与文人自我赏玩的书斋之书的差别等有了更深的理解。比如说,在隶书和简牍的练习上,我对起、收笔没有那么关注了

    书画世界 2022年7期2022-09-06

  • 羿耿庵书法作品鉴赏
    他的隶书直接取法汉碑,得《华山碑》的细腻、《曹全碑》的圆润、《礼器碑》的劲挺、《石门颂》的率意。他的篆书从秦篆入,并上探两周金文、殷商甲骨文。结体往直中求、减少盘曲,“不向曲中寻”,由此笔势更加遒劲,用笔用墨极富神韵。From practicing calligraphy as a teenager to becoming a calligrapher, Yi Geng'an has been on the road of calligraphy for

    国际人才交流 2022年7期2022-08-10

  • 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欣赏
    。隶书创作能体现汉碑的金石气息,把握用笔的涩行,使每个笔画迸入平出,注重体现出笔情墨趣和汉碑的开合大度、拙朴厚重,直追两汉摩崖石刻浑厚朴茂之气象。形成古拙雄强的艺术风格。其行草从“二王”入,对赵孟頫、米芾、孙过庭等名家法帖用功最勤,作品中锋行笔,质朴率真,萧疏劲逸,别具风貌。张建会1960年4月生于天津,祖籍山东。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专业委员会主任,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作品获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奖,全国第二、第三届正书大展奖

    阳光 2022年7期2022-07-20

  • 基于地域文化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信心。二、《走进汉碑》的校本课程开发情况《走进汉碑》是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于2015年启动的校本课程开发项目,该校本课程主要以济宁地区的汉碑文化为载体,利用校本课程教材开发的形式,将优秀的地域文化资源与小学校本课程教学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趣味性足的教学场景。经过多年的校本课程研发与实施,《走进汉碑》系列校本课程成为省、市内知名的小学校本课程项目。(一)《走进汉碑》对应的济宁汉碑文化地域文化资源《走进汉碑》校本课程所引入的是山东省济宁市的汉碑历史遗

    天津教育·上 2022年4期2022-05-12

  • 吴子复书学思想管窥 —以《吴子复艺谭》中论书文稿为中心
    其认为取法应以“汉碑”为核心,在审美层面应追求“执中”的意境,以及重视以“用笔至上”为要旨的书写实践。对于书法的研治及创作,这些思想皆具现实可行的启鉴意义。书法贯穿吴子复的一生,在其传道授业、友朋交游、社会活动、日常娱情等方面,均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吴子复艺谭》一书由广州市文史研究馆和广州画院研究部编写,于1994年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此书收编的内容包括吴子复的随笔、评介、讲稿以及译述等,这是研究吴子复艺术思想最为全面和直接的文献材料。其中,关于吴子复

    书画世界 2022年3期2022-04-15

  • 基于地域文化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以《走进汉碑》为例
    信心。二、《走进汉碑》的校本课程开发情况《走进汉碑》是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于2015年启动的校本课程开发项目,该校本课程主要以济宁地区的汉碑文化为载体,利用校本课程教材开发的形式,将优秀的地域文化资源与小学校本课程教学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趣味性足的教学场景。经过多年的校本课程研发与实施,《走进汉碑》系列校本课程成为省、市内知名的小学校本课程项目。(一)《走进汉碑》对应的济宁汉碑文化地域文化资源《走进汉碑》校本课程所引入的是山东省济宁市的汉碑历史遗

    天津教育 2022年10期2022-03-17

  • 图说书法(187)
    追秦汉篆隶,临写汉碑极为勤奋用功,《张迁碑》《礼器碑》竟临写超百遍,且不求形似,全出己意。人们津津乐道于他异于常人特殊的回腕执笔法,写出了不同众人具有个性的作品。何绍基的书法成就很高,行草书尤为擅长,融篆隶于一炉,作品充满拙朴的气息,自成一家,不同凡响。自言:“余學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楷之绪。”又说:“余学书从篆分入手,故于北碑无所不习。”到晚年,他广搜并研习汉碑竟然多达千余种。一生的努力成就他以新的面貌现于清代书坛,成为大家,在书法

