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洋大学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初探

2011-12-23 05:56王磊栾曙光郜颖
海洋信息技术与应用 2011年3期
关键词:海洋大学科研院所水产

王磊,栾曙光,郜颖

(大连海洋大学大连市 116023)

大连海洋大学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初探

王磊,栾曙光,郜颖

(大连海洋大学大连市 116023)

开展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介绍大连海洋大学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的概况及培养特色,对于建设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必要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就此提出了几点思考。

大连海洋大学 研究生 培养基地 建设

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增进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学术交流,大连海洋大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在科研条件良好、科研经费充足的科研院所建立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多年来,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大连海洋大学在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大连海洋大学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概况

近年来,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明显增加,限于培养单位教学条件及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数量条件,很多研究生培养单位已不能适应如此大规模的研究生教育工作。但这个问题又不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因此建立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已是非常必要。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近年来大连海洋大学积极与国内外高水平的科研院所联系,分别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下属的黄海水产研究所、东海水产研究所、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珠江水产研究所和南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及澳大利亚南澳水产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成立了大连海洋大学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

大连海洋大学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自建立以来,进入基地学习的研究生共计 134 人(截至2008年底),具体分布情况见表 1 :

表1 大连海洋大学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分布表

2 大连海洋大学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特色

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长期处于单一且封闭的状态,严重制约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典型地表现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缺乏实质性的联系,高校的教育资源和科研院所的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和共享。这不仅浪费了有限的科教资源,制约了研究生教育的整体创新水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研究生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大连海洋大学积极联系国内外科研院所,利用其先进的科研资源,并与自身的教育资源充分结合,走出了一条建校外培养基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特色之路。

2.1 分工合作,探索联合培养新模式

该校研究生在入学后的第一年即修完公共学位课及主要专业基础课,在对所学专业及研究方向已有所了解的情况下,按照一定的程序申请进入相关的培养基地。对于申请进入校外培养基地的研究生,大连海洋大学实行“双导师、三段式”的全新联合培养方式。“双导师”即学校和基地双方各设一名导师联合指导,二者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共同培养研究生。其中,基地导师为主导师,而且必须是承担国家科研课题、具有正高职称的科研人员,以此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基地导师根据培养人才的需要,负责研究生的科研选题、实验指导等。学校导师为副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前期校内生活学习及后期答辩的相关事务。“三段式”即“校内课程—校外实验—校基答辩”的培养方式,即研究生的课程学习阶段在学校,论文培养即实验阶段在校外基地,论文答辩由校基双方共同组织,对研究成果进行验收。这种培养模式结合校基双方实际,保证了研究生培养环节,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

2.2 加强沟通,建立管理新体制

该校研究生管理体制是研究生部负责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学校科研处分管产学研的科研项目合作管理工作,各二级学院承担研究生培养等具体工作。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机制,会导致工作中的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影响合作效率。大连海洋大学和校外培养单位加强沟通,积极落实管理机构,探索了合适的管理体制与模式。例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研究所制定了研究生工作站管理规定,从管理机制上明确学校与基地双方在研究生日常管理、生活条件、营造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环境、科技成果归属应用等方面的责任与权利,以保障基地的运行。此外,为了推进联合培养工作,还积极鼓励研究生全面参与基地的运作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强化研究生的自我教育管理职能,激发研究生自身约束、自身管理的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2.3 与时俱进,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

该校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属于教学和研究的合作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为重点,利用学校与科研单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充分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创新能力为主的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校外培养基地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使其在实践中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要求校外培养基地在建设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为研究生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丰富知识、拓宽视野,通过实践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相对学校教育重视科研知识的传授,研究生培养基地更注重实际科研训练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3 建设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必要性

3.1 缓解学校研究生培养压力

近年来,研究生扩招较快地缩短了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但随着招生规模的持续增加,相配套的教学资源不能在短时间内同步增长。例如,师资力量短缺,学生得不到充分指导;研究生教育经费不足,大部分研究生实验设施、学习条件均落后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速度;研究课题的数量和质量不高等等。很多研究生培养单位已不能适应如此规模的研究生教育工作,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2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从该校校外培养基地已经毕业的3 届 72 名学生的培养质量看,通过基地培养的研究生无论从科研能力,还是综合素质方面都不亚于学校培养的研究生。对于从基地返校的研究生,校内老师的评价是思路比较宽,实验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所有学生的中期考核成绩均达到了优秀水平,72名研究生均顺利通过答辩,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质量给予较高的评价。这与校外基地的科研项目水平,科技人员实力、科研设备条件、科研氛围、科研潜力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为联合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其中,在中国水产科学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校外基地培养的2005级研究生侯宁,毕业前发表SCI文章 3 篇,在学校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3.3 促进学校和科研院所交流合作

