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迁碑

  • 试析吴昌硕“以篆入隶” ——以临习《张迁碑》为例
    意,所临写的《张迁碑》也多用篆籀笔法,别具古茂的风格。吴昌硕84 岁临《石鼓文》吴昌硕《四字隶书对联》作于77 岁二、吴昌硕以篆入隶吴昌硕集诗书画印于一身,而最基本的功夫是在书法上,真、草、篆、隶皆能,其篆书以《石鼓文》为根基,开创了一代新风。或许因为篆书成就太高,吴昌硕的隶书相对较少被关注,事实上其隶书成就在清代应有重要的位置。吴隐在《苦铁碎金》跋中说:“所作篆书规橅《猎碣》,而略参己意;隶、真、狂草,率以篆籀之法出之。间尝自言生平得力之处,谓能以作书之

    收藏与投资 2023年9期2023-10-05

  • 张迁碑》篆额之“分韵”探赜
    入隶书元素。《张迁碑》篆额(以下或简称为“《张》额”)相掺类型属于后者,在篆书的基础上加入隶书的偏旁及用笔,不同于秦篆的严谨整饬、时见“分韵”。一、“分韵”之“分”包世臣《艺舟双楫》有:“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碑》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包氏在此认为《郑文公碑》不同于其他北碑,兼具篆、隶、草三种书体韵味。《张》额虽未体现明显“草情”,但“篆势”“分韵”毕具。在探讨“分韵”之前需要明确“分”之含义。“分”即“分书”或“八分”。关于“八分”最早可追

    大众文艺 2022年15期2022-09-06

  • 浑厚方正 拙然天成—《张迁碑》《衡方碑》临创融合研究
    院内容提要:《张迁碑》和《衡方碑》是汉代隶书中公认的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两者各有所长,有相似也有不同的地方。笔者运用图片对比这种直观的方式,从结字和用笔方法两方面对《张迁碑》和《衡方碑》进行对比分析,深入发掘两者的精髓,并结合自身的创作需求,深入学习汉代隶书的古拙之趣,多元化取法,将符合自身审美和个性的碑融合、运用到创作中,使自己的作品更具古拙之气。一、《张迁碑》与《衡方碑》临摹研究(一)《张迁碑》和《衡方碑》简要概述《张迁碑》(图1)全称《汉故穀城长荡

    书画世界 2022年5期2022-06-30

  • 张迁碑》书法在明清时期的接受与传播
    邵佳婷摘要:《张迁碑》自出土以来,即引来诸多学者的重视,历经明清两朝,声名逐渐大噪。从明初到清末,《张迁碑》的研究成果颇丰,尤其是清代碑学兴盛以后,相关著述更是如雨后春笋。本文以相关著述为载体,通过分析其主要观点,进而解析明清两朝学者对《张迁碑》书法艺术的接受与传播情况。关键词:张迁碑;明清;书法;碑文《张迁碑》自出土以来,即受到诸多学者的重视,历经明清两朝而热度不减。在清代碑学兴盛之后,其书法影响力达到顶峰,并持续至今,一直是书家临习的经典。本文以相关著

    东方收藏 2022年5期2022-06-17

  • 浑穆朴茂、稚趣求拙—浅探《张迁碑》古意的表现
    ,东汉末年的《张迁碑》本应该顺应着时代的潮流和其它隶书碑刻一样呈现出蝉头燕尾等程式化的倾向,但它却逆着方向,出现了复古的面貌。它浑厚、朴茂、端庄之中又夹着稚趣;它是隶但又不失篆的古拙,拥有着先秦时期的意味,时代赋予了它新的意义。一.《张迁碑》艺术简介《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简称《张迁碑》(图2-1),或称《张迁表》、《张迁表颂》,东汉灵帝中平三年(186)立。出土于明初萬历年间山东省东平县,原石现存于山东泰安岱庙。虽然《张迁碑》已经处于两汉隶书“拙美渐

    锦绣·下旬刊 2022年1期2022-05-16

  • 吴殿魁的笔墨人生
    听闻您最喜欢《张迁碑》,可以聊聊您喜欢这部碑帖的原因吗?吴殿魁:我小时候学习毛笔,是在祖父的要求和指导下开始的。最早是写仿字(拿麻纸蒙着字帖描写),学习的是楷书,我记得当时学写的是颜体。开始学习隶书,是后来的事了。隶书中,我的确最喜欢《张迁碑》。主要喜它的“简”“拙”“险”。“简”,就是指《张迁碑》的笔画,接通篆书的成分较多,对蚕头雁尾、左波右磔等通常被认为是汉隶最精美、出彩的特点,几乎是舍弃掉了,因而显得简洁、质朴。《超然象外》《墨海腾龙》《春风化雨、德