    视野 2021年5期2021-03-25

  • 启母阙铭文版本比较研究
    说嵩》和高文的《汉碑集释》。启母庙在汉时为避汉景帝刘启讳,改启为开,是为开母庙。庙在启母石旁。《汉书·武帝纪》记载:“春正月,行幸缑氏。诏曰:‘朕用事华山,至于中岳,获驳麃,见夏后启母石。’”[3]190应劭曰:“启生而母化为石。”颜师古曰:“启,夏禹子也。其母涂山氏女也。禹治鸿水,通轩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事见《淮南子》。景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3-02

  • 寻找汉碑的足迹
    不落幕的经典——汉碑篇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里程碑,从此人类的历史和社会发展成果都能够以文字进行记述,使之万古流芳。书法是中华文明特有的艺术门类,而汉碑贯穿了我国隶书产生、发展、演化的全过程,其中不乏精彩的篆书之作,是众多文物古迹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某种意义上讲,古代碑石已经起到了当时面向社会的免费“图书馆”的功效,既记载保存文献史料,又传播书法艺术,文以碑载,碑以文扬。汉代碑刻流传至今较多,碑刻摩崖遍及大江南北,以泰山诸刻、孔庙诸碑、

    艺术品 2020年10期2021-01-14

  • 图说书法
    期书法家。郑簠学汉碑三十余年,为寻访收集汉碑,倾尽家产,家中藏碑刻拓片有四大橱。郑簠在清代书法史上的地位是突出的,主要表现在他的善学隶书。书法史上把他看作隶书在上千年沉滞之后的一种苏醒,在他之后出现了清代篆隶北碑风。论隶书成就,他远不如在他之后的伊秉绶、邓石如,而论历史作用,他却远在清代他人之上。他是在清初篆隶书坛万马齐喑的情况下独立倡导隶书的功臣。清代中晚期篆隶风气崛起固然有多方原因,但若没有郑簠在之前的尝试,其后局面的形成或还要待以时日。郑簠精通行草书

    视野 2020年24期2020-12-07

  • 济宁汉碑天下半 任城王陵题刻丰
    词】济宁博物馆;汉碑;任城王墓【中图分类号】J2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9-0012-04【作者简介】王栋,临沂大学美术学院(山东临沂,276000)书法专业讲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访问学者。济宁市博物馆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博物馆。馆内的济宁千秋、济宁精品文物展、运河之都——济宁和朱复堪书法艺术展是常设展览,来此的游客通过这些展览可以领略和感知济宁地区厚重的人文风貌。博物馆东侧的铁塔寺古建筑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0年4期2020-09-10

  • 济宁博物馆和任城王汉墓
    济宁市博物馆馆藏汉碑之多在全国独一无二,享有“天下漢碑半济宁”的赞誉。我国现存汉碑不过60块,而济宁就占有38块,其中博物馆就收藏有11块。这些碑刻原来散存在济宁文庙院内,损坏严重。民国十八年由教育局长王大恕等人,集中移置于汉碑馆,加以保护至今,如馆藏的《景君碑》《郑固碑》《武荣碑》《鲁峻碑》等均为汉碑精品,对于研究汉代历史和书法艺术具有重要意义。位于山东济宁市北郊的任城王墓,墓主人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之孙、任城国始封王孝王刘尚。该墓积土为藏,规模宏大,是一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0年4期2020-09-10

  • 书法百问(五)
    习隶书惯常都是从汉碑开始的。实际上我们对隶书的学习就是对汉代隶书的学习,就是对汉碑的学习,对汉代碑版、汉代简牍和汉代所有书迹的研究。说实在的,要做深层次的学术上的追问,不能仅就汉碑去学汉碑,也不能仅仅局限在汉代的书迹里边去学汉碑、汉代的隶书,而应该从篆书开始,从研究线开始。因为隶书汉碑所有用的线条实际上都是篆书的线条。不管汉简也好,汉碑也好,帛书也好,都是这样的。有了线条的技术基础以后,我们再去学习汉碑就有了一个前期的铺垫,有了一个技术的准备。那么三大板块