学校和科研院所之间,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校所间的学术交流的和科研合作。主要形式有:(1)为培养基地招生的导师配备一名校内导师,即副导师,其目的除了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以外,便于互相交流和提高;(2)学校与校外基地的资源形成共享;(3)校内和培养基地的导师在对方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可享受与本单位同样的待遇;(4)利用双方教学和科研的优势联合申报科研课题。

4 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

在基地建设工作中,高校必须深入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的规律,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发展思路,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构建研究生培养基地的质量保障体系,实现研究生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的创新。

4.1 管理模式不断完善

管理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精髓,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的根本保障。在培养基地管理模式上,可以建立管理委员会,由学校和科研院所双方的主管领导分任主任和副主任,学校研究生部领导和科研院所的人事部门(或研究生部门)主管领导任委员,成立基地管理中心(或委员会),全面负责基地的运行,协调学校和基地双方的合作。学校成立研究生校外基地办公室,负责进入基地学生的选拔、论文工作的管理。基地人事部门为学生配备班主任,全面负责基地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工作。实践证明,在各个培养基地建立和健全专门的研究生管理机构,对研究生的培养起到桥梁和协调作用。但截至目前,大部分培养基地对研究生的管理仍采用托管形式,即由培养基地委托其人事处或科研处兼管研究生教学、科研和生活等方面的工作,其管理力度的不足显而易见,因此应该做进一步的开拓和总结。

4.2 教育管理不断加强

联合培养基地招生一般每年招生人数较少,在基地的学生规模相对较小,基地往往疏于管理,容易出现违法违纪以及安全方面的问题。加之该校联合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基地导师科研任务繁重,而基地又远离学校,校内导师不便于对学生进行日常监督,容易造成对学生指导的真空。因此,离校前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要与基地和学生签订协议书,对离校期间所出现的各种事故明确责任和义务;在检查培养质量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平时表现的检查。

4.3 基地导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

导师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灵魂,是整个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关键。校外培养基地被遴选出的导师,在指导学生和培养人才方面却缺乏相应培训,加之本身文化修养、教学能力、科研素质也参差不齐,因此一方面要严格研究生导师的遴选条件,另一方面要对新遴选的研究生导师加强培训,做好导师队伍的动态管理。优化导师队伍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基地导师队伍,是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

4.4 跨学科基地建设不断深化

学科交叉在当代科技发展和重大科学成就的取得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许多有影响的科技成果都是在学科交互的交叉点上取得的。可以说,各学科的高度交叉和融合,是当代高科技与重大科技进步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要与此相适应。要重视学科间的内在联系,鼓励相关学科及跨学科、跨领域联合培养研究生,建设跨学科的培养基地,为跨学科研究生之间开展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跨学科基地本身就体现着创新,学科交叉性和前沿性强的课题,也易于调动和发挥研究生的积极性、创新性,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5 绩效关系不断明确

由于研究生在基地培养中承担或参与科研课题研究,所以学校和培养基地要按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的性质、工作量的不同,视具体情况事先做出规定和签订协议,明确其责、权、利,处理好研究生科研成果产权归属问题,以免在学术论文署名和科研成果产权归属方面产生争议。

5 结语

大连海洋大学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是该校研究生创新教育的需要,是辽宁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一部分,也是我国海洋水产事业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完善校外基地建设;通过校外基地建设可以不断提高研究生创新培养质量,为国家海洋、水产事业及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提供更多高素质、高质量的创新人才。

2010年5月20日

本文获辽宁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支持。

猜你喜欢
海洋大学科研院所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加油!水产人!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作品选登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中国海洋大学 自主招生,让我同时被两所211大学录取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Multilingual Mix in Women Fashion Industry Advertising A Comparison between Hong Kong and China