    文化产业 2021年27期2021-10-26

  • 张迁碑》书风特点及创作浅析
    贺文彬摘要:《张迁碑》作为汉代最具有代表性的隶书作品,其艺术价值为世人所钦佩,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学书经历论述《张迁碑》书法艺术特点,探索其艺术魅力,并结合自身创作感悟,对《张迁碑》创作中的一些重点关键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关键词:张迁碑;隶书;创作隶书在书法发展演变的历史长河中,最为繁盛且成就最高的时期当属汉朝,所谓学隶之人,必学汉隶,《张迁碑》就属汉隶中的佼佼者。《张迁碑》是东汉晚期佚名书法家书丹,东汉碑刻家孙兴刻石,是为了追念张迁之功德而立,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8期2021-09-10

  • 两汉名碑注译 ——张迁碑(一)
    西奇【概述】《张迁碑》,碑额篆书“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即《张迁碑》全称。汉碑惯用篆书写碑额、隶书写碑文,此后,用篆书写碑额被延续下来。故,作“前”意。谷城,县治在今山东省平阴县东阿镇一带。荡阴,今河南省汤阴县。“长”与“令”皆为一县长官,汉制县满万户称“令”,不满万户称“长”。表:显扬,表彰。颂:文体之一,指以颂扬为目的的诗文。张迁,字公方,陈留郡己吾县(今河南省宁陵县境内)人。他在谷城长任上,亲政爱民,政绩突出,深受吏民爱戴;后迁官荡阴县(今河南

    老年教育 2021年8期2021-08-21

  • 汉代碑刻《张迁碑》的书法艺术研究
    ,意义非凡。《张迁碑》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汉代碑刻之一,此碑包含了汉隶中众多美的因素,朴茂天然,是为古朴雄浑之风的佳作。关键词:《张迁碑》 书法 汉隶 碑刻 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书法也在不断地变革,到了东汉晚期,碑刻隶书随之盛行,呈现出空前繁荣之景,风格迥异,争奇斗艳。东汉晚期的碑刻隶书《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又名《张迁表颂》。此碑以朴茂、古拙、典雅之美为后人所敬仰,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率真之意。格调高古,在端庄中倍显生动,是一件不可多

    参花(下) 2021年5期2021-05-23

  • 《肥致碑》艺术风格探析
    析汉代碑刻中《张迁碑》、《鲜于璜碑》、《西峡颂》等皆为代表之作,《张迁碑》结体方严高古,宽舒茂密,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书法造诣极高,多为后人效仿,且用笔以方为主,笔致多变化,朴厚中有雄秀之气。与《肥致碑》相较,亦不乏有共通之处,下简要举例探析其艺术风格的异同之处。《张迁碑》落笔稳健,运笔劲折,起笔方折宽厚,转角方圆兼备,行笔阔笔直书,笔势直拓豪放力感强烈,线条极具表现力。而《肥致碑》字型结构与《张迁碑》相近,在线条的构筑上强调积点成线,加强点的运用,

    戏剧之家 2021年14期2021-05-14

  • 有些“书论”是胡说!
    写汉碑须先写《张迁碑》《张迁碑》写好了,再写其他的碑就行了。而在我看来,清末专临《张迁碑》的何绍基,所临众多《张迁碑》版本中,越到后来写得越不好。为什么呢?他自己也腻了,他是自己给自己交差。我看过商务印书馆印的何绍基临的十种汉碑,那真有好的,可临的《史晨碑》《礼器碑》为什么就那么便宜呢?没有人买,一大摞一大摞的。所以有人说你临某一个碑,把这个碑写好了,打下基础,然后再临别的碑。我想这个人临这个碑还没临好呢,他脑子里已经厌烦写字了,没有兴趣了,他还能写好别的

    艺术品鉴 2021年1期2021-04-27

  • 张迁碑》书法风格研究
    美学特征。而《张迁碑》是我国现存汉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称为“国宝”,当之无愧,作为一位书家,应对《张迁碑》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研究。一、《张迁碑》碑刻基本情况介绍《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或称之为《张迁表颂》《张迁表》,东汉灵帝(刘宏)中平三年(公元186 年)二月立,距汉末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东汉亡,仅隔三十四年,为东汉晚期隶书极成熟时的代表作之一。碑阳隶书镌刻的是宣扬张迁和祖先同执榖时的政绩,碑阴刻捐资者姓名与所捐钱数。[1]碑体通