    艺术品 2020年5期2020-08-07

  • 《鲜于璜碑》研究
    示意义。关键词:汉碑;鲜于璜碑;书法风格;审美意蕴一、《鲜于璜碑》书法审美意蕴《鲜于璜碑》是东汉隶书的精品之一。其风貌古雅,气象高古,书风雄强,方拙朴茂,峻抒凌厉,可谓汉碑之神品。其碑阳古雅完美,碑阴粗犷自然,清代书家方朔曾言《乙瑛碑》为汉隶之最可师法者,明郭宗昌《金石史》评云:“汉隶当以《孔庙礼器碑》为第一”。今《鲜于璜碑》出土,其书法艺术价值,可谓在汉隶中集成之碑,独树一帜,堪称汉碑中之上品。其线条质朴生辣,内蕴丰厚,见于古雅一格;其力外露,则近乎奇倔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1期2020-07-10

  • 济宁汉碑天下半 任城王陵题刻丰 ——济宁博物馆汉碑堂和东汉任城王陵题刻考察记
    存。铁塔寺西侧的汉碑室,是由时任济宁市教育局局长的王大恕于1929 年主持修建,原名“小金石馆”。从汉碑室介绍得知,该馆共存放汉碑八种及其他刻石十余种。这是一栋坐东朝西面阔五间的古建筑,所藏的八种汉碑及唐代碑刻《任城县桥亭记》在汉碑室中呈“一”字排开,高低错落,方圆并举。这些汉碑自汉安二年(公元143 年)一直持续到魏明帝青龙三年(公元235 年),时间跨度长达近一个世纪,集中反映了东汉到三国魏时的字体变化、丧葬风俗和地域民风,是这一时期济宁乃至全国汉代碑

    江苏教育 2020年29期2020-05-15

  • 一部传统而新颖的汉碑注译新著 ——滕西奇先生《两汉名碑注译》赏评
    正式出版,标志着汉碑研究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该书虽名曰“注译”,但其实际价值却远超此二字所涵盖的范围。可以说,该书既是一部遵循传统注译古文方法的著作,又是一部充满新意的汉碑整理与研究专著。《两汉名碑注译》的新意主要体现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研究内容上的创新,以及研究材料上的创新。在研究方法上,《两汉名碑注译》力求对隶书的发展进行文化上的探索。作者本身精于隶书创作,此次对汉碑的注译致力于文化的阐释,在汉隶研究史上可谓一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本书对每块汉碑的介绍,都

    老年教育 2020年5期2020-05-02

  • 《鲜于璜碑》研究再探
    :《鲜于璜碑》;汉碑;隶书1973年5月,天津市武清县(现武清区)高村公社兰城大队的社员在平整村东苏家坟的土地时发现了一块汉代墓碑,一同出土还有碑座与石盒。碑为圭首形碑,高242厘米,宽81~83厘米,厚12厘米,碑阳、碑阴皆有文字与图画。碑阳阳刻篆额“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框呈“凸”字形且六角刻有卷云纹,除左侧中间卷云纹为阳刻外,其余皆为阴刻,应为刻工失误所致。篆额左右阴刻青龙白虎各一。碑阴额首阴刻朱雀一只。字下有穿,直径为11.3厘米,穿内壁不平滑,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7期2020-02-27

  • 跟着倪文东教授访碑游学『济宁篇』济宁博物馆和任城王汉墓
    济宁市博物馆馆藏汉碑之多在全国独一无二,享有“天下汉碑半济宁”的赞誉。我国现存汉碑不过60 块,而济宁就占有38 块,其中博物馆就收藏有11 块。这些碑刻原来散存在济宁文庙院内,损坏严重。民国十八年由教育局长王大恕等人,集中移置于汉碑馆,加以保护至今,如馆藏的《景君碑》《郑固碑》《武荣碑》《鲁峻碑》等均为汉碑精品,对于研究汉代历史和书法艺术具有重要意义。位于山东济宁市北郊的任城王墓,墓主人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之孙、任城国始封王孝王刘尚。该墓积土为藏,规模宏大

    江苏教育 2020年29期2020-01-02

  • 仙吕 醉扶归 汉碑特供(外四首)
    醉与王平聚,乐用汉碑取。一段渠江灌一壶,也让诗仙妒。酒过三巡约侣,结伴文峰去。越调 寨儿令 文峰公园越绿洲,向飞鸥,层层石阶高处走。进士门逐,金榜书偷,一步一回眸。取两河古砚清幽,挟文峰翠岭花稠。长桥摇细柳,水榭美箜篌。四望收,日照满江舟。双调 殿前欢 沈府君阙仰雄奇,汉砖汉瓦汉时泥。沈家恍有君王气,惊艳吁噫。傲云来骤雨袭,笑夜伏猢狲吠,任我自青松立。风光依在,魅力着实。黄钟 人月圆 賨人洞腰酸屈膝穿肠路,愁在探深幽。木梯风化,绿苔湿滑,古洞堪忧。【幺篇】

    岷峨诗稿 2019年3期2019-11-15

  • 隶 体(下)
    隶体正书只有到了汉碑八分书阶段才真正具有了作为字体楷则的法度与气度。从书法艺术原理的角度看,汉碑八分书的笔法并不复杂,只是在篆体用笔的基础上增添了波磔的修饰性笔画形态,其横平竖直的直线组合结构比篆体正书还显质朴;但汉碑八分书的笔意却极为丰富,不仅始终保有质朴天性、自然之趣,而且充分流露出书写者的性情与趣尚。也正是因为如此,八分书不仅拥有如康有为所说的汉碑八大审美类型,而且具有各种风格衍生的可能性和可观性:可以儒雅如汉末《熹平石经》,可以粗犷如前秦《广武将军

    江苏教育 2019年29期2019-06-04

  • 书法观典
    体匀整著名,素有汉碑中的《兰亭序》之称。最显著特征是典雅逸静,书法意气灵和,婉丽清雅。通篇纯用圆笔,逆入平出,温和含蓄。磔波较长,顺势飘然挑出,有翩翩欲飞之姿。结体扁平匀称,向背并用,尤以向法用得最多最妙。此碑黑明如涂油脂光亮,光可照人,艳而不俗,秀而尤清,精气内藏,得华贵于古厚之中,寓清秀于风月之间,情驰神纵,与同期的铜奔马一样有飞动之态,呈“回眸一笑百媚生”阴柔之美,是目前汉代石碑中保存较完整、字体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既流美洒脱,又端庄沉劲,为历代书

    江苏教育 2018年77期2018-12-13

  • 汉碑的个性特征及其审美趋向
    经之道。关键词:汉碑;个性特征;审美汉代隶书,总体而言,有石刻类隶书和墨迹类隶书系统之分。汉代刻石隶书种类繁多,风格各异,以碑和摩崖书隶最具代表性,特别东汉是隶书的鼎盛期。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中国古代自秦汉以来,由于盛行厚葬,不但墓中的随葬品很多,而且在帝王和王公贵族的陵墓前,一般都要设置石碑、石阙、墓表、石人和石兽,以显示他们的功绩和尊严。东汉中晚期,社会树碑立石,崇尚厚葬成风,各种碑刻门类齐全,数量难以估计,特别东汉中后期桓、灵二帝时,立碑之风大盛,为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7期2018-11-10

  • 天下汉碑半济宁
    叹为观止。“天下汉碑半济宁”之说,指的是济宁地区拥有的汉碑数量为全国之最。据统计,济宁境内现存汉代碑刻有38种之多,占到全国汉碑存量的半数以上。“济宁汉画甲天下”,指济宁地区是中国汉画像石重点出产地,境内画像石达2000余石,数量之多,种类之全,不虚此名。碑刻承载着最真实、最坚固的文化艺术,集历史、文学、书法、镌刻于一体,是中华先人留给济宁人民乃至整个华夏民族的一笔巨大财富。○济宁博物馆馆藏的汉碑。Stele of the Han Dynasty in J