    书法赏评 2020年6期2020-12-08

  • 张迁碑》与《曹全碑》比较研究
    为“汉隶”。《张迁碑》和《曹全碑》正是汉隶中风格迥异的两大佼佼者。一、《张迁碑》与《曹全碑》创作的历史背景及其内容概述中国古代盛行厚葬,王公贵族的陵墓中不仅随葬品众多,而且还设置了石碑、石阙、墓表、石人和石兽,来彰显他们的功绩[2]77。碑刻这种记录信息的特殊文字载体也因此得以发展。从先秦时期起,碑刻随着时代的需求衍生出了不同的功用,其记录内容、承载载体、镌刻方式、书体形式等方面皆有很大的变革,这为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为书法艺术的研究提供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9-17

  • 浅谈汉隶的刚柔之势
    分析比较。而《张迁碑》和《曹成碑》同属于汉隶发展最为成熟的东汉时期,且二者的出土时间和篆刻内容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在这样的高度相似基础上,二者之间的艺术风格却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通过张迁碑和曹全碑进行深入分析比较,探讨汉隶的刚柔并济,从而对汉隶的刚与柔有更加深刻清晰的认知。【关键词】 汉隶;刚柔之势;张迁碑;曹全碑【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7-0072-02隶书

    今古文创 2020年47期2020-09-10

  • 张迁碑》《衡方碑》赏析
    倪文东《张迁碑》,全称《汉故榖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碑文系当时山东谷城县官员共同发起的为前县令,当时已转任河南汤阴县令张迁所立的德政碑,东汉灵帝中平三年(186年)二月刻。碑高317厘米,宽107厘米,碑额篆书“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2行12字。碑阳隶书15行,每行42字,碑阴捐钱人名字及所捐钱数,共3列,上2列19行,下列3行。《张迁碑》是汉碑中的名品,用笔以方为主,内敛,笔力雄厚多变化,字视大小而笔画或粗或细;结体方严高古,宽舒茂密,粗犷朴茂;字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0年2期2020-09-10

  • 翁方纲与《张迁碑》拓本墨缘考述
    了一场关于对《张迁碑》等经典汉碑的热评,更有该时期书家发出“近人多宗《张迁》”之慨叹,碑派书法开始得到中兴。翁方纲[1]是最具典型的乾嘉学者之一,作为一个碑帖兼修的乾嘉学者,翁氏平生致力于对各类金石拓本的收集与比较,常有关于鉴定与收藏的经典著录散见于文集和题跋各处,其藏拓甚夥,且对《张迁碑》颇为注目,有多组《张迁碑》题跋传世。可见,翁氏书法虽多以更擅帖学称著,而他对碑的关注足令人动容。要知道,这一时期乾嘉学者们纷纷以此为尚,翁氏的碑拓鉴藏活动堪称全豹之一斑

    大学书法 2020年2期2020-07-09

  • 汉代《张迁碑》书法风格浅析
    丹【摘 要】《张迁碑》作为东汉晚期的成熟隶书,上承秦汉篆法,下开魏晋书风,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隶书里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张迁碑》中线条坚实沉稳,结体古拙生动,章法生动活泼,是汉隶中的精品。【关键词】《张迁碑》;《西狭颂》;风格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007-0125(2020)19-0209-01一、《张迁碑》简介《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又称《张迁表颂》。此碑刻立

    戏剧之家 2020年19期2020-07-04

  • 汉代隶书的产生及其影响
    产生;隶变;《张迁碑》;伊秉绶【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隶书在书法上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众所周知,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历史上也称佐书、史书、八分。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有秦隶、汉隶之分。秦隶是由秦系文字中的俗体文字发展起来的,实际上它是大篆的草化,一般说来草化先于正规化,它的产生应先于小篆。汉代隶书由秦隶发展而来,汉隶又称之为“八分”。一、汉代隶书产生的原因(一)字體结构的变革隶书之前是小篆,这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规范文字。小篆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5期2020-07-04

  • 如何写出隶书线质的“力量美”
    张迁碑》拓片(局部)东汉线质,本质上是传统文化的积淀,是书家对现实社会文化的映射。在古人看来,线质才是书法的灵魂。目前有关隶书线质的论文或书籍较少,且多为常识性的介绍。基于这种情况,笔者通过研习隶书,研究隶书线质,以期让人们充分享受书法线条带来的视觉美感。隶书线质的首个要素是笔力。笔力的表现能够给人以直观的力量感。不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雕塑,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就是内在力量所表达出的美。这也是最能体现艺术家功力的地方,隶书作品格调的高低也因此变得清晰。东汉