    走向世界 2018年9期2018-10-24

  • 《鲜于璜碑》形制蕴含的精神意象及对艺术取向的启迪
    家坟出土了一块东汉碑石,碑文词旨淳古,字体朴茂端直,碑额阳刻汉篆虬枝盘曲,碑首画像与碑文浑然一体。此碑一出,迅即轰动书法界,被认为是明代出土《张迁碑》以来,唯一可与之相媲美的汉碑。这碑就是《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即俗称的《鲜于璜碑》。《鲜于璜碑》,从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立碑,到公元1973年,历时近1900年,它或孤立于荒郊野地,或深埋于地层厚土,也许是集聚了太多的历史,阅尽了人世沧桑,尽管碑阳、碑阴只有827字,但自《鲜于璜碑》重现之日,关于此

    书法赏评 2018年3期2018-07-14

  • 汉碑转折研究
    ■通过分析汉碑作品,笔者归纳出七个方面的转折。现列举如下:(一)转笔和折笔转, 《说文·车部》: “运也。” 《康熙字典·广韵》: “动也,旋也。”转,采用圆笔,即所谓 “转以成圆”,指运笔时写出圆转回旋、没有棱角方折的笔画。其关键处在于笔转的时候,不能停驻,且要提着笔写 (如图1、2)。折, 《康熙字典·集韵·韵会·正韵》: “拗折也。”折,采用方笔,即所谓 “折以成方”,指运笔时写出有方折棱角的笔画 (如图3、4)。转折的目的就是要改变线条的方向、形势

    书法赏评 2018年2期2018-06-19

  • 浅析汉碑的形制及其演化
    地地位。关键词:汉碑;起源与发展;形制及演化1碑的起源与发展对于“碑”这个词的称呼和来源,古代有三种器物都被称为“碑”。第一个就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时钟——日晷。第二个就是以前拴住牲口的一种柱子,第三个就是古代用来引棺下葬的竖石。然而前面第三种“碑”的说法,就是后来“追述君父之功美”的墓碑。汉碑是我国历史上碑刻艺术发展的至高点。现在考古发现的传世西汉碑刻数量很少,具有代表意义的仅仅有《五凤二年刻石》《莱子候刻石》等十余件作品。西汉时期隶书的书写载体基本都是简牍

    神州·中旬刊 2018年4期2018-04-26

  • 坚守者的颂歌 ——读王振兴小说《汉碑劫》
    —读王振兴小说《汉碑劫》星雯“说起来,大概谁都不会相信,连续七个晚上我都做同一个梦,而这个梦,就像一个辗转曲折,浪漫神奇,动人心魄的电视连续剧。”小说《汉碑劫》就是以这样令人惊异而又好奇的形式开头的。接下来,小说以飞龙上化为神灵的七通汉碑和一个得道高僧,以托梦的方式,讲述了在数十年历史大潮中迭荡起伏,风险重重,劫后余生的风雨历程,以及与这个过程相关人物的梦想、追求、性格、命运、爱情、以及人性嬗变的故事。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创造文化,利用

    唐山文学 2017年9期2017-11-25

  • 《石门颂》的草书特性
    。石门颂;草书;汉碑《石门颂》全称《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亦称《杨孟文颂》,与洛阳《郙阁颂》、甘肃《西狭颂》并称“汉隶三颂”。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年),汉中太守王升为为嘉奖司隶校尉杨孟文开凿石门通道之功,刻于陕西褒城县东北褒斜谷石门高达一丈的崖壁上,摩崖隶书。20行,行30、31字不等,纵261厘米,横205厘米。现藏于汉中博物馆。《石门颂》受历代学者和书家所重视,足以证明它价值之高。由于《石门颂》不是在庙堂之中,而是在摩崖之上,这无疑给它带来了独特的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8期2017-11-24