    老年教育 2020年4期2020-04-04

  • 张迁碑》的艺术风格简析
    于东汉末年的《张迁碑》全称为《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是两汉隶书之集大成者和汉隶碑刻艺术的巅峰之作,其方整书体和古雅风格彰显着独具一格的艺术风范,具有出类拔萃的艺术品调,备受文人雅士喜爱。随着清代金石之学的复兴和发展,《张迁碑》愈发受到学者的关注和重视。近代大儒刘咸炘曾把汉代碑刻划为妙、逸、能三类品级,而《张迁碑》就被列入第一类妙品之中。在中国书法史上,《张迁碑》具有跨越时空的深远影响和历久弥新的艺术价值。一、《张迁碑》的历史评价自明代《张迁碑》出土以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2020-01-09

  • 张迁碑》临创拾取
    □ 强近仁《张迁碑》是东汉晚期作品,亦称《张迁表》,是东汉隶书的代表作品。临习该碑重点在于掌握它的结构与用笔。它的用笔以方为主,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其波并不明显,写时不可太滑,特别是横、竖、捺变化丰富而含蓄。在用锋过程中,应尽量还原碑的书写性。其次在结构上要四周平满,字形方整,内松外紧,大量渗入篆体,显出古拙韵味,也是《张迁碑》的特征。在章法的处理上,应注意字群组合大小、粗细、长短、俯仰、欹侧、错落,在对立中达到和谐统一。在临摹过程中,要进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0年7期2020-01-03

  • 汉隶碑刻《曹全碑》与《张迁碑》比较研究
    《曹全碑》与《张迁碑》也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潮流的带动下出现的。《曹全碑》和《张迁碑》作为这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更是具有各自的鲜明特点,下面便对这两卷书法进行分析比较。2 《曹全碑》与《张迁碑》简述《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碑高约1.7 m,宽约0.86 m。碑阳20行,行25 字。碑阴分5 列,每列行数不等。明万历初年于陕西郃阳出土。出土时状况完好,唯一“因”字半残。现存西安碑林。《曹全碑》是县属吏王敞等人集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2期2019-12-07

  • 简析《张迁碑》用笔美学特征
    曹斌《张迁碑》高317 厘米,宽107 厘米。碑阳15 行,每行42 字;碑阴3 列,上2 列19 行,下列3 行。碑额篆书2 行“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12 字,书体屈曲盘绕,有缪篆之意。该碑章法总体特征是竖看成行较为划一,横看成列但略有参差。字间、行间无固定距离,字与字之间或远或近,行与行之间高低错落,无刻意安排布置,给人以方整苍古、雄厚朴茂之感。一、点的用笔特点(图一)(一)点的方起笔变化《张迁碑》虽为东汉晚期作品,完全具备八分书的特点。相比而言

    书法赏评 2019年3期2019-10-23

  • 错之书话
    严谨肃杀。写《张迁碑》易俗。不是《张迁碑》的错,是写《张迁碑》的人自己俗。临帖不必像,是董其昌当年欺人语。不过如有香光才具万一,不像也罢。“二王”是当代人的瓦盆,打破方见真如。临《书谱》,不难于谨,难于变。写怀素小草《千字文》如钓水,一任自在;写黄庭坚《诸上座位》如战斗,横冲争折。《西狭颂》是高士,《礼器碑》是俊彦,《石门颂》则是“隔壁老王”,心思多变叵测,姿色姣好爱恨无常。人秋宜写摩崖大字,巍巍而人苍茫;入冬则临上古铭文,无头无尾,绵厚人里。技法纯熟,见

    中华书画家 2019年4期2019-09-12

  • 从书法创作中的合文与拆分现象来看《张迁碑
    张翔摘 要:《张迁碑》自明代出土以来,受到诸多金石学者及书法家的追捧,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质疑,主要表现在《张迁碑》文本内容上的讹误,以及在书写过程中的用字不精准问题。因是碑书法典雅古朴,不像后人伪托之作,故历史上对此褒贬不一,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之后,相应的如钱大昕、阮元等金石学家为之辩护。主要针对碑文中以“殡”为“宾”,以“忠”为“中”,以“既且”为“暨”等问题展开,对于以“殡”为“宾”、以“忠”为“中”阮元均找出了很好的例证进行反驳,唯以“既且”为“暨”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2期2019-09-10

  • 浅谈《张迁碑》对清代隶书的影响
    摘  要  《张迁碑》是东汉隶书的杰出代表,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是一种具有历史厚度的书体。《张迁碑》在我国书法文化发展进程之中处于一个极高的位置,对后世的隶书影响深远。本文将会通过论述《张迁碑》来研究它对于清代隶书产生的影响。关键词  张迁碑  清隶  影响1《张迁碑》简介及其历史价值:1.1简介《张迁碑》称《汉故榖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也可称为《张迁表颂》,建于东汉中平三年,明末出土于山东省东平县州学,现藏山东泰安岱庙。全文完好,凡547字,碑

    科海故事博览·中旬刊 2019年4期2019-09-10

  • 张迁碑》三题
    一、石工孙兴《张迁碑》碑文第15行有“故吏韦萌等,佥然同声,赁师孙兴,刊石立表”句,石师孙兴的名字紧接主持立碑者韦萌之后,而其他参与者,不管地位高低,出资多少,名字一律在碑阴。为什么孙兴的名字出现在显要位置,以及如何评价孙兴的刻工,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我们理解《张迁碑》、欣赏和学习其书法尤为重要。汉碑中附有刻工名字的情况很少。金石学家曾毅公辑有《石刻考工录》,搜罗历代碑刻石工名字。其中于汉代仅录十一名。[1]近来所见汉代碑刻益多,但有刻工名字者仍是少数。关

    书法赏评 2019年2期2019-07-02

  • 两汉名碑注译 ——衡方碑(一)
    方整浑朴,与《张迁碑》可以伯仲。”杨守敬《平碑记》说:“此碑古健丰腴……当不在《华山碑》之下。”这些评价极为中肯。清人将其与《乙瑛碑》《礼器碑》《孔宙碑》《华山庙碑》《史晨碑》《张迁碑》定为汉碑七大名碑,乃实至名归。作为东汉碑刻隶书鼎盛期的精品,《衡方碑》笔画厚重古拙,浑圆雄强,气酣力足,笔笔达意;结体宽绰雄浑,体丰骨健,“方古中有倔强气”;结字内松外紧,将宽博与严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布白充实茂密,严正雄伟;气势宏大,格调高古。《衡方碑》淳厚古健、圆劲丰腴

    老年教育 2019年3期2019-04-10

  • 书法观典
    【作品概况】《张迁碑》全称《汉故榖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立,系故吏韦萌等对故令张迁的追念,主要记载了张迁的政绩。碑高292厘米,宽107厘米。碑阳15行,行42字,共567字,碑阴3列,共323字。隶书。未署书者姓名,孙兴刻。明初原石在山东东平农民犁地时出土,现置于山东泰安岱庙。现存最早拓本为明拓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观典赏析】《张迁碑》是汉碑中风格雄强的典型作品,汉隶朴茂凝重一路的代表,在汉碑中最称厚重,

    江苏教育 2018年77期2018-12-13

  • 高古不失秀美 拙朴不乏洒脱 ——张祖翼《考父晋阳》联赏析
    、集字创作的《张迁碑》《史晨碑》《西狭颂》《石门颂》《礼器碑》《尹宙碑》等。一碑一风格,一碑一变化,均为后世学书之楷范。在杭州西泠印社柏堂后的石坊额上,有其所题隶书“西泠印社”四字,可见其书法功力的深厚。中年以后,其精心创作的篆隶作品上,有时会钤有一枚由邓石如所治的白文长方印:“八分一字直百金”,应是当时市场对其书法的一种认同。此幅集《张迁碑》联,从款字“甲寅夏正七夕,磊堪张祖翼”来看,当书于1914年的七夕,属张祖翼晚年的作品。联文曰:“考父颂殷,奚斯赞

    老年教育 2018年8期2018-08-29

  • 汉碑转折研究
    折笔图4 《张迁碑》 “龙”字(二)按转折的角度和方向划分1.角度转折都带有一定的角度。按角度的大小可分为锐角折、直角折和钝角折 (如图4、5、6)。图4 锐角折 (《乙瑛碑》 “飨”字)图5 直角折 (《史晨碑》 “官”字)图6 钝角折 (《曹全碑》 “乾”字)2.方向任何一个角都带有一定的方向。即使是同一种转折,由于方向的不同,就会造成角的不同 (如图7、8)。(三)按转折的结合紧密度划分汉隶折笔按其结合的紧密程度可以划分为:骨连、肉连、皮连、似连非

    书法赏评 2018年2期2018-06-19

  • 书法启蒙.隶书第四讲
    的临习短撇,《张迁碑》中的一些短撇形体如同加大的点。长撇的临习长撇,逆锋起笔,从右向左尽势舒展撇出,渐渐加重后,收笔时向左上方边推边提,出锋收笔。捺法的临习在汉字中,捺的笔画大多是处于主笔的位置,在隶书中,它与撇挑相互配合,左右舒展,形成隶书的风采。长捺的临习 长捺,由于隶书字形扁,捺的角度小,也应写得平一些。《张迁碑》中的捺,起笔后渐渐加重,捺尾不要拖得过长,要向右上方微微挑起出锋。