  • 怎样写《乙瑛碑》(九)
    人旁撇画逆写,在汉碑中并不少见,《礼器碑》中尤多。图23-3“修”字的单人旁写作双人旁,在汉碑中亦属常见。二、人字头《乙瑛碑》中,人字头左舒右展特别突出。图23-4、23-5“令”字和“舍”字,它们的撇画不但写得长,而且收笔很重,与捺画起到了很好的对称作用。三、左耳旁(阝,在左,读fù)图24-1“除”字的左耳旁第一笔写得很宽,收笔不提锋,第一笔和第二笔中间断开,笔画的变化很精到。第三笔提按自如,收笔较重,整体稳中有险。这个“除”字的左耳旁,在汉碑中是写得

    老年教育 2017年3期2017-06-05

  • 师汉堂主点隶书
    法上。建议作者以汉碑为师,更新书风。要勇于割弃。不舍不得,不敢大舍,就难有大得。佛山市老年干部大学 彭耀祖/作武汉市新洲区老年大学 李爱平/作二、转折。此作折画的转折不活,气血凝滞,影响机格。三、钤印。“北”字较低,引首章应盖在它的右上方,以起补充的协调作用。靠帖入帖 不二法门李爱平书友的隶书,笔意大胆,线条遒劲;结体宏伟,立字大气,气势畅达雄放;章法完备,中规中矩。欲求更上一层楼,还需在以下方面加以改善。一、增强帖意。此作靠帖不紧,帖意不强。帖意与格调紧

    老年教育 2016年11期2016-11-23

  • 瑞园雅集
    丽的一笔。瓦当与汉碑汉砖汉印血脉相连。汉碑的碑额和汉砖文字线条质朴、字体豪放,汉印字体多样、变化多端。这些在瓦当文中都有体现。而瓦当量大,制作工艺简单,恰恰成就了其天真烂漫的一面,因此而更加具有时代审美价值。瓦当文中最为多见的是“长乐未央”四个字,我见过许多。在适合圆形半圆形以及多种边纹装饰的基础上,瓦当文字竭尽变化,结构多样,笔划也有多有少。看似随性,甚至诡异,却并无不妥帖之感,堪称随遇而安,生动活泼。我一直质疑书法在文字学意义上的严谨性,拘泥点划的理性

    苏州杂志 2016年1期2016-11-18

  • 怎样写《乙瑛碑》(一)
    因,鲜有传世的西汉碑刻,而简牍隶书于西汉中期率先渐趋成熟。东汉兴碑,碑刻隶书进入鼎盛期,也是碑刻隶书大放光彩的黄金期。宋高宗赵构在《翰墨志》中关于“书法必先学正书”的倡导,风靡书坛,流衍千年,至今不衰。今天以科学态度看来,不少人对赵构此话的理解上有片面性。一是,赵构不但提出“先学正书”,同时还提出“兼学行草”。有人只强调其一,忘却其二。对这一点,欧阳修论述得最为透彻,他说:“单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名。”二是,“先学正书”只

    老年教育 2016年7期2016-08-16

  • 封龙山上有汉碑
    1990多年前的汉碑上融合书法篆隶,体现了东汉时期官方认定书体由篆书向隶书的历史演变。石家庄市元氏县自古以来文化繁衍,书院庙宇、石窟碑碣等史迹资源丰富,历代文人墨客、官吏学者来此游览,留下了大批石刻题记。县城西北约三十公里的封龙山,景色优美,文脉深厚,河北省内仅存的两尊汉代碑刻《祀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并存于封龙山上汉碑堂。《祀三公山碑》全称为《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又名《大三公山碑》,立于东汉元初四年(公元117年),汉安帝刘祜时期。碑高150厘