    娃娃乐园·综合智能 2018年7期2018-05-18

  • 浅析《张迁碑》的风格特征
    31500)《张迁碑》,篆额题《汉故毂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也称《张迁表颂》,有碑阴题名。刻于东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无盐(今山东省东平)境内,于明代出土。《张迁碑》现存于山东泰安岱庙。《张迁碑》碑文记载了张迁的政绩,是张迁故居韦荫等为表扬他而刻立的,被认为是传世汉碑中雄强、稚拙、厚重书风的典型作品,现存最早拓本为明拓本(东里润色本),藏于故宫博物院。《张迁碑》是中国东汉时期最重要的碑刻之一,是汉隶书的代表之作,对后世影响巨大。该碑历来被誉为汉碑中古朴

    文化产业 2018年18期2018-03-07

  • 胜他十万纸钱烧
    后来得到一本《张迁碑》,拓印精美,如获至宝。在一次朋友聚会时,卢文弨洋洋得意,忍不住拿出来显摆,众人大饱眼福,啧啧赞叹。卢文弨的好友秦大士,看得如痴如醉,羡慕得要死,拿在手里,舍不得放下,厚着脸皮开口,想借回家细细品味。卢文弨想也没多想,摇头拒绝了,东西虽然不值钱,但在他眼里,就是一个无价之宝,看得跟小妾似的,哪有把小妾借给朋友的道理?秦大士未能如愿,回家后,害起了单相思,跟丢了魂似的,最后想出一个大胆的创意,偷窃。秦大士不是一般的小偷,此人大有来头,相传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8年2期2018-03-02

  • 谒访《张迁碑
    四十年中,是《张迁碑》激发了我对金石碑版的审美情感,使我走上了碑学研究与创作之路。我身在齐鲁,对《张迁碑》情有独钟,但始终只停留在碑帖资料的学习研究上,没有对其做过近距离实体的观察接触。乙未暮春,不期泰安朋友相邀雅集,故促成了《张迁碑》亲近探访之旅。泰山闻名于天下,是因其位置五岳之尊,更因秦始皇登泰山封禅祭祀天地而显其神灵。保存在岱庙的秦《泰山刻石》及《张迁碑》刻石与经石峪刻字等增添了其文化的氛围和历史的厚重感。有人说,泰山是大自然的奇迹,更是一座文化山。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7年12期2018-01-10

  • 谒访《张迁碑
    四十年中,是《张迁碑》激发了我对金石碑版的审美情感,使我走上了碑学研究与创作之路。我身在齐鲁,对《张迁碑》情有独钟,但始终只停留在碑帖资料的学习研究上,没有对其做过近距离实体的观察接触。乙未暮春,不期泰安朋友相邀雅集,故促成了《张迁碑》亲近探访之旅。泰山闻名于天下,是因其位置五岳之尊,更因秦始皇登泰山封禅祭祀天地而显其神灵。保存在岱庙的秦《泰山刻石》及《张迁碑》刻石与经石峪刻字等增添了其文化的氛围和历史的厚重感。有人说,泰山是大自然的奇迹,更是一座文化山。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7年12期2018-01-08

  • 汉隶的刚柔之势
    行分析比较。《张迁碑》与《曹全碑》同属汉隶成熟的东汉时期,且均是汉隶中光彩夺目的碑刻,出土时间、碑刻内容都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但两者的艺术风格却迥然不同,分属“刚”“柔”两种艺术特色。从两者的笔法、字法、章法、墨法进行分析,能够对汉隶“刚”与“柔”的艺术特点有更清晰的认识。关键词:汉隶;《张迁碑》;《曹全碑》;刚;柔一、汉隶隶书在我国文字发展史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承接篆书的书写特点,开启楷书的书写范式。战国晚期始现隶体文字的样式,至秦朝则形成隶书的基本风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7年7期2017-09-05

  • 《鲜于璜碑》碑刻研究
    ,不得不说到《张迁碑》《张迁碑》与其相似,立碑年代较《鲜于璜碑》晚约20年。历来把《张迁碑》列为汉隶中方笔的代表,及《鲜于璜碑》出土,评者以为更胜《张迁碑》。所以,便可将《鲜于璜碑》与《张迁碑》相比较,这样可以更加立体地了解《鲜于璜碑》的艺术风格。用笔。首先是方笔的使用。例如二碑中都有的“道”字能看出,虽然《张迁碑》已颇具方笔特色,但与《鲜于璜碑》相比,却有种“小巫见大巫”的感觉。其次,就线条厚度而言,二碑中都有的“高”“同”“用”等字,《张迁碑》明显较之

    少儿美术·书法版 2017年10期2017-06-30

  • 浅析《张迁碑》的历史流传及其艺术特色
    王海凤浅析《张迁碑》的历史流传及其艺术特色■ 王海凤《张迁碑》,刻于东汉晚期,是著名的碑刻之一。在中国古代石刻史和书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其字体渗有篆体结构,方整挺劲,笔法凝练,历来为临摹书法及研究书法史者所珍视。从明朝出土至清代以来,研究者甚多,其学术成果也颇为丰厚,本文只在阅读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对《张迁碑》的历史流传及其艺术特色进行简要分析。一、《张迁碑》的发现及出土年代《张迁碑》全称《汉故毂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

    书法赏评 2017年2期2017-05-08

  • 张迁碑》结构研究
    ,行列整齐。《张迁碑》历来被称作汉碑中严谨,雄强一路的代表。二、《张迁碑》概况《张迁碑》明代初年出土,据《金石萃编》记载,此碑高两米有余,宽一米多,碑文隶书,碑阳十五行,满行四十二字。碑阴三列,上二列十九行,下列三行。碑额篆书“汉故榖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十二个大字, 意在篆隶之间,且笔画屈曲填满空间,类似印文中的缪篆。明代王世贞在《弇州山人四部稿》评《张迁碑》:“书法不能工,而典雅饶古意,终非永嘉以后所可及也。”与明代相比,到了清代的时候,《张迁碑》得到了

    大观 2016年7期2016-08-01

  • 怎样写《礼器碑》(二十二)
     学隶三步曲《张迁碑》(局部) 拓本二、加深加宽通过第一个步骤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书写基础,第二个步骤的任务,是巩固第一个步骤的临写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向更深更广的方面发展。这个步骤的学习内容是《石门颂》和《张迁碑》。《石门颂》,全称《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十一月刻。汉中太守王升撰文,记述汉司隶校尉杨涣(字孟文)开凿石门通道之事。原石在陕西省褒成县东北褒斜谷石壁上,1970年修建石门水库时,石门隧道没于水中,刻石被凿,移置汉中

    老年教育 2016年5期2016-06-13

  • 浅谈《张迁碑》对清代书法的影响
    玲【摘要】:《张迁碑》结字因字立形,字体方整均衡,运笔行敛意放,结构端庄朴茂,偏旁之间参差错落,通篇浑穆古朴、法度严谨,又寓古朴中多变,拙厚又见巧思,笔短意长,具有神采内敛、肃穆浑朴的艺术美,表现出一种刚峻之力与含忍之力的完美统一。《张迁碑》上承篆书,下开魏晋书风,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具有一定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对清代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出现了大规模临习《张迁碑》的记录,将《张迁碑》的“厚、重、拙”的审美观完美展现。本文将通过概述《张迁碑》的书法艺术特色

    西江文艺 2016年9期2016-05-30

  • 浑厚古拙——浅谈《张迁碑》的书法风格
    的艺术特色。《张迁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之一。它上承篆法下开魏晋之风,它处于书法艺术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关键词】:张迁碑;浑厚;古拙《张迁碑》碑额全称为《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立。碑体通高2. 67米,宽1. 07米,厚0. 20米。碑文隶书, 15行,每行42字,共计567个字。碑阴刻捐资者姓名与所捐钱数,计41人, 323字。为汉碑额中字数较多的一品。现陈列于山东泰山岱庙碑廊。《张迁碑》是汉代

    西江文艺 2016年19期2016-05-30

  • 解析《张迁碑》的艺术风格
    要:通过对《张迁碑》的结字风格特点、结构布局风格特点的归纳分析,叙述了《张迁碑》的艺术风格及其特征表现,在此基础上浅谈实践中《张迁碑》艺术风格的体现。关键词:隶书;张迁碑;艺术风格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3-0129-01《张迁碑》全称《汉故毂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刻于东汉中平三年(186年)无盐(治今山东省东平)境内,于明代出土,《 张迁碑》现存于山东泰安岱庙。碑阳隶书镌刻的是宣扬张迁和祖先同执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8期2016-05-14

  • 何绍基、林散之临《张迁碑》之我见
    基、林散之临《张迁碑》之我见■王朝亚《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是东汉晚期较成熟的碑刻隶书作品。此碑特点突出,字形棱角分明,用笔多取方势,气象浑然、沉厚,为汉代碑刻隶书代表作品之一。现存有《张迁碑》临习作品且对后世较有影响的书家有金农、桂馥、伊秉绶、阮元、何绍基、林散之等。作为清中后期碑学大兴时的何绍基,是对张迁碑临习作品存世最多且史料记载最为详尽的书家。而林散之为近现代碑学潮流涌过后,积极对其理性反思,且习碑、帖兼容的帖