    财经国家周刊 2016年10期2016-05-25

  • 浅谈汉代《鲜于璜碑》艺术特点及影响
    成熟和完善。一、汉碑简述及分类(一)汉碑简述要研究汉碑艺术,首先我们要对“碑”本身有一定的了解。古代有三种器物都被称为“碑”:一是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仪器;二是拴牲口的柱;三是引棺下葬的竖石。在此我们所说的是第三种“碑”,即后来发展成为“追述君父之功美”的墓碑。“碑”原来即辘轳引棺下葬的竖石,郑注:“丰碑,断大木为之,形如石碑,于椁前后四角树之,穿中,于间为鹿卢,下棺以乡率绕。天子六率四碑,前后各重鹿也”。而且由于它不仅能起到引棺下葬作用,而且因为其巨大还能

    传播与版权 2016年9期2016-03-28

  • “静”以修身
    ,朴拙清雅,深得汉碑淳厚之气,兼纳魏唐灵动之韵。我想,“清厚”“古雅”这几个字应该是其目前书法作品的主要风格。刘小静的篆书结体取于金文,但用小篆的线条,结体匀称,点画一丝不苟,有金石味而更以文气胜,篆法规矩又不失灵动,反映了她在篆书把握上的成熟和表现上的理想。隶书以汉《张迁》为基础,悟得天趣,字内结体收放结合,偏旁错落顾盼,整体作品显得朴厚古拙而富有趣味。看了刘小静近期的作品,字静穆、安详,平易近人,一笔一画地写着,清澈、朴素,一目了然,字如其人。“技法上

    红豆 2015年3期2015-04-02

  • 汉碑
    余巨力汉碑余巨力汉代是中国书法史上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草、行、楷三大书体已出现雏形。隶书从秦简躯壳中演成别具风格的主导字体并广泛应用,通常人们把这种书体称为“汉隶”。汉隶的主要特点是笔画由篆书的圆转单一演变为方折且有波磔;结构删繁就简,由纵势变为横势,以便书写。最能反映汉隶成就的应数东汉碑刻,即我们所指的“汉碑”。在东汉时期,经济繁荣,生活安定,厚葬盛行,为死者立碑颂德成为当时的一种习俗。此外,竖碑祭祀犹如殷商时代的尊神占卜,神圣而庄重,须恭恭敬敬,礼法周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1年5期2011-12-13

  • 安处养元气 燃犀熔古今
    练的风格;隶书以汉碑为基,又参以汉简,创造出寓平于险、奇趣横生的世界;他的篆刻不囿一家,以古玺汉印为本,吸取明清诸家之长,融会人间万物之象,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峰。关键词: 来楚生 来氏三绝 汉碑 古玺 向线刀法来楚生(1903—1975),原名稷,号然犀。1921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7年移居上海,组织东南书画社,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及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师。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62年调上海文史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来先生性情耿直

    大家 2009年11期2009-09-29

  • 百字碑
    南山麓发现了一块汉碑,碑文用庄重的汉隶书写,笔力浑厚苍劲,刚好一百个字,被称为百字碑。许多权威的拓碑专家闻讯而来,都希望拓了这一稀世奇珍。第一位专家来看了,惊喜欲绝。他拓了碑文后,从碑上凿掉一个字。“从此世界上只有我拥有完整的百字碑文,再不会有第二家了。”他说。第二位专家来拓完后,又凿掉几个字。他也说:“我存九十九个字的百字碑文,世界上不会再有了。”第三位,第四位,以至许多位拓碑者接踵而来,也都如法炮制,拓完后就凿掉几个字。他们每个人都想到,我拥有的百字碑

    意林 2007年10期2007-05-14

  • 浅谈汉碑对中国书法发展的影响
    千多年的历史了。汉碑作为汉隶的主要载体,经历了两汉鼎盛、清代中兴、现代繁荣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隶书始于战国,成熟于东汉,它作为篆书的草写,笔画由圆入方,结体由繁入简,这也是文字发展的规律所在。东汉时期,由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各种碑刻的大量出现,在书法艺术领域形成了隶书的第一个高峰,特别是桓、灵二帝时期的大量汉隶碑刻,一碑一貌,风格各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比如《张迁碑》、《衡方碑》、《鲜于璜碑》等,方拙朴茂,博大精深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06年11期200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