    书法赏评 2016年5期2016-04-04

  • 通过与《张迁碑》比对浅析《爨宝子碑》隶书遗韵
    00)通过与《张迁碑》比对浅析《爨宝子碑》隶书遗韵彭 瑶(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爨宝子碑》是东晋时期罕见的碑刻,又处在书体变革的特殊时期,因而衍生出阶段性的楷隶杂糅的独特的艺术风貌。本文主要列举《爨宝子碑》中含有隶书遗韵的石刻单字和《张迁碑》中特征明显的刻字进行对比,并以多样化的视角进行分析,提供例证并归纳总结。爨宝子碑;张迁碑;隶书;用笔;结体;比较1 引言本文主要摘取《爨宝子碑》中蕴含隶味的部分与《张迁碑》进行分析比较,从隶书的视角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8期2016-03-01

  • 张迁碑》的笔法笔势美和结字字势美
    30006)《张迁碑》的笔法笔势美和结字字势美邱慧(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本文是一些关于《张迁碑》笔法笔势和结字字势的特点的分析,笔法,笔势美是书法美得起点,运动和归宿。从《张迁碑》的用笔方面来看,对立统一的法则处处在起着作用。书法中一般要求阴阳调和,刚柔相济,而《张迁碑》,运用一根根静中有动的线成就了它特有的魅力。张迁碑;笔法;笔势美;结字;字势美一、《张迁碑》介绍《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汉灵帝东汉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9期2015-10-28

  • 临习《张迁碑》有感
    016)临习《张迁碑》有感朱建国(陕西省农业展览馆 陕西 西安 710016)《张迁碑》是汉代隶书成熟期的重要碑刻作品。其风格强烈,厚实稳重,格调方朴古拙,艺术造诣极高,历代书家都给予此碑很高的评价。通过临习《张迁碑》,笔者认为临习时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准确把握结构特征、方笔为主、厚重线质的表现以及其它方面。《张迁碑》;临习;关键《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也称《张君表颂》,成碑于东汉晚期(公元一八六年二月),是汉代隶书成熟期的重要碑

    戏剧之家 2015年13期2015-08-07

  • 奇情与俗情
    后来得到一本《张迁碑》,拓印精美,如获至宝。在一次朋友聚会时,卢文弨洋洋得意,忍不住拿出来显摆,众人大饱眼福,啧啧赞叹。卢文弨的好友秦大士看得如痴如醉,拿在手里舍不得放下,于是厚着脸皮向卢文弨开口,想借回家去细细品味。卢文弨想也没想,直接就摇头拒绝了,这东西虽然不是很值钱,但在他眼里就是个无价之宝。秦大士未能如愿,回家就害起了单相思,最后想出了一个大胆的创意——偷!这个秦大士不是一般人。乾隆十七年,秦大士与卢文弨同时考中进士,秦高中状元,卢名列第三,得了个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4年11期2014-11-21

  • 浅谈《张迁碑》碑额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022)浅谈《张迁碑》碑额的艺术特点和价值周光辉(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张迁碑》碑额在东汉代篆书碑额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具有很强的艺术性,风格特变显著,淋漓精致地体现出东汉碑额艺术的特色。本文从其字形、章法和结字等方面分析它的书法艺术特点,并从学习篆书和篆刻方面入手谈论它的艺术价值所在。《张迁碑》;碑额;特点;价值一、《张迁碑额》概述《张迁碑》(图一)全称为《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立碑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6期2014-03-09

  • 试论《张迁碑》的风格特征
    月立的《荡阴令张迁碑》,亦称《张迁表》,发现手朗万历年间,碑字书法为东汉时期隶书碑版代表作品,历代书家对《张迁碑》都推崇备至,清代大书家何绍基临此碑达一百余通,力学不倦。下面谈谈我对该碑临习的一点心得。一、高古著名书法家沃兴华曾说过,追求古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字体往上靠,如隶书字体往时代更久远的篆书靠,楷书字体往隶书靠等;二是淡化偏旁部首。东汉重视文字的规范,并于公元175年由著名书家蔡邕书写《熹平石经》,立于太学门外,以求达到整饬汉字的目的。《熹平石经》

    艺海 2009年10期2009-12-07

  • 方正锦绣 凝练通达
    应是首选。汉《张迁碑》就是同学们学习隶书的最佳范本之一。《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它笔画凝练,结体方正中多起变化,历来为大家所喜爱。在它的基础上,孕育出了许多隶书大家,如何绍基、伊秉绶等等。它是隶书中方劲、古朴风格的代表。《张迁碑》是在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立碑于山东东平县。在明初被农民掘地时发现。当时碑文完好可读。碑高2.92米,宽1.07米。碑文共15行,每行42字,每个字大约3.5厘米。此碑明正德年间开始有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06年4期